APP下载

集团化办学视域下未来学校管理变革实施路径

2021-09-26陶伟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21年9期
关键词:管理变革集团化办学

陶伟

[摘 要] 在“互联网+”背景下,集团化办学作为教育集成改革的破题之策,学校管理面临新的变革。结合当地行政规划,不断推进学校管理变革,积极建设智慧校园,将学校文化和效率管理相结合,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让校园成为师生心中的家园。无论未来科技和信息如何影响学校形态,学校发展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的,构建起文化创优与效率创先相统一的管理新格局,这是未来学校创新发展与管理变革的新路径,实现学校管理的新征程。

[关键词] 集团化办学;未来学校;管理变革

“互联网+”时代的教育发展,学校应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方式、师生之间的关系、学校管理模式等核心要素进行创新发展。国内对未来学校管理变革已展开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一、推进集团化办学的学校管理变革路径

(一)科学规划

市教育局以名校为依托,实行一校一策,探索不同模式下优质教育资源的集团化办学形式,带动成员学校共同发展。笔者所在学校依托华士教育集团进行学校建设,在13年的发展中,始终践行科学规划理念。首先,将公办民营机制转化为公办学校,集团校分成三所独立建制的公办学校。其次,局部缩减办学规模,职高、普高、初中,分批地撤并、分流。再次,异地新建幼儿园,计划搬迁幼儿部。最后,将小学部提优做强,期待融入集團化办学行列。

(二)创新突破

集团学校通过核心校的先进办学理念辐射、管理制度共建、教育资源共享等策略,实现管理互通、师资共享、研训联动、文化共建和质量同进。学校结合集团化办学推进会,在研训联动、文化共建等活动中积极参与,不断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

(三)辐射引领

坚持优质学校输出品牌、师资、管理上下功夫,大力推进集团成员学校的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不断提升整体办学水平。学校应结合骨干教师申报名师工作室的机会,鼓励学科、德育、科研等方面的教师走出学校,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

(四)坚守本色

集团化办学建议尊重各成员学校的历史积淀、办学基础、文化特色,在教育集团核心办学理念的统领下,培育各自优质特色项目。笔者所在学校传承华士百年教育历史,在区域教育变革中不断调整学校发展方向,坚持办学愿景和治校理念,创新学校德育发展路径,使学校坚持文化传承和创新特色。

二、未来学校管理变革的内涵和特征

(一)未来学校管理变革的内涵

“互联网+”时代的教育管理变革有两个关键词:一是产出,即新技术的投入与新型服务的产出来衡量;二是贡献,即新技术的投入对个人发展和国家发展的贡献来衡量。

“人工智能+教育”正在使教育发生重大变革。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学校不会消失,因为教育必须具备学生和教师两个主体,线上教学证实了互联网改变了教育方式,但技术不能替换教师对学生生活和精神世界的积极影响。因为教育传承文化、创造知识、培养人才的本质不会变,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不会变。笔者认为,未来学校管理变革应当强调中国特色,稳健推动区域教育均衡发展,这对未来学校的管理者提出了新挑战。

(二)未来学校管理变革的特征

1.师生关系变革。以未来学校的师生关系为例,传统教师所具有的传道、授业、解惑等“指导”角色将会逐渐被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的“教育”角色取代,实现“从权威的教学关系转向相互促进的学伴关系,从工业化生产关系转向农业化生态培育关系,从知识内容传授关系转向信源的寻径导游关系,从知识习得共同体转向公共关系的文化共生体”。

2.学习方式变革。“互联网+”时代将以学习资源链接的方式进行整合分享,学生处于主动学习的地位,教师扮演助学角色,高效学习课堂就是为学生进行各种有效资源的链接,如背景资料、人物评价、研究发现等内容,以便学生更好地认识、理解新的知识点。笔者认为,教师可以利用自身掌握的技术优势,帮助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更好地进行合作交流式学习,让学习真实发生,切实提升学科综合素养。

3.学校形态变革。通常情况下,信息技术会使教育领域产生阶段性的变化,分别是工具与技术、教学模式、学校形态等方面的不断改变。在学校形态和教育结构进行变革的背景下,再利用现在的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一套新的教育生态系统、一种面向未来的教育模式就完全可以成为现实。

三、未来学校的管理变革实施路径

构建未来学校的管理体系,必须在学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使命、教育管理的本质特征等基本问题的规定下展开思路。笔者认为,以文化管理和效率管理为抓手,一方面以硬性制度为执行力的支撑,以柔性管理为主要方式,建立起未来学校的文化管理体系;另一方面以数据提供为技术支撑,以品牌效应为资本支撑,建立起未来学校的文化与效率管理新体系。

(一)改变硬性制度管理

1.线上沟通。在“互联网+”背景下,教师可以进行线上家访。人们通过网络平台给教师进行评价,教师通过网络途径给教育行政部门反馈意见。教育主管部门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了解学校设施和社区学位,确保每所学校获得良性发展。

2.网络告知。学校的各项工作都可以通过微信平台、学校网站等平台推送,便于教师自主调整工作进度。以往传达文件精神都会通过各种会议进行面对面的接触,现在发送到工作群、办公软件平台、学校网站等,第一时间供教师阅读。另外,学校的重要信息发布,以往通过会议宣布、布告栏公示,现在则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公布一切资讯。

3.平台谈心。通常情形下的学校管理者做师生思想工作采用谈话方式,现在可以在网络平台上点对点进行,不限时间、不限地点,实时形成记录。因此,在“互联网+”背景下,平台谈心成了学校管理的途径之一。

如果学校管理过分依靠互联网平台,而完全放弃传统的交谈方式,则容易造成学校管理的网络虚化,产生隔阂,违背学校管理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由此可见,学校管理者需要有选择地使用“互联网+”,发挥正面效能,让“互联网 +”不仅是技术上的优势,还存在管理理念上的优势。

(二)坚持柔性管理

当下,很多学校管理者选择柔性管理,以尊重教职工的人格尊严为前提,通过学校发展愿景和学校文化氛围的营造,在师生心中产生一种潜在的、正能量的价值影响,从而把各项工作制度内化为个人自觉自愿参加的一种积极心态下的管理模式。未来学校管理将依靠多种多样的信息汇入,如教学质量数据、内外部传达的信息、科技与人文等方面的信息。柔性信息将不断改变影响管理决策的各项限制条件,使每一条管理条例适合师生的个别需求。

在人工智能的精确辅助下,未来学校课程的管理主体将向国家和学生两级集中,是为了顺应教育管理的扁平化发展。学生主动参与课程管理,自主选择个性化的学习内容,拥有充分的知情权,同时具有管理的双重身份,学生的主体地位将会突出,从而真正将柔性管理落到实处。这仅仅是部分学生群体,更多的学生还是需要教师的智慧引领。

(三)不断实现数据配置管理

未来学校要不断引进新技术设备,实时而全面地对信息进行收集和整合,利用数据配置带来的积极效应,向管理者提供科学依据,进行合理、高效的决策,从而提高学校管理效率。

另外,我们要考虑大数据的安全问题,还需通过规范技术设备管理、消除信息冗余等方式强化数据安全管理。如学生抽测信息、家庭信息等,在文件传输过程中,要保证不被盗取。各项统计信息,在管理者了解差异后,需要进行实时删除,并向操作者提交整改意见,如此形成的诸多信息不能外泄。

(四)始终追求学校品牌管理

学校品牌是通过学校文化的不断提升和提炼,使管理者在受众心目中树立价值形象。学校品牌的内涵应当包括治校思想、办学成果、学校文化等。品牌管理主要是一种对教育环境和教育行为的道德规范管理。多种管理方式都将因共同指向学校教育的均衡发展,而加速学校品牌的形成。

在“互联网+”时代,学校管理者要转变观念,积极建设智慧校园。未来科技和信息会改变学校形态,但教育传承文化、创新知识和培养人才的本质不会变,学校发展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的,构建起文化创优与效率创先相统一的管理新格局,这是未来学校创新发展与管理变革的新路径,实现学校管理的新征程。

猜你喜欢

管理变革集团化办学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影响因素与发展对策
公办中小学办学体制改革的制度化分析
校务信息化促进高校管理变革和数据平台建设研究
依托职教集团实现中高职衔接贯通模式
铁岭市高职院校物流专业集团化办学的对策研究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跃升的校企合作症结及其破解
浅谈现代企业管理的信息化
“营改增”对公路物流运输企业的影响
大数据时代校园网络舆情管理变革研究
信息时代下的企业管理及创新路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