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静脉药物配置过程中常见不合理用药分析

2021-09-25钱梅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54期
关键词:药方不合理处方

钱梅

(江苏省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苏 泰州 225500)

0 引言

科学合理的静脉药物配置是确保用药有效、安全以及降低医患纠纷的重要保障[1]。在静脉药物配置的过程中,医师的药物审核作用,能够充分降低不合理用药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药疗出错概率。因此,充分提高静脉滴注药物的合理性使用,可以增加静脉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以及经济性[2]。基于此,本研究主要分析了自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在我院静脉配置中心药物配置过程中,常见不合理用药的情况进行记录分析。

1 资料分析

本次研究选择自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在我院静脉配置中心药物配置过程中,医师一共审核15300份用药医嘱,共复核出不合理用药100例(0.65%)。医师根据《静脉注射药物临床应用》、《药典》以及各种静脉药物的使用说明等资料进行查阅相关的报道文献,对医嘱用药情况进行记录分析,之后对所有不合理的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归类。

2 结果

2.1 不合理用药分类情况。由表1可知,本次研究一共审核15300张用药处方,共复核出不合理用药共100例(0.65%),具体的不合理用药项目分为不合理的给药方式、用药剂量、多药配伍、溶媒选择以及用药间隔。

表1 不合理用药分类表(n,%)

2.2 不合理用药的方式。在临床中,此类不合理用药情况很常见,主要包含用药的频次、途径不当[3]。用药频次方面,根据对细菌作用的特点可讲抗菌类药物分为时间依赖性药物和浓度依赖性药物,但在审核药方单时发现,临床上并不注意这些药物的特殊性。如,将头孢菌素、克林霉素等时间依赖性较强的药物每天的剂量过于频繁,将浓度依赖性较强的药物分小剂量多次数使用,这样用药频次的不合理,会严重影响药物的有效性,且容易使患者出现耐药性,阻碍病情恢复。用药途径方面,甲钴胺属于内源性辅助酶,理应通过肌肉注射的方式给药,但在审核药方单时发现,临床上将此药物(500 g)置入到5%葡萄糖静脉滴注(250 mL),这种用药方式就是不合理的用药方式,因葡萄糖的还原性会使得甲钴胺失效,所以不可与葡萄糖进行混合使用。同时甲钴胺容易见光分解,静脉注射的时间过长、避光措施不佳,所以该药物不宜采用静脉注射。

2.3 不合理的用药剂量。药物的剂量可以直接影响搭配药物在患者体内所存在的浓度,用药剂量的不同,机体对于药物的反应也会有所不同。当剂量过多时,容易造成药物不良反应,当剂量过少时,药物做不到治疗病情的作用[4]。例如,在审查的过程中发现,有为老年患者,其药方单上标明,该患者采用了300 mg依替米星注射液进行静脉滴注,每天滴注一次,同时联合2.0 g头孢呋辛进行静脉滴注,每天两次,经检查由于这两种药物的用量过多,且合用,对患者的肾功能造成了严重的不良累加反应。所以该药方单存在严重的不合理用药剂量情况。胃肠道反应也是不合理的用药剂量较为常见的不良反应。头孢菌素对肝也具有一定的毒性,大部分头孢菌素在使用时,如果剂量过大,则都会导致患者出现氨基转移酶,学胆红素等值的升高,导致造血系统出现毒性问题,血小板数量减少,淋巴细胞减少和嗜酸性细胞增多等情况。对肾的作用损害较大,甚至容易导致患者出现凝血功能障碍,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因此,对药物的用量进行有效控制,从而避免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是尤为重要的。

2.4 不合理的多药配伍。因为药物种类逐渐增加,再加上病情的多样性变化,药物进行联用情况也比较普遍,从而导致不合理的多药配伍随之增加[5]。本次研究中,将查出不合理的多药配伍的处方单有23张,占总比例的23.00%。值得注意的是有些药物在临床上不可对其他药物进行联合适应,否则会加重患者的病情,从而诱发一系列的并发症。如丹参注射液与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存在配伍禁忌。在药物配伍出错时,其所对应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首先具有过敏反应,药物配置差错神经系统损伤,很容易导致患者出现皮疹,哮喘和荨麻疹等问题,如果病情严重,患者很容易并发过敏性休克,对患者的影响较大。

2.5 不合理的溶媒选择。通常情况下,药物配置中心的医师比较重视药物的治疗作用,但对于一些稀释药物所采用的的溶媒性质并不了解[6]。但如果溶媒选择不合理,就会使药物不稳定,改变用药的环境,从而导致患者治疗的效果不明显,甚至出现药物治疗无效的情况发生。例如,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只能采用澄清的溶液,如果进行稀释,也只有采用注射用的葡萄糖溶液进行稀释,不可使用电解质稀释溶液,如果在稀释的过程中加入氯化钠溶液,会稀释出结晶,对人体造成危害。

2.6 不合理的用药间隔。生物半衰期可以来确定药物的用药间隔,但在审查的过程中发现,一些处方单为了确保患者的治疗效果,常常采用一次性的大剂量用药,最常见的就是抗生素的应用[7]。例如,青霉素的使用说明上标明该药物的每日总药量为3~4次给药,但一些处方单却将所需的每日剂量通过大剂量的溶媒,来进行用药,并每日给患者1次用药,这并没有达到杀菌的效果,还有可能使患者出现热原反应。头孢菌素的过敏性休克与青霉素休克反应相似,在抗生素药物的滥用时期,需要医务人员对每一种抗生素的药理特性进行掌握,从而减少过敏问题的发生,保证患者生命健康。头孢菌素在肠胃中作用力较强,可将肠道菌群进行有效抑制,但不合理的用药间隔容易导致菌群出现调节失调的情况,患者表现出恶心,呕吐和食欲不振的情况,如果患者的本身具有胃肠疾病,则容易出现双重感染。

3 分析讨论

3.1 审核药方问题。在审核药方的过程中常出现的问题就是,不合理的给药方式和不合理的多药配伍问题,对此可通过汇总相关突出药物使用问题,并在药物讯息和汇报工作中,进行全院汇报告知,以此来加强临床上医师对于药物的理解,从而提高合理用药情况;同时还要加强医师审核药方的能力,可定期通过讨论开会的方式,各医师对审核药方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表述,所有临床医师要深入学习药物药理、药动、配伍禁忌以及用药注意事项等,通过不断学习药物知识,对每条处方单的审核做到有理有据;加强沟通,医师在审核药方中如果发现药方存在问题,要及时与主治医生进行交流沟通,将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解决并记录,如主治医师不改医嘱,可建议其提交《超药品使用说明用药申请》,并详细记录用药的依据[8]。

3.2 审核药方体会。在医患纠纷不断加剧,医疗事故不断出现的情况下,对用药情况进行严格把控,将静脉药物进行合理配置,使其使用风险降到最低,是保证临床治疗效果的重要措施。信息化管理作为一种个性化的静脉药物配置管理方法,其通过对患者的诊断,开出处方后,将其录入到信息系统中,在患者缴纳费用后,药师可收到患者的处方,保证更准确、快速的接收处方,随后进行核对,保证准确性。在将信息化管理方法进行应用后,更有利于促进静脉药物配置药师和医师之间展开沟通交流,保证书写内容的规范化,将常规管理中的字体潦草和书写不规范等问题进行改善,避免调剂差错问题的发生,同时也有利于进行处方的保存和调取,将静脉药物配置管理的有效率和便捷性提高。同时根据PIVAS审核药方平台,进行药方审核,医师可以利用该平台进行医嘱审核,同时参与临床用药治疗的治疗中,从而提高医师的工作能力。医师在审核药方时,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与主治医师进行联系,并纠正其不合理医嘱用药情况,从而促进临床上患者的用药合理安全性。

综上所述,在静脉配置中心医师在药物配置过程中,及时发现不合理的用药情况,能够充分降低临床上因不合理用药而产生的不良医疗事件概率,从而充分发挥医师的重要性,以此来提高患者的合理用药情况。

猜你喜欢

药方不合理处方
张老师的“药方”
我院2018年抗生素不合理处方分析
人间处方
重楼:梁春宏的脱贫“药方”
弩药方提取工艺的优化
解决因病致贫 大小“处方”共用
向“不合理用药”宣战
处方
给企业家腐败现象开“药方”
不合理上访与信访体制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