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三阶段、三评价”作业设计探索
2021-09-24徐滨南
徐滨南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开宗明义,将这门课程界定为“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转化为主题,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法,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从其定义来看,更多体现了生活本位的思想,注重跨学科实践学习,注重引导在实践体验式学习。作业探索以 “三阶段、三评价”设计为链条,以“活动前任务式——活动中引导式——活动后迁移式”三段层级设计为杠杆,以“自主评价——合作互评——展示他评” 发展为动力。
一、活动前任务式作业释放学生潜能
综合实践活动的核心理念是强调学生“主动参与并亲身经历实践过程”,也就是说,学生的主动性更多是通过积极参与实践体现自主规划中表选出来的。主题活动前期布置作业,对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潜能调动会得到更大的释放。
精心设计任务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题活动前,教师要精心设计前置作业任务单。教师布置任务单要明确几方面的设计特征:一是任务单紧紧围绕主题,明确活动主要问题组织教学;二是任务单是帮助学生搭建学习的支架,以任务为载体,以真实活动情景为活动线索,梳理出活动前的思路与过程,为学生规划所要达到的结果;三是围绕学生真实生活,侧重学生易于选取生活经验,整合适切活动内容。也就是需要围绕主题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围绕感兴趣领域开展广泛实践,以自主、合作的形式展开调查、搜集、对接、整理、优化、比较、提炼等,实现学习成果输出。
例如,香坊区德强小学王欢欢教师设计“关注身边的垃圾”这一主题活动,紧紧围绕所选择主题,部署作业任务单,引导学生在真实生活中去了解垃圾来源、垃圾分类及垃圾处理过程,选取生活中常见的一次性纸杯以及废旧电池,用它们来制作简易小玩具。通过活动前作业设计,为课上实践体会将“废物”变成“艺术品”的过程奠定很好的基础。
在《节约,我们在行动》一课中,刘颖教师为学生设计了这样一个课题项目任务:“社会浪费现象很严重,如家庭、学校、饭店、超市等地方都出现浪费现象。任选一个角度展开研究,找出这些地方浪费现象的表现,并分析浪费现象形成的原因,给出解决的方法和策略,做出研究的报告和总结。同时,要将研究情况以电子作业形式呈现在网络交互平台上,让更多的人都能够关注这个话题,对其操作情况进行评价。
聚焦问题实现内化。明确活动任务,在实际生活的对照实践中,初步形成内化过程,这一点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发现学习中存在的不易理解或者困惑的地方,突破教学难点。为进一步达成预设的教学目标,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和能力提升的愿望,设计符合学生实际的一项完整的活动过程,引导学生对所选择主题产生探索欲望,从而兴趣盎然地投入到活动中,激发学生的潜力。
从学生层面来说,要真正解决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就要设计有价值问题,引导学生深度体验,才能更好地、持续地发展学生对生活的理解能力、释放活动潜能,这样才能提升作业设计的实效性。将学习的主导权交给学生,在逐步引导学生有效完成实践的同时,使学生能够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获得实践体验的喜悦,进而形成具有一定效能的学科能力,促进起综合素养的发展。
例如,张一喆教师设计“农业小当家”活动时,学生带着设计好的任务单,进入实地学习阶段,教师们提前做好教学预设和学情调查,在引导学生介绍植物栽培的经历的过程中,教师在发现学生缺少相关经历的同时,及时调整授课内容,为学生布置具有一定尝试实践性的作业内容:“利用自家阳台,选择适合的蔬菜进行种植操作,不仅要将种植过程记录下来,还要对种植方法进行总结,准备参与班级展示活动。”在这个实践的过程中,学生不仅感受到了种植的乐趣,更在体验中完成了植物栽培的探索过程。其目的是让主题活动从体验开始,引领实践方向,在实践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活动中体验式作业激活学生主动性
教育是自我建構的生命活动,是获取知识、培育心灵、提升能力的创造性过程。综合实践活动为实现这一过程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时间场地。学生们在有效完成了活动任务后,对即将面对的活动有了一个相对直观、整体的印象,并结合思考的思维碰撞过程,进一步促进了学生对生命、对自然界以及对社会和自我内在联系的整体认知。在实践中,学生带着自己对于相关知识的初步理解,走进知识的大门,带着问题,带着思考,带着探索主动投入活动体验中去。
例如,香坊区通乡小学张杨教师设计的“我的沾染作品”活动,从整体来看,这次的主题活动和操作对于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教师采取较为适切设计方法,用实物导入,营造恰当的情景,设计符合体验式学习“体验——探究——合作——展示——应用”的基本模式。教师还特别关注和引导学生体验后的总结、经验的提炼和行动应用,引导学生在不断体验过程中,帮助学生加深对活动的感悟,提升活动价值体认。
我们看到,教师在设计活动体验的过程中,为让学生尽可能完成任务,教师把握体验式活动关键要素。不仅如此,我们在设计活动体验式作业时,也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在体验操作时可能遇到的困难,评估学生是否有能力去解决这些困难,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教育经验去灵活把握作业的难度。
三、活动后迁移式作业强化学生创新实践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最急需提高,就是学生“动手实践”这一薄弱环节的强化。《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创意物化”的目标维度,旨在强化学生创新实践能力锻造与培养。广大学生们在活动前期、活动中期在实践动机、思维、技术、方法以及成果中建立有机的联系,为活动后迁移式作业有效达成提供支撑。
为学生设计实践型作业。综合实践活动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的特点,教师在设计中,要注意给予学生多一些的动手实践的机会,可以是从学生的学习任务出发,使学生在实践的体验中感受学科知识的认知全过程。
例如,教师在《我的沾染作品》这节课中,学生在课中实践中制作出属于自己的沾染作品。但是,在课后的反馈中,教师了解到多数学生在做作业中还是遇到很多困难的,学生非常想自己尝试解决问题。教师根据实际为学生部署课后迁移作业。学生在课后通过网络去了解这门艺术,根据自己的喜好去做出有着自己喜欢的图案和颜色的沾染作品,在反复尝试中同学们会逐渐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为学生设计探索性作业。综合实践活动作业带有探索性,教师在设计的过程中要以实践操作为设计核心,展开教学设计和组织,这不仅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更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内动力,在根据学生的需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同时,要注意其调动作用。
例如,张一喆教师设计教学“户外活动安全记心中”的相关内容时,教师一方面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实践,了解日常生活中伤病处理的具体方法,以及掌握相关应急、自救等方面的知识,并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为广大学生精心地設计出具有一定意义的,同时具有探索性的实践作业,以此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综上,“三阶段”作业设计是相互促进,不断互动的过程。随着研究与探索的不断深入,作业设计技术从作为个体转变为支撑互动的关系,为学生开展活动创造条件,在不断调整改进过程,促进学生内在发展动力,引导学生深度体验探究,增强以评优教,以教带学,提升作业设计水平。
四、作业融入“三评价”催生教师精准教学
有人认为课堂教学评价就是精准教学的核心,教师通过精准识别每个学生学习需求,以评促优辅助教学收集信息的过程。其实在特定的价值观框架中,对于评价的最终结果,将和收集到的信息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更好地收集,掌握课堂评价的信息数据,是课程教学有效发展的关键,更是教师进一步考察学生品德与能力的重要方式。“自主探究——合作体验——展示评价”三段开放评价链的优化实施,层次分明,步步深入,呈现明确的方法路径。教师将学生在课堂上面的具体表现评价与前置性作业评价以及学生学科素养测评机制融为一体,对教学评价方式进行转型,不仅是一种重要的作用,更是促进“作业”融入教师精准教学的一部分。
自主探究评价点为学生实践找到最佳契合点。从综合实践教学策略研究,重要解决学生参与活动三个方面的问题:学生爱学,即学习的能动性;会学,即学生自主性;善学即创造性学。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方式注意学生不仅要动手、动脑、动口相结合,还有因学生根据主题内容进行探究,促进学生将行动、体验、发现等融为一体进行有效评价。评价的意义在于学生本身的主观能动性,在丰富学生多种学习方式采用的同时,使学生在学习方式和生存体验以及兴趣获得等方面得到满足,这不仅展示了学生多样的才华,独特的个性,更有效引导了学生进行自主评价,教师从以下三点把握:
学生进行第一阶段的初步评价,这里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些具体而详尽的评价表格,在给予学生一个准确认知的同时,为学生做出正确的评价奠定基础。
第二阶段教师为广大学生建立一个自我评价标准,由于先天因素或者后天的一些影响,使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差异,产生不同的学习认知的效果,下一个阶段,教师需要进一步引导学生在积极参与课堂评价的同时,不断提升认知层次,进而在评价中得到不断的能力认知上的提高。
例如:香坊区东风小学苗宇教师根据《端午荷包》一课,安排的自主探究作业,学生们通过观看微课,自己动手制作了绕线香囊,在端午节那天,学生们佩戴上了自己亲手做的香囊,这期间看学生在体验、行动探究中是否动脑动手、有创意,用自己的身体、用自己心灵去感悟,作为有效性评价点。对寻找到端午荷包图片资料,在介绍和对比中有自己思考,图大清晰、图文并茂为最佳,内容自己爱看才算有效。
小组合作评价点为学生协同发展提供实践场。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主要是小组合作分工,同伴协助,发挥各自特长,从多方面开展研究,搜集证据,总结出有意义结论,提出合理化建议。综合实践课程的设立意在推动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协同发展。思考问题的能力最主要的就是开发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活动“小小服装设计”中,道里区兆麟小学谷丽教师采用了“发言卡”调整组内发言的次数及平衡,在每个小组成员都参与发言的前提下,要求组员必须在发言中阐述明确的观点,说明自己的想法和意图,并且必须围绕着议题进行讨论,每人阐述的时间不得超过2分钟,小组间的评比加分让学生更关注前三项的累积分数,倾听大家的交流。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好的倾听习惯养成了,动脑思考,积极有序发表观点的多了,即使观点错误也给“发言星”让不敢发言的学生有了自信。
展示评价点为学生行动反思提供智慧发展空间。学生展示评价在综合实践的课程学习中主要通过各种各样的检测过程,这样的一种检测过程,不仅是学生学习与生活过程的一种在线,更是内化学习品质的书面语,这种检测不仅如此,她更是学习品质的呈现,这种检测一方面是前置作业的布置与基础性作业的选择与整合,这种检测,是学生学习和生活情境的再现,是学习品质的书面呈现。
例如,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会遇到一些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够积极独立地去思考如何解决问题,并且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便无形之中锻炼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综合实践的课程作业中这种锻炼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思想表现的更为明显。在课下,缺少教师的指导,学生需要独立自主的去寻找方法,期间学生需要去通过书籍、网络去找寻相关知识,也会通过不断的实验、不断的失败去慢慢寻找成功的方法。
在综合实践课程作业的布置上教师要考虑到学生在制作实践时可能遇到的困难,评价学生是否有能力去解决这些困难。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教育经验去灵活把握作业的难度。作业如果过于简单则无法起到巩固白天课程学到的知识和锻炼学生能力的目的;作业过于困难,则容易打击学生的自信心且大多数学生无法完成,也无法起到锻炼学生能力的效果。
例如,道里区群力兆麟小学金雪教师设计“小商品大学问”这一项目课题中,教师们在结合教材内容及学生学段特点开展作业设计的同时,展开作业设计:“自行成立学习活动小组,深入到超市等场所,展开食品调查,形成调查报告。”调查内容包括食品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配料表等,这些意在让学生通过调查得出的结论,对健康食品进行定义和归纳,建立食品安全意识。
总之,前置作业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应扣紧“三阶段、三评价”设计链条,有效推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遵循“做中学、研中探、展中评”三力合一的实践形态,不断增强学生想象力、实践力、创造力,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效发展夯实根基。
■ 编辑/陆鹤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