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餐配制肠内营养喂养重度功能障碍老年长期住院患者的效果观察
2021-09-25冯淑惠郑素芬冯明媚
冯淑惠,郑素芬,冯明媚
(广东省江门市第三人民医院,广东 江门 529000)
0 引言
老年长期住院患者多合并营养不良,而对于此类患者,多实施以肠内营养的干预手段,以期达到改善患者营养指标,减少感染、腹泻等并发症的发生[1]。而对于重度功能障碍的患者,由于其长期卧床,胃肠功能较差,因此对于肠内营养的要求就更高[2]。本院对于此类患者,开展严格的五餐配制肠内营养喂养干预,获得满意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3月至2021年3月广东省江门市第三人民医院老年科自理功能障碍管饲营养患者200例,按随机化原则设计2组,严格分五餐喂养为营养治疗组,男43例,女57例,营养评估4~6分,平均(4.75±0.31)分,年龄66~83岁,平均(77.03±2.81)岁,测上臂三头肌皮褶厚度+肩胛骨下皮褶厚度+腹壁皮褶厚度(简称:皮褶厚度)5.21~20.43 mm,平均(11.15±6.78)mm。一日分四、五餐喂养量随,为对照组,男46例,女54例,营养评估4~6分,平均(4.68±0.22)分,年龄66-84岁,平均(76.17±2.55)岁,皮褶厚度6.65~21.52 mm,平均(11.53±5.98)mm。在年龄、性别、皮褶厚度、检验检查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西医纳入标准:①重度功能障碍老年住院患者(指经过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评分为重度功能障碍,基本丧失日常自理能力,年龄70岁以上)并有至少两个以上慢性器质性病变的老年患者。并需要医护人员照护,每日用药治疗。②一般状况:完全卧床,并反复急性感染,以心脑血管病后遗症多,并发肺、肝、肾功能不全;③部分患者并发糖尿病或老年痴呆;④患者一般采用管喂营养;⑤过去6个月未接受过任何免疫治疗;⑥所有患者均参照欧洲肠外肠内营养学会2002年制定方案,并结合中国人的测定值,进行营养不良风险筛查,总分值≧3分(认为存在营养不良或有营养不良风险,应该使用营养支持治疗)。排除标准:①消化道出血患者;②肿瘤、艾滋病的腹水患者。
1.2 方法。按患者病情配制肠内营养,营养治疗组:严格分五餐喂养,喂养时间为:7:00、11:00、14:30、17:00、20:00,每次喂养量为180~230 mL,能量是200~300kcal之间,为营养治疗。对照组:一日分四、五餐喂养,不过三餐量超过350 mL,14:30、20:00这两餐为家属提供的淮山米粉或奶粉少量冲调喂养,量不均;或者只在14:30或20:00添加一餐,量随意。6个月为一个疗程。
1.3 评价标准。比较两组患者营养干预前、后的营养指标,并评价干预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营养指标:血清磷、白蛋白、血红蛋白、皮褶厚度。不良反应:上呼吸道感染和(或)肺部感染、腹泻(一天大便3次以上),统计平均发生人次。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5.0软件,以n(%)描述计数资料,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s)描述计量资料,独立样本t检验组间数据;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6个月后营养指标比较两组患者在干预前营养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6个月后与干预前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6个月两组血清磷、血红蛋白、腹壁皮褶厚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营养治疗组血清白蛋白指标中,干预前、干预6个月后相比、干预6个月后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6个月后营养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6个月后营养指标比较(±s)
?
续表1
2.2 两组患者干预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人次比较对照营养治疗组患者在干预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人次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人次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干预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人次比较(±s)
组别 例数 上呼吸道和(或)肺部感染 腹泻营养治疗组 100 16.78±1.62 14.05±1.73对照组 100 29.42±2.37 22.34±2.52 t - 44.030 27.219 P - 0.001 0.001
3 讨论
重症功能障碍的老年卧床住院患者,由于其疾病限制,一天24 h卧床,导致此类的患者除了由护士执行的被动活动、喂食、大小便后护理所做的被动动作、清洁洗澡所做的被动运动,基本没有活动的能力。老年病人因为胃肠功能衰减,消化能力与营养素吸收利用能力都衰退,在短期内大量增加营养容易产生不良反应,并且加重胃肠负担甚至伤害胃肠正常功能。所以用餐投喂量(容量)超过350 mL,发生腹泻和反流、潴留的几率大,加速患者胃肠功能衰退,导致了病人更加衰弱[3-4]。因此此类患者的营养干预要点,是在基础代谢基础上加100~200 Kcal,平均少量多餐进食营养素。就可以基本维持身体需要并能有生理储备。本研究所实施的五餐配制肠内营养喂养方法,严格依照五餐配制执行,把一日所需营养平均分配在日间的13 h内,以少量多餐的形式,以达到减轻老年患者胃肠负担的效果。而肠内营养制剂则统一由营养室,进行定量定时配给病人,达到精准营养需求,且对护理人员而言,喂养照营养医嘱执行,简单精准,也可以帮助减轻科室喂养方面的护理工作量,减少了随机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研究中,两组患者在干预前营养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6个月后与干预前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6个月两组血清磷、血红蛋白、皮褶厚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营养治疗组血清白蛋白指标中,干预前、干预6个月后相比、干预6个月后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治疗组患者在干预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人次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
综上所述,在重度功能障碍老年长期住院患者的肠内营养干预中,实施以严格五餐配制的方法,可以较为明显的改善患者干预后的营养指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效果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