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主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

2021-09-24贾品荣

中国经济报告 2021年4期
关键词:变革高质量科技

贾品荣

一、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 经济改革发展有何新特征和新要求

当前,中国全面进入提质增效的高质量发展阶段。与高速增长阶段相比,高质量发展阶段发展具有四个特征。第一,经济改革发展更为全面,社会发展、环境发展成为发展的重要目标。共同富裕有力推进社会高质量发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环境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

第二,发展方式依靠创新驱动。我国经济过去的高速增长主要通过要素投入,走的是粗放型经济增长的路径。这种路径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能源、生态和社会问题,使得经济增长缺乏可持续性,缺乏创新能力;同时,创新能力的不足不仅制约了经济发展,而且会阻碍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制约经济竞争力的提升。虽然我国研发总支出已经居于世界前列,但整体的科研创新能力仍有待提升。在高速增长阶段,很多行业主要还是依靠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价格战来争夺市场,这显然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背道而驰。

在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创新成为驱动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在高质量发展阶段,科技教育体制改革将得到全面深化,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显著提升,科研人员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也会得以破除。这样,在科技创新的推动下,将促使全要素生产率跨上新台阶,从而实现发展方式的真正转变。

第三,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高质量发展阶段,不光是要提高人民的收入,而且涉及增加居民的财产性收入,使其能够享有更多的公共财富。同时,要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城鄉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推进社会保障高质量发展。

第四,进一步缩小区域差距,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经过 40多年的快速发展,“蛋糕”逐步做大,同时收入差距、财富差距等分配问题也凸显出来。当前,分好“蛋糕”和做大“蛋糕”同样重要,更好地分配有利于激发各种生产要素特别是劳动者的积极性,进一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提升全社会的购买力和稳定性,创造更大规模的市场,反过来进一步促进经济效率的提升。

二、如何理解高质量发展的内涵

高质量发展有狭义和广义的理解。从狭义上说,高质量发展一般指经济高质量发展,表现为高质量的经济增长、高质量的资源配置以及高质量的投入产出。从广义上说,高质量发展更强调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结合,体现人与经济社会的包容性增长。

从经济维度看,高质量发展的首要目的是经济发展,其核心是在保持一定经济增长的前提下,通过结构优化、效率提升及创新驱动,实现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加快实现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从社会维度看,高质量发展强调以解决社会主要矛盾为基本出发点,重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从环境维度看,高质量发展强调在经济增长的基础上和生态承载能力范围内,通过合理高效配置资源,在经济、社会、环境和谐共处基础上实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

这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好理解,为什么环境也要高质量发展?这是因为,环境高质量发展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第一,自然生态系统是社会经济系统的承载本体,其发展质量的高下在很大程度上也决定了社会经济系统的高质量与否;第二,生态环境因素可以通过适当的政策渠道内化到社会经济系统中,典型的例子如环境税、排污许可、生态补偿等,环境管治的不同模式与手段会影响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和速度。

三、如何把中国从经济大国建设成为科技和经济创新强国

科技创新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动力,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最重要的是依靠科技进步。

综合考察当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本现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才的不足是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如何通过吸引人才和创新驱动来突破固有的顽疾,革除高质量发展路途中的绊脚石,成为我们必须深入思考的话题。

这里,核心在于摒弃过去的跟随创新,迈向自主创新。跟随理论在几乎所有的发展经济学教材都可以看到,其理论依据是发展中国家的科技水平落后于发达国家,在技术进步上不可能与发达国家并跑,只能跟在其后,进行模仿和引进。其基本模式是国外创新技术在中国扩散,但创新源头还在国外,采用的新技术在国外已经是成熟的技术,核心和关键技术不在中国。模仿和引进虽然能够缩短科技和产业之间的国际差距,但是不能改变后进的地位。

当前,中国需要进行创新模式的转换,由跟随创新逐步迈向自主创新。这有三个重要基础:第一,中国作为第二大经济体,自身具备并跑、甚至领跑的能力;第二,中国抢抓新基建的战略机遇,积极布局和占领科技领域制高点;第三,大国发展经济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特别是中国可以利用举国科技体制,有能力在某些领域实现重点突破。这样一来,中国科技进步的路径就有条件由过去的跟随创新转向自主创新。

那么,如何把中国从经济大国建设成为科技和经济创新强国?要点有三。

首先,加强顶层设计,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应从以下五大方面来建构科技创新制度。第一,完善科技投入制度,推进资源驱动向目标驱动的转变,落实“放管服”政策;第二,完善科技运行管理制度,优化完善科研经费自主配置组织设计;第三,完善评估制度,建立以科技创新质量、贡献、绩效为导向的分类评价体系;第四,完善科技人才培育制度,要探索在基础研究领域为科研人员建立人才特区,保障一流科学家、杰出科研人员心无旁骛地攀登科学高峰,建设目标清晰、使命引领的科技队伍;第五,完善政策支撑体系,通过制度保障形成目标和利益一致的科技创新共同体,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科技创新制度体系。

其次,积极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我国现阶段科学研究水平,也就是基础研究的国际差距,相比产业发展的国际差距要小,其中重要原因是科学和知识的国际流动性比技术流动性强,其流动遇到的阻碍要小一些。因此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有效衔接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不仅能够从大学和科学家那里得到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而且可以迅速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自主创新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路径,其意义不只是转变发展方式,不只是解决效率问题,更重要的是依靠无形要素,实现要素的新组合,扩大生产的可能性边界。在此过程中,科学技术的运用能够拓展生产可能性边界,科学技术成果的应用和扩散,创造新的增长要素,驱动一系列创新——包括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空间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是最能反映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创新性特点。

再次,大力发展硬科技。2018年我国发表的自然科学论文数达30万篇,超过美国的28万篇,德国的6.7万篇和日本的6.5万篇,但在高端制造业的关键技术领域,与美国、德国和日本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核心问题是硬科技创新不足。硬科技是指能够提高物质产品生产效率的科学技术,是能够改进物质产品生产的材料、设备、工艺、零部件、元器件和改进终端产品性能的技术。硬科技是推进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环境治理和保护、信息产业、武器装备制造业现代化的高新技术,是能够提高我国国际产业分工地位和国际贸易竞争力的技术。我们要高举自主创新大旗,大力发展硬科技,着力打造硬科技的创新示范区,培育更多的中小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发源地。

要之,由过去的跟随创新转向自主创新,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才能真正掌握自主发展权,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关键动力。

猜你喜欢

变革高质量科技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变革开始了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变革中的户籍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