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宝藏“越窑青瓷”与陶艺人生“传承吸纳至极致,创造吐新触致美”
——徐周萍

2021-09-26郝起荣

陶瓷 2021年8期
关键词:泥坯越窑青瓷

郝起荣

(山西大同大学 山西 大同 037000)

前言

越窑青瓷是当代瑰宝,是中国瓷器中的重要分支,今日我们有幸邀请到徐周萍老师为我们带来深刻专业的越窑青瓷介绍,在采访过程中,徐周萍老师也向我们展现了她本人丰富多彩的陶艺人生,体现了一位陶瓷制作匠人的奉献之心。

1 越窑青瓷:母亲瓷

越窑青瓷是中国最早烧造瓷器的名窑,是所有青瓷的母亲瓷,是中国历史上延续时间最长、影响范围最广、内涵最为丰富的古窑系之一。越窑瓷器胎质细腻,釉色温润莹亮,唐代诗人陆龟蒙“秘色越器”诗中就有“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形容越窑瓷器的美。

越窑青瓷造型丰富,装饰技法多样。多以划刻、拍印、堆塑、镂空等装饰技法表现越窑青瓷的独特魅力,创造了青瓷的辉煌历史。越窑青瓷在北宋以后逐渐衰落,陈万里先生在1937年的“越器目录”中有提到,宋朝皇帝试图戒除奢侈品,以防止奢靡之风导致政治衰落,在实际应用中,瓷器只是用来表示敬意,而不是向人们推广,在此之后,民间作坊维系着青瓷的烧造,规模与繁盛时期不可同日而语。[1]

在当代民间作坊以生产仿制越窑古董为主,烧造技艺日渐而衰。建国后随着五大民窑陆续恢复,带动了浙江越窑青瓷的整理与抢救工作。当时浙江美术学院的邓白教授做了大量整理研究工作,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嵇锡贵和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郭琳山大师与邓白教授一起研究考察古窑址,整理各个窑址采集的瓷片、瓷土等资料,研究越窑青瓷装饰技法和烧造工艺,为当代越窑青瓷注入了新的活力(见图1)。

图1 “百合兴盛”越窑青瓷

当代越窑青瓷艺术审美的表达重要表现在越窑青瓷独特的釉色上,越窑青瓷的釉色含蓄而富有活力,无以比拟。我们在浙江慈溪上林湖一带就地取材,采集的瓷粘土是一种含所重矿物元素的复合材料,由于化学元素的含量不同,其颜色也不同。上林湖地区的粘土含铁量很高,所以烧制后呈深灰色。因为浙江越窑瓷区的泥土原材料的特质使得越窑青瓷泥坯呈现出不同程度的灰色,在瓷土原料中会有比较高的含铁量,含量超过1.5%,再配以特制的釉料以及刚好的烧成气氛,使得越窑青瓷的釉色温润雅致。

除了别致的釉色,当代越窑青瓷艺术审美还表现在多样的装饰技法上。在众多的装饰技法中,刻、划、印花是重要的形式之一,在讲究器型与釉色的单纯美感基础上,刻、划、印花装饰使得越窑青瓷更加璀璨夺目。线条或飘逸或规整,无不彰显着越窑青瓷的独特魅力。

划刻法,是在未干透的泥坯上用竹制工具划出细细的线条装饰,要求创作者画面布局均匀,线条流畅,一气呵成,不可反复打磨。[2]组成的装饰纹样像中国画中用毛笔中锋勾出铁线描似的,粗细适中,并根据纹样要有疏有密,准确流畅。不要在意是否有空白,适当的空白反而能凸显图案的精美和器物的精致。

北宋的耀州窑很大程度上学习了越窑青瓷的装饰技法。相比较越窑青瓷而言,划刻装饰技法的运用更为深刻。北宋中期耀州窑雕刻装饰技法已进入成熟阶段,图案的装饰部分开始增加,器物内外都进行了装饰。耀州窑的刻花是用“偏刀”的装饰技法来进行装饰。运刀流畅犀利,凸显出浅浮雕的立体效果,画面张力十足却不失细节,勾画的细线叶脉和花瓣纹理在变化的青釉色调中隐隐浮现。

雕刻方法多样,可在泥坯上用直刀刻出设计的纹样线条,以直刻斜剔的方法去除纹样轮廓以外的泥巴,从而形成浮雕的效果。也可用直刀和斜刀交替使用,使得纹样边缘形成一个深浅高低不同的斜面,凸显画面。或者在泥坯上直刻、斜刮,用刀代笔刻画纹样。整体风格浑厚有气势,极具北方特色。耀州窑在其发展过程中既学习了越窑青瓷的划刻装饰技法,同时又将划刻装饰技法发展更为丰富,创造出了具有鲜明风格的耀州窑风格。

由于划刻装饰工具不同,以及装饰技法的不同,使得越窑青瓷和耀州窑风格各异。相比较之下,越窑青瓷的划刻装饰风格更为细腻,图案秀丽流畅,在釉色的浸润下更显清丽高雅。结合拍印装饰技法,越窑青瓷创作更为丰富多彩。拍印常见的纹样有线条、网格等几何图案,需要在半干湿的泥坯上拍打印模形成画面图案。而拍打装饰也可以帮助泥坯中气泡排出,拍印装饰技法图案规整有序,端庄大气(见图2、图3)

图2 “锦·簇”越窑青瓷

图3 “花样年华”越窑青瓷

结合耀州窑和越窑青瓷的装饰技法特点,尝试新的装饰方法。划刻装饰技法是偏平面的装饰技法,展现的是作品平面的整体性。这种表现手法比较单一,结合现代的审美,加入些立体的画面效果,且有别于一般的浮雕,介于平面和立体之间。再施以釉色,使得雕刻的画面更为生动。

跳刀装饰也赋予了越窑青瓷新的语言,借助于工具和速度的配合,在半干的泥坯上留下不可复制的痕迹。形成的花纹富有韵律,独一无二,通过工具角度和速度的变化,配合正反不同的方向,最终形成美轮美奂的纹饰。青釉覆盖后,若隐若现的纹样清新雅致,极具风韵。

当代越窑青瓷艺术审美的表达已经不单单局限于一般的划刻装饰技法,半刀泥装饰技法的运用,使得越窑青瓷更具魅力。半刀泥装饰技法是使用平刀在泥坯上斜刻出线条,刻出的线条是一边深一边浅的,形成了更为立体的视觉效果。宽窄不一的纹样线条极具动感,能更好的展示纹饰的变化和多样性,能增强纹饰的立体感。使用这一装饰技法同样需要在半干湿的泥坯上,用竹制的工具划刻装饰。要求眼、手、心合一,一气呵成。装饰时有起刀有收刀,有紧张有放松,使得画面流畅富有内容。半刀泥与浅浮雕的结合同样碰撞出了不同的火花,不仅丰富了画面的多样性,为越窑青瓷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代表了当代人们的审美趣味。简洁不失内容,线条丰满不失雅致。

当代越窑青瓷艺术审美的表达多种多样,在实践中学习前人的创作技法,结合当代人们的审美,展现出越窑青瓷独特的魅力。甚至可以借助于现代的工具进行现代的装饰技法运用,力求达到更好的艺术效果。不能以停滞的眼光去看待先人们留下的宝贵财富,新一辈的制瓷人应该肩负起当代的使命,深入研究当代越窑青瓷的意义,为现代越窑青瓷添砖加瓦。

2 以瓷作画,用心传承

读到这里,您是不是很好奇,徐周萍老师是怎么会走上陶艺这条路,甚至往越窑青瓷这个相对冷门方向看齐,相信她的故事能解开您的所有迷思,徐周萍老师也乐意分享这一路的宝贵经验,供大家参考借鉴(见图4),以下是徐周萍老师在采访中的自述:

图4 中国艺术研究院硕士、中国美术学院本科、杭州市工艺美术大师

自2004年考入中国美术学院陶艺系本科开始,我开启了未来自己都不曾想过的陶艺人生。说起当时为什么报考陶艺系的缘由,完全也是根据自己的性格爱好出发。因为家住杭州城北郊区地块,也算是农村长大,相比城市的小朋友,可能接触田地泥地的机会比较多。因为电视里看过不少有关制作青瓷或者相关陶艺的纪录片,所以自己会经常从田里挖泥巴回来,胡乱揉捻一团就偷偷塞进了家里灶台下的火堆里烤,以为烤个24 h拿出来就可以变成一件精美的瓷器。然而事实却是,根本无法实现成品,最终被我奶奶在嘲笑中丢弃了。

当时心中就攒下了一个念头,有机会我一定要做一件自己的成品,就是这个想法,让我填报了该专业。真心就这么简单!经过在美院本科的专业学习,让我对陶艺专业有了全面的掌握,许多作品也得到了时任陶艺系主任刘正老师、时任导师戴雨享老师的支持与帮助。

通过专业学习,我愈发认为中国陶艺的未来大有可为,甚至也想过,是不是有可能像耳熟能详的英国陶瓷品牌“韦奇伍德”、“皇家道尔顿”、德国的“梅森”陶瓷等,打造属于中国的陶瓷品牌。尽管工作方向定了,具体走哪条路、或者哪个品类的陶瓷,我还是懵的,根本不知道广大国人更倾向于哪类产品。我站在了人生的十字路口:继续在陶瓷领域的再深造还是和小伙伴去创业(当时的我根本没想过就业,不然陶艺之路很可能会中断),最后我毅然选择了创业,想努力打造出属于自己的陶瓷品牌,这大概就是艺术生感性,不下思索的特质,下定创业也只是一夜之隔。第二天我们就正式行动了。

创业之路一定不是我这类家庭父母传统观念下所能理解的。但是既然选择了,我也是头也不回的上路了。团队中我担任的角色是产品设计师,我们从小的服装挂件出发,打造了一系列原创的陶瓷挂件。之后我们也通过各类工艺美术展会、文博会等承接了各种高端酒店的订单。这个创业过程我觉得相当重要,有以下几点对我的人生产生了特殊的推动,为之后的方向奠定了思维基础。

首先,通过订单,我们发现国人特别是高端客户对于青瓷作品的偏好相当执拗,当然这里我指的青瓷基本以浙江龙泉青瓷为主,最喜欢的颜色为:梅子青和粉青。这点让我确信,国人基因中还是喜欢国人最传统的皇家美学。

其次,为了满足的客户需求,很多创作在图纸中的概念效果图要想把它打造成成品,确实也并非易事。为此,我也专门多次亲赴龙泉下工厂,与各种生产流程中的师傅交流学习,渐渐的,我也意识到,原本大学里相对学院派的理论与实操能力在这些专业师傅面前被彻底秒杀,无论效率与品控,以及各种技法,我非常坦诚的说,我与他们的距离相差甚远,到后来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美院毕业的。我记得几个老师傅给我演示拉坯、上釉、雕刻等各种操作,我被震惊到了。即使老师傅的未成年子女,上手都各个了得。我怀着敬意向他们学习,我觉得传统技艺需要被传承、被肯定。皇天不负有心人,一个历史机遇开启!

2011年,26岁,创业3年的我还在景德镇忙于监督订单产品,我的好友告诉我本地钱江晚报刊登了杭州市政府主办的薪火传承计划:由5位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包括朱炳仁的溶铜、赵锡祥的萧山花边、陈水琴的双面手绣、王文瑛的机绣、嵇锡贵的陶艺面向全国公开招收徒弟的信息。这下我高兴极了,通过几年的创业,我充分意识到,不了解传统工艺美术尤其是传统陶艺技法的创作是不完整的。我即刻发去了报名申请。经过层层筛选、过五关斩六将,最终在全国近300名报考嵇大师陶艺门下的考生中脱颖而出,成为了嵇锡贵大师首次公开招收的5位徒弟之一;作为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越窑青瓷传承人,嵇锡贵老师兢兢业业的把自己各种传统技法、绘画工艺、雕刻工艺、包括特别多的独家自创技法、施釉工艺、烧制技法毫无保留的传授给我们,希望我们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我也是风雨无阻闭门学习5年,反复实践,笔记、视频、照片尽可能多的保留这些珍贵的记录。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好师傅带路。这句话形容在我这里绝对不为过。

嵇锡贵老师最独特的陶艺技艺门类是越窑青瓷,在向老师学习之前,我对越窑青瓷的理解是简单的、片面的。甚至一开始我都很难体会越窑青瓷的美。总觉得越窑青瓷是小众派,不像龙泉青瓷这么有名。随着时间的沉淀,我愈发觉得当时的自己太天真。

官汝哥定钧虽然奠定了中国5大名窑基础,但是越窑青瓷尤其是它所承载的历史文化是以上五大窑无法撼动的。它所代表的浙江杭州湾地区所独特的历史文化特征,有它独到的地域文化特质。同样,钱塘江文化、运河文化、西湖文化中都有越窑青瓷的影子。不得不说,作为一名本土地地道道的杭州人,能够有幸学习这门技艺,并且作为传承徒弟之一,这不仅仅是我的荣幸,更是我的历史使命。

今年也非常幸运,我所创作的越窑青瓷刻花盘“繁华”被浙江省博物馆收藏(见图5、图6)这份荣誉见证了我所创作的作品被专业机构认可,肯定了我所坚持的艺术门类与发展方向。

图5 “繁·华”越窑青瓷

图6 徐周萍(左)浙江省博物馆长陈水华(右)

3 融会贯通成大家

回想自己04年从艺至今,已经从事陶瓷艺术17年。从中国美院陶艺系本科毕业,再到嵇锡贵大师门下5年,后进入中国艺术研究院传统技艺专业,获得硕士学位,从学院派教学理论到民间工艺实践,再回到研究院专业学习,如今又开设个人独立工作室创作,这样理论实践的循环往复让我对创作、创新、创业等思想理念有了更高的认识。

我所创作的作品更希望含有历史的底蕴、文化的传承等综合基因,让国人能够先欣赏的了,再消费的起的意识基础,只有这样,以消费带动经济,经济带动人才,人才带动创新,创新返哺行业的模式才是长久之计。同样,我想用作品、我的设计、我所呈现的作品价值推动越窑青瓷、乃至陶瓷专业领域的内核活力,同样也用我的真实人生历程分享给大家,希望能让更多人通过此文了解我本人,也可以更好的通过作品去感受我所要呈现国粹艺术与文化。

文中为我近年来所创作的几件青瓷作品,主要以越窑青瓷为主,也有龙泉青瓷作品(见图7、图8)作品“宝华”特别和读者分享说明:该作品创作于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共耗时近3个月完成。“宝华”谐音,寓意保佑中华,也有聚宝盆之意,该作品获得2020年中国杭州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神工杯金奖相信读者看完全部,都会有各自的喜好,也可任由自己细细品味两者的不同差异与风格。艺术没有边界,没有优劣,喜好取决个人本身。我仅希望用我的作品传播越窑青瓷、讲述青瓷艺术、传承陶瓷文化、讲好中国故事。

图7 “宝·华”陶瓷素坯 局部

图8 “宝·华”龙泉青瓷

4 结语

在专访的最后,徐周萍女士仍在兴致勃勃的畅想越窑青瓷的未来,她计划将这一典雅端庄,美伦美央的瓷器分支继续传承和发扬,让更多的人能欣赏和感受越窑青瓷之美,将越窑青瓷的艺术传递到世界的每个角落。

猜你喜欢

泥坯越窑青瓷
夺得千峰翠色来——王玮的青瓷艺术
一条忍着不死的鱼
越窑青釉直颈瓶
试论青瓷艺术创作
龙泉青瓷
梅青原陶艺雕塑作品
先有青瓷还是先有白瓷
浙江上虞禁山早期越窑遗址考古发掘 青瓷溯源
有关越窑的几个问题(上)
萃珍雅集(二)越窑瓷器偶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