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酒用高粱不同种植规格对产量及效益的影响

2021-09-25徐志丹姚高学

耕作与栽培 2021年4期
关键词:全生育期遵义市行距

刘 垚, 徐志丹, 姚高学

(遵义市播州区农业农村局, 贵州 播州 563100)

酒用高粱产业是遵义市特色支柱产业,以“红樱子”为代表的本地糯高粱是酿造优质酱香型白酒的主要原料[1],对遵义经济社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加快酒用高粱绿色栽培技术推广应用步伐,提升遵义市酒用高粱种植水平,对酒用高粱生产栽培技术进行了探讨,研究不同种植规格对酒用高粱产量和效益的影响,探寻酒用高粱的最佳种植规格。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在遵义市播州区团溪镇五龙村红山组农户梁思金家责任田进行。位于东经107°4′23″北纬27°26′28″海拔858 m。试验地平坦向阳,形状整齐,土壤肥力中等,分布均匀,土壤质地小土黄泥,前茬作物为箭舌豌豆。

1.2 材 料

1.2.1供试品种

供试高粱品种为红缨子,仁怀市丰源有机高粱育种中心选育,市购。

1.2.2生物有机肥料及生物制剂

生物有机肥两种(有机质含量≥45%,N-P2O5-K2O≥5%),分别为遵义农神肥业有限公司和贵州茅台集团循环产投公司生产生产,生物制剂为1.3%苦参碱和0.3%印楝素,分别为青岛地乐化工科技有限公司和内蒙古清源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

1.3 试验设计

试验设处理4个(表1):

表1 试验小区30 m2种植设置

处理1:等行距栽培(行距50 cm×穴距33.3 cm,穴栽2株);

处理2:宽窄行栽培(宽行60 cm+窄行40 cm)×穴距33.3 cm,穴栽2株;

处理3:等行距栽培(行距60 cm×穴距27.75 cm,穴栽2株);

处理4:宽窄行栽培(宽行80 cm+窄行40 cm)×穴距27.75 cm,穴栽2株。

采用育苗移栽,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共12个试验小区,小区面积30 m2(6 m×5 m)。小区行长5m。四周设置保护行1 m以上。

1.4 试验经过

试验于2020年3月15日进行撒播保温育苗,3月上中旬将种植的绿肥(箭舌豌豆)翻犁腐熟一个月左右,每667 m2施用量2 000 kg,4月23日大田移栽,底肥667 m2窝施生物有机肥(壮园宝牌)150 kg。拔节期(6月2日)追施生物有机肥(深沃牌)50 kg,并结合中耕除草一次。全生育期防治虫害两次:5月24日使用1.3%苦参碱100 mL兑水45 kg防治玉米螟一次,6月20日使用0.3%印楝素乳油100 mL,兑水45 kg防治蚜虫一次。试验田高粱于8月16—18日成熟,于8月25日一次性收割,全生育期154~156 d,实收各小区产量晒干折单产。

1.5 取样考种

成熟期按5点取样的方法,每小区取样10株进行考种,测定株高、茎粗、穗长、穗粒数、穗实粒数、毎穗粒数、千粒数、单株产量等8个性状指标。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产量表现

从表2可看出,处理3产量最高,为398.03 kg·(667 m2)-1,比处理4、处理3、处理2分别增产5.41 kg·(667 m2)-1、15.51 kg·(667 m2)-1、36.24 kg·(667 m2)-1,增产率分别为1.37%~10.01%。处理1产量位居第二,产量为392.62 kg·(667 m2)-1,比处理2、处理4 分别增产9.1 kg·(667 m2)-1、30.83 kg·(667 m2)-1,增产率为2.37%~8.52%。第三是处理2,产量为383.52 kg·(667 m2)-1,比处理4 增产21.73 kg·(667 m2)-1,增产率为6.01%。处理4产最低,为361.79 kg·(667 m2)-1。结果表明,不同种植规格之间产量差异极为显著,其产量表现为处理3>处理1>处理2>处理4。

表2 产量结果

2.2 不同种植规格生育期表现

从表3可看出,各品种间全生育期差异不明显,处理3(行距60 cm×穴距27.75 cm,穴栽2株)全生育期最长,为156 d,处理1(行距50 cm×穴距33.3 cm,穴栽2株)、处理2(宽行60 cm+窄行40 cm,穴距33.3 cm, 穴栽2株)全生育期最短,为154 d。拔节期处理3和处理4最早,为5月29日, 处理1和处理2最迟,为5月30日。抽穗期处理1最早,为7月9日,其余三个处理最迟,为7月10日。开花期处理1最早,为7月14日,处理3最迟,为7月16日。成熟期处理1和处理2最早,为8月16日,处理3最迟,为8月18日。试验表明各品种间生育期差异不明显。

表3 不同种植规格生育期

2.3 不同品种农艺性状表现

从表4可以看出,处理2的植株最高(302.3 cm),最矮的是处理1(283.5 cm),两者相差18.8 cm;处理3茎粗最大(1.42 cm),处理4茎粗最小(1.27 cm);处理1穗长最长(36.5 cm),处理2和处理4最短(34.7 cm),两者相差1.8 m;处理4穗粒数和实粒数均为最多,分别为2 939.9粒、2 834.1粒,最少的是处理2,为2 730.1粒、2 623.7粒;结实率最高的是处理1,为96.5%、最低的是处理3,为95.9%;处理3千粒重最大(22.5 g)、最小的是处理3(19.4 g),两者相差3.1 g。理论产量处理3最高(419.55 kg),最低的是处理4(369.2 kg)。处理2的有效株穗最多(7 822株·(667 m2)-1),处理4最少(6 355株·(667 m2)-1)。试验表明不同种植规格对高粱穗粒数、穗实粒数、千粒重、有效穗数均有较大影响,对结实率影响不很大。

表4 不同种植规格经济性状

2.4 不同效益比较

从表5可看出,各处理投入劳动用工成本每667 m2均为8.0个工,其中,育苗0.5个工、移栽3.0个工、防治病虫害0.5个工、中耕除草、施肥移栽2.0个工、收割1.5个工、脱粒0.5个工,劳动用工按每个80元,折价640元。物化投入均为263.2元(种子1 kg×15元·kg-1+苦参碱100 mL×9.2元·(100 mL)-1+印楝素100 mL×15元·(100 mL)-1+复合肥200 kg×50元·(50 kg)-1),机耕费均为100元·(667 m2)-1,各处理合计投入成本均为1 003.2元。从表5可知,处理3等行距栽培产值最高,为3 661.88元,投入成本为1 003.2元·(667 m2)-1,纯收益最高为2 656.68元·(667 m2)-1,投产比为1∶3.65。处理4宽窄行栽培产值最低( 3 328.47元·(667 m2)-1),纯收益最低为2 325.27元·(667 m2)-1,投产比为1∶3.32。

表5 投入成本核算

表6 效益分析

3 小 结

试验结果表明,等行距栽培优于宽窄行栽培,其中等行距处理3(行距60 cm×穴距27.75 cm,穴栽2株)产量最高,为398.03 kg·(667 m2)-1,处理1(行距50 cm×穴距33.3 cm,穴栽2株)产量位居第二,增产392.62 kg·(667 m2)-1;宽窄行处理2(宽行60 cm+窄行40 cm,穴距33.3 cm, 穴栽2株)产量名列第三,产量为383.52 kg·(667 m2)-1,处理4(宽行80 cm+窄行40 cm,穴距27.75 cm, 穴栽2株)产量最低,为361.79 kg·(667 m2)-1。

无论是等行距栽培,还是宽窄行栽培,行距和株距不同,产量均存在差异。等行距栽培处理3和处理1产量相差5.41 kg,差异不明显。宽窄行栽培产量差异明显,处理2和处理4产量相差21.73 kg,说明宽行过大,产量会降低。

综上所述,在生产上净作适宜采用等行距栽培,等行距栽培产量高于宽窄行栽培,行距60 cm,穴距27.75 cm,产量为最高。

猜你喜欢

全生育期遵义市行距
种花生的合理行距和株距
2020年度夏玉米行距密度试验研究报告
超越函数ex,lnx与几个导出函数公式及应用
遵义市关工委:围绕示范抓巩固“五好”组织显活力
雅安市关工委到遵义市考察学习
种植密度和行距对荞麦田杂草及荞麦产量的影响
黄淮海地区主栽大豆品种抗旱性比较
温光条件对不同类型水稻品种叶龄和生育期的影响
2016年靖远县春玉米全生育期农业气象条件分析
渭北旱塬东部小麦不同播种方式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