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谏如流的刘邦
2021-09-26西武
●西 武
沛县起兵
秦朝末年,秦二世昏庸无道,致使民不聊生,百姓叫苦不迭。刘邦就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当时他在家乡沛县担任亭长一职。
那日,刘邦负责护送役夫去骊(lí)山,途中有很多人逃跑。刘邦边走边想:再这样下去,还没到骊山人就已经都跑光了。到那时我无法交差,肯定要受到上级严惩,这可如何是好?思来想去,被逼无奈,刘邦想出一个对策。
等大家停下休息时,刘邦对剩下的役夫说:“天下百姓在秦的暴政下受了许多苦,这一路已经逃走不少人,他们都不愿为秦服役,想必大家也是如此吧?趁着现在夜深,大家赶快逃命吧,我也要远走高飞了。”
众人听他这么说,都觉得刘邦够义气,纷纷表示愿同刘邦一起进退。就这样,刘邦有了第一批追随者。可是未来到底应该何去何从呢?刘邦还没想好,就这样一路想一路走,追随他的人越来越多,不知不觉已经达到了数百人。
正在这时,有个大汉找上门来。
此人名叫樊哙(kuài),是沛县县令的手下。他来干什么?刘邦很好奇,众人也都纳闷。直到樊哙说明来意,大家方才恍然大悟。
自从陈涉起义后,各郡县相继有人响应,一同站出来反抗秦朝暴政。沛县县令也想响应陈涉,不过他手下的谋士萧何、曹参建议道:“您是秦朝官吏,如今要背叛秦朝,率领沛县子弟起义,碍于身份,恐怕乡亲们不会相信您。”
两人给县令出主意,让他把逃跑的人召回,这样不但能立刻得到拥护者,还能靠他们来号召沛县子弟。于是,樊哙就被派出来,负责找刘邦回去。
面对县令的邀请,刘邦爽快地答应了。可没想到,这个县令却把刘邦当羊肉涮了——当得知刘邦率领数百人前来时,县令一下变了心思。
“万一这家伙想夺取我的权力,将我杀了,可怎么办!”县令越想越焦虑,越焦虑就越害怕。他心一横,索性来个坚决不认账。
“刘邦你也别回来了,还是在外边漂着吧。”县令随即下令关闭城门,不许刘邦等人进入。
这个县令实在有点儿过分。他不但戏弄了刘邦,还要对出主意的萧何、曹参赶尽杀绝。“因为是他俩出主意叫刘邦回来的,万一他们趁机暗中杀了我,这也不是没可能的吧?防不胜防啊!”县令自己这样盘算着。
不过他的心思很快就被萧何、曹参察觉了,两人情急之下,翻墙逃跑了。
“县令太不仁义!”刘邦啐了一口。
他立刻写帛书,揭露县令恶行,并提议大家一同反抗暴秦,守卫家乡。随后,刘邦将帛书射到城楼上。他的号召得到了沛县百姓的纷纷响应。县内百姓当机立断,先杀县令,接着打开城门,迎接刘邦归来。
“您众望所归,我们要推举您做首领,带领大家一起反抗大秦暴政。”沛县父老乡亲们说。
“万万不可,诸位该推举一位众望所归之人。如今天下大乱,若首领选择不当,我们必会一败涂地,如何能保护沛县一方平安?”刘邦连连推辞。
“您不要谦虚啦,此人非您莫属啊!”沛县的后生晚辈也这样说。
刘邦又道:“我并非贪生怕死,而是担心能力不足,辜负乡亲们的重托。大家还是另选一位能人吧。”
“别再谦虚了,我们都认可您,您就是最佳人选。”萧何、曹参也竭力推举刘邦。
就这样,刘邦被选为首领,大家称其为“沛公”。从此,萧何、曹参、樊哙等人开始招募义军,他们的队伍很快便扩充到了三千多人。
斩蛇传说?
这事发生在沛县起兵前。刘邦在前往骊山途中放走了役夫,之后大家都跟从刘邦过着逃亡生活。某日,他们派了一个人去前面探路,那人回来时十分慌张,因为他看到前面有条大蛇把路挡住了。众人想要绕行,刘邦却说:“勇士前行,无所畏惧。”
刘邦仗着酒劲,提剑而去。到那儿一瞧,果然有条大蛇,他毫无畏惧地起手将大蛇斩为两段。往前又走了一阵子,醉意袭来,他又跟没事人似的,倒头便睡在路边。
有人赶来寻找刘邦,说在斩蛇之地看到一位老妈妈。她掩面哭泣,十分难过。在这人询问之下,老妈妈说道:“我的孩子是白帝,他变成大蛇挡在路边,谁知被赤帝斩了。”这人听后以为老妈妈胡言乱语,岂料对方一眨眼就不见了。等这人往前走几步看到刘邦时,才知道是刘邦斩杀的那条蛇。从此,刘邦“赤帝挥剑斩白蛇”的传说也就流传了下来。这故事显然不可信,但古时百姓因知识所限,有很多人都相信了此事。
夺取关中
全国各地反秦势力众多,沛县起兵后,刘邦与项梁结为反秦联盟,共同拥立楚怀王。楚怀王与诸位将领约定,谁能先平定关中,进入咸阳,就封谁为王。项梁是项羽的叔父,被秦将所杀,因而项羽一心报仇,主动申请杀入关中。但最后,楚怀王却选择让刘邦完成这项任务。
楚怀王为何没有选择项羽,而选择了刘邦呢?
原来,楚怀王身边的老将都对项羽有看法,他们认为项羽杀性太重,领兵入关之人得是位长者,爱惜百姓,军纪严明,而且不侵犯百姓利益。这样的人率兵入关,才能得到当地百姓的支持,从而顺利攻下咸阳城。毫无疑问,老将们都觉得刘邦平日宽大仁厚,是最合适的人选。
有了楚怀王的大力支持,刘邦率军浩浩荡荡出发了,加上他身边有张良等诸多谋士出谋划策,一路过关斩将,挺进关中,最终进入秦郊。到了此地,再向前不远就是秦朝都城咸阳,刘邦入城可以说仅几步之遥了。
当时的秦丞相赵高权倾一时,他听说刘邦已经攻至秦郊,惊恐之下杀了秦二世,并派人拜见刘邦,想要与其平分关中。刘邦当然不能答应,紧接着他又接连听到了两条爆炸性消息:赵高新立秦二世的兄长之子为秦王,此人名叫子婴;没多久,子婴将赵高杀死了。
“这个子婴还真有些本事,竟然能设计杀了赵高。”刘邦对张良说。
“子婴已经派人据守峣(yáo)关了。”张良说。由此看来子婴并没有投降之意,刘邦他们与秦兵的较量还没结束。
“攻取咸阳城指日可待,我们先拿下峣关!”刘邦说着,就要下令即刻发兵,张良却阻止了他。
“峣关是进入咸阳的咽喉要道,可这里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我们需要从长计议。”张良接着道,“秦兵势力强大,我们不能忽视。先暗中派人去附近山上,用旗帜假作疑兵,以此迷惑敌人,这样秦将就无法判断我方兵力多少。”
“然后呢?”刘邦问。
“您再派郦食其、陆贾前往秦军大营,用利益诱惑对方将领……”张良话未点明,刘邦已知他是何意。果然,郦食其他们回来后,正如张良判断的那样,秦将想讲和。
可此时张良却又不同意了。这是为啥?刘邦不明白。
“秦将想背叛大秦,但他手下将士不一定这样想。我方的人刚去过秦营,是和是战未明,他们这会儿一定稍有松懈,我们不如趁机攻打他们。”张良解释说。
刘邦认为张良说得在理,于是采用了张良的计策,并没有跟此地秦军硬碰硬,而是率兵绕过峣关,抵达蓝田。从蓝田北侧发起进攻,两军交战,秦兵又大败。此后,刘邦的兵马顺利来到霸上,再往前就是秦朝都城咸阳了。
秦王子婴自知无力回天,便来到霸上主动向刘邦投降。有人建议杀了子婴,刘邦却说:“楚怀王之所以要我入关,正是因我为人宽容。如今秦王已归顺投降,何必要赶尽杀绝呢?”从这番话足见刘邦仁义宽厚。
不只这些,后来刘邦进入咸阳,特地下令不准手下在当地横行霸道,更不许士兵私拿百姓酒肉食物,否则严惩不贷。
咸阳的百姓见刘邦治军严明,对他十分拥戴,都希望他能做关中之王。
刘邦的承诺
楚怀王派刘邦去攻取关中,派项羽去救援赵王歇。他又与诸将约定,谁先入关,封谁为王。如今刘邦先于项羽入关,项羽得知后勃然大怒。
刘邦手下有个人叫曹无伤,他听说项羽发怒,便想投靠项羽攻打刘邦。曹无伤派人给项羽送信,这事儿被项羽的叔父项伯获悉。项伯和张良是老朋友,他连夜通知张良,把项羽即将攻打刘邦的情况全部告知,目的是要张良和自己一块儿跑路。
张良意识到事情紧急,向刘邦引荐了项伯。刘邦许诺将来和项伯结为亲家,并请他带话,说自己虽然先入关,但愿意一直等待项羽到来,关闭城门也只是为防备盗贼,并没有将项羽拒之门外。
项伯连夜回营,将刘邦的话转告项羽,并说天一亮刘邦就来拜见。后来,便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鸿门宴”。
刘邦VS项羽
鸿门宴上,刘邦提前离席,继而顺利回营。之后,项羽领兵进入咸阳。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又立楚怀王为义帝。
如今项羽手握兵权,干脆不听楚怀王的命令,更是违背了“先入关中者为王”的约定,改立刘邦为汉王,让他管辖巴蜀、汉中之地,共三郡四十一县。
面对项羽的这项决定,刘邦心知肚明。别看给了他三郡四十一县的封地,其实巴蜀之地荒凉偏僻,路途难行,而且距离汉中十分遥远,两地来回并不方便。项羽这是防着刘邦呢,万一刘邦找个借口再入关,对他造成威胁,那就糟糕了,所以要把刘邦打发得远远的。
刘邦识破了项羽的计谋,他会愿意服从吗?当然不愿意。更何况明明是他先入关,却被项羽单方面毁约,这不是不讲理嘛!于是刘邦率兵前往封地时,有了下面这出经典故事:火烧栈道、暗度陈仓。
那是个初夏四月天,刘邦临行前,得到了项羽的“特别照顾”:项羽特地分拨三万兵卒给刘邦。表面说是“照顾”,其实是监视。项羽的目的,就是想派自己的人监视刘邦,令其抵达巴蜀之地,防止他半路偷跑回关中。
刘邦知道项羽的心思,可怎样才能摆脱项羽的监视,重新回到关中呢?
这时候他不禁想起了另一件事。张良曾经说,蜀地之路艰险,兵马必须通过栈道前行。只要刘邦烧毁栈道,以此表示不出汉中的决心,一定能打消项羽的疑虑。
没多久,萧何向刘邦推荐了一个人:韩信。韩信提出,刘邦手下将士都是山东之人,他们日思夜想,期望早日打回老家,可现在却被分派到汉中,心中定然不服气。刘邦若是能利用好将士的这种心理,肯定能打败项羽,取得成功。
刘邦将张良和韩信的计谋合二为一,一面烧毁栈道,迷惑项羽,一面暗地为出兵做准备。一个月后,刘邦率兵从故道县袭击雍地,两军在陈仓交兵,刘邦大获全胜。平定雍地后,刘邦继续挺进咸阳。
其后的日子里,刘邦、项羽正式展开对决,双方手段层出不穷。不过刘邦和项羽相比更擅用人,更愿意听取他人意见,所以也更得人心。
项羽多次攻占汉兵运粮的通道,导致刘邦的军营总会面临缺少粮食的危机。刘邦找陈平商量对策并采纳意见,给了陈平大量的黄金,用来离间项羽和身边亲信的关系。
陈平用黄金贿赂楚军中的个别将领,让他们散布谣言诋毁范增。范增是位睿智的长者,在项羽身边多年,一心为项羽出谋划策。项羽听信传闻,果然对范增产生了怀疑。范增原本忠心耿耿,如今却不被信任,他当然受不了这份气,一怒之下便离开了楚军大营。而项羽没了高级顾问辅佐,加上他既不擅用人又不喜欢听取别人意见,在此之后与刘邦交手渐渐处于下风,最终遭遇垓下之围,在乌江自刎。
暗度陈仓的含义
通常我们说“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不过史书并没有“明修栈道”一事的确切记载,这个说法常见于古代戏文。“暗度陈仓”后来被用作一种兵法,意为用明显行为迷惑对方,实则暗地行动,出奇制胜。
刘邦和郦食其
两人初次见面很有戏剧性。那时候刘邦攻打昌邑,未能攻下。郦食其见过刘邦,认为他为人大度,是个做大事的人,于是主动前来拜见。
当时刘邦正在床边洗脚,郦食其进来时见此,便未行拜见之礼,只是说:“要是阁下真想推翻暴秦,就不该坐着接见长者。”刘邦听闻后,意识到自己的失态,急忙下地站起,整理衣服表达歉意,还请郦食其座上谈话。
郦食其见刘邦为人谦虚,当即毫无保留地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为刘邦的后续行动做出指点,两人自此也成了志同道合的人。
听取建议
刘邦打败项羽,建立大汉王朝,建都长安(今陕西西安),成为大汉皇帝,史称汉高祖。想当初刘邦打仗很有手段,现如今治国理政也是一把好手。更重要的是,他做了皇帝仍十分谦虚,愿意听取谋臣建议。
有一年正月,刘邦分封了二十多位功臣,此事过后,刘邦常常见到诸位将领三五成群凑在角落里窃窃私语。刘邦十分好奇,私下召来张良,想听听他的看法。
“你可知诸将在偷偷讨论些什么?”刘邦问。
张良点头道:“陛下曾与他们共取天下,如今已贵为皇上。陛下之前封赏的功臣多半是您的好友和亲属,诛杀之人则大都是与您有旧仇的人。恩怨固然分明,可许多未受封的将领不免会多想,生怕被陛下抓住以往的过失而惨遭诛杀。依臣之见,他们或许在互相串通,准备谋反了。”
“那接下来到底该怎么办?你快说说。”刘邦着急了。
“要安定人心其实也不难,陛下可找来往日最憎恶的人,而且您对他的憎恶必须群臣皆知。您若对他封赏,宽宏大量,其他人自然会放下心来。”
刘邦听后,频频点头。
几个月后一场宴会上,刘邦采纳了张良的建议,封赏了昔日仇人雍齿。群臣听到这个消息,果然纷纷露出笑颜,大家都说:“陛下憎恨雍齿却愿意对他封赏,公私分明,赏罚公正,那我们这些有功之人还担心什么呢?”就这样,刘邦阻止了一场险些酿成的祸乱。
汉高祖刘邦就是这样一位善于听取谋臣建议的人。凭着这个优点,他屡屡安定民心,不但避免了朝堂动乱,更避免了战争为百姓带来的更大的灾难。这位“名将”+“名帝”,为汉朝的辉煌打下了坚实基础。
刘邦的孝心
刘邦做皇帝后,每五日去见父亲一次。
手下对刘父说:“您儿子是皇帝,您虽是父亲但也是人臣,怎能每次都让皇帝来拜见您?”刘父听后,在下一次刘邦来之前,便亲自打扫台阶,以示对皇帝之敬重。刘邦见此大惊,赶忙下辇搀扶父亲。后来他特地下诏,感激父亲教诲有方,并尊父亲为太上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