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礼制观念影响下的王府建筑空间布局解读*——以内蒙古喀喇沁王府为例

2021-09-26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内蒙古自治区绿色建筑重点实验室王旭红王志强

城市建筑空间 2021年8期
关键词:礼制王府空间布局

文/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学院 内蒙古自治区绿色建筑重点实验室 高 旭 王旭红 王志强

0 引言

礼制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上时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礼制的存在使人们形成等级制度、性别观念和尊卑意识,在建筑中表现为严格的建筑规制、空间布局。等级高、布局复杂的建筑组群体现的礼制观念明显。礼制除了规范人们的生活方式,还可更好地管控社会秩序。本文以喀喇沁王府为研究对象,运用空间句法梳理王府的空间组织关系,结合礼制,对王府的空间布局结构进行解读。

空间句法作为本文的研究方法,通过建立结构模型对空间展开研究,量化分析空间网络局部与整体的组织关系,揭示其内在规律。空间句法理论为我国传统建筑研究带来新视角:吕明扬探讨苏州汪宅的空间结构及管控模式;王松通过建立组构模型分别对我国传统民居和园林建筑的动线组织进行分析。上述学者均运用空间句法手段对我国传统民居进行分析。本文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结合社会礼制和使用功能对喀喇沁王府的空间布局进行深入探讨。

针对喀喇沁王府的研究包括3个方面:①解读礼制在王府中的作用;②结合历史资料与现有研究成果对王府的空间布局进行梳理,总结其布局特征;③运用Depthmap软件计算王府建筑空间的整合度和视域,并结合礼制与调研结果对句法计算结论进行验证;④归纳总结上述分析结果,探讨研究喀喇沁王府空间布局的意义。

1 王府建筑中的礼制文化解读

礼制作为古代社会的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是维系社会正常运行的内在条件,也影响着我国古代建筑建造的礼制规范。礼制对于人们的行为与生活方式有制约作用,可通过空间直接体现于建筑布局。清代任启运的《朝庙宫室考》提出:“学礼而不知古人宫室之制,则其位次与夫升降出入,皆不可得而明,故宫室不得不考。”由此可见,礼是建筑建造的准则,建筑则是礼的物化表现。

我国古代建筑除需满足遮风挡雨最基本的需求外,还需满足礼制要求。清代具有历代以来最严格的等级制度和详备的封爵制度,王府作为除皇宫外等级最高的建筑,充分反映封建礼制的等级差异,建造严格按照礼制的规定,如《大清会典》《大清会典事例》对王府的建筑单体、大门、台基、屋顶和建筑装饰等有严格的规定。相较衙署、民宅、园林等历史建筑,王府建筑既有严格的等级规制,又有空间特色,即王府主路建筑需严格遵循规制建造,但其边路可不受约束,灵活布置。

清朝为防止内乱,维护边疆稳定,联蒙抑汉,对蒙古实行“南不封王、北不断亲”“分封以制其力”等政策,对蒙古贵族分封爵位,并在当地敕建府第。不同于北京地区的王府,蒙古地区的王府高度自治,且拥有兵权,为“居住—政治—军事”一体式建筑组群,既是王爷及家眷生活的空间,又是旗内官员的办公场所,同时还有王府卫队维护安全。本文选取内蒙古王府典型代表喀喇沁王府作为研究对象展开分析,喀喇沁王府在内蒙古现存王府中规模最大,等级最高,除受《大清会典》影响,王府建造有严格的等级规制外,喀喇沁王府受儒家文化影响,建筑布局与空间组织合乎礼制,王府功能杂而不乱,对其空间解析具有典型性。

2 喀喇沁王府的空间布局分析

喀喇沁王府的营建注重礼制,讲求风水,其所处的地理位置三面环山,面朝喀喇沁旗的母亲河——锡伯河,为典型的“负阴抱阳、背山面水”格局。如图1所示,喀喇沁王府整体分3路布局,以中路建筑为核心,东西分设跨院,但因岁月侵蚀,王府的东西跨院损毁严重,目前仅有中路主体建筑得以保存,又因年代不同,王府建筑有所增减。本文以现状调研结果为主,结合现有研究资料对王府建筑布局进行复原(见图2)。

图1 清代喀喇沁王府鸟瞰

图2 喀喇沁王府平面

2.1 中路建筑

中路沿轴线依次设府门、仪门、轿厅、回事厅、议事厅、承庆楼,为典型“前朝后寝”布局,具有很强的序列性:①喀喇沁王府是喀喇沁右翼旗的最高行政机构,在府门两侧分设卫队房和审案厅,为王府的司法机构;②府门之后便是仪门,府门和仪门共同构成王府的正门系统;③轿厅则为王府存放王爷、福晋轿撵的地方,其东西配房分别是带兵梅林与仪仗库;④穿过轿厅则为回事厅,回事厅是旗内官员的主要办公场所,在回事厅两侧分别设有茶室,为旗内官员休息、等待召见的空间,此外还在东西配殿设有管旗章京与署印协理处理旗内政务的空间;⑤回事厅之后便是议事厅(银安殿),议事厅是整座王府建筑的高潮,为札萨克王爷办公和召开会议、颁布政令的地方,议事厅的建造年代较晚,是王府晋升亲王等级后,按照大清律例进行增建的,其东配房是会客厅,西配房是书画厅,议事厅是整座王府建筑组群的中心建筑,在议事厅前设有丹陛桥,丹陛桥为皇帝御道,为维护边疆稳定,清顺治、康熙、乾隆等皇帝多次到喀喇沁地区巡察,由此可见喀喇沁王府的重要地位;⑥议事厅之后为王府的最后一进院落——承庆楼,不同于《大清会典》中提出的“大门—正殿—后殿—后寝—后罩楼”布局形式,喀喇沁王府没有后殿,议事厅后直接为承庆楼,承庆楼所在院落则将后殿和后寝的功能融合,承庆楼主要具有祭祀功能,其东西配殿与东西厢房为王爷和福晋们的生活起居场所,此外,在王府的东跨院增设寝殿,供王府家眷居住。

2.2 东西两路建筑

除中路建筑外,东西两路建筑布局较自由。

1)西跨院 不同于中原地区的以东为贵,蒙古人以西为尊,喀喇沁王府将佛堂和祠堂布置于西跨院,其中还有用于祭祀的文庙和武庙、供军队驻扎的练武场、招待重要宾客的馆驿、王府子弟读书的书塾。

2)东跨院 为福晋们的生活起居之所及服务性用房,设寝殿、书房、燕贻堂、膳食厅、厨房、仓库和马厩等,其中燕贻堂为喀喇沁王府的戏园,位于东跨院的后部,既是王爷和家眷看戏的场所,又可邀请重要客人来此看戏,是一处既对内又对外的模糊空间。在燕贻堂的东面、西面、北面分设4个门:北面2个门对内,主要为女眷通行;西门经夹道与议事厅院落连接,主要供王爷及宾客进入;东门直通服务性用房,为仆人进出之所。

燕贻堂的使用对象虽比较杂乱,但流线不交叉,空间极具弹性,可应对各种生活场景,喀喇沁王府的日常生活与运行机制均围绕礼制展开。

3 礼制与空间关系的显现

礼制体现在王府建筑的各个方面,除了严格的等级规制外,其空间布局和性别空间均受礼制约束。借用空间句法手段对喀喇沁王府的空间布局展开研究,在保证基本功能不变的前提下,根据最直观的视觉感知不被遮挡的原则,将平面转化为若干个矩形凸空间,即同一空间内任意两点之间的连线都不与空间边界相交,然后将其导入Depthmap软件运算,进而得到喀喇沁王府的空间句法分析图。

3.1 中路建筑空间整合度分析

对于王府的空间布局来说,中路建筑作为王府的核心空间,整合度明显高于边路建筑,整合度越高,空间的可达性越好。笔者将每进院落的房屋与院落当作1个单元,其集成度关系为:回事厅(1.68)>议事厅(1.42)>轿厅(1.16)>承庆楼(1.12)>府门/牢房/卫队房(0.78/0.79/0.79)。

回事厅在各进院落中整合度最高,说明其可达性最好,回事厅为官员签到、禀事的主要办公场所,是人员集聚的场所;议事厅虽为王府中等级最高的建筑,但因王府有严格的等级制度,官员未经王爷召见不得随意进入议事厅,故议事厅的整合度低于回事厅的整合度符合礼制规定;承庆楼作为王爷和家眷的生活起居场所,外人不得随便进入,故空间整合度较低,此外喀喇沁王府同时还兼札萨克衙门,在府门西侧设审案厅,东侧设卫队房,功能较集中,空间流动性不高,故整合度为中路最低。

3.2 边路建筑空间整合度分析

对边路建筑未进行明确规定,布局较为灵活,如图3所示,除中路外,西路建筑的整合度明显低于东路建筑,西路建筑主要功能为政治活动与宗教祭祀,整体可达性较差,空间私密性较好,而东路建筑处于生活区域,人流较复杂,与空间句法计算的结果符合。随着活动半径增加,空间的可理解性不断加强,说明局部空间逐步融入整体空间,空间活动丰富,功能更复杂。

图3 建筑空间整合度分析

3.3 凸空间整合度分析

礼制还体现为对性别空间的把控,受中原文化影响,男尊女卑的思想日渐深入,司马光在《居家杂仪》提出“凡为宫室,必辨内外”“男治外事,女治内事”。纵观喀喇沁王府的空间布局,不难发现,不论是中路建筑,还是东、西路建筑,其前半部分多对外使用,后半部分则对内使用,同时为确保内外有别,王府通过墙和垂花门分隔,保障内宅的私密性,由此可见王府建筑对女性空间有严格的区分。从凸空间整合度分析可看出,内部居住空间的整合度明显低于外部办公空间,内宅部分公共性较弱,仅供王爷和家眷使用。为更清楚地描述王府各空间之间的连接情况,笔者将王府的平面转化为拓扑关系,内外之间的连接区域显现,上述区域多为交通空间,将王府的外部办公空间与内部私密空间分隔,以避免内外空间的流线交叉与视线干扰。内寝部分的视觉整合度较低,空间私密性较好,符合礼制中内外有别的的要求。此外,从回事厅和议事厅的可视深度得出,回事厅所在院落为旗内官员集会、办公的场所,其可视深度将办公区域串联,但无法贯穿内寝部分,而议事厅的视觉控制范围则贯穿中轴线,既兼顾外朝、内寝,又阻止外朝办公对内寝的视线干扰,在王府整体布局中起把控全局的作用。

考虑到王府内不同人群工作性质不同,其活动范围均有限制,大部分人在空间中的活动半径约3~5个拓扑距离,最多不超过7个拓扑距离。随着拓扑距离增大,整合度越来越集中,前朝办公部分不断凸显。当活动半径为3个拓扑距离时,整合度的分布相对均衡,各单元空间均以院落为中心,形成各自的活动系统,其中中轴线上的空间整合度相对较高,是王府中使用频率最高的部分,除回事厅所在院落外,王府前半部分中路与东路之间夹道的整合度达2.59,夹道既将王府的中路建筑与东路建筑分开,又是两路建筑的联系空间,夹道东侧既是厨房、膳食厅等辅助用房,又是王府亲眷和宾客临时用餐的地方,该区域外向性较高;当活动半径为5或7个拓扑距离时,空间之间的联系更复杂,前朝办公部分与后寝部分之间的连接处、中路和东路后半部分之间夹道的整合度凸显。由此可见,随着拓扑距离增加,空间辐射半径不断扩大,辅助空间的活动频率逐渐提高。

4 结语

解读喀喇沁王府空间布局发现,回事厅、议事厅及夹道等交通空间在系统中的整合度明显高于其他空间,结合王府空间布局、使用功能和文化礼制将喀喇沁王府划分为4个不同的层级:①第一层级 包括府门、仪门、轿厅、回事处、议事厅,上述院落具有明显的等级秩序,使用人员较为复杂,主要为王府办公以及举行重大活动的场所;②第二层级 为王府家眷活动的地方,位于王府后部,私密性较强;③第三层级 包括馆驿、书塾、文武庙及府门两侧的卫队房和牢房,与第一层级相似,同样具有外向性,但上述区域的功能较为集中,与其他空间的联系不强,故将其单独划分为一个层级;④第四层级 既无第一层级的序列感,又无第二层级的庇护感和第三层级的集中性,但却是维护王府日常生活的必要空间。上述4个层级共同构成王府的空间网络,维护王府的空间秩序。

喀喇沁王府为蒙古地区王府的典型代表之一,其建筑形制、空间布局、日常行为严格遵循礼制,因其地理位置和服务人群的不同具有独特的功能和布局,且有较高研究价值。本文通过对喀喇沁王府的空间布局研究,深化对王府建筑文化的认知,以期为蒙古地区其他王府的研究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礼制王府空间布局
前置化空间布局,龙湖驱动TOD的未来模式
thé ATRE茶聚场北京王府中环店
从《太常因革礼·庙议》后妃袝庙问题看北宋的礼制运行
浅析美术馆建筑的选址与空间布局
《红楼梦》宴饮描写中礼制与人情的二元共生关系探析
姑臧城空间布局与五凉河西政治
空间布局图
“三月庙见”说平议——兼谈对古代礼制的理解方法
江西鄱阳明代淮王府遗址
从《闲窗录梦》看清惇王府之属人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