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剂量泼尼松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对患者关节功能、炎性因子影响
2021-09-25韦隽陈庆云
韦隽,陈庆云
(贵州省骨科医院 内科,贵州 贵阳 550007)
0 引言
类风湿关节炎属于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征以外周关节的慢性、腐蚀性滑膜炎、及对称性为主。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关节不同程度的畸形、疼痛及肿胀,同时还会伴发类风湿结节、神经炎、心血管炎、坏死性巩膜炎、肺间质纤维化等关节外表现[1]。据统计,类风湿关节炎总体患病率为全世界人口的0.5%~1%,中国患病率为0.32%~0.36%,且女性患病率比男性高2倍。有研究发现,造成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劳动力丧失甚至残疾的主要原因是持续性的炎症反应导致其关节遭破坏或畸形,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临床上以往的治疗方法是甲氨蝶呤药物治疗为主,但该药物较易引起患者不良反应,安全性较差。小剂量泼尼松具有很好的抗炎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同时小剂量使用波尼松可有效预防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2]。本次研究将采用小剂量泼尼松与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患者。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9年6月至2020年7月贵州省骨科医院收治67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抽签法将其分为单一组与联合组,其中单一组共34例,联合组共33例。单一组中男15例,女19例;年龄25~75岁,平均(43.65±7.95)岁;病程10个月至9年,平均(4.62±1.98)年。联合组中男14例,女19例;年龄22~74岁,平均(44.65±7.25)岁;病程7个月至8年,平均(4.89±1.76)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符合类风湿关节炎诊断标准者;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者;临床资料完整者。排除标准:处于哺乳期或妊娠期女性;对泼尼松及甲氨蝶呤有严重不良反应者;治疗前30 d内服免疫制剂者。本研究已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给予单一组口服甲氨蝶呤(上海信谊药厂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0644,规格:2.5 mg)治疗,10~15 mg/次,1次/周。联合组在单一组的基础上给予小剂量泼尼松(天方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1010283,规格:5 mg)治疗,10 mg/次,1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0周。
1.3 观察指标
(1)测定两组患治疗前后的炎症因子,采集患者清晨空腹状态下手肘静脉血3 mL,测定其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
(2)根据关节功能障碍分级标准对两组患者的关节功能进行评估:①能够完成日常生活及工作,并且可以自由活动,则为Ⅰ级;②可进行一般日常生活及工作,但活动范围仍然受限,则为Ⅱ级;③只能自理其日常生活,不能参加工作,则为Ⅲ级。
1.4 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此次研究数据进行分析,使用t检验计量资料(±s),χ2检验计数资料(%),若检验结果为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炎症因子。治疗前,两组的炎症因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的IL-6、RF、CRP均明显低于单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炎症因子(±s)
表1 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炎症因子(±s)
注:与同组治疗前相比,△P<0.05。
组别 例数 IL-6( pg/ mL) RF(μU/ mL) CRP(mg/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单一组 34 79.58±9.56 56.25±9.85△ 82.65±31.87 53.54±21.45△ 82.69±31.85 57.59±21.52△联合组 33 78.26±9.56 45.85±7.16△ 81.69±30.85 41.23±20.44△ 81.85±31.46 41.12±19.52△t-0.49 4.27 0.11 2.08 0.09 2.83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2 对两组的关节功能分级进行比较。治疗后,联合组关节功能分级Ⅰ级的占比明显高于单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对两组的关节功能分级进行比较[n(%)]
3 讨论
目前,临床上未阐明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原因,有不少学者认为,该病的发病是由环境与遗传的综合作用导致的。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率高、病程较长,且患者发病后活动会受到相应的限制,若不经正规治疗,可能会导致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据临床治疗报道,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若能在早期发现,并积极进行治疗,则可有效缓解其关节破坏和畸形,使病情得到控制,提高其生活质量[3]。目前,临床上常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药物有甲氨蝶呤,该药物虽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但药物副作用较大,难以增强患者对治疗的信心,导致患者治疗依从性下降,使治疗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据相关资料报道显示,小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具有很好的抗炎效果,患者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时,可采用甲氨蝶呤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
近几年,临床上采用小剂量波尼松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发现其治疗效果显著,且预后效果较为理想。本次研究结果也显示,治疗后,联合组关节功能分级Ⅰ级的占比明显高于单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结果说明小剂量波尼松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疗效更佳。甲氨蝶呤属于免疫抑制剂类药物,是临床上常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药物之一,也是细胞周围性特异性药物,当甲氨蝶呤进入机体后可直接作用于细胞周期的S期,对二氢乳清酸脱氢酶活性进行抑制,具有抗炎及免疫制剂等多重作用,是类风湿关节炎的一线药物。泼尼松属于糖皮质激素的一种,可作用于机体的下丘脑、肾上腺素、垂体,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糖皮质激素可有效抑制炎性细胞,阻止白细胞和巨噬细胞在炎症部位聚集,抑制细胞的吞噬作用,同时抑制溶酶体酶的释放及炎症化学介质的结合,从而缓解患者的炎症反应[4]。小剂量波尼松联合甲氨蝶呤治疗患者,可有效发挥不同药物治疗的优势,在两种药物优势互补及联合作用下,可进一步缓解患者关节功能障碍的症状。本次研究还发现小剂量波尼松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可有效降低其炎症因子的各项指标。研究结果也显示,联合组患者的IL-6、RF、CRP均明显低于单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结果说明小剂量波尼松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抗炎效果更好。有学者认为类风湿关节炎多与炎性因子有关,而CRP与IL-6均属于炎性因子,当机体被感染或病变后,CRP与IL-6水平则会快速上升,进而影响CRP的细胞吞噬作用及机体免疫调节过程,使CRP无法有效清除体内的坏死细胞及病原微生物[5]。研究发现,甲氨蝶呤有很好的抗炎及免疫抑制效果,主要对二氢叶酸还原酶进行抑制,从而起到良好的抗炎效果,但该药也存在一定劣势,该药的药物起效时间慢,很难快速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总体效果并不理想;而波尼松则具有强大的抗炎效果及抑制特异性免疫反应,且该药起效快,可快速达到抗炎的效果,两者联合用药,可有效弥补甲氨蝶呤的劣势,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综上所述,甲氨蝶呤联合小剂量泼尼松治疗类风湿关节疾病患者,可有效改善其关节功能,同时降低其炎症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