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州民间草木染绿技艺与色彩效果

2021-09-25陈俊婵须秋洁郑晨华

毛纺科技 2021年9期
关键词:染料染色草木

陈俊婵,须秋洁,郑晨华

(浙江理工大学 服装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草木染绿作为我国传统染色技艺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由于植物高温染色时绿色素易被破坏而呈黄色,因而我国古代染绿多以黄蓝套染。在进行贵州民间草木染绿技艺调研时发现贵州民间草木染绿技艺有其微妙之处,因而本文从传统与贵州民间草木染绿的起源、发展与染色技艺,贵州民间草木染绿的实地调研,染色材料整理与色彩效果展示,贵州民间草木染绿特点4个方面来讨论,将传统草木染绿工艺与贵州民间的草木染绿工艺进行较为系统的整理,并以贵州民间冻绿为主,分析其染色差异,补充传统草木染绿的相关研究。

1 草木染绿技艺概述

1.1 起源和发展

关于绿色色素的提取及染色工艺,最早可追溯到商周时期。商周时期,媒染与套染工艺已然出现,可通过蓝靛与黄色染料复色染得绿色。

汉以前用于染绿的植物有荩草,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中“可以染黄,作金色,生青衣”[1]。铜盐媒染可染绿,靛蓝套染得黄绿色。唐宋之际,鼠李用于染绿,郑樵《通志》记载“鼠李,可以染绿”[2]。元代染色技术比前朝有所提高,其染色技术的提高与染料开拓有关,随着蒙古统治者进入中原,大量北方染料亦在南方使用,如鼠李,东北地区盛产用以染绿,如《吉林省旧志资料类编》记载 “鼠李,结子赤黑如鸡眼,其皮可染绿色”[3]。染法有直接刷染法,《本草纲目》记载“人采其嫩者,取汁刷染绿色”[4]。此外,在《光绪永嘉县志》卷六记载浸染法: “染法以绿柴皮煎汁染之,乘日未出,将布铺地令平,其下一面著地,为寒气所逼,绿色葱蒨,背面则黯然无色,物理之不可解者”[5]。

明代多以黄色染料套染蓝靛染绿,黄有黄檗和槐花,如《天工开物》载 “槐花,…,绿衣所需”[6],《本草崇原》记载 “近时用槐花染绿”[7]。据《物理小识》记载“黄槐青靛,绿则合之,可根据颜色加减颜”[8],《天工开物》记载“槐花煎水染,蓝靛盖,浅深皆用明矾” “槐花薄染青矾盖”[6],从“加减、浅深、薄染”可知槐花按颜色深浅可染不同的绿,槐花可染绿、油绿、黑绿、官绿。从“黄檗水染,然后入靛缸,可染蛋青色”[9],黄檗可染鹅黄、豆绿、蛋青。

1.2 贵州民间草木染绿技艺

多色彩草木染在贵州民间的发展有一定基础,从《后汉书·南蛮传》的“染以草实,好五色衣服”中[10],可知苗族自古对五彩衣服的喜爱。贵州西北的织金、安顺和黔西县等地都有将五彩蜡染运用在服饰上的习惯,在《贵州苗族传统彩色蜡染工艺初探》中记录五彩蜡染如何染绿,有“贵州安顺一带的苗族喜用杨梅汁染红,黄栀子碾碎泡水染黄,红黄两色与蓝靛套染,染成草绿、赭石等中间色调”的记载[11],可见贵州民间也善于将黄蓝套染得绿。

在长期实践中贵州人民发现一种叫绿条刺的染绿植物,据《中国西部民族文化通志》记载“贵州地区常用的绿色植物染料有绿条刺,用该植物的皮加以明矾熬成染液,然后将织物投入染液内经过浸染和媒染的工序即可获得所要的绿色”[12]。前文所提的鼠李在贵州分布广泛,据《贵州植物志》记载,鼠李属在贵州产10属48种10变种,长叶冻绿、亮叶鼠李、石生鼠李、毛冻绿、小冻绿树分别产自安顺、铜仁、惠水、普定、黎平等地,鼠李广泛应用于明清时期,此时几乎全国各地都用其染绿。

贵州民间与中国传统草木染绿属于同宗同源的关系,但由于地域、历史、民族、文化等差异,在染色技艺上有所不同。根据实地调研,观察到贵州民间草木染绿多现摘现染,因而染材与传统草木染绿的染材新鲜程度不一样,传统染材为便于保存延长储存时间,多经晒干处理。传统草木染绿最为著名的是冻绿,其中永嘉冻绿染历史悠久。如今永嘉冻绿染还原困难,一方面染材要求新鲜,染材不仅需要新鲜冻绿树的树皮,而且难以采摘,多生长于山势陡峭之处,另一方面还有时令季节的要求,冻绿十一月份(有霜冻)天寒时染最合时宜。

总体而言,贵州民间草木染绿多为民间艺人根据自己染色经验染色,没有文献古籍中那么规范严谨的操作步骤,染色时染材、水和媒染剂没有固定的用量要求,一般依靠当地民间艺人的经验而定。相较于传统草木染绿相对详尽的染材染技,贵州民间草木染绿可以说是当地民间艺人通过长期的实践探索总结的民间经验。

1.3 草木染绿技艺小结

草木染绿一般有3种方式,一种是植物单独染绿,如冻绿。能单独染绿的植物对染材是否新鲜有较高要求,单独用于染绿的植物并不多,原因主要是自然界中绿色的植物常见,但在提取染液时,其中所含的叶绿素易被高温环境破坏而呈黄色,因而我国古代染绿多以黄蓝套染。《寄园寄所寄卷十·驱睡寄》记载“青黄共色,绿也,凡染绿者,必青与黄合也”[13],可见我国古代常以黄蓝套染的方式染绿,黄有槐花、炒槐米、黄檗、栀子、姜黄、黄栌、荩草等,其中染绿较稳定的是槐米与黄檗,因蓝靛是碱性染液,作为底色的槐米与黄檗具备较好的耐碱性,染制的绿色更稳定。

另一种为媒染剂染绿,常用的媒染剂为绿矾、明矾、蓝矾、醋酸铜、醋酸铁、醋酸铝等。可媒染得绿的植物有黄檗、槐花、炒槐米、紫洋葱、艾草、荩草、黄芩、大黄、黄栌、虎杖等。

2 贵州民间草木染绿技艺调研

草木染绿在贵州的应用并不广泛,其原因总结如下:首先草木染绿成本较高,对于当地农户来说蓝草种植方便,成本低廉,植株易成活。而草木染绿通常套染的染料多为中草药,如黄檗、栀子等,作为中草药销售经济效益更好,而且如果要像蓝靛那样大规模使用的话,就需要大量砍伐染材,违背了使用天然染料以保护生态的初衷;其次贵州少数民族的色彩观大多崇尚蓝、青、黑和白色,色彩喜深不喜浅,会用豆浆染、反复染色或延长染色时间来增加色彩深度,绿色并不是贵州地区普遍崇尚的色彩;最后,贵州传统印染工艺借助蜡质或枫香油脂为防染剂与草木染相结合达到展现图案的效果。由于贵州古代没有专业的染料提取技艺,在染色上只能选择具有染色性能的天然植物染料,其中能满足低温染色的仅有靛蓝一种,因而草木染绿在贵州不是作为服饰品的主色使用,多以配色点缀出现在衣领、袖口和衣背中,如贵州的彩色蜡染。

通过调研三都亘蓝母图工作坊、丹寨宁航蜡染有限公司、从江县宰瓦村与长顺代化镇民族文化枫香染展示中心,得知贵州草木染绿的应用并不多见,多数染坊以蓝染为主,融合蜡染、枫香染等传统印染工艺进行创作,其中涉及草木染绿的染坊仅有长顺代化镇民族文化枫香染展示中心,因而本文主要讲述该染坊调研情况。

从长顺染坊产品上看,该染坊以蓝染、枫香染产品为主,草木染绿的面料与相应文创产品很少见,当地人的服饰也以蓝黑为主。从当地情况看,贵州高原山地众多,当地染色植物资源丰富,因而当地人非常擅于从自然取材,并将采摘的植物染料用于服装染色上,其中不乏草木染绿的染材。如染绿植物马桑、紫苏和冻绿(当地叫法)就是当地植物,但是当地人并不了解这些染绿植物在丝绸上可以染绿色,一般用棉、麻面料染色,这些植物在丝绸上可以染绿色可以说是意外的发现,如冻绿经常被用来染棕色。

在染色过程中,先去山里采摘紫苏、马桑和冻绿叶。采摘后,由于冻绿与紫苏染色步骤相同,进行冻绿和紫苏的染色实践。先在2个锅中各加1 L水,分别放入50 g冻绿与紫苏染料,料液比1∶20,煮沸,30 min后,过滤染材后将丝、棉、麻面料放入液体中,浸泡,着色后直接晒干。随后进行马桑的染色实践,先在不锈钢中倒入1 L水,同将50 g马桑叶放入其中,随后倒入加热的铁锅中(铁媒染),染液颜色变深。将丝、棉、麻面料放入该染液中,出现明显着色,浸泡一段时间后取出晒干。

通过上述实践,了解到紫苏、马桑和冻绿这3种植物在丝绸面料上能呈现绿色,然而在棉、麻面料上则呈棕色,可见对面料染色性能有一定要求。

3 草木染绿的染材整理与色彩效果

3.1 草木染绿的染材整理

根据文献资料、实践与调研整理出草木染绿色名、学名、染料、染色工艺及色素所存部位,其结果见表1。

表1 草木染绿的色名、学名、染料、染色工艺及色素所存部位

续表1

根据贵州民间染绿调研整理出草木染绿色名、学名、染料、染色工艺及色素所存部位见表2。

表2 贵州民间草木染绿色名、学名、染料、染色工艺及色素所存部位

3.2 贵州民间冻绿染绿实践

长顺当地冻绿染绿工艺并不复杂,冻绿结果期是每年10月,趁结果时采摘下来染绿,主要受地域和时机限制,冻绿实物如图1所示。刚采摘下来的冻绿十分新鲜,因而色素较为丰富,无需媒染剂,只需浸泡在清水中清洗干净,与适量清水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煮0.5 h即可得到染液,将染材用滤网过滤,将浸泡好的面料置于染液染色0.5 h后晾晒即可。

图1 冻绿

3.3 栀子与蓝靛套染实践

套染指2种或2种以上的染料进行复色染的染色工艺,栀子与蓝靛套染工艺分为3步:①提取:取50 g栀子入锅,倒入5 L水高温煮沸,过滤获得栀子染液,如图2(a)所示。②打底:古代染绿多以青黄合之,此处栀子染黄做打底之用,如图2(b)所示,染后得到黄丝,如图2(c)所示。③套染:将黄丝再入靛蓝染缸,如图2(d)所示,蓝靛染色反应较快,故加入黄丝后要以手转黄丝令染色均匀,30 s后取出,静待蓝靛氧化完成,如图2(e)所示。

图2 套染工艺

3.4 草木染绿色彩效果展示

试验材料:素绉缎(100%桑蚕丝),全棉素色平纹布 (100%棉),亚麻素色胚布(100%亚麻),3种不同织物采用草木染绿工艺及贵州民间染绿工艺所得试样效果分别见图3、4。

图3 传统草木染绿在桑蚕丝、棉和亚麻中的色彩效果

图4 贵州民间草木染绿在丝绸、棉和麻的色彩效果展示

3.5 贵州民间冻绿染色效果

试验材料:素绉缎(100%桑蚕丝),冻绿,绿矾。

将桑蚕丝面料进行冻绿(不同染色部位)不同新鲜程度染色,染色时以50 g有果实冻绿与50 g无果实冻绿分别浸提煮沸提取,时间30 min,料液比1∶20,染色温度70 ℃。染色后效果如图5所示,从染色效果上无媒染法中冻绿需要有果实方可染绿,无果实的冻绿色彩偏黄。

图5 有无果实冻绿色彩效果

由于传统草木染料多经过晒干处理,为了更好对比冻绿染色效果,特将冻绿也进行晒干处理,晒干冻绿染色工艺同上。10月份结果期已过因而此时采摘的冻绿无果实,图6为无果实新鲜冻绿与晒干冻绿的色彩效果,可见新鲜无果实冻绿染色更加鲜艳,色彩纯度更高。

图6 新鲜与晒干后冻绿色彩效果

冻绿结果期较短,为了使结果期前后的冻绿也能染绿,因而使用媒染剂绿矾进行试验。染色时以50 g新鲜冻绿与50 g晒干冻绿分别浸提煮沸提取,时间30 min,料液比1∶20,染色温度70 ℃,提取染液后置入丝绸织物分别以2.5 g绿矾作媒染剂进行同媒染。新鲜无果实冻绿与晒干无果实冻绿绿矾媒染的色彩效果对比见图7,示出从二者色彩效果上看,新鲜的无果实冻绿经绿矾媒染后的色彩纯度更高,偏橄榄绿,而晒干后的无果实冻绿色彩偏灰偏深,呈绿灰色调。

图7 新鲜与晒干后冻绿媒染色彩效果

4 贵州民间草木染绿的特点分析

4.1 贵州民间草木染绿优点

贵州民间艺人在长期的实践中发现了一些能染绿的植物,诸如绿条刺、马桑、冻绿等,这些植物因为远在深山,交通不便,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无人问津,是一个丰富的染色资源宝库。贵州当地染材新鲜,因而染色色素较为丰富,在染色时不需要借助过多媒染剂进行染色,传统草木染绿时部分染材需借助金属媒染剂,其中部分金属媒染剂被列入生态纺织品禁用名单,因而贵州民间草木染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部分金属媒染剂的大量使用,更环保、天然无污染。如用冻绿和马桑染绿时就不需要借助媒染剂,仅以植物本身的色素在桑蚕丝上染清浅柔和的绿,带着高级灰色调的绿色在桑蚕丝上显得内敛温和,色彩柔和高雅。

4.2 贵州民间草木染绿缺点

4.2.1 化学合成染料的冲击

自20世纪初化学合成染料问世以来,因其低廉的成本、丰富的品种与优异的染色性能,逐渐占据染料市场。在此冲击下,目前我国仅有一些偏远地区的少数民族仍沿用以往的草木染色法。贵州是一个多民族共居的省份,传统的民俗习惯、手工艺、民族文化依旧保持着古朴自然的风貌,当地少数民族仍保存着草木染色的习俗。但是,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的推进,贵州非遗文化土壤被侵蚀的步伐在加快。调研中发现,当地仍保存草木染色习惯的多为年纪较大的老人,年轻一辈除了当地节假日外,日常多穿着化学合成染料制作的服装,因而草木染虽为一种健康环保的染料,但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下其发展仍存在经济效益不佳的关键问题。

4.2.2 贵州传统印染工艺不耐高温染色

贵州地区在汉代时染色主要为蓝白2色,彩色染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晋代,晋代已经可以使用10种染料进行染色。大多植物需以高温萃取色素染色,否则色牢度较低,而蜡染、枫香染等传统印染工艺在高温环境下图案易溶解,从而降低蜡质或枫香油脂的防染效果,防染剂的效果减弱,满足低温染色的染料仅蓝靛一种,所以贵州地区传统印染工艺多以蓝色为主,彩色染的应用较为少见,草木染绿在服饰上的应用亦不常见,一般多以绿条刺染绿或黄色套染蓝靛,如贵州西北的织金、安顺与黔西县就常以栀子染黄与蓝靛套染得各种绿色,将彩色蜡染应用在服饰上。

4.2.3 草木染绿技术仍不完善,染色色牢度与重现性较弱

首先,同一种植物,由于土壤、采集时间与气候不同,其色素含量都有可能发生变化,因此草木染绿的染色重现性较差。作为一种染色重现性不稳定的染料而言,不适合用于标准化的工业生产。其次,除了靛蓝与槐花外,能染绿的大部分植物染料耐日晒色牢度与耐皂洗色牢度均较弱,大部分植物染料即使借助媒染剂固色也存在着色牢度弱的问题,因而草木染绿的服饰品在穿着过程中需要细致护理,避免机洗、太阳暴晒,尽量手洗,这些需要细致洗护的服饰品对生活节奏快的现代人而言没有太大的吸引力。最后,草木染绿对于染色面料的性能有所要求,桑蚕丝面料染色性能优越,能套染媒染出各种绿色,但是桑蚕丝成本较高,整体服饰品的制作成本较高,不利于大众消费,而棉、麻等染色性能较弱的面料,除了靛蓝、槐花、黄檗、栀子与黄芩等染料外,其他草木染料显色性弱,染色性能与丝绸有明显差异。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黔南长顺县山中的珍宝无数,大多数的染料都直接源于当地老百姓的生活,不同染料染色效果各异,同一染料不同染色条件差异微妙,其复合性、神秘性、特异性、原真性等特质明显。然而,贵州传统印染工艺染色不耐高温,绿染色彩重现性较差,对面料染色性能要求较高。因而,贵州草木染绿在现代的发展有其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猜你喜欢

染料染色草木
无限路及其笛卡尔积、直积的孪生α-距离边染色
新染料可提高电动汽车安全性
中国染料作物栽培史
活性染料的配伍性
关于路的k-方图的邻点可区别-边全染色和第一类弱全染色
绘心一笑
草木皆有
草木深
△(G)=8且不含有三角形,4—圈的平面图的完备染色
染料、油和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