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中医痰病学》治痰药物临床运用要点

2021-09-24曹维娟袁思成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 2021年5期

曹维娟 袁思成

摘要:朱曾柏教授著《中医痰病学》,系统地介绍了中医痰病方面的理论和临床运用,其中第七章“治痰药物串解”为其精华,朱教授结合古代本草知识与多年临床经验,凝练出了临床常用治痰药物的运用特点。笔者在学习与运用后深感其有效性与前瞻性,现结合当今的临床研究与运用进展,对其内容进行整理与分析,以求更加客观地呈现其中的精华,加深对中医痰邪学说的理解,进一步扩大其临床影响与运用。

关键词:《中医痰病学》;化痰药;治则;朱曾柏

中图分类号:R25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707(2021)05-0046-05

DOI: 10.3969/j.issn.2095-5707.2021.05.011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Brief Analysis on Main Points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Medicine for Treating Phlegm inZhong Yi Tan Bing Xue

CAO Wei-juan, YUAN Si-cheng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TCM, Nanjing 210029, China)

Abstract: The book ofZhong Yi Tan Bing Xueby Professor Zhu Zengbai, systimatically introduces the theory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phlegm diseases in TCM, among which, the seventh chapter “Comprehensive Explanation of Phlegm Drugs” is the essence. In this chapter, Professor Zhu combined ancient herbal knowledge and years of clinical experience to condense the applic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commonly used clinical phlegm drugs. After learning and application, the authors have deeply understood the effectiveness and prospectiveness of the drugs. Now, combining with current clinical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progress, the authors sorted out and analyzed the contents of the book, in order to present the essence more objectively with pictures, deepen the understanding of TCM phlegm theory, and further expand its clinical influence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Zhong Yi Tan Bing Xue; phlegm drugs; treatment rules; Zhu Zengbai

《中醫痰病学》由湖北中医药大学教授、著名中医学家、“怪医”朱曾柏教授所著,是其60余年经验、研究熔炼的精华,蕴含其丰富的临床经验与独特的学术思想。朱老在现代医学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上,以“痰病学”为核心,治疗了众多疑难杂症与危急重症,更是在治疗乙型肝炎及多种恶性肿瘤方面富有独创性。《中医痰病学》已面世30余年,对现今中医药临床诊疗仍具有参考与指导意义。

笔者在翻阅细读后,对书中的精华第七章“治痰药物串解”[1]收获甚多,在把握作者治痰的总体原则下,按照不同性质的痰邪进行分类整理,以明确临床运用要点,使之更加精练与清晰,更有利于指导临床与教学。

1  《中医痰病学》治痰原则

1.1  非以“温化”为主

《金匮要略》提出治疗痰饮病“温药和之”及“痰为阴邪,非温不化”等,对后世痰饮病的治疗影响巨大[2],也为温阳、扶阳一派提供了有力论证。但此只言其一端,且主要为饮病的处理原则,只适于阳气虚衰之痰病,广义痰病的治疗不可拘泥其中。

1.2  治痰当多法论治

治痰当分析痰之寒热虚实郁燥火,参考其病程长短和部位(深处、浅表、膜里等)而立法。使用行气、解郁、软坚、通络、温阳、清热、泻火之法,同时注重泻饮除痰、去脂杜痰、润肺化痰等治则的灵活运用,正如朱丹溪对于痰病与气血郁之间的全面理解[3],多法论治,在后世的运用中成为一个重要的原则[4]。还可使用上以吐之、中以化之、下以泻之等法则,其中吐法力捷效速[5],但目前临床应用渐少,实乃损失。

1.3  顽痰死血应化痰逐瘀并用

朱老认为久治难愈的疑难杂症多为痰邪作祟,痰瘀夹杂,特别是顽痰死血胶固而成结肿积聚,如颅脑中枢疾病[6]、心血管疾病[7]与肿瘤恶性病症等[8],当在化痰逐瘀基础上配合搜透血脉,用土鳖虫、鳖甲、莪术、王不留行等峻猛逐瘀之药,配合麝香、水蛭以开窍豁痰,往往可取得意想不到的疗效,这与当代许多名医教授的治疗经验一致[9],并逐渐成为目前中西医结合研究的热点,将在未来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10]

1.4  注重病患基础情况的辨析

除辨析病情外,当注重病患之年龄、性别、体质条件和工作环境等基础条件而立法遣药。如体力劳动者、年轻者、体质壮实者,可用下法而攻逐痰浊,并配合外用之药,外消内逐,促痰病速痊。若为年老体弱或脑力劳动者,则应兼健脾、疏肝、养肾,不可妄施峻剂。

1.5  久痰可从肾论治

至于久病之痰,不可只作脾湿生痰,盖久病不愈,未有不肾水亏损者,非肾水上泛为痰,即肾火沸腾为痰,即虚火炼液为痰,此痰当补肾。后世有肥人多痰,多气虚也,虚则气不能运,故痰生,则须补气,兼消其痰。然补气又不可纯补脾胃之土,当补其命門之火,盖火能生土,而土自生气,气足而痰自消,不治痰而治痰也,这在后世的研究中也逐渐被验证[11]。肾虚之痰,当把握肾中阴阳,掌握滋阴降痰化瘀温阳摄痰之法,不可陷入“地黄生痰”的机械论。

1.6  不可拘泥于“行气化痰”

气虚、气实、气滞均可生痰。多痰之症,不可单单祛湿,当以调气为先,配以消痰之品。气滞之时,津液可聚而成痰;如若阳气虚衰,水液温化不及,津液可聚生寒痰。不同之状态,应分补气、行气、温气等,这是重要的治痰之法,但须辨明虚实,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可囿于理气化痰之说,这与已故名老中医岳景林所持观点一致[12]

1.7  见痰休治痰

中医治病在于治本,治疗痰病同样如此,不可与西药直接化痰抗炎相提并论,不可“见痰治痰”,应把现代医学的“有形”之痰包含其中,据痰之虚实寒热而选药立方,同时从整体上调整津液痰饮代谢,临床诊治也可见未用化痰之药而痰自消的表现,如现代临床从痰治消渴之症,则是无形之痰论治的代表[13],并在众多疑难杂症中运用越发广泛。

1.8  摒弃愈发狭隘的治痰药物教学观

中药治痰药物在《本草纲目》中记载颇多[14]。但是在现代医学的影响下,中药运用“狭窄化”,中药教学趋近“书本化”与脱离“临床化”,导致治痰药物的教学与临床应用越发狭隘,对进一步发掘整理治痰中药极其不利,比如龙骨、牡蛎、全蝎、蜈蚣等,已然成为镇静熄风的要药,少有谈论其祛痰之功。而古人早已明言,龙骨、牡蛎实乃祛痰佳品,全蝎、蜈蚣化痰涎之功同样甚好,国医大师朱良春即有使用虫类药物治疗痰饮病的记载[15],值得临床更广泛地运用。

2  《中医痰病学》治痰药物分类及应用要点

2.1  治痰之性质分类

第七章“治痰药物串解”重点解析了45种临床常用的治痰中药,笔者根据所治之痰的性质将其分为9类,以便临床更好地区分与应用(见表1)。从中可见,治疗热痰的药物最多,也可反映出痰邪与热邪之间最多的夹杂,热灼津液,化而为痰,痰生而堵经络、气机,故又易生热,二者相辅相成,当兼而治之。气痰药物次之,气与痰之间联系紧密,调气治痰之法仍是关键。除此两者,其他如湿、饮、寒、风、瘀、食等导致痰饮,理应仔细辨析。

2.2  治痰之力道分类

书中所列药物在治痰力道方面也有所差异。部分药物药效峻猛,可治痰结重症;部分轻灵平和之药可调诸虚。治疗选药应根据患者实际基础状态而选择,力道太过易损正气,变生他证,药力不及,则又疗效平平,当仔细辨析。表2为峻猛治痰药物及其特点描述。

2.3  治痰之部位分类

痰邪随气而行,无处不在,有形与无形之痰充填诸身,治疗时选择具有归经及部位代表性的治痰药物尤其重要。书中所列治痰药物,部分有典型的部位或脏腑的偏向,可在辨证准确的基础上,给予“精确化”治疗,以提高临床疗效。详见表3。

2.4  治痰之要点分类

在第七章“治痰药物串解”所列45种治痰药物中,朱老结合自身丰富的临床经验,紧紧抓住各类治痰药物的临床运用要点,进行详细描述,对临床中医诊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表4为其中重点药物运用要点。

3  讨论

痰病在现代临床中常见,痰邪作为一种多变而性质不定的病理产物,可成为众多疾病的主要或次要病理因素。各种治痰药物具有独有的特点,根据药性可针对不同人群、不同体质、不同部位与方向的痰邪,具有“精确化”医学的特点。随着中医现代化进程的推进,治痰药物的临床疗效得到了更多的验证,而其中的机制也逐渐清晰。

其中旋覆花置于第七章“治痰药物串解”开篇首位,可见其运用之广泛,如治疗肺部疾病的金沸草散与治疗眩晕呃逆腹胀等疾病的旋覆代赭汤[16],旋覆花的化痰作用在其中不可忽视。此外,独具特色的是蜈蚣在治疗顽痰死血中的运用,特别是在痰瘀胶结而又夹杂风邪时,与国医大师周仲瑛在肿瘤方面的治疗经验相似,可见其临床有效性[17-18]。在众多的常用药物中,还有数种峻猛化痰药,其中皂荚因其毒性而逐渐在临床应用中消失,但其对于黏痰、死痰的搜刮作用是独特的存在,在肝癌的治疗中具有深刻的临床意义[19-20],其相关机制也在不断地研究之中,如研究发现,皂荚提取物能调控microRNA及其相应靶基因的表达,促进肝癌细胞的凋亡,具有多靶点抗癌效应[20]。而传统的礞石滚痰丸、大承气汤等都是逐痰猛剂,大黄、礞石、芒硝的功效除清热以外,化痰能力不可忽视,特别是在癫痫、卒中等中枢性疾病的诊治中运用甚多[21-22],如国医大师张志远善于在癫痫的诊治中运用礞石、大黄之药对[23]。对于毒性明显的化痰药,书中代表为黄药子,作为治疗热毒疮毒的要药,对各类痰聚火毒的肿物疗效明显,特别是甲状腺肿瘤、骨转移瘤方面的运用[24]。现代中医肿瘤专家孙秉严教授擅长运用黄药子治疗各类肿瘤,且用量较大,可用至60~90 g,疗效显著[25]

治痰药物种类繁多,书中介绍的仅是朱教授临床验证的一部分常用药物,具有较高的可读性与临床实践性。中医痰病学及其方剂、用药博大精深,也是治疗现代疑难杂症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可进一步挖掘古籍中的相关内容,结合临床运用,通过临床对照研究,明确相关药物的最佳用量与配伍。对于有毒与不良反应较大的药物,切忌因畏惧与追求“安全平稳”而弃之不用,可在实验室研究的基础上,使其在临床应用中发挥疗效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朱曾柏.中医痰病学(增訂版)[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 237-254.

[2] 牛学恩,李振华,高希言.扶阳法在消化痰病中的临证应用[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5,30(3):776-778.

[3] 李爽姿,王勤明.朱丹溪治痰知要[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5, 21(6):646-647.

[4] 李灿东,吴长汶,杨小婷,等.痰证之辨[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7, 32(9):3922-3924.

[5] 张璋,邱玏,王河宝,等.中医痰病吐法的探讨[J].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9,34(4):1484-1486.

[6] 常永霞,李姣,侯文丽,等.涤痰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对脑梗死恢复早期痰瘀阻络证脑神经的保护作用[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21, 27(1):135-140.

[7] 徐佳萌,郑刚,任耀龙,等.小陷胸汤合丹参饮加味联合西药治疗痰瘀互结型稳定型心绞痛合并H型高血压40例临床观察[J].中医杂志, 2020,61(17):1541-1546.

[8] 罗安明,戎志斌.论癌症归属中医“痹痰”的范畴[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5,21(1):14-15.

[9] 汪逸岚,祁婷,王彤,等.尉中民从痰瘀论治中风临床经验探析[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0,35(6):2943-2945.

[10] 徐浩,王晓赟,赵燕燕,等.痰瘀理论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20,22(5):1369-1373.

[11] 许大剑,潘桂娟.论肾虚生痰及其治法[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5,21(3):314-316.

[12] 杨世红,赵伟红,曲强.岳景林从痰论治肿瘤病思路探析[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7,23(7):923-924,927.

[13] 张平,孙扶,王凯锋,等.庞国明从痰论治2型糖尿病经验[J].中医杂志,2019,60(18):1546-1549.

[14] 庄爱文,庄家骊,柴可夫.《本草纲目》治痰用药规律发微[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28(8):2231-2232.

[15] 朱良春.朱良春虫类药的应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258.

[16] 付婷婷,秦玉龙.张寿颐辨治咳嗽的经验[J].时珍国医国药,2015, 26(1):216-217.

[17] 陈四清.周仲瑛教授治疗支气管肺癌学术经验研究[D].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2003.

[18] 蔡云.周仲瑛教授治疗肺癌的知识本体构建与数据挖掘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9.

[19] 杜进军,罗漪.化痰药皂荚治疗肝癌[J].吉林中医药,2010,30(3): 256-257.

[20] 蔡岳.基于化痰法探讨皂荚提取物对肝癌大鼠microRNA表达的影响[D].武汉:湖北中医药大学,2015.

[21] 司富春,宋雪杰,李洁,等.癫痫证候和方药分布规律文献分析[J].中医杂志,2014,55(6):508-512.

[22] 王永炎,谢颖桢.化痰通腑法治疗中风病痰热腑实证的源流及发展(一)——历史源流、证候病机及临床应用[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2013,20(1):1-6,24.

[23] 潘琳琳,王淞,孙君艺,等.国医大师张志远治疗癫狂经验拾萃[J].辽宁中医杂志,2019,46(6):1150-1153.

[24] 王楠,肖俐.骨转移瘤的中医治疗[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8, 14(11):880-881.

[25] 孙守华.孙秉严治癌方法探赜[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0,28(9): 1816-1818.

(收稿日期:2020-10-27)

(修回日期:2020-11-13;编辑: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