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助式教学法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1-09-25侯冠丽
侯冠丽
(湖州交通技师学院,浙江 湖州313000)
0 引言
在中职的数学教学中,为了有效地展示数学课堂,提高教学效率,作为教师首先从教学计划开始,适当地分析学生学情,了解学生处于该阶段的学习习惯,有针对性性地制定教学目标,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其中中职教学中也涉及了诸多知识点,比如函数,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是较难的,但这是中职数学中的难点,同样也是重点,教师对于这种知识可以倡导互助教学法,让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和探讨,一起分析知识,提高对知识的理解,从而增强中职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1 互助式教学的内涵
互助式教学法是一种新颖的教学方式,相关专家认为学生在学习中应该充当主人的作用,在课堂中进行积极探索,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在探索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发挥同学之间的互帮互助,提高合作能力,从而使得教学效果达到最佳。目前在教育界很多专家都认为互助式教学是学生在学习时,对相关的知识点,以小组的方式来进行知识内容的探讨,教师主要起着引导作用,观察学生讨论的结果,提醒学生关键点,但是不直接告知学生结论,从而让学生在互帮互助的形式下来实现教学目的,展现课堂教学效果。因为随着教育教学的进步,中职数学教学已经实现了转变,原有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已经逐渐转变过来,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学目标更多关注的是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进步,注重培养学生在探索数学中综合能力的提升。而互助式教学法则正好基于这一点,通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彰显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基于特定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创设情景,让学生们自己去探索知识,分析问题,进而提高他们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度,这完全适应了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同时也很好地提高了中职数学教学效果。
2 互助式教学法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2.1 基于特定情景,提出相应问题
数学教学中不能只是教师以讲为主,也需要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增强他们对问题的思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下思考相关问题,主要可以分为两类,第一是与学生的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比如教师可以结合指数的相关知识融入《拉面大王的传奇故事》的视频,因为拉面是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观看视频之后思考面条根数与对折次数之间的函数关系,而在学习等差数列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观看《电影院的座位》,让学生探索其中隐藏的规律。基于一定的情景来向学生提出问题,可以增强学生对问题的理解程度,让自己敢于去思考,分析问题,调动学生参与内容的学习。因为对于大部分中职的学生来说,数学基础是薄弱的,尤其是对很多基本概念没有理解到位,如果直接提问,学生会觉得不知所措,因此就需要教师创设问题情景,围绕着一个目标来进行问题的设问,让学生认识到数学问题其实很多都与人们的生活有着直接的联系,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度。同时教师在对问题进行提问时,可以倡导小组共同讨论,让学生以合作的方式来分析问题,探究问题的答案,因此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该关注学生们在讨论过程中的合作意识,尤其是一些基础薄弱的学生能否根据这一环节提高自己的数学学习能力,扩展知识。
2.2 讲解结合,深化知识
对于中职的学生来说,虽然教师已经对具体的数学知识进行讲解,但这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加以练习,才能让学生知道知识是如何运用的,所以作为数学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设计相关例题,分析学生的薄弱之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做的就是“统筹兼顾,体现差异性”,先让学生掌握基础题,明白后面的解题方法。当全部的学生对基础概念理解清楚之后,教师再适当地进行拓展,让学生发散他们的思维,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讲解的时候不能将所有时间全部拿来授课,学生处于被动听课的状态,应该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来进行练习,教师则在课堂中进行指导和帮助,分析学生解题过程中的问题。最后练习的形式是丰富多彩的,不能只是依靠黑板来进行授课,同时也要积极地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等等,比如教师在讲解“向量”的相关内容时,在教学设计时融入小组竞赛,小组成员互帮互助,共同探讨对于一个概念的理解,对于很多不同的概念让小组选择不同的题号来回答,给正确回答问题的学生加分,而没有回答正确的学生要多多鼓励参与进来,活跃课堂的氛围,使得教学呈现不同的新形式。
2.3 合理创建小组,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中职院校的生源相对于普通高中来说差一点,大部分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牢固,也没有学习的愿望和心情,但是要倡导互助式教学需要很好地掌握学生这一特点,让成绩相对好的学生来带动其他同学来学习数学。这就需要教师进行合理的分组,能够形成互帮互助的氛围,要不然则会导致学生参与性不高,破坏正常上课的节奏,无法深入到数学教学活动过程中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分组的时候应该遵循以下原则:在中职学生中可以根据后进生、中等生和优等生来进行分组,在一个小组中不能只有优等生,也不能只有后进生,教师需要最好形成相互配合和合作的方式,每个小组成员都有自己的特色,可以实现优劣势互补,贯彻互助式教学的优势。比如在学习抛物线这类知识的时候,涉及的知识点是非常多的,很多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是无法解决的,这时候教师就可以采用互助式教学法,通过发挥小组合作,关于抛物线的概念、意义、解题思路等多个方面进行解读,在和同学的交流与合作的过程中,采取最为有效的方式来解答,这样可以充分地丰富数学课堂,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尤其是对于那些在数学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发挥小组合作的力量,可以启发他们共同参与,在小组成员的帮助下,获得学习数学的灵感和兴趣,同时教师也要积极地看到他们的进步,及时地鼓励他们的进步,从侧面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使得他们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2.4 以微课为基点,倡导预习
在中职的课堂上进行数学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导学案的形式,让学生充分预习,提前发给学生,在促进高效学习的同时,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以学生通过小组的形式进行课前的预习,这样有助于提高预习的效率。尤其是在当前现代信息技术发展下,学生也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小组的合作交流,小组成员之间明确的分工,加快预习的效率,提高互助式学习的效率。这就要求教师在导学案的设计上,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清楚地了解教学目标,以及在导学案中设计学生需要探讨的问题,让学生根据自己预习的具体情况进行讨论,小组通过分工合作,可以取长补短,还可以使得学生的探究能力不断地得到强化。最后教师再以微课的形式,将自己提前录制好的探讨问题的方式发布出来,让学生结合自己探讨的内容进行对比,在第二天课堂上再进行集中的探讨。这样的教学方式完全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帮助中职的学生提高数学学习上的进步,使得他们逐步提高对数学的兴趣,促进自身数学成绩不断地进步。
3 结语
互助式教学方法指的就是不同基础之间的同学能够互帮互助,建立合作学习机制,这样学生才能发现自己的缺点,进行查漏补缺,提高学习的动力。数学作为一门思维性极强的学科,有很多难点和重点知识需要学生们掌握,依靠传统讲授的方式来进行教学,会使得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学习是枯燥的,乏味的。因此本文主要分析了如何在数学课堂中倡导互助式学习方式,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增强数学教学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