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观察
2021-09-25蒲娟娟万象
蒲娟娟,万象
(新疆乌鲁木齐市米东区人民医院 儿科,新疆 乌鲁木齐 831400)
0 引言
在临床中,对于功能性消化不良而言,其是患者的上腹部正中出现疼痛,加之嗳气、反酸、恶心等,且通过各项检测排除出具有器质性疾病的十分普遍的消化系统性综合征,这一疾病总的发生率较高[1]。对于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而言,其在儿科中也是十分普遍的消化系统性疾病,这类患儿大多都会出现腹部疼痛、厌食等,因为这类表现与症状会多次出现发作,且持续较久的时间,所以,会对患儿的身心健康给予许多影响[2]。现阶段,在临床中,大多应用胃肠动力类药物对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进行治疗,而在把其与中医间彼此联合后,能够获得更为理想的效果[3]。本研究特选取本院60例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分别采取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案,分析并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应用效果与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新疆乌鲁木齐市米东区人民医院接收并对其进行治疗的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60例,依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患儿,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5~13岁,平均(9.11±2.03)岁。观察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6~12岁,平均(9.88±1.72)岁。此项研究已经获得我院伦理委会授权,且在两组的病例资料比较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对比可行。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能够符合于2006年罗马Ⅲ诊断标准[4]:①餐后出现饱胀不适;②上腹出现烧灼感;③具有早饱感;④上腹部疼痛。具有以上各项症状、表现中最少一项,且不具有任一解释这类表现与症状的器质性病变方面的证据,或是胃镜检测方面的证据,在进行诊断以前,症状与表现出现超出六个月。
1.2.2 中医:能够符合于《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2010年)》[5]中有关的诊断标准,主症共包括了:①胃脘胀痛;②纳少;③便溏;④烦躁且易怒。次症共包括了:①嗳气且反酸;②神疲且乏力;③失眠且多梦;④腹胀;⑤舌质胖大。具有主症及次症中的任一两项就可以进行明确诊断。
1.3 方法。对照组:应用西沙必利:对患儿施予西沙必利,单次0.2 mg/kg,每一天3~4次,在餐前的15~30 min中进行口服。观察组:施予中西医结合治疗:西沙必利有关的应用方法与对照组患儿间相一致。对患儿施予香砂六君子汤加味:木香6 g、党参15 g、陈皮12 g、砂仁6 g、白术12 g、半夏9 g、厚朴9 g、茯苓12 g、当归12 g、柴胡9 g,建曲12 g、枳实6 g、山楂12 g、麦芽12 g、甘草6 g。参照患儿的病情进行加减,每一天一副,借助温水进行煎煮,获得共300 mL的药汁,分2~4次进行口服。对两组都持续性地进行四周的治疗即为一个治疗疗程。
1.4 观察指标。治疗后,对两组所得的治疗疗效进行研究、分析,临床痊愈:中医证候积分改变超出了90%;显效:中医证候积分降低范围于70%~90%;好转:中医证候积分降低范围于30%~70%;无效:中医证候积分改变没有到30%。治疗前、治疗后,对2组所得的中医证候积分进行研究、分析,共包括了胃脘烧灼、胃脘饱胀、便秘、口苦口干,从轻至重依次是0分、1分、2分、3分,分数愈高就会出现愈加严重的表现与症状。
1.5 数据分析处理。研究获取的所有数据均统一采用SPSS 22.0统计进行分析与处理;计数数据统一采用[%(n)]代表,采用χ2检验组间差异,计量数据统一采用(±s)代表,组间差异行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中医证候积分。经分析表1中的数据可知:治疗前,对比两组的中医证候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作对比,发现观察组的中医证候积分较对照组显著更低,P<0.05。
表1 中医证候积分(±s)
表1 中医证候积分(±s)
组名 例数 时间段 胃脘饱胀/分 胃脘烧灼/分 口苦口干/分 便秘/分对照组 30 治疗前 2.58±0.39 2.23±0.46 2.38±0.29 2.46±0.50治疗后 2.09±0.32 1.78±0.37 1.86±0.21 1.99±0.46观察组 30 治疗前 2.61±0.44 2.26±0.48 2.42±0.33 2.51±0.62治疗后 1.32±0.15 0.98±0.36 1.16±0.18 1.38±0.29
2.2 治疗疗效。经分析表2中的数据可知:治疗后作对比,发现观察组的治疗疗效较对照组显著更高,P<0.05。
表2 治疗疗效[n(%)]
3 讨论
对于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而言,这类患儿会具有持续性或是多次出现发作的上腹部疼痛、早饱、厌食、反酸、呕吐等,在通过有关的检测后,排除出各类器质性疾病[6]。现阶段,临床中对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有关的发病机制依旧没有得到明确,认为其是因为饮食、胃酸、幽门螺旋杆菌、消化道异常所引发的[7]。临床中现阶段大多借助抑酸、保护好胃黏膜等对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进行治疗,但是,其最终的效果依旧不够理想;临床中也没有发现任一能够促进各项表现与症状完全得到消退的药物,且这类药物大多具有相应的反复性、持续性,极大地危害到了患儿的身心健康[8]。
对于胃肠动力障碍而言,其是引发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十分关键的因素,且临床中指出促胃肠动力类药物(比如,甲氧氯普胺、西沙比利等)对于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能够获得相应的效果,但是,西沙必利所引发的各类不良反应更少[9]。中医学指出,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可以被归至“胃脘痛”这一范畴中,认为这一疾病大多都是因为饮食不调、情志不畅、脾胃虚弱等所引发的。脾虚是前提,而肝郁是条件,据此所引发的胃气不降是最为关键的原因,所以,需要把健脾疏肝、理气护胃当作核心性的治疗原则[10]。对于香砂六君子汤而言,其白术、党参、木香、茯苓、半夏、陈皮、甘草、砂仁间彼此联合能够健脾益气;柴胡能够疏肝解郁;厚朴、枳实能够理气畅中;当归能够养血活血;麦芽、建曲、山楂能够健胃消食;甘草进行调和,共奏健脾益气、调节和胃等方面的功效[11]。在把中西医间彼此联合后,能够全方位地发挥出协同作用,让患儿能够尽早获得恢复[12]。
综上所述,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工作中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改善患儿中医证候积分,并提升其治疗疗效,促进其疾病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