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领域应用区块链技术分析
2021-09-25董敏
董 敏
(潍坊职业学院,山东 潍坊261041)
0 引言
现阶段,区块链技术发展的越来越成熟,尤其是在档案管理运用方面,对于档案中的信息资源开发、使用以及数据共享等方面有很大的应用价值。在2017年—2020年期间,区块链技术更是在档案应用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国家档案局中的重要项目方案连续两次将区块链技术列入“电子档案存储与管理”当中;在国际档案会议当中也将区块链技术予以重要地位,是档案信息归档与管理中的核心技术。
1 区块链技术的简要概述
大多数人对区块链技术的名称都较为陌生,但是其应用范围较为广泛、传播速度十分迅捷,在人们所熟悉并且常用的微信以及支付宝当中都需要区块链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目前来看,区块链技术与大数据技术连接紧密,但是绝对不能取代大数据技术应用,二者的应用关系属于相辅相成的、不存在任何矛盾。区块链技术是大数据技术当中的一种特殊应用技术,其作为一种分布式数据,具有去中心化、安全性强、公开度强、全程跟踪以及良好的集体维护效果等诸多特点,可以使用的场景繁多,能够解决多数领域中信息资源不对称的问题。在区块链技术发展与使用过程中,由于其公开度高、诚信度好、安全性强,受到了诸多领域的一致好评并且予以广泛使用,为相关生产技术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
2 区块链技术应用于档案领域的具体优势
2.1 去中心化与分布式存储
“分布式存储方式”是区块链技术的主要技术特点之一。传统的区块链技术是为比特币服务的,称之为“比特币区块链”。其本质是将比特币交易过程中的具体信息(即账单)采取特殊的计算方式(如哈希算法方式)存储在不同的区块之中,然后再将区块内部中的信息数据加以整合(使用Merkle tree等),构成相应的数据模式,最终使得各区块之间相互连接形成长链,由于长链各个区块之间都是相对独立的,也就使得总链具备去中心化、分布式存储的特点。现阶段,对档案领域的区块链技术研究大多数是根据比特币区块链来进行的,比特币区块链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对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有促进作用。就目前社会发展趋势来看,每个领域都会涉及大量信息数据的统计与应用,区块链技术恰好能够针对这一现象给出良好的解决方案。信息区块链能够有效减少电子文档中的存储空间,以完善文档存储结构。不仅如此,在一些特殊情况下,还能够提升相关档案信息方面的容灾备份能力。除此之外,由于区块链特殊的分布式存储技术,能够形成去中心化的档案信息维护体系,其具有真实性特征,为相关信息档案归档与管理提供了安全保障基础[1]。
2.2 安全性能较强
区块链安全性能强,其存储信息不能够随意进行篡改、具有可验证性,一旦发现问题可以对相关原因进行追溯。不仅如此,区块链的对称加密、数字签名和数字摘要以及时间戳等相关技术也为其安全功效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在区块链构成模式当中,档案信息数据经过各个程序最后形成了一条连接紧密的具体链,这种独特的链接机构完整度较高,其中任何一个环节运算错误或者数据丢失都不会影响其最终结果,具有良好的稳定效果[2]。
2.3 信息资源共享
区块链分为三种,主要包括公有链、私有链和联盟链,其各自具有不同的应用权限、去中心化程度以及使用范围。其中,公有链使用范围最广、透明度最高,具有完全去中心化特性;私有链使用范围最小,主要面对特定的机构或者个体,具有内部去中心化和外部中心化特点;联盟链根据共识机制来确定具体使用范围,主要针对授权机构和相关个体,具有半去中心化和多中心化特点。三者对信息资源共享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尤其是联盟链共享成效最为显著[3]。
3 区块链技术应用于档案领域的相关建议
3.1 从技术角度,完善对区块链技术应用于档案领域的认识与建设
当前,区块链技术的发展水平处于初级阶段,其在去中心化、安全指数高以及实现资源共享等方面的发展与建设还存在一定局限性。从实践应用角度来分析,档案数据信息中的区块链“去中心”并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去中心化建设,在档案管理的实际应用上大多数处于“半中心化”状态,相关技术人员应及时完善对分布式文件系统(即IPFS)的建设,积极提高档案应用管理中的“去中心化”质量,优化数字资源在清洗、存储以及分析等方面的效果。不仅如此,区块链在安全性能上也存在问题,不仅在自身技术特征方面,其在具体使用效果上也有一定的风险性。例如,在信息资源共享系统应用中,大部分机构所选用的都是私有链或者联盟链,但是其在使用过程中的实际成效以及安全性能在当前阶段并没有良好的检测措施。比如说,曾经较为瞩目的R3区块链联盟,其不合理的资金投入和使用方式,使得最终的经营效果不尽人意。所以说,现阶段的档案信息区块链并不是绝对意义上的安全,还需要相关监管部门以及人员及时进行管理,在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基础上,更要保证数据信息的安全性,以建设健康、可靠、真实的网络信息环境。
3.2 从共识方面,提高对区块链接技术应用于档案领域的发展水平
在目前的区块链当中有诸多共识机制,比如说工作量证明、权益证明,等等,其都具有不同的特点。区块链技术共识机制能够使总链上的所有环节相互作用,以获取数据备份,进而防止网络攻击、信息泄漏和篡改现象发生。从理论上来讲,在档案领域应用区块链技术的方式是可以实现的,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会出现诸多“不信任”问题。例如,知名度较高的ARCHANGEL项目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也没有完全解决关于区块链数据信息的信任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无法确认DLT电子数据信息的准确程度,更无法掌控相关参与人员的积极程度。除此之外,档案信息区块链的信任主要应用范围是在联盟机构内部,其共识机制局限于“中心化”范畴,狭隘上的“信任”难以展现区块链技术的优势效果,最终导致区块链技术在档案领域的实际应用效果趋于形式化,难以达到预期目标。由于档案领域具有相应的法规要求,无法实现绝对“信任”,导致相关信息资源不能够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公开透明。针对这种现象,应及时探索相互信任模式的实现路径,只有在实现了技术与行业相互信任的基础上,才能够提高区块链技术的发展水平,以促进档案信息归档与管理工作的健康发展。
3.3 从制度层面,优化对区块链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与研究
针对区块链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现状,除了其本身应具备过硬的技术之外,还离不开国家相关体制与法律法规的支持。从理论角度来讲,在档案信息区块链中没有核心管理机构,属于完全“去中心化”,而实际上却还是属于“中心化”范畴之内。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规定,档案信息管理工作应严格坚持“统一领导”和“分层管理”的原则,由此可见,区块链技术应用档案管理与该原则相悖。除此之外,当前我国关于区块链技术应用档案管理中的相关法律标准也不够完善和明确,面对这种机制不健全、法规不完善的状况,严重制约了区块链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与研究。所以说,相关部门及技术人员应重视档案信息管理应用区块链技术在制度层面的发展,及时优化相关制度以及法律法规,以更好地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和共治。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档案管理中应用区块链技术能够进一步实现资源信息共享,有利于档案信息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相关部门以及管理人员应分别从技术、共识以及制度层面来分析区块链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具体应用,以更好地发挥区块链的使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