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隐
2021-09-24汤白
汤白
THEOWNERS
即山与包小冰。包小冰长期从事家具行业,101+及Space 101合伙人;即山,UHJOH创始人,涉及建筑工程及产品定制开发。
大隐,隐于市。在杭州屏峰山脚下的两棵松树间,包小冰与即山打造了一栋如山洞般的坡地宅院,将生活装进了茶、书、禅、松的世界,阳光从一整面玻璃幕墙上洒下,照见两人日渐沉稳通透的心灵深处。
“青山隔開喧嚣,曲径通往幽深的竹林,在两棵有百年树龄的松树间,他们找到了理想的宅子。”
“光影的感觉很难用语言清晰地描述出来,但身在其间,每天都能体验到。”
搬进新家之后的好些天里,从日下西山到夜深人静,包小冰和即山几乎每天都会找时间坐在院子里,煮茶对饮,听松树与竹林的声音,等漫天星光出现,仿佛与世隔绝。
杭州屏峰山北麓,是城市背后的一片难得的静谧之地,虽然仍处市井,但有青山隔开喧嚣,曲径通往幽深的竹林,巨大的松树错落在山脚下,何人所栽无人清楚。包小冰和即山在两棵有百年树龄的松树间找到了理想的宅子,又花了两年多时间完成打造,取名“松隐”。“‘松是指门口的两棵松树,据研究古木的朋友说,可能已经有上百岁了,”即山解释说,“‘隐则是我们俩比较希望的一种生活状态。”自小习字的即山还特意从书法大家沈定庵老人那里请来“松隐”二字,悬挂在一楼书房边的茶室中。
“欲得安身处,寒山可长保。微风吹幽松,近听声愈好。”这是唐代诗人寒山子隐居在寒岩山洞时,描述自己生活的诗句。松树与隐士仿佛总是有某种气质上的联系,而寒山子常往的国清寺,也是包小冰与即山爱去的地方。两人信佛,但并不隔绝俗世。包小冰曾经从事过餐饮业,同时又是知名家具买手店的主理人,而即山则在建筑界工作多年。朋友们眼中相当“佛系”的两人,工作上却常常为他人创造美好的空间与生活。茶,则是两人生活与社交中最明显的纽带。在这间新建的宅子内,从下往上共有四五个适合朋友一起喝茶交流的空间,可以围桌畅谈,也能席地而坐。每处的窗与灯光布置尤其讲究,窗户尽可能压低,即使坐在地上也能欣赏到院中景致;装饰光源尽量减少,氛围相应变得质朴而克制,颇有如千利休“待庵”般的克制与内敛。
“喝茶是这几年对我影响挺大的一件事情,”包小冰说。几年前,机缘认识的一位茶道老师彻底改变了她喝茶的方式。非常安静地坐下,喝一席茶,几乎不说话,这对每天工作繁忙,被各种通讯设备占据的现代人来说,是特别放空的体验。“后来我就开始去学习,每周上一次课,先生也渐渐被影响。到现在,这已经完全进入我们的生活中,是几乎每天都要做的事情。只要有一点空闲,我就和先生起个摊儿,泡壶茶,享受安静的片刻,这是感受特别好的事情。”
“暗沉的色调中,阳光从墙与山之间的缝隙钻进房里,构成随时间变化的线条”
“松隐”与寒山诗中之境的另一重暗合之处,在于这间宅子的整体形态。建造在坡地上的房屋,不似普通房屋那样有规律的分层结构。在包小冰与即山邀请的建筑师K.M.TAN看来,它就像一个山洞。“K.M是一个特别敏感的人,当他说出‘山洞的感触时,让我豁然开朗。这种结构注定是异形的,因此尺度不适合做常规的调整。”从底层车库往上,客厅与餐厅占据一层,餐厅稍高一些;客厅的楼梯背后通往即山的书房与茶室,暗沉的色调中,阳光从墙与山之间的缝隙钻进房里,构成随时间变化的线条;拾级而上,楼梯转角处是开放式的茶室,再往上则是更为私密的佛堂与卧室,由于是坡上建筑,卧室的窗外即是后院,环绕屋子一周的小径与山划出一片私密的范围,以黑色碎石铺就,前院与两侧的青苔延伸至此,作为房屋与山的过渡,也让院子沾染山的野趣。
在特殊的結构下,房屋的屋顶与各个空间的关系极不规则,构成各不相同的几何形状,在与客厅中大面积玻璃幕墙洒进来的自然光共同作用下,为“山洞”增添了强烈的质感和光影关系。“光影的感觉很难用语言清晰地描述出来,但身在其间,每天都能体验到。这个房子会让人不由自主地安静下来,从而心理上也处在一个静谧的状态。”与闹中取静的位置、神似穴居的房屋造型相比,包小冰更看重家与心灵、与生活的契合度。
“生活在世间,平衡出世与入世的关系并不容易,但我希望自己能活得越来越轻松,回到朴实的状态。所谓‘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在茫茫人海中还能保持这样的状态,不受诱导和侵蚀,人来人往都能接受,这比起隐居山林,更是‘大隐,是我们希望达到的一种状态与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