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月薇:符号迷思

2021-09-24

家居廊 2021年9期
关键词:符号艺术家创作

THEARTIST

张月薇,1990年出生于中国北京,曾旅居肯尼亚、泰国,现生活、工作于伦敦。2012年于斯莱德美术学院(伦敦大学学院)获得本科学位,2014年于英国皇家艺术学院毕业,获得绘画硕士学位。张月薇的作品探究在不断发展的数字时代中,人们如何被动地接收信息,同时当下碎片化的信息获取方式也在作品中有所体现。在视觉材料泛滥的背景下,张月薇对这些材料加以衍生和复制,探讨这个过程中艺术家身份和权威的变质,以及信息时代中的矛盾。

作为一名移居在东伦敦陶尔哈姆莱茨区(Tower Hamlet) 的中国人,艺术家张月薇有着一个旧厂房改造的工作室。它藏在这座建筑的后院里,面积不大,安静有余,后门连通着一条僻静的石子路。这座旧工厂看起来有些年头了,曾经用来供货物通行的绿色窗户撑起整栋建筑的外立面,斑驳的红黄两色砖块下裸露着失去功能的三角形钢架吊钩。工作室便依着厂房的老墙改造而来,除了一面层垒起来的砖墙,剩下都是光溜溜的白墙,新旧结合。每天,张月薇会独自骑自行车或是乘坐ThomasHeatherwick设计的新款经典双层巴士来到这里,听着“谷歌和亚马逊如何制造科技霸权”之类的播客,开始一天的创作。

像所有人一样,2020年将张月薇的生活完全改变。她的生命时间被“14天隔离”、“禁足”以及疫情“第一波”、“第二波”等防疫词汇定义与切割。在以“天”为单位的时间里,张月薇用现代通讯过着一种在虫洞里穿梭的生活—起床时,手机会帮她留存昨晚从中国发来的信息,她会抓紧时间,在人们都醒着的时候加速交流;当她到工作室创作,国内的合作伙伴都已经睡下,张月薇可以在作品前独自地斟酌与思考。同样地,她也常常会把自己的思考,发向那些第二天早上才会被拿起的手机……

在“哑元”系列中,张月薇将自己对当下的错位感融入其中。在北京长征空间的最新个展《甲乙丙丁》中,她展示了十幅绘画作品,分别对应着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和“癸”, 即中国古代的“天干”。书法笔画作为一种非常少见的元素出现在抽象画作里,张月薇声称它们的出现代表着艺术家感到的时代变迁,现在在创作中采用文化符号不会令她在国际的语境中再被边缘化。

张月薇的创作圍绕着符号展开,常常始于一种理性的劳作,然后节奏趋于缓和,最后在“画龙点睛”的一笔上开始犹豫。冈布茨、莫比乌斯环、标签、地图投影、碎片化的手掌元素等,都是她从各国的游历中找寻到的视觉经验。画布上并没有什么明确的故事,符号们被复制、扭曲和打乱,在其创作系统中循环、变异、再生,最终形成一个有意义的开放网络。张月薇说:“一方面我敬畏那些公然描述一个场景或故事的作品,另一方面,在我自己的实践中我不认为作品的任何部分应该被决断。”

工作室中, 左侧为张月薇以布面丙烯及油彩创作的新作《Imitation Complex》, 地面上是艺术家创作中使用的喷枪压缩机。对页:1. 工作室一隅,习作与思维导图。2. 长征空间展览现场,《张月薇:甲乙丙丁》。

虽然在不同的单一文化环境和乌托邦式的国际学校氛围中成长起来,但张月薇认为,在中国度过的小学时光,真正形塑了她的文化底蕴。即使今年已经过半,工作室里仍留有春节时的“福”字。由于成长环境的多样性,好奇与迷思常常在张月薇身上交替出现。当下,穿梭在不同国家和文化的新闻、信息、科技和媒介之中,她既清晰也迷惑。“我是自相矛盾的。”张月薇总是这么强调。

张月薇工作室里两年一换的思维导图见证了这些迷思,厚厚一叠贴在墙上,很像一个珍奇的古玩柜(wunderkammer),只不过展示的东西是想法。古玩柜曾孕育了传统博物馆的形制,代表了人们认识世界的基础方法:收集与分类。当时,人们对来自异国他乡的奇珍进行合理的分类,认为是“在极度混乱的世界中发现至高无上秩序”的重要手段。而作为天干的“甲乙丙丁”,其实也代表着古人对万物的规律总结。这种与世界沟通的方式无疑是理想化的,但张月薇觉得,一种弥合世界的善意可能更为重要。

猜你喜欢

符号艺术家创作
Jazz
让阅读更方便的小符号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加减运算符号的由来
草绳和奇怪的符号
中国符号,太美了!
创作失败
关于《翔》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