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勤工助学育人功能的研究
2021-09-25张芳花蕊
张芳 花蕊
(江苏医药职业学院,江苏 盐城224001)
0 引言
高校勤工助学活动,主要就是大学生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与休息时间,在遵循学校管理制度、不影响学校成绩的基础上,从事的有偿劳动,能改善生活与学习的条件,属于面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有效的助学方式,也属于一项重要的大学实践活动。对于勤工助学活动来说,其不仅能达到资助学生的目的,还能锻炼学生与培养学生。通过这一有效的途径,逐步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养,成为有目标、有文化的高素质人才,养成自立自强的良好习惯,为社会与国家的发展做出自身的一份贡献。
1 高校勤工助学育人功能含义
1.1 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高校勤工助学活动的开展,属于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当中的重要形式。不管学生是参与到校外的勤工助学活动,还是校内组织的活动,都能不断增强对自身基本情况的认识,明确高校教育的核心内容,不断提升自身的自信心,不向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低头。此外,勤工助学属于加快大学生个体化发展的过程[1]。在解决经济困难的基础上,提升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与个人能力,使大学生能凭借自己的劳动,在搭建的平台当中展示自己的优势,提高对生活的信心。最后,感受到国家与学校的关心,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1.2 促进大学生人格健康成长
对于大多数的贫困生来说,其面临着生活环境封闭、家庭经济条件困难等问题,与一般的学生相比较行为较为孤僻、心理较自卑。而高校通过开展勤工助学的活动,能保证学生体会到学校的关系与党组织的关心。学生通过辛勤的劳动,能意识到自身的重要价值。现阶段,大学生中独生子女较多,普遍存在合作意识不强、团队意识薄弱的问题。而借助勤工助学的平台,能保证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对自身的服务意识与团队意识进行培养。教师需要进行悉心的指导,并保证学生能感受到学校的关爱,树立良好的自信心,促进学生的人格健康成长,达到高校良好的育人效果。
1.3 提升大学生综合能力
高校在开展勤工助学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不仅仅是计时的工人,而是真正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来说,实现专业知识与实践的互相融合。例如,针对于高校勤工助学活动中,以会计专业的学生为例,其不仅要负责日常的记账工作,还需要进行资金的管理;营销专业的学生能在销售货品方面发挥自身的特点;而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可以进入策划类的岗位中进行锻炼[2]。与此同时,从培训、招聘一级采购等各个环节当中,使得学生能体验到工作的乐趣,并且积累一定的工作经验,提升学生的自信心与综合能力。最后,高校定期开设技能培训班、岗前培训班等,不断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使得学生在勤工助学活动中能获得更加广阔的平台,在积累一定工作经验之后,可以自己创业。
2 发挥高校勤工助学育人功能的途径
2.1 以育人为基本导向,思政教育贯穿勤工助学过程
对于高校的勤工助学活动来说,其属于服务育人、教书育人、管理育人的重要环节。勤工助学的指导教师需要发挥自身的影响作用,及时的鼓励与支持学生。学校各个部门也需要解决助学实际面临的问题,增强学生的向心力。例如,高校各个部门可以采用联动协调管理的方式,支持勤工助学的发展。在建立勤工助学基地、设置三助岗位的基础上,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利用专家讲座、公益服务劳动登记、座谈会等多元化的方式,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开展思想整合教育工作,保证其思想态度乐观积极向上。高校可以结合各个学科的基本特点,不断整合校内的资源,拓宽校内勤工助学岗位的空间与时间。在转变勤工助学思路的基础上,使得勤工助学工作能面向全体学生开放,不仅仅针对于家庭经济较为困难的学生。在开展勤工助学活动的时候,应以专业为核心,建立勤工助学基地,将实习单位、高校校友会的优势发挥出来,使得学生能接触社会,并实现思想的转变[3]。在岗位设置的过程中,不能出现重复性的劳务活动,而是要保证岗位设置的灵活性,对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技术能力与管理能力得到锻炼,以此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2.2 拓宽渠道,实现重点扶助与全体教育融合
就传统的勤工助学活动进行分析,一般都是以劳务型的活动为核心。基于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大学生需要将专业的特长发挥出来,高校的勤工助学活动内容就需要发生一定的变化。在劳务型转变为智力型的过程中,能根据学生的技能,为学生提供智力型勤工助学的岗位。例如,开展助研、助学或是科技服务等。在此基础上,高校要加强与企业、科研单位的沟通与练习,在校外建设固定的勤工助学岗位,为学生提供走出校门锻炼自己的机会,参与到有偿服务勤工助学活动当中[4]。此外,基于高校教育体系不断完善的背景下,我国对大学生的资助力度也不断提升。所以,在开展勤工助学活动的过程中,需要坚持帮扶特困学生,并保证与一般学生的教育相统一。在引入勤工助学理念的基础上,进一步满足学生的自主发展需求,实现勤工助学与学生日常教育管理的互相融合,为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做好铺垫。
2.3 做好岗前专题培训,提高学生综合技能
对于勤工助学的学生来说,需要在岗前接受更专业的培训,如教师培训、校友培训等。在增强与优秀校友之间练习的基础上,保证学校的工作能获得校友的支持,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激发学生奋发上进。例如,邀请专业的教师进行礼仪规范、礼貌用语、待人接物等多方面的培训,使得学生能树立良好的形象。高校可以从外部邀请计算机专业人士,进行常用办公软件与信息系统的使用,如Word、Excel、PPT幻灯片制作等,对常用的办公软件有充分的了解,为后续的工作提供方便之处。高校还可以邀请宣传部的专家,对新闻稿件的创作方式与技巧进行传授,不断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在定期召开座谈会的基础上,使学生与教师进行实训技能的交流,积累更加丰富的工作经验,保证对学生的思想情况与工作行为有充分的了解,发挥出勤工助学活动的实际效用,解决学生面临的困难,将学生培养成为社会所需的高素质人才。
3 结语
总而言之,高校开展勤工助学活动,属于资助学生的一种方式,能够提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综合能力,并为其提供锻炼的平台。要想将勤工助学的育人功能发挥出来,保证学生竞相参与,企业愿意投入合作的局面,就需要结合学生的基本情况,引入社团化管理等多种方式,对学生的综合技能进行培养。在提升勤工助学岗位技术含量的基础上,做好勤工助学培训、管理等工作,对学生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进行正确的引导,以此将勤工助学活动的效用发挥出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