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结构合理 凸显要素
——“写一则消息”升格训练示例

2021-09-25俞永军

初中生世界 2021年34期
关键词:南京大屠杀导语纪念馆

文/俞永军

技法指点

消息写作是新闻单元的必做任务。如何写好一则消息?以下几点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其一,结构合理。写作消息时,除了一个恰当醒目、简明扼要的标题,还得有结构合理、重要性递减的正文。消息正文结构具体可分为导语、主体、结语,并在文中适度穿插背景材料。这种结构通常按照重要性递减的原则安排内容,即所谓的“倒金字塔结构”,最重要的材料放在开头,次要性材料往往放在后面。

其二,真实客观。真实客观是消息的命脉,有了它,消息才有价值。消息写作应该根植于事实,让事实说话,切不可移花接木、添油加醋,更不可弄虚作假、闭门造车。构成消息的事实,包括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起因、经过、结果等。每一处细节都必须完全真实,客观公正,准确无误。

其三,短小精悍。消息如同安徒生童话中的“小矮人”,必须短小精悍、言简意赅。写消息,最怕写成“老太婆的裹脚布——又臭又长”。消息的表达方式最好以叙述为主,且叙述时努力做到:概括而不抽象,简洁而不疏漏;取材典型,能以一当十;遣词造句,做到精练传神。

其四,及时有效。消息的最大特点除了真实客观,还应及时有效。诚如资深新闻人胡乔木所说:“新闻的发表不光是论日子,而且要论钟点。”“今天的新闻是金子,昨天的新闻是银子,前天的新闻就是垃圾。”我们要及时有效地报道身边刚刚发生且有意义、有价值的事件,必须敏锐发现,尽快把握,迅速反应,从而给受众带来新元素、新风尚、新气象。

南京一中明发滨江分校师生参观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2020年11月3日上午,全体学生在带班老师的悉心带领下,前往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和绿博园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八点左右,全校师生乘坐大巴车,向着目的地出发。

在这个灰蒙蒙的早晨,虽然没有明媚的阳光,但是校园里遍布兴高采烈的同学们,他们脸上洋溢着朝气蓬勃的微笑,一个个装着零食的书包鼓得似气球。期待已久的秋游如期而至,同学们欢歌笑语,萦绕滨江。

第一站,我们来到位于建邺区的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这是中国人民遭受灾难的实证性、遗址型纪念馆,也是中国唯一有关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专史陈列馆及国家公祭日主办地,意义非凡,价值无限。下了车,我们排好队伍,有序前行。我们看到了遇难者雕塑,笑颜逐渐被沉默代替,内心充满无限痛苦。进入展馆,气氛似乎更加深沉。随着导游,我们来到展览集会区,从史料陈列厅里更加深层次地了解那段岁月。患难的人民,日军的恶行,被翻译成各国语言,呈现在四方游客的眼前。平日里嘻嘻哈哈的同学,这一刻竟是格外聚精会神,静默无语。

离开展馆,我们来到和平公园。各班同学在这里拍照留念,和平笼罩下的我们笑得格外灿烂。离开这里,我们终于明白:历史不断向前发展,和平必成永恒主题。

综合点评

这则消息所报道的事件无疑是真实的,且在活动之后就能按照学校要求迅速成文,有一定的时效性。但它的标题不够新颖,不够简洁,不够醒目。正文结构也不甚合理,漠视“倒金字塔”原则。比如导语,没有运用简要的文字,集中呈现最为重要、最有特点的新闻事实,同时也未能揭示消息要旨,故而难以激起受众的阅读兴趣。此外,段落欠分明,启承欠自然。从消息的段落大小和字数多少来看,主体所占篇幅往往较大,一般比导语和结语都要长。但主体不是“大菜筐”,不能什么东西都往里面装。写作时,要把所有材料排个队,安排好次序,哪个在前哪个在后,先说什么后说什么,都要泾渭分明,力求层次清晰。段与段之间,不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处于胶合状态。它们之间的过渡,尽量找到有机联系。

升格指津

1.欲突出消息中最有价值的要素,引起受众的高度关注,就必须拟写一个恰当合理、新颖别致的标题。

2.合理安排消息正文结构,严格遵循重要性递减原则。哪些材料构成一段,哪些材料构成另一段,都要心知肚明;尤其是段与段之间的过渡,尽量找到有机联系。

3.文章必须短小精悍,言简意赅,表达方式应以叙述为主。统筹兼顾新闻“六要素”(何时、何地、何事、何人、何故、如何),进一步完善消息内容。

原文呈现

从标题来看,小作者忽视了拟题的要义:恰当醒目、简明扼要。尽管它概括了消息的主要内容,但未能突出这则消息中最具有价值的要素,故很难引起受众的密切关注。

此次社会实践活动有两项内容:参观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和走进绿博园。既然题目集中在前一项,那么消息的主体也应集中于此。

此内容漠视消息写作的主要表达方式,且与消息主体关联不大;还有“兴高采烈”“欢歌笑语”等词语虽是实情,但与主基调不相吻合,应该删改。

消息正文通常按照重要性递减原则安排,其中导语部分集中讲述最重要的新闻事实;而后随文章内容依次展开,重要性逐渐减弱;若有相关背景材料,一般放在新闻事实后面,如这一段开头两句话。此外,新闻语言最好能客观公正,尽显个人情感的语言亦需恰到好处。

文章结尾应是此次活动的意义和价值,而不单单是明白了某个道理。

铭记历史 勿忘国耻

2020年11月3日上午,南京一中明发滨江分校全体学生在带班老师的悉心带领下,乘坐大巴车前往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进行社会实践活动。

来到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同学们排着整齐的队伍,悄然无声,缓缓跟随导游,依次目睹了大量与南京大屠杀有关的珍贵遗物和文献史料。这一刻,空气中仿佛有成千上万块巨石狠狠地朝我们压过来,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沉重,沉重!馆内的地球引力似乎加强了百倍,双脚是那么沉甸甸的,连一步都不愿迈出去;双目是那么沉甸甸的,连一眼都不愿看下去。

门口那尊尊人像雕塑,他们的眼神那么空洞无力,满是深邃的黑暗、无尽的绝望。身上各个部分的棱角十分锋利,手上、腿上、脸上遍布杂乱的刀痕,好似黄土高原上的千沟万壑,道道狰狞的伤疤如同根根鞭子,抽打着同学们的心房。第一尊大雕像映入眼帘,她的一只手伸向天空,五根手指完全张开;另一只手托举起孩子的身体。她的衣裤残破不堪,比乞丐还要脏。每一尊雕塑都在嘶吼着,呻吟着,发出强烈的抗议,让人心痛,让人愤怒。一个巨大的十字架庄严肃穆地立在那里,上面刻有“1937.12—1938.1”;一面乌黑厚实的墙上镌刻着白色的“300000”。它们如同警钟,时时提醒世人“铭记历史,勿忘国耻”。同学们紧随导游,静默无声,时不时用右手贴住心脏部位,暗下决心——振兴中华,决不让悲剧再次上演。

万人坑、赎罪碑、遇难者名单墙……一个又一个场景从身旁掠过。同学们沿着历史的足迹,见证了南京大屠杀的惨状。一闪一闪的红蜡烛,代表着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生命在瞬间逝去;鲜红鲜红的手掌印,昭告着世人对侵略者的憎恨。突然,一块大屏幕亮了起来,上面正播放祖国盛大的阅兵仪式,每个方阵的指战员都迈着整齐划一、铿锵有力的步伐,口号雄劲有力、此起彼伏,让人热血沸腾、心潮澎湃。同学们不由流露出自豪之情,纷纷驻足观望,嘴里还情不自禁地哼唱起《义勇军进行曲》:“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以史为鉴,开创未来。我们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更好地珍惜未来。同学们在参观以后颇有感触,纷纷表示要强身健体,努力学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继续增砖添瓦,流血流汗。本次社会实践活动意义非凡,不仅增强了同学们的爱国主义情感,更激起他们奋勇向前的豪迈斗志。

综合点评

修改后的消息既优化了标题,又完善了结构,既强化了主体,又精炼了素材,不失为一篇结构合理、要素凸显的好文章。更难能可贵的是,这则消息还有所创新:主要表达方式虽以叙述为主,但不排斥其他写法——作者在按照方位顺序写出自己的所见所感之后,还伺机插入对雕塑的具体描述,让受众感同身受,感慨良多。诚如美国新闻学者麦尔文·曼切尔所言:“平铺直叙,会使读者和听众处于消极的地位;而表现则会使之身临其境。”他所说的“表现”,就是生动形象的描述。而这正是这篇升格文的亮点之一。

小试牛刀

新的学期,新的开始,新的征程,新的使命。你所在的学校一定会在第一周举行新学期开学典礼。请站在学校角度,拟写一则消息,寄给校报或地方党报,争取能发表。

佳作出炉

“看书先看皮,看报先看题。”简洁明了、新颖别致的题目,一下子激发出读者的阅读兴趣。

首段导语,把消息中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简明扼要地交代清楚。

紧承导语,对导语作具体阐述,让受众进一步了解消息内容。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极力描述南京大屠杀的惨状,强化这则消息的主题。

伺机插入祖国大阅兵仪式,一方面展示一个实力强大的中国,另一方面使消息内容更加翔实、具体。消息的主体部分紧接导语,按照方位顺序,详略得当,彰显事实,突出中心。

结语进一步交代活动价值,起到深化主题的作用,当然也达到了良好的教育目的。

猜你喜欢

南京大屠杀导语纪念馆
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掠影
萧军纪念馆
新四军统战纪念馆隆重开馆
沈南第一个党支部纪念馆
阳光
如何写读后感
南京大屠杀80周年谁的记忆与谁的哀恸
在日军南京大屠杀中拯救生命的“华小姐”
阔腿裤的小秘密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侨界寄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