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吴振业:出救2万车次的急救医生

2021-09-26曹宏萍

莫愁·时代人物 2021年9期
关键词:死神病人医生

曹宏萍

吴振业(右一)

上午9点,结束了两天两夜的站点值守,吴振业终于可以安心地接受采访。身为一名急救医生,他必须保持精力充沛和反应迅速。这是吴振业在连云港市急救中心工作的第十八个年头,虽然苦、脏、累、险,但从选择成为一名医生开始,他对这份事业的热爱从未减少过一分。

做医生,要去最需要的地方

吴振业曾是连云港市东方医院一名急诊外科医生。2003年非典期间,连云港市急救中心紧缺急救医生。领导找到吴振业,希望他能够到急救中心去。“当时的情形和如今的新冠肺炎疫情很相似,大量的病人需要转运隔离,急救中心人手不够,领导找到我,我就去了。做医生,当然要去最需要的地方。”

工作岗位的改变给吴振业带来了新的挑战,但他很乐于接受。“急诊有明确的科室分类,作为外科医生,我接收的都是外科病人。但急救不同,你不知道会遇上什么类型的病人。同样是晕厥的症状,脑出血属于外科范畴,而脑梗死则需要转送内科救治,这需要我们第一时间作出判断,及时处理后转接给相应的急诊科室。”急救出车往往只有一名医生随行,病情诊断、抢救处理都对医生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今年7月的南京新冠肺炎疫情并没有波及连云港,但这座港口城市同样面临着阻断境外病毒输入的防控压力。“靠岸船只人员的整个转运过程都是闭环的,保证了即使有病毒入境也不会接触、扩散到普通民众。”作为外防输入的第一道防线,吴振业和同事们挡在了最前面,“我们多做一点,总比麻痹大意要强。”

我们快一秒,死神就慢一分

“时间就是生命。”作为时刻准备从死神手里抢人的战士,没有人比急救医生更懂这句话。

“硝酸甘油、肾上腺素、多巴胺……”早上7点多,离上班时间还有一个小时,吴振业就来到单位准备急救所需的药品和器械。“我每天都会提前一个小时来准备物品,检查监护仪、除颤仪、呼吸机……任何器械出现问题都可能危及生命。”吴振业说,“保证一分钟内出车,是中心对我们的要求,也是为我们对每一位病人的承诺。”

回忆起2012年4月的那次急救任务,吴振业现在还心有余悸。那是一个浓雾笼罩的凌晨,沿海高速新坝段发生一起严重的车祸,数十辆车相撞,车辆起火、人员伤亡,场面非常惨烈。吴振业所在的急救小组最先赶到事故现场,来不及多想,他拎起药箱,在能见度不足10米的浓雾中摸索,边搜寻伤员边检伤分类,重者立即实施救治,轻者简单处理留待后续赶来的急救人员。

一辆大货车司机因腿部骨折无法撤离,而他旁边的一辆车正燃着熊熊的火焰,一旦火势蔓延或是发生爆炸,后果不堪设想。千钧一发之际,吴振业顾不了太多,带上夹板和绷带爬上驾驶室,为司机固定骨折肢体,在周围人的帮助下迅速将伤员转移到安全地带。像这样的经历有很多,想想都会后怕,可是一旦碰到同样的事,吴振业还是冲在最前面。

“拨打120急救电话的,都是情况十分危急的,我们必须为患者争取时间。”连云区多山,交通不便,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仍有部分老人居住在山上。2020年冬天的一个深夜,住在山里的一位老人来电求救。吴振业和同事立即登车出发,一边确认地址,一边询问患者病情。“山路狭窄,没有路灯,车开到半山腰便无法行进了,我们只好拿着担架、药箱,沿着一人宽的山路一步步往上爬。爬了二十多分钟才赶到病人家里,简单救治后,病人情况稳定了,我们又抬着她慢慢挪下山。幸好救治及时,病人后来恢复得不错。”

不管是随时可能发生爆炸的车祸现场、深夜狭窄难行的山间,还是没有电梯的高楼,吴振业都竭尽全力将专业的医疗救助第一时间送到求助者身边。

我的快乐,是挽回一个个生命

一次,急救中心接到求助,一位患者突然昏迷,生死一线。几分钟后,吴振业和同事们赶到现场,患者心跳已经停止。抓住“黄金四分钟”,吴振业第一时间对患者进行了心肺复苏和气管插管。十分钟后,当患者的心跳再次出现时,他激动得快要流下泪来。和死神的争夺战,他又一次胜利了。“后来,我们把患者转送到相应的科室进行治疗,治愈出院的他已经能正常融入社会了。”

从事急救工作十多年来,吴振业先后完成出救任务两万多车次,救治各类急危重症病人两万余名。“作为医生,我的价值大小是根据救下了多少人来判断的。如果我的努力能挽回一个生命,我会觉得非常欣慰。”

除了出救,吴振业在急救中心还承担着另一部分工作——患者转运。有的 患者需要转送至北京、上海、南京等地。“我最远去过福建泉州和辽宁朝阳。那是一位在连云港务工的福建籍危重病人,他想回到家乡落叶归根,于是我们便一路护送他回去,车行驶了一天一夜才到达。另一位来自辽宁的患者也是经历了一天一夜的车程,转至家乡的医院,在亲人的陪伴下继续接受治疗。”争分夺秒、惊心动魄的抢救之外,吴振业也让我们感受到了让人眼眶一热的温情。

長期的搬运工作让吴振业落下了腰椎间盘突出症,他的行李袋中常备着护腰,腰痛时,就拿出来束在腰上继续工作。严重时,他白天在医院接受治疗,晚上回到站点值守。谈及选择成为一名医生的初心,吴振业说:“20世纪70年代的连云港经济并不发达,农村没有像样的医疗设施,一个赤脚医生便是全部。当时的我就想成为一名医生,治病救人,为家人朋友和乡亲们解决病痛。虽然做医生很累,需要不断地更新知识,但我一直非常热爱这项事业。”

经历了太多生死悲欢,吴振业对生命有着十分朴素的看法:“要珍惜生命,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不要等到身体发出危险讯号再寄希望于抢救。”

院前急救是生命线上一场场与时间的赛跑,而吴振业就这样一直奔跑着,在每一个与死神争分夺秒的日子里,一次次将病人从死亡线拉回。日常工作之外,吴振业还在积极地开展急救培训,他希望,更多的人能够掌握简单有效的急救措施,在危急时刻挽救更多生命。

图片由本文主人公提供

猜你喜欢

死神病人医生
谁是病人
小女孩和死神
医生
望着路,不想走
病人膏育
死神来了地球版
THREE BODY THE THIRD
还能活多久
你擅长在脑海里列表吗?
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