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外剥内扎术治疗环状混合痔临床观察
2021-09-25魏建灿
魏建灿
(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大峰医院 肛肠科,广东 汕头 515154)
0 引言
在临床上,环状混合痔属于肛肠科疾症,肛门痔病的终极阶段,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其列为肛肠科16种疑难疾病之一,是比较棘手的一种疾病,具体表现有:大便出血,大便困难,痔疮的脱垂和嵌顿可导致肿胀和疼痛、糜烂、坏死,甚至化脓、继发性肛瘘和其他综合征如:人精神萎靡不振,面无血色,食欲不振等等。其病变范围极广,严重影响着人的排泄功能和正常生活。虽然全球治疗领域都有研究报道,但始终没有经典标准。寻找既可以保护正常肛管生理结构,又能完全解决病症的方法,是目前临床的主要研究方向[1]。现选取我院,环状混合痔患者(143例),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71例,对照组72例,进行改良外剥内扎术和传统手术的对比试验,对实验应用效果作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143例,进行改良外剥内扎术或传统外剥内扎手术治疗的环状混合痔患者(于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大峰医院2019年1~12月收入),作为研究对象。我们根据科学研究的随机性原则,减少实验的偶然因素,确保实验的随机性,取平均值的随机指数法,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实验组:改良外剥内扎术(71例);对照组:传统外剥内扎术(72例)。比较两组手术治愈率,以及生存质量分数,分析治疗结果。病人和他们的家人均知晓这项研究,和医生交流沟通,并且签署了相关的责任协议,该协议已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2]。实验组71例,男41例,女30例,年龄40~65岁。对照组72例,男42例,女30例,年龄40~64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数学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
1.2 纳入指标:①符合环状混合痔的指标要求,确保患者选取符合医院诊断;②严格进行伦理科学会议审查,研究对象及其家属和医护人员沟通交流,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方法。对照组进行传统外剥内扎(morgan)手术,接受常规护理消毒麻醉,选择合适的药物配合环状混合痔治疗,行尖端向外V形切口之于混合痔下端皮肤与黏膜交界,从内括约肌表面向上,一直到内痔顶端来剥离内痔至齿线上约0.8 cm。缝合结扎于痔块根部,在靠近结扎线0.5 cm处切除痔块。若出现意外情况,必要时可以用一些镇静、镇痛的药物,这样患者的病情才能得到很好的控制,帮助患者尽快治愈环状混合痔病症[3]。实验组进行改良外剥内扎术治疗(外剥内扎合皮桥整形缝合术),接受和对照组同样的护理消毒麻醉,具体措施为:①让患者行侧卧体位,消毒麻醉,按摩肛管直肠以暴露内痔。②扩肛后,利用肛门镜,行皮桥整形缝合术,于传统外剥内扎后的两个切口之间切开缝合。较小的内痔用氯化钠与消痔灵1∶1注射消除,比较大的内痔核用结扎法,外痔在肛缘利用微小切口离除。为有效防止发生肛门狭窄,促进患者恢复排泄功能和肛门反射活动,要保留足够的皮肤黏膜桥,对肛垫和ATZ 区的上皮组织要尽力保护。③从齿线下,采取横形方向来切断皮桥,消除皮桥下繁琐的结缔组织,曲张静脉团以及切除多余皮赘部分等,上下皮桥用1号手术线缝合。(力求肛管覆盖面皮肤平整,有条件可换更好的手术线)。参考肛门整形的要求,防止皮桥松弛和黏膜外翻。
1.4 观察指标。①手术痊愈率=(痊愈的总例数/患者总数)×100%,数据均由专业医护人员统计,对患者痊愈,好转,无效病症疗效有着严格的把控和界定。②生存质量评分表:其中包括排泄功能,肛门形态和功能恢复状况,并发症和后遗症情况,心理状态,社交等等问题的综合问卷,一共69道题,满分100分。所有患者采取不记名的方式填写。
1.5 数据处理。数据采用SPSS 21.0软件,来进行统计学统计。计量资料用(±s)检验,进行百分率检验,组别之间采用卡方检验比较。若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评估比较。两组痊愈率相比,实验组显著提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疗效评估比较[n(%)]
2.2 生存质量评分比较。两组术前生存质量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生存质量评分相比,实验组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生存质量评分比较(±s)
表2 生存质量评分比较(±s)
组别 例数 术前 术后对照组 71 40.98±6.01 64.33±6.64实验组 72 40.66±6.13 83.88±5.84 t-0.315 18.702 P-0.753 0.000
3 讨论
环状混合痔病症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列为肛肠科16种疑难杂症之一,是痔疮病症的终极阶段,严重影响人体生理排泄功能,混合痔容易反复发作,导致人体大量失血,进而引发缺铁性的贫血[4]。食欲不振,精神萎靡不振,面色苍白,是我们可以常见到的环状混合痔患者伴随的病症表现。另外,痔核嵌顿也是在痔核长期脱出无法缩回,血液的静脉回流不畅,动脉血形成血栓,痔核变硬后形成,进而引起肛门感染,具体表现是肛门有坠胀感[5]。肛门外部长期的痔核嵌顿,若是得不到及时治疗,便会加剧局部水肿,变成恶性循环,加重痔核嵌顿,最终导致痔核坏死。环状混合痔需与息肉痔,锁肛痔,肛裂,脱肛等肛门病相区别,避免错诊,贻误治疗时机。
外剥内扎术最早由欧美国家的医生提出,后被英国科学家改良为临床常用的—morgan手术。其虽然手术简单,但是只对单发,亦或者相互相对孤立的混合痔有好的治疗效果。其明显缺点便是每次切除痔核数量较少(一般不超过三个),对于本实验研究的较为棘手,病变广泛相互联系比较复杂的环状混合痔就没有回天之力了。而且手术后肛门赘皮残余多,肛门水肿和感染的几率大,手术麻醉效果解除后,患者会剧烈疼痛,诸多严重并发症和后遗症如尿潴留,肛门肛管皮肤缺损屡现不止,且会反复发作,无法保全肛门形态功能完整[6]。
通过本次实验研究可以看到:改良外剥内扎合皮桥整形缝合术手术在传统手术基础上,加入先进的皮桥整形缝合术,兼顾了消除环状痔核病症和保全肛管解剖生理功能。SPSS 21.0分析统计数据后显示,行改良手术后,两组患者无论是手术治愈率,还是术后生存质量,实验组都比对照组明显占优(P<0.05),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可见此术式不仅提高临床疗效,还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可以说改良的外剥内扎合皮桥整形缝合术,很好地解决了环状混合痔这一医学难题,是尤其重症环状混合痔患者临床治疗的不二之选,推荐临床推广。在李廷江等[7]的报告中.试验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Z=-2.090,P=0.037),本次研究也显示实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研究具有一致性。
综上所述,在环状混合痔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实施改良外剥内扎手术能够有效提升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