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光银,沙海里筑“绿色长城”
2021-09-26森海
森海
石光銀
他扎根大漠40余年,一家三代都奉献在毛乌素沙地,在沙海里筑起“绿色长城”,彻底改变了“沙进人退”的历史;他治理荒滩25万余亩,植树5300余万株(丛),还创办治沙公司,将荒沙治理与沙区资源开发相结合,让“沙漠绿洲”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金山银山”。他就是“七一勋章”获得者、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治沙英雄石光银。
立志长大后治沙
1952年2月,石光银出生在陕西省定边县海子梁乡,他的家乡位于毛乌素沙漠南缘。在蒙语中,“毛乌素”的意思是“坏水”“寸草不生之地”。在石光银的童年记忆里,漫天肆虐的风沙是当地人的天敌。一场大风沙可以让庄稼失去收成,而移动的沙丘则会淹没人们的居所。小时候,因为风沙大,石光银曾跟随父母搬家九次。
7岁那年,石光银和小伙伴虎娃出门放羊,结果一场沙尘暴将二人卷走。父亲花了三天时间,最后在三十多里地之外的一个蒙古包里找到了他。而5岁的虎娃再也没回来。恶劣的自然环境下,当地人的生活异常艰辛,流传的顺口溜“飞沙走石家无粮,人老几辈住坯房”正是当地贫苦生活的真实写照。
年幼的石光银时常坐在门前,望着沙窝,治沙的信念就在那时扎根在他的心底。他发誓:长大一定要带领大伙治沙。15岁,石光银加入当地生产队;18岁成为生产队长,去榆林学习沙漠栽树技术;20岁担任公社大队队长,带领村民在荒沙里种树。“经过三年苦战,我们在不毛之地种活了1.4万亩树木,使海子梁乡有了第一片绿洲。”石光银兴奋不已。
1984年,国家出台政策,允许农民承包治理“五荒地”。身为海子梁乡南海子农场场长的石光银,毅然放弃铁饭碗,成立了全国第一个农民股份治沙公司——新兴林牧场,与乡政府签订了承包治理3000亩荒沙的合同,成为全国首位承包沙地治沙的农民。
为了筹措买树苗的资金,石光银拿出所有积蓄,卖掉家里的一头骡子和84只羊,还四处借贷。他联合了7户村民,正式投入治沙事业。从此,石光银每天早出晚归,在3000亩荒沙地上栽种旱柳、沙柳、杨树。那一年天公作美,雨水充沛,树木成活率达85%以上,治沙首战告捷。
接着,石光银又与国营定边长茂滩林场签订了承包治理5.8万亩荒沙的合同。为了解决人手不足的问题,他在海子梁乡政府门口贴了一张“招贤榜”,邀请四方父老乡亲一起治理狼窝沙。这份招贤榜帮石光银召集了共计484人的治沙队伍。
三战狼窝沙
然而,治沙行动所碰到的困难超乎想象。“印象最深、最难的就是狼窝沙治理。”石光银所说的“狼窝沙”,是榆林市定边县长茂滩林场上千个沙梁中最难啃的硬骨头。如今,这里早已栽满了杨树、沙柳和花棒,外人根本无法想象这里曾是令人生畏的不毛之地。石光银说:“狼窝沙是我们承包治理荒沙中最艰苦的一仗,面积6000余亩,沙丘纵横,流动性强,常年大风不断。”
1986年春天,石光银和大家在沙漠中苦干了几十天。然而,几场大风过后,刚栽种的树苗几乎全部被毁,他心痛不已。第二年春天,石光银带领众人又干了三个月,没想到当年四五月间连续刮了十几天的风沙,80%的树苗又被风沙毁掉。“两战两败让不少乡亲们都灰心了,有人选择了离开。我不想向风沙屈服,决定出去找专家,兴许有办法。”
石光银带人外出考察学习,并请市里的专家现场指导。两年后,石光银带领乡亲第三次征战狼窝沙,采用“障蔽治沙法”:在迎风坡画格子搭设沙障,使沙丘不流动,在沙障间播撒沙蒿,栽沙柳固定流沙,然后栽植杨柳树……“终于取得了成功,90%以上的树苗都成活了!”石光银欣喜不已。经过几个月的奋战,他们在6000亩沙地上搭设了长达800余公里的沙障。
那三年,他们在沙漠里干到哪里就睡在哪里,住的是柳条和塑料布搭起的帐篷,吃的是被风耗的又干又硬的饼子。为了方便治沙,石光银把家搬到了狼窝沙附近的四大壕村,这是他为了治沙第三次搬家。之后每次来狼窝沙,石光银都要叮嘱护林员及时修剪林木,他像父亲一样疼爱着这里的一草一木。“这些树木都是我的孩子,看着它们一天天长大,我倍感欣慰!”
凭借惊人的意志和团队的力量,从1994年到2004年,石光银承包的25万亩荒沙、碱滩全部得到有效治理,并且反复造林面积35万亩,直接资金投入2000余万元。当地年降水量从30年前的不足200毫米,增长为如今的450毫米。
让家乡更绿更美
“生命不息,治沙不止。”这是石光银的人生格言。在这个过程中,他经历过巨大的磨难和伤痛。2008年3月12日清晨,石光银唯一的儿子石占军遭遇车祸,不幸去世。此前一段时间,石占军一直忙着考察优质树苗和节水灌溉管道。植树节当天,他在凌晨驱车赶回定边县布置工作,却发生了意外。遭遇丧子之痛的石光银并没有停下脚步。在他的影响下,孙子石健阳在大学时期选择了林业技术专业,毕业后也加入治沙造林队伍中,成为第三代治沙人、爷爷的好帮手。
治沙几十年,让石光银意识到,治沙和致富是统一的。从1997年开始,石光银响应政府号召,劝说定边白于山区最贫困的51户272人迁出大山,成立十里沙行政新村。他在已承包治理好的沙地上无偿给每户划拨3亩宅基地,带领他们打水井、盖房子、架电线、发展养殖业,脱离贫困。
经过几年的摸索,石光银及其团队探索出“公司+农户+基地”的经营发展模式,将治沙与致富相结合。他先后办起秀美林场、百头肉牛示范牧场、三千吨安全饲料加工厂、林业技术培训中心等十多项经济实体,走出了一条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双赢之路。
石光银的公司先后投资200余万元,建起了荒沙小学、光银希望小学,解决了十里沙村及周边适龄儿童上学难的问题。2015年,行政村扩并,石光银成为十里沙村党支部书记。在他的带领下,十里沙村先后完成了自来水入户、村级生产道路建设及农村电网改造工程,村民的生活日益改善。
自2019年起,石光银又带领村民新建了322座移动大棚,并流转200亩土地,在全村发展枸杞、蜜桃种植产业。第二年,仅322座蔬菜大棚就为农户增收480余万元。
石光银坚持治沙40余年,感动着方圆百里的乡民,也感动了全国乃至世界。他收获无数国家级荣誉,还当选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两次被邀请出席联合国国际防治荒漠化会议,介绍治沙经验;先后获得联合国粮农组织授予的“世界优秀林农奖”与联合国粮农组织授予的“世界林农杰出奖”。
石光银说:“取得今天的治沙成果是大家共同奋斗的功劳。我要尽最大的努力,持续巩固来之不易的治沙造林成果。眼下重点在进行低产林改造,让家乡生态变得更绿更美。”
图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编辑 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