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盆底超声联合多平面成像技术在产后SUI筛查中的价值

2021-09-25谢旭敏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54期
关键词:内口静息盆底

谢旭敏

(广东省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 超声医学科,广东 惠州 516001)

0 引言

分娩后女性更容易出现压力性尿失禁(SUI),主要症状是腹部压力升高后尿液流出。该病的发生将严重影响产妇产后身体的恢复并降低生活质量[1]。因此,为加强产后SUI筛查的临床分析,提高诊断准确性,鼓励患者尽快接受有效治疗。尿道漏斗形成率的常规诊断容易漏诊,盆底超声结合多平面成像技术是产后SUI的首选,可提高疾病的诊断率[2]。现选取产后SUI和同期健康产后产妇进行了临床研究,探讨其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来我院进行产后复查诊断为SUI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健康产后产妇86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年龄22~35岁,平均(29.36±2.20)岁;孕次1~3次,平均(1.15±0.17)次;分娩孕周39~41周,平均(39.12±0.56)周。观察组年龄22~35岁,平均(29.39±2.26)岁;孕次1~3次,平均(1.13±0.16)次;分娩孕周39~41周,平均(39.02±0.59)周。一般资料两组患者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①通过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临床骨盆底检查诊断为SUI[3];②患者在咳嗽、喷嚏、用力时有漏尿表现。排除标准:①以往行引产及盆腔手术;②孕前明确诊断压力性尿失禁;③合并精神病等影响研究的疾病。

1.2 方法。观察组与对照组均行盆底超声联合多平面成像技术检查。检查方法:使用GE VolusonE8 / S8 RAB4-8-D体积探头,频率为4~8 MHz。检查前,指示患者排空膀胱,采取膀胱截石术的位置,并通过会阴和直肠的三维超声检查详细检查了膀胱后壁,耻骨联合和直肠 骨盆底。多平面成像技术使用三维体积探测器连续获取图像,并通过同步三维图像数据处理获得观察对象不同部位的实时动态三维图像。基于二维超声,表面成像和透明成像方法被用于检查对象。在静息状态,Valsalva运动和肛门收缩运动这三种状态下,开始使用三维采集系统来收集模式。数据分析来自2位资深医生。

1.3 观察指标和评价标准。比较两组患者检查结果、尿道内口漏斗形成率。

(1)检查结果:比较两组患者,以测量尿道和膀胱的后角,肛提肌的面积,耻骨直肠肌的厚度以及静息和Valsalva运动期间膀胱颈的运动。

(2)尿道内口漏斗形成率:最大Valsalva动作状态下是否有尿道内口漏斗的形成。将上述指标均检测3次,计算其平均值。

1.4 统计学分析。数据录入SPSS 22.0软件中分析,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²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检查结果对比。观察组在静息及Valsalva状态时,尿道膀胱后角、肛提肌裂孔面积大于对照组,耻骨直肠肌厚度小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检查结果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检查结果对比(±s)

注:★P<0.05,与静息时组内比较。

组别 例数 尿道膀胱后角(°) 肛提肌裂孔面积(cm2) 耻骨直肠肌厚度(cm)静息 Valsalva 静息 Valsalva 静息 Valsalva观察组 86 114.12±10.31 154.21±12.21★ 16.21±1.26 19.53±2.21★ 0.73±0.12 0.57±0.18★对照组 86 78.22±10.03 88.03±12.01★ 13.25±1.14 14.02±2.06★ 0.85±0.15 0.81±0.05★t - 23.146 35.835 16.155 16.913 5.793 11.914 P -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2 两组患者尿道内口漏斗形成率对比。观察组尿道内口漏斗形成率为86.04%明显高于对照组4.65%(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道内口漏斗形成率对比[n(%)]

3 讨论

SUI是骨盆底功能障碍疾病,通常继发于产后。当患者的腹部压力增加(例如咳嗽和打喷嚏)时,尿液会不由自主地渗出。如果不及时诊断和治疗,将会严重影响产妇产后的身心健康。因此,产后SUI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在临床上,通常使用盆底超声结合多平面成像技术来筛查此类疾病,从而可以检测病情的变化并为疾病的诊断提供基础。

骨盆底超声检查是早期产后应激性尿失禁患者的常见临床检查方法。骨盆底超声检查技术可以最大程度地避免对患者肠道和腹腔的损害,并充分识别SUI患者的特征[4]。

多平面成像技术是将不同平面的连续二维图像重建为三维形式。由于具有平移和旋转的特性,可以对显示的器官进行形态学观察,因此该技术可以从任意角度三维连续地观察膀胱颈,尿道,提肛肌,阴道周围的支撑结构和骨盆底结构。显示病变与周围器官之间的空间关系,并准确测量所检查的器官[5]。

尿道和膀胱的后角,肛提肌孔的面积以及耻骨直肠肌的厚度可以全面反映泌尿控制系统的正常化。在临床上,通过测量上述指标,可以帮助判断尿失禁的症状[6]。本研究中,观察两组研究对象静息状态和Valsalva状态的盆底情况,同时分析不同状态下超声测量指标变化,以此明确产后早期压力性尿失禁妇女的膀胱颈、尿道等盆底支持结构的变化[7-8]。本研究中,观察组在静息及Valsalva状态时,尿道膀胱后角、肛提肌裂孔面积大于对照组,耻骨直肠肌厚度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尿道内口漏斗形成率为86.04%明显高于对照组4.65%(P<0.05),表明盆底超声联合多平面成像技术可提高对产后SUI患者的尿道的诊断,同时可提高尿道内口漏斗形成率的诊断[9]。盆底超声结合多平面成像技术,可通过会阴窗观察尿道和膀胱的功能和位置变化。产后对尿道及其周围支撑结构的损害导致其松弛和无力,导致尿道肌肉组织发生明显变化[10]。通过多平面联合筛查,可以根据患者的不同生理活动所测量得出的数据,使医生可以清晰观察复杂的骨盆底结构变化,为产后SUI的筛查提供更多信息。

综上所述,对于产后SUI患者,骨盆底超声结合多平面成像技术的使用,可以有效反映患者尿道和膀胱支撑结构的变化,并改善对尿道漏斗形成的诊断。

猜你喜欢

内口静息盆底
Goodsall规律预测与经直肠双平面腔内超声定位肛瘘内口的价值比较
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自然分娩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观察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盆底康复治疗仪联合盆底肌肉锻炼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效果分析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中秋
端扫式凸阵腔内超声探头与高频线阵超声探头定位肛瘘内口的临床研究
CCTA联合静息心肌灌注对PCI术后的评估价值
不准时睡觉堪比熬夜
老年人声音诱发闪光错觉的大脑静息态低频振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