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苏扬州御河苑二期工程地块发现宋代农田遗址

2021-09-24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文物春秋 2021年4期

【关键词】江苏扬州;御河苑二期工程地块;宋代农田遗址

【摘要】2007年2月至5月,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扬州御河苑二期工程所在地块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布设10×10米探方5个,揭露出唐代建筑基址、宋代农田等重要遗迹。其中宋代農田在扬州属首次发现,位于宋大城以北,农田被墒沟分割成条块状,表面分布着大量不规则蹄印。在宋代农田堆积之上,还发现了疏浚漕河河床堆积,出土了少量唐宋瓷片,可推测漕河作为宋大城护城河开挖时间不早于宋大城。此次发现对于进一步明确唐宋扬州城的格局和使用具有重要意义。

2007年2月至5月,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扬州御河苑二期工程所在地块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地块位于史可法路以西,老虎山路以北,北枕古邗沟,南临漕河,中心地理坐标为32.413135°N,119.439411°E,海拔约9米,处于扬州唐罗城东北部,宋大城以北、夹城以东(图一)。为探明地层堆积及遗迹分布状况,在地块南部布设探方2个(编号为2007SYT1,T2),在地块北部布设探方3个(编号2007SYT3、T4、T5),规格均为10米×10米,发掘总面积500平方米,共发现11处遗迹,包括唐代建筑基址2座(F1、F2)、道路1条(L1)、灰坑3座(H1、H2、H3),宋代农田3处,明清砖井1座(J1)、排水沟1条(G1)。其中宋代农田在扬州属首次发现,对于厘清宋代扬州地区的农田形制及分布,进一步探明唐宋扬州城格局和使用具有重要的价值,故做重点介绍。

一、宋代农田遗迹

T1—T5地层堆积大致相同,共6层,宋代农田堆积为第③层,水平状分布于T1、T2及T5全方,其上为疏浚漕河河床堆积(第②层),其下为唐代建筑废弃堆积(第④层),被农田堆积局部打破。农田堆积为灰黑土夹少量瓦砾、草木灰,土质致密、坚硬,与上层青灰沙土可自然剥离。距地表4.05~ 4.15米,厚0.1~0.15米。

T1内农田被东、西侧两条南北向墒沟分割成条块状。墒沟宽0.11米,深0.12米。墒沟间农田宽5.25米,中间略高,两侧略低(图二)。T2内农田被中部一条南北向墒沟分割成两块,墒沟宽0.26米,深0.1米(图三)。T5内农田被东、西、北三条墒沟分割成条块状。墒沟宽0.3米,深0.13米,北侧墒沟东西走向,与东、西两侧墒沟垂直。墒沟间农田宽2.65米。北侧墒沟以北有田梗,地势高出农田约0.15米(图四)。墒沟剖面均呈U形,其中南北向墒沟方向171°~172°。

农田表面分布有杂乱无章、深浅不一的动物蹄印,T1、T2内较为密集。其中圆形蹄印直径10~17厘米,深6~8厘米;椭圆形蹄印长径15~20厘米,短径8~11厘米,深4~9厘米;U形蹄印长10~20厘米,宽9~13厘米,深4~10厘米。

堆积内出土少量的唐宋瓷片,其中有唐代青瓷、白瓷和宋代青白瓷、青瓷、乳白釉瓷、黑釉瓷、酱黑釉瓷,均较为残碎,不可修复,可辨器型有碗、罐、枕、盂、粉盒、壶、钵等。此外还出土了骨簪一件(2007SYT1③∶1),整体呈圆柱形,上下两端残。骨质疏松,素面,表面较为光滑。直径0.4厘米,残长6.5厘米。

二、相关讨论

根据历年考古发掘成果及文献记载可知,历代扬州古城均位于蜀冈上下[1],此次发掘地块位于冈下的唐罗城东北部,宋大城以北,宋夹城以东。北宋初年,宋太祖沿用五代周小城为扬州州城[2],大多居民区和商业区位于城内;南宋时沿用北宋州城,并称其为宋大城。从《嘉靖惟扬志》卷首所附《宋大城图》也可看出,城内多街坊、商肆、桥梁[3]。而夹城和宝祐城是作为抵御金元的江北防御体系建于南宋初年。由此可见,农田应与宋大城的关系更为密切,当为城内的居民所有。

农田分布规整,用墒沟分隔成条块,方向170°左右,应是经过统一规划。农田表面分布有大量蹄印,有圆形、椭圆形、U形三种形状,结合以往扬州周边发现的牛耕相关遗存,可以推测这些蹄印也多为牛蹄印,但也不排除少数蹄印为其他动物所有的可能。蹄印分布不规则,局部还存在叠压打破关系,或与农田频繁耕种有关。

宋代农田堆积上层叠压着疏浚漕河河床形成的堆积,可分9小层,即②a~②i层,距地表1~4.05米,多为青灰沙土,偶见灰黑土,水平状分布于T1全方,土质较为疏松。出土有唐代青瓷、白瓷、青黄釉瓷、青釉褐彩瓷和宋代青白瓷、青瓷、酱黑釉瓷、乳白釉瓷、酱黑釉瓷等瓷片,可辨器型有碗、盏、钵、罐、壶、灯、盂、盘等。由此可推测漕河始挖时间不早于宋大城,应是作为护城河,伴随宋大城的始建开挖形成。

宋代农田堆积以下的三层均为唐代堆积,发现了较为丰富的中晚唐遗存。唐代两处建筑基址(F1、F2)发现砖铺面、红烧土堆积、砖墙、排水沟、方形石柱础、黄黏土磉墩等遗迹,出土少量青瓷、白瓷等唐代瓷片,可辨器型有碗、罐、钵、枕等。受发掘面积所限,F1、F2基址主体结构不明,但设施较为完备,有铺面、排水沟、建筑基础等,推测为庭院式结构。除此之外,发现有生活灰坑(H1、H2、H3)及道路(L1),出土一些唐代青黄釉瓷、绿釉瓷和白瓷瓷片,可辨器型有碗、壶、盆、罐、钵、豆、枕、盂、粉盒等,还有一些筒瓦、绳纹板瓦等残片。唐罗城建于中晚唐时期,为当时重要的商业大都会和国际贸易港,人口相对较多,尤其以东北部人口居住较为密集,商业活动频繁,但在晚唐时期军阀混战中,扬州城被“继踵相攻,四五年间,连兵不息,庐舍焚荡,民户丧亡,广陵之雄富扫地矣”[4],“八州之内,鞠为荒榛,圜幅数百里,人烟断绝”[5]。到了宋代,本地块已处于大城之外,并被百姓辟为农田。

————————

[1]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南京博物院,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扬州城:1987—1998年考古发掘报告[M].北京:文物出版社,2010:5,263.

[2]脱脱.宋史:卷一:太祖本纪一[M].北京:中华书局,1977:8.

[3]朱怀干.嘉靖惟扬志:卷之一[M].宁波天一阁藏明嘉靖残本影印本.上海:上海古籍书店,1963.

[4]刘昫.旧唐书:卷一百八十二:高骈传驸秦彦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5:4716.

[5]薛居正.旧五代史:卷一百三十四:僭伪列传:杨行密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6:1781.

〔编辑:迟畅;责任编辑:李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