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常态化下的图书流通模式变革
2021-09-25陈曦
陈 曦
(哈尔滨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150086)
0 引言
2020年全球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改变了人们的工作生活方式,也改变了人们获取图书等信息资源的方式。被疫情无奈隔离在家的人们,强烈需要通过在家上网就能获取需要的图书、期刊、学习资源、研究数据,以维持他们正常的工作学习。鉴于抗疫常态化,图书馆尤其是提供科研教学资料的高校图书馆,如何实现信息资源流通模式的变革,及时高效的将信息提供给读者成为图书馆亟待解决的新课题。
1 流通工作从完全服务于纸质图书借阅向侧重于电子资源流通的转型要求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获得信息越来越容易,包括很多畅销图书也可以通过搜索网页或者手机App获得。然而高校图书馆的藏书和信息资料相比于畅销图书具有专业性、科学性等特点,更适合满足高校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需要。
近年来,读者阅读方式已发生改变,读者到馆率逐年下降,纸质图书的借阅率也在不断下降,电子资源的点击率却逐年上升。电子图书的获取快捷方便,节省读者的时间,满足了现代快节奏生活对阅读的需求。高校图书馆也需要适应新时期高新技术的发展变化带来的阅读需要的改变,更加注重数字资源建设。
电子书从采访到收藏再到利用在时间上要比纸质图书从采购到编辑再到上架利用要快捷的多,读者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取。速度快、效率高,读者越来越倾向于使用电子图书。现在图书馆购置的电子信息资源、数据库、各种考题库、学习资料库、电子图书库为图书馆快速推进数字资源建设提供了文献资源基础。此外,充分利用电子资源还可以节省物理空间,为读者提供多种阅读体验。
2 电子信息资源利用的模式
相应的电子信息资源利用也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模式是电脑PC端、手机、iPad等移动设备搜索到网页信息后,可以下载复制利用。这种电子信息资源使用方式,虽然不存在借阅归还模式,不属于图书馆流通范畴,但适用于教学科研信息利用。在校园内被教师学生广泛使用。
另一种模式的电子资源也是图书馆统一购买,但不能下载和复制,只能在规定期限内阅读,这样就解决了版权问题。这种模式可以用于电子图书资源的流通。
3 电子资源流通方式建设
电子资源流通方式又分两种情况,一是在电脑、手机、iPad等个人移动设备上使用;另一种是在专用设备电子书阅读器上阅读。
3.1 在个人移动设备上借阅电子资源
这是一种与纸本图书流通模式相似的电子信息资源流通模式,所不同的是它的流通步骤、流程程序是在网络上完成的,读者在个人移动客户端操作完成,阅读也是在个人移动设备上完成。与网页搜索不同的是这种查询结果不能拷贝、下载、打印,只能在某一时间段内阅读。过了时效将会失去阅读权限。根据提供内容的方式不同又分为三种情况。
3.1.1 纸电同步图书流通
现有很多图书馆在做这项工作,就是把本校已有的图书全部电子化。2010年以后出版发行的图书多数都有电子版本。电子版图书比纸质图书要便宜很多,因此图书馆大部分纸电同步的电子书是从出版社发行商直接购买的。主要是商讨确认借阅权限。那些买不到电子版的图书,可以通过激光排版技术等先进仪器设备进行数字化加工,将纸本图书电子化处理。这样就可以逐步地将图书馆库存的所有图书电子化。
然后通过加密的方法将电子书加密,将这些信息记录到同一种纸本图书系统目录条目中。之后在读者个人移动设备设置借阅权限,权限应与本校纸质图书借阅权限相同。如这种借阅权限只开放给本校师生,借阅册数及借阅时间与学校纸本图书一致。在个人移动设备上输入账号密码进入借阅图书端口或App,借到的图书为电子版形式,读者只能通过Wed方式在线阅读,无法复制拷贝。但可在手机、电脑上免费阅读,到达借期后失效无法继续免费阅读,需要再次借阅。如果每种电子书复本只有三本,那么最多有三人同时借阅。由于流通的纸电同步电子图书不允许复制、扩散,复本量也在一定范围内,这就有效地解决了版权问题。
3.1.2 有声图书的流通
为了满足读者多种需求,有声图书自出现以来,就受到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比如现在比较热门的大众有声书喜马拉雅、蜻蜓FM等。但是这些App都需要购买VIP或者缴年费,内容也多为畅销热门图书,不适合在校师生。所以各个高校也在开发或者购买自己的有声图书系统。例如,新语听书,学校购买之后,在校师生可以用个人账号密码登录后全部免费听书。
3.1.3 单纯电子书的流通
这种情况学校没有购买对应的纸本图书,而是通过购买电子图书运营商自行开发的图书系统和电子书加强电子图书的流通服务。
3.2 专门用于阅读电子书的阅读器
目前做得比较好的电子书阅读器是亚马逊的Kindle。各种电子阅读器的可读的数据格式虽然不太一样,但基本都能读TXT、PDF等格式的数据。这就为高校图书馆做这方面的工作提供了基础。
学校在购买大量的电子资源的基础上,可以把已经购买权限的电子书借阅给读者阅读,借阅期限和权限也应与纸本图书保持一致。只是读者需要自备阅读器,图书馆也可以购置电子阅读器通过抵缴押金的方式向有需要的读者借阅。读者进入拥有阅读权限的账号密码登录、搜索、查找、借阅电子书,可以在阅读器上阅读,但是不能拷贝。
4 实现电子资源流通模式的解决方案
实现电子资源流通不应该是片面的定义,它应该是全流程、全环节或者是全领域的定义,需要跳出图书馆,跳出出版行业。目前在各个环节都存在问题。第一,出版环节上不重视电子版权出版发行。有的出版物,即使有电子版权也没有动力发行销售,主要是因为电子版权不容易维护权益。第二,信息网络传播授权问题,尤其那些很有市场潜力的作品,作者不一定会给出版社授权,所以出版社未必能够完全有电子版权。第三,现有体制不支持高校图书馆对已有纸本资源对应的电子资源进行采购、编目、流通、服务。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可以考虑如下方法:
4.1 同一种纸本图书和电子图书共用一条编目
图书馆采编部门直接依据中图分类法和文献编目规则在开发好的信息管理系统中完成纸本图书的标准化分编工作,实现目录查询检索。而电子图书没有采用与纸本图书相同的编目标准,无法实现和纸本图书一致的信息检索,致使纸本图书和电子图书的检索系统完全分离,从而直接影响读者信息搜索和利用。建议在图书检索服务方面,纸本图书与电子图书采用统一的标准化著录方式,在纸本图书管理系统的编目数据字段中,加入同种电子图书条目,结合起来编目,以实现同步检索。并对纸本图书和电子图书进行标注,由读者自行选择是借阅纸本图书还是电子图书。
4.2 促进纸本图书与电子图书整合流通服务的建议
实现纸本与电子图书作为整体流通服务,当务之急是改善纸本图书与电子图书的脱节问题。实现这一目标要从三个层面进行改革,国家信息化层面、出版发行商与系统开发商层面、高校图书馆层面。
4.3 需要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进行顶层设计
出版发行商、系统开发商都看到了电子资源巨大的市场需求潜力和商机,都在积极推出自己的产品,但是由于数据格式、标准无法统一,各种格式互不兼容,给读者查找利用带来了困扰,造成资源浪费、增加了电子书流通成本。因此统一工作需要上升为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高度,由政府相关部门制定相关的政策引导和顶层设计,对数据格式和标准提出统一要求,提供必需的资金支持、技术支持,指导出版发行商、系统开发商及高校图书馆协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