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肺康复训练对COPD稳定期患者运动耐力情况、呼吸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2021-09-25方芳陈才伟文方玲邢博真李华
方芳,陈才伟,文方玲,邢博真,李华
(1.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医疗保健科,海南 海口 570102;2.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呼吸内科,海南 海口 570102)
0 引言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呼吸系统疾病,其可分为急性加重期、稳定期等类型。临床护理COPD稳定期主要是采用常规肺康复训练,其可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但部分患者的依从性较低。优化肺康复训练主要包括饮食指导、心理疏导等方面,临床常应用于肺癌、肺结核结构性肺病等疾病。本研究旨在研究优化肺康复训练对COPD稳定期患者运动耐力情况、呼吸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进行收治的82例COPD稳定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1例)。对照组男29例,女12例;年龄63~80岁,平均(74.12±2.93)岁;病程3~12年,平均(10.21±1.29)年。观察组男30例,女11例;年龄61~79岁,平均(74.15±2.83)岁;病程2~13年,平均(10.22±1.29)年。两组一般资料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经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诊断标准:参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基层诊疗指南(2018年)》[1]中的相关诊断标准。纳入标准: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者,且经肺功能确诊;均处于稳定期者;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同意等。排除标准:伴有恶性肿瘤者;合并肺结核者;伴有运动障碍者等。
1.2 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肺康复训练:呼吸功能训练、体力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优化康复训练:①呼吸功能训练:患者取舒适体位,并按照肺功能训练仪的正确使用方法进行呼吸训练。②体力训练:患者进行上肢、下肢的耐力训练及持器械体操、腹肌抗阻力的力量训练。③饮食指导:护理人员为患者讲解健康饮食对治疗本病的重要性,并制定个性化的饮食方案。④认知教育,护理人员监督患者参加关于COPD的知识讲座、视频讲解等,以便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⑤心理疏导:护理人员需及时发现、有效解决患者的心理问题,并时常与其交流沟通。两组均连续训练6个月。
1.3 观察指标。①运动耐力情况,于训练前后,采用主观疲劳程度量表(Borg)[2]及测量6 min步行距离(6MWD)评估两组运动耐力情况,其中Borg评分可反映患者疲劳及呼吸困难严重程度情况,其总分为0~10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的病情越严重;6MWD是指患者往返步行于平坦的30 m距离之间,在6 min所走的尽可能远的距离。②呼吸功能,于训练前后,采用肺功能仪检测两组患者括最大通气量(MVV)、第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1 s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水平。③生存质量,于训练前后,采用WHO生活质量测定量表(WHOQOL-100)[3]评估两组患者生存质量情况,其包括生理健康、独立程度、情绪状态等方面,其每方面分值为0~100分,其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的生存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处理。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使用[n(%)]表示计数资料,行χ2检验;使用(±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运动耐力情况。与训练前比,两组患者训练后的Borg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6MWD均延长,且观察组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运动耐力情况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的运动耐力情况比较(±s)
注:与训练前比,★P<0.05。
组别 例数 Borg评分(分) 6MWD(m)训练前 训练后 训练前 训练后对照组 41 5.55±1.45 4.07±0.54★220.85±20.16243.37±20.14★观察组 41 5.54±1.51 3.39±0.25★220.84±20.13283.38±20.15★t - 0.031 7.317 0.002 8.992 P - >0.05 <0.05 >0.05 >0.05
2.2 呼吸功能。与训练前比,训练后两组患者的MVV、FEV1、FEV1/FVC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呼吸功能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呼吸功能比较(±s)
注:与训练前比,★P<0.05。
组别 例数 MVV(L/min) FEV1(L) FEV1/FVC(%)训练前 训练后 训练前 训练后 训练前 训练后对照组 41 18.55±1.45 20.07±2.54★ 1.45±0.16 1.57±0.14★ 48.85±3.16 50.37±2.14★观察组 41 18.54±1.51 25.39±2.25★ 1.44±0.13 1.68±0.15★ 48.84±3.13 52.38±2.15★t-0.031 10.039 0.311 3.433 0.014 4.243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3 生存质量。与训练前比较,训练后两组生理健康、独立程度、情绪状态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生存质量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生存质量比较(±s)
注:与训练前比,★P<0.05。
组别 例数 生理健康 独立程度 情绪状态训练前 训练后 训练前 训练后 训练前 训练后对照组 41 32.64±3.04 45.54±4.07★ 54.54±5.41 71.74±7.95★ 38.87±3.18 60.65±5.23★观察组 41 32.44±3.03 52.24±4.09★ 54.67±5.54 82.42±7.47★ 38.86±3.16 68.36±5.07★t - 0.298 7.435 0.107 6.269 0.014 6.778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COPD稳定期主要是由吸烟、环境污染等致病因素引起的、病情发展指至稳定期的肺组织疾病。常规肺康复训练可通过辅助、指导等方式对患者进行护理,但部分患者的配合度较低,护理效果不佳。
优化肺康复训练主要是通过增加患者的身体运动,改善心理状态等,从而提高其耐力水平及生活质量。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训练后的Borg评分低于对照组,6MWD长于对照组,生理健康、独立程度、情绪状态评分高于对照组,表明优化肺康复训练对COPD稳定期患者可有效提高运动耐力、生存质量,与楼亚波等[4]研究结果基本一致。MVV、FEV1、FEV1/FVC均为反映机体肺功能的指标,其水平升高表明患者的呼吸功能逐渐恢复。优化肺康复训练主要是通过调节患者的呼吸频率,进而改善其肺功能。本研究结果显示,训练后观察组患者的MVV、FEV1、FEV1/FVC水平高于对照组,表明优化肺康复训练对COPD稳定期患者可有效调节呼吸频率,改善呼吸功能,控制病情进展,与臧玉等[5]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优化肺康复训练对COPD稳定期患者可有效提高运动耐力、生存质量,改善呼吸功能,控制病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