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束化护理在阿替普酶溶栓治疗脑卒中患者的效果分析
2021-09-25黄晓芬吴宝霞
黄晓芬,吴宝霞
(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广东 广州 510800)
0 引言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为神经内科领域多发性疾病,由机体脑供血突然中断诱导脑组织坏死导致,一般与对脑部血液负责供应的动脉有血栓形成和粥样硬化,引发管腔狭窄、闭塞,促局灶性急性脑供血不足相关;或与异常物体出现随血液循环,向颈部或脑部动脉进入,促血流量减少,进而引发脑组织软化或坏死相关[1-2]。阿替普酶是目前治疗早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最为有效的药物,但治疗期间患者易受多种并发症干扰,导致治疗效果并不理想[3]。集束化护理是一项针对患者展开的护理干预,行之每项护理措施均可使患者情况得以改善[4]。对此,本研究将探讨集束化护理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2例,均为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采用数字表抽取法随机分组,两组患者发病时间均在4.5 h内,均采用阿替普酶(商品名:爱通立,厂商:德国勃林格殷格翰国际公司,规格:20 mg/支,50 mg/支)静脉溶栓治疗,其中对照组61例,治疗期间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男37例,女24例,年龄52~79岁,平均(69.27±8.08)岁。观察组61例,治疗期间采用集束化护理干预,男34例,女27例,年龄54~78岁,平均(69.18±8.04)岁。两组住院时间均为2周左右。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两组均进行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常规护理,观察患者用药后反应,展开针对性措施。观察组在此治疗基础上结合集束化护理:①科室建立集束化护理干预小组,对患者进行评估,并将患者住院环境调整到较为舒适状态;②规范用药,仔细核对医嘱调节剂量及速度,与医生充分核对后才可用药;③溶栓治疗期间,需保障患者卧床休息,根据《静脉溶栓术后24 h观察表》内容,进行病情观察,观察其意识、血压、瞳孔、有无出血倾向等,并记录在表内,当患者主诉头痛、头胀时需及时报告医生,注意有无颅内出血现象发生;④心理护理,由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引发的肢体功能障碍是突然性的,在短时间内患者肢体功能下降,导致生活不能自理,产生极为严重的焦虑情绪。对此,需积极鼓励患者,并采取有效措施,协同家属,提高患者的自信心,给其宣传成功案例,缓解患者不良情绪;⑤早期康复训练,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需开展康复运动,降低深静脉血栓及压疮的发生,根据患者情况,从被动运动逐渐过渡至离床活动等,使患者康复循序渐进得以提升。
1.3 观察指标
(1)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对比两组治疗前、出院时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其中神经功能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IHSS)予以评定,分值呈越低显示时,缺损程度越轻。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Barthel指数(BI)评分予以评定,为百分值,分值呈越高显示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越理想。
(2)并发症发生率:对比两组并发症率,包括口腔牙龈出血、颅内出血、脑疝、继发性癫痫。
1.4 统计学分析。研究数据分析经由SPSS 21.0完成,采用t与χ2完善对计量资料(以描述)、计数资料(以%描述)的检验,以P<0.05证实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测评分值对比。两组在开展治疗前,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经测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院时,神经功能测评分值均有降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测评分值均有上升,且相较对照组,观察组降低、上升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测评分值对比(±s)
表1 两组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测评分值对比(±s)
组别 例数 神经功能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治疗前 出院时 t P 治疗前 出院时 t P观察组 61 12.55±1.81 3.32±0.74 36.866 0.001 57.91±5.89 85.72±9.03 20.147 0.001对照组 61 12.38±1.56 6.17±0.74 28.091 0.001 57.86±5.82 78.28±8.17 15.899 0.001 t - 0.556 21.269 - - 0.047 4.772 - -P - 0.580 0.001 - - 0.963 0.001 - -
2.2 两组并发症率对比情况。观察组口腔牙龈出血、颅内出血、脑疝、继发性癫痫等并发症率经观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率对比情况[n(%)]
3 讨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在大部分情况下,一旦病发,将在较短时间内,患者脑部可出现坏死,病灶不断扩大,可对机体神经功能构成严重损伤,引发患者有程度不等的肢体和语言功能障碍伴发[5]。在病程早期针对该疾病患者开展静脉溶栓治疗,目的在于促使呈闭塞状态的血管得以疏通,使脑部血液供应加快,进而使血液循环和代谢最大程度改善,为神经功能尽快恢复创造理想条件,使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增强[6]。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时目前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恢复血流的重要措施,可减轻疾病造成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安全保障[7-8]。
集束化护理作为临床较为新型的护理干预措施,可通过以往的护理病案总结合适的干预方式,并将整合后的护理措施应用于患者干预中,可使患者脑血管血流动力学指标、神经功能指标的改善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增强,与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应用,可促血栓溶解,在一定程度上,使机体脑部供血加快,对脑损伤程度进行控制,提高患者康复效果[9-10]。就上述指标中,观察组应用集束化护理后,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显著,且并发症率较低,表明集束化护理用于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中有较高的安全性,通过快速对病情控制,最终可使并发症得以防范。
综上所述,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期间,协同集束化护理干预,可最大限度改善其神经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降低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