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术分层教学中的“马太效应”及应对方法

2021-09-24王磊彭家辉

体育师友 2021年4期
关键词:马太效应

王磊 彭家辉

摘 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实地考察法,从学生心理、环境影响、教师管理三个方面解释马太效应产生的原因及马太效应对自我认知、自我提升、教师教学管理方面的消极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对罗森塔尔效应理论研究,给予每个学生美好的期待,在实践中巧用分组,"传帮带"共进、科学评价,增加师生情感交流、因材施教的措施,尝试消除或削弱马太效应的消极影响,搭建良性武术分组教学模式。

关键词:中小学武术;同质分组教学;马太效应;罗森塔尔效应

中图分类号:G807.0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21.04.011

1 马太效应的负面影响

马太效应 (Matthew Effect),源于《圣经·新约·马太福音》第二十五章:“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1]。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要求重视学生个体差异,进行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法(同质分组教学)也就成为武术教学中常用的方法。不可否认马太效应在武术教学中具有积极意义,但其消极影响也不可忽视。教学实践发现,分层次教学法对武术技术水平中等偏下学生的进一步提高产生明显的消极影响。最终造成“优等生”与“后进生”的技术水平差距越来越大,形成两极分化现象。

1.1 对自我认知的负面影响

实践发现武术分层教学,不仅会造成学生技术水平的两极分化,且对学生的自我认知也会产生消极影响。“高层次”的学生,为稳固高水平的位置,在武术学习过程中更加努力认真,而“低层次”的学生会因自身所处“低谷”,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消极心理和行为。另外,“高层次”学生常以一种自傲态度看待“低层次”同学,这种情况会使“高层次”学生产生自大情绪,无法认清自身位置,也容易造成“低层次”学生的自卑心理,对武术学习丧失积极性。

1.2 对提升机会的影响

调查不难发现,在学校中参加武术比赛、对外交流展示等提升机会更多的会偏向“高层次”学生,因此,他们也能获得更多的教育资源。这种情况的不断持续,“低层次”学生长期只有技术动作练习,没有比赛、表演的机会,学习兴趣、积极性和练习动力逐渐减弱,导致“低层次”学生技术水平提升缓慢,与“高层次”学生的差距越来越大,能得到的提升机会和学习资源也越来越少,这就是马太效应导致的消极影响。

1.3 对教师教学管理的影响

武术教学管理分为内外两层,内层是教师对学生纪律、学习态度的约束及技术教学,外层是学生管理自身行为和环境的约束。分层次教学无形之中增加了教师的教学和管理工作量。一方面,教师需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两次或多次的动作技术讲解和示范,这不仅需要武术教师有较好的体能和耐心,还要求教师根据学生所处层次,设计不同难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价,教师可能会因多次的反复讲解和示范,对本节课教学失去激情产生疲乏感。另一方面,低层次学生因没有高水平的技术环境、严肃的纪律环境、积极的学习环境的约束,降低自我要求,这就需要武术教师在这一层次的学生身上花费更多的精力,倾注更多的心血。

2 运用皮格马利翁效应,应对马太效应消极影响

皮格马利翁效应(Pygmalion effect)又称罗森塔尔效应,指“人们基于对某种情境的知觉而形成的期望或预言,会使该情境产生适应这一期望或预言的效应”[1]。教师对学生的一切有利引导都是建立在良好关系的基础之上,在引导低水平学生发生良性转化过程中,教师不能戴“有色眼镜”看待学生,正如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说:“所有人都渴望被人赏识”[2]。对低水平学生进行引导时,教师要抱着美好的期望,这样就会营造一种积极、愉悦的武术学习氛围。毛振民曾提到“‘好学生对体育教学的要求与满足是衡量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视角”[3]。分层教学是体育教学过程中加快教学进度的有效措施,也是满足“好学生”学习需要的主要方式,但在实施分层教学过程中要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及充分尊重中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妙用理论,巧用方法,使武术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1 巧用分组,“传帮带”共进

灵活运用分组教学法是消除马太效应负面影响的有效措施。实践过程中发现在一节武术课中,同质分组与异质分组结合使用效果最理想。这种分组模式始终贯穿学会、勤练、常赛三步曲:第一步学会,教师讲解的教学环节采用同质分组,对不同水平进行差异化讲解教学;第二步勤练,自主练习部分采用异质分组,“低层次”学生在掌握本节课学习内容的前提下,可通过模仿“高层次”学生,自主学习有难度的技术动作,高水平学生与低水平学生共同练习,高水平学生帮教低水平同学,充分发挥“传帮带”的作用;第三步常赛,比赛检查环节采用异质分组,通过比赛提升学生的凝聚力,增进友谊,激发低水平学生的好胜心和进取精神,使他们产生提升武术技术的欲望。这种教学练习模式优点在不耽误教学进度的同时,带动全体学生的练习积极性。从低水平学生发展角度来看,这种分组形式,可为其向上攀升提供机会,有机会就有动力,同时在自主练习过程中,高水平学生提供了较好的练习氛围和技术环境,加快低水平学生正确技术动作的定型。从高水平学生的发展角度来看,练习过程中有了低水平同学的参与,一定程度上消除了高水平学生练习过程中的空乏感,在带领低水平同学练习时,也可以巩固自身技术动作。在塔森罗尔效应下,小组凝聚力驱使“高层次”对“低层次”学生也抱有一种美好的期望,这种潜在的力量促使低水平学生向好的方向转化。

2.2 科学评价,增加师生情感交流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学习,不能一味地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师生之间多进行交流”。评价是建立在教师与学生互相信任的基础上,武术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评价是增进师生交流的有效手段。德国教育学家底惠多斯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4]。通过真诚友爱,与学生建立信任关系,通过科学评价,激发“低层次”学生提升自我的欲望和学习兴趣。评价的“艺术”在于它的激励与引导作用,评价可以少,但一定要有重量,在对“低层次”学生进行评价前要精细地研究他近段時间的学习生活后再给予准确评价。评价内容包括近段时间的努力程度和技术提升程度,并要给予肯定性的评价,透露出教师对其未来发展的美好期望,让学生感觉到老师的“特别”关注。

2.3 因材施教不等于区别对待

因材施教的根本前提是承认受教育者的独特性,其根本目的是保证每一位受教育者在自身基础上成为一个卓越的人[5]。武术教学过程中发现“瘦高个”学生在学习南拳过程中,总是“掉队”,而在学习太极拳和长拳时却动作舒展进步神速。武术教学中运用同质分组教学时,要考虑到学生身材体型,因势利导,找出最合适他们的武术套路教给学生,而不是简单地根据技术水平区别对待。学校武术教学的目的不是把学生培养成职业运动员,而是让学生掌握运动技能,提升身体素质,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学校武术教学也不是用模具,禁锢学生的自身特点,它的内核是承认自身套路风格,培养独具特色的武术人才;学校武术教学不再是刻板的“天赋论”,教师应该关注每一个学生,对每一个学生抱有美好的期望。

3 结语

武术教学中,分层教学是常用也是必用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由于教学资源分配问题,导致不同层次的学生技术差距越来越大。身为体育教师要做到勇于实践、敢于创新,巧妙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把控学生的心理特点,对每一个学生抱有美好的期望,争取把每个学生都培养成“好学生”。

参考文献:

[1]乔塞尔森.皮格马利翁效应[M].高榕,温旻,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0:3-16.

[2] 高占海,刘永恒,赵爱学.关于“罗森塔尔效应”的四个不等式[J].教书育人,2005(17):53.

[3] 毛振明,陈帅,李海燕.论体育课教学质量的高与低[J].体育教学,2016,36(2):4-6.

[4] 第斯多惠.德国教师培养指南[M].袁一安,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180.

[5] 何菊玲.因材施教原则的教育正义之意蕴[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36(2):110-116+157.

基金项目:黄河下游村落体育创新发展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1CTYJ10);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武术国际传播人才培养研究”(项目编号:16BTY112)

收稿日期:2021-07-11

作者简介:王磊(1972-),男,硕士,讲师

研究方向:武术教学与训练

猜你喜欢

马太效应
马太效应
如果你是第三种仆人
如果你是第三种仆人
分享互助:平等全纳共赢
学术领域马太效应及其评价调控准则漫谈
北京专利资助政策体系研究
规避“马太效应”,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探析高校奖励工作中的“马太效应”
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工作中的“马太效应”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