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鲜为人知的“北岳”长城

2021-09-24吕行

文史月刊 2021年8期
关键词:恒山山脉长城

吕行

作为“中国五岳”中的“北岳恒山”,仅是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城以南4公里处的一小段山岭,而它真正的面孔是包括“北岳”在内的一条雄伟山脉。它东起太行山脉,西接吕梁山脉东侧的芦芽山、管涔山、云中山,其最西端是宁武县阳方口。恒山呈东北——西南走向,几乎横陈于晋北大地中央。其主体长约200千米、平均宽度20-30千米,其中海拔超过2000米的山峰就有108座,海拔2016米的“北岳”根本不是山脉主峰。

恒山山脉位于祁(连)、吕(梁)、贺(兰)山字型构造的东翼。高纬度、高海拔的站位让它轻易拦截了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这导致恒山及其周边区域的年降水量被常年稳定在400毫米左右。而400毫米等降水线正是农牧交错带的标志。

在人类历史上,文明间的交流主要有贸易、和亲、朝贡、战争这几种主要模式。当前三种模式未能建立与各利益方综合实力相称的平衡架构时,总有一方会诉诸战争来解决问题。因此,宜农宜牧的农牧交错带就成为农耕和游牧文明竞相争夺的焦点。中国历史清晰的显示:作为生产力相对先进的农耕定居民族,要想防范移动能力强悍的游牧民族,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划地而守。于是,长城便自然而然出现了,它与400毫米等降水线几乎重合。

安银子堡

我国历朝长城的建设总是随着降雨带而南北游移。但无论怎样变化,处于晋北的恒山山脉始终是我国国防的重点。恒山山脉界于山北大同——桑干河盆地与山南忻州——定襄滹沱河盆地之间。敌人一旦突破恒山天险,则意味着:向南,可以从容进入汾河流域的一系列盆地,继而居高临下直扑以古都洛阳为核心的中原腹地;向西,可以叩潼關、掌控关中以及古都长安;向东,则能越过太行径直攻击古都北平,继而占领华北。这三条线路对于古代中原王朝可谓步步惊心、凶险无比,因此,恒山山脉成为能准确测量中原王朝国力和活力的试金石。

平型关堡

团城口关要塞

狼峪要塞

对恒山山脉的经略,最早来自于战国时期的赵武灵王,他倡导的汉族主动“胡化”的“胡服骑射”改革使赵国位列强国之林。那时,赵国在阴山山脉一线修建了外长城,又在恒山到黄河岸边构筑了一道内长城。这种以阴山山脉为“外边”,恒山山脉为“腹里”的阶梯式军事部署,奠定了中国北部边疆国防规划的基础。国祚仅25年的北齐,为了备御北方柔然,皇帝亲自监工在恒山赵长城的基础上修建长城达7000里。到了北宋,尽管朝廷并未再修长城,但恒山一直是宋辽对峙的疆场,成为爱国将领“杨家将”活跃的舞台。

在公元十六世纪与十七世纪交替之时,农耕民族武装力量再一次返回阴山。新生的大明和元军残部在恒山两侧广袤的农牧交错带展开了艰苦的拉锯战。在取得控制权的第一时间,朱元璋就在北齐长城的基础上展开了对恒山山脉的武装。今天的人们可以用卫星图清晰地识别在恒山山脉的一些区域内,数条长城时而平行,时而交叉,时而并线的壮观图景。

西河口关要塞及长城

太安岭堡

值得注意的是,恒山长城并非以连续不断的墙体展现于世。古人直接把高峻的山体和千沟万壑的黄土地貌用作长城主体,充分体现了“用险制塞”的智慧。大多数时候,恒山长城只是在隘口两侧制高点建造军堡和墩台,只有在地势平漫之地或核心要道两侧才构筑连续的墙体。2009年,国家首次明长城资源调查认定,墩台之间就算没有墙,它们之间的直线距离也都计算在长城总里程之内。这是对“恒山就是长城,长城就是恒山”这个历史地理概念的准确理解。

在明初锋芒毕露之时,曾将帝国北疆划在了阴山山脉以北的草原深处。但永乐朝后,体力明显不支的“外边”卫所纷纷撤退,又回到了大自然限定的阴山以南。在建造大同镇长城时,所需木材几乎全部来自走私恒山的森林。那一刻,恒山积累了千百年的生态环境遭到重创,至今也难以恢复。事实上,大同镇长城并没起到多少屏蔽缓冲作用,边务废弛的大同镇形同虚设。本处于二线位置的恒山不得不披挂起来重装上阵,独立直面北方的攻击。

到了大明嘉靖朝,经过百年打造,串联起黄河与太行的恒山内外已经建设成“三关十八隘口三十九堡十二联城”的天下巨防,是为“九边重镇”之一,称“山西镇”或“太原镇”。又因其防区统领了明代长城的“外三关”:雁门关、宁武关和偏头关,因此也被称为“三关镇”。它的敌手不只是正北方蒙古土默特部的俺答汗父子,甚至还包括西北方河套地区那个俺答汗的侄子。在隆庆五年“俺答封贡”之前,恒山一线狼烟四起,没有片刻安宁。

新广武北关

新广武九号敌台

1644年,“闯王”李自成亲率主力渡过黄河,沿着汾河由南向北向恒山扑来,山西镇总兵周遇吉(归附蒙古族)与夫人刘豫(归附蒙古族)率宁武关军民顽强抵抗三昼夜,用热血兑现了与大明共存亡的誓言。这是明代长城将士最悲壮的谢幕演出。然后,恒山和长城都沉沉地睡着,直到被卢沟桥的枪炮声惊醒。

侵华日军占领平津后,便从长城南口和张家口兵分两路进攻山西。国民政府第二战区先将主力驻防于大同,但随着东北大门天镇、阳高相继失守,中国军队被迫弃守大同而将防线再次转移至恒山。1937年9月下旬,大战爆发,恒山长城燃烧起来,战况以雁门关至平型关之间的东线最为激烈。

茹越口,恒山长城十八隘口之一,位置介于山西镇东线正中,把守着一个可以直达山南的隐蔽通道。守军是“中央军”第6集团军第34军第203旅梁鉴堂部5000人。9月25日,八路军在平型关取得重大胜利;晋绥军也在团城口与敌陷入激战。正当战局胶着之时,9月27日,东条英机所部筱原诚一郎第15混成旅团带着两个伪蒙骑兵师从应县杀到了茹越口关下。

面对日军优势兵力和在飞机大炮掩护下的疯狂进攻,203旅将士不畏强敌英勇拼杀。28日,旅长梁鉴堂亲自率领预备队冲上前线与日寇展开肉搏,不幸壮烈殉国,全旅官兵也损失殆尽。茹越口失陷,使平型关守军腹背受敌。9月30日,恒山陷落。此后,不屈的中国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恒山、太行山、五台山这个巨大的山为依托,与敌周旋、坚持抵抗,给予其重大杀伤,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最终胜利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以平型关战役为代表长城血战是一部中华儿女全民族抗战的伟大史诗,这是恒山山脉在近代所经历的最后一次血与火的洗礼。

猜你喜欢

恒山山脉长城
它,就在那里
他是这样的恒山人
山脉为什么不会无限长高
地球上的山脉为什么不会无限长高
山脉为什么不会无限长高
绝塞名山
登长城
恒山
我爱多姿多彩的长城
长城,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