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怎样表达立场,让读者与你达成共识?

2021-09-24冯渊

大学·课外阅读 2021年6期
关键词:刘基象限手机游戏

冯渊

我们在生活中与人交流,有时会与对方持不同意见。这时,便需要我们站在对方的角度,重新思考,巧妙地传达自己的观点,表达自己的立场,尽可能地让对方与自己产生共鸣,达到良好的沟通效果。同理,写作议论文也需要和材料发生共振,让我们的观点更全面、更深刻,让读者与我们达成共识。这便要求我们在议论文写作中精准分析材料,避免因为细微的认知差错而导致下笔偏离材料旨意。而如何在精准地分析与掌握材料旨意的基础上表达自己的立场,便成为关键。这也是我们本期所探讨的主题。

◆一、思考“为什么要说这个”

在议论文写作中,第一步便是思考材料说了什么,以及为什么要说这个。我们先来看一则寓言故事。

赵国有个人家里发生了鼠害,他到中山国去讨猫。中山人给了他一只猫,这只猫善于捕捉老鼠和鸡。一个多月过去了,老鼠没有了,鸡也没有了。他的儿子对此很发愁,对他的父亲说:“为什么不把猫送走呢?”他的父亲说:“这个道理不是你所能明白的。我所担忧的是老鼠造成的危害,而不是没有鸡。家里有了老鼠,它就会偷吃我们的粮食,毁坏我们的衣服,穿破我们的墙壁,啃坏我们的器具,我们就会挨饿受冻。这样难道不比没有鸡所带来的傷害更大吗?没有鸡,我们只是吃不了鸡罢了,距离挨饿受冻还远着呢。如此一来,怎么能送走那只猫呢?”

这个故事出自元末明初的政治家、文学家刘基的《郁离子·捕鼠》。刘基看透了元末混乱的政治局势,知道天下必将大乱,于是辞官隐居,隐居期间他写下了一本寓言体政论笔记《郁离子》。那么,刘基为什么要讲“捕鼠”这样一个故事呢?

实际上,郁离子是刘基假托的理想人物,他是在借郁离子之口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郁离子》中的寓言故事不仅反映了刘基治国安民的主张,还含蓄地表达了刘基的隐痛——忠良被害、家国破碎与自己有志不伸的怨愤。因此,这些寓言的真正目的是讽刺时风、抨击朝政,表达自己的治国理念。我们要读出寓言中作者的情怀和寄托来。

下面是一位同学根据“捕鼠”这个故事所写的一篇文章的片段,我们一起来看看文中有没有思考刘基“为什么说这个故事”。

很显然,这篇文章的主题与刘基“为什么说这个故事”并无关联。刘基的这则故事隐喻的是人类要如何面对困境,提示人们要有“欲思其利,必虑其害;欲思其成,必虑其败”的辩证思维,而非文章中所提出的精神超越的问题。这篇文章偏离了材料的旨意,走向了另一个话题:我们要在困境中选择“诗和远方”。因此才有了司马迁、屈原、苏轼和王阳明这些例证。我们再回头看看寓言中父亲的话:猫让我们无鸡可吃,确实带来了危害,但这点危害我们必须承受,因为它让我们避免了更大的灾难。显然这和司马迁等人的例子并无关系。因此,写作议论文,我们不仅要看材料在说什么,还要思考材料为什么要说这个,以此来避免在写作中偏离材料旨意。

◆二、巧妙地表达自己的立场

在思考了材料用意何为之后,议论文写作的第二步就是要将自己的立场进行准确、巧妙的传达。而如何传达,则需要我们找准方法。来看下面这则材料,注意其中的对话。

在不准带手机进校园的规定出台之前,学生在校园里玩手机的现象很普遍。

熊老师认为学生沉溺于手机游戏是个人自制力差的问题,孟老师则认为主要是教育出了问题。

熊老师:“沉溺于手机游戏,心理上过分依赖手机,应该是个人自制力差的问题。”

孟老师:“你想过没有,现在学生压力很重,竞争十分激烈。学生要排遣焦躁的情绪,用玩游戏消解一下压力,很正常啊。如果没那么大的学习压力,他们未必会如此沉迷手机游戏,所以主要还是教育出了问题。”

熊老师:“没有压力,他们也可能沉溺手机游戏。”

孟老师:“既然这样,学校还是要加强教育,用有效、有趣的课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你说是自制力差,自制力差反而更需要通过完善教育内容和改善教育方式来解决。”

熊老师:“你这样说,倒是有一点道理。”

在这场论辩里,孟老师巧妙地把熊老师的观点引入自己的观点之中:即便是个人自制力问题,也是一个教育问题,即要通过教育来帮助学生提高个人自制力。以上属于日常交际中的良性论辩:通过剖析,找到共识。这提示我们,在议论文写作时,要尽量完整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然后试图与持相反意见者达成一定程度的共识。这样可以让我们的观点更全面、更深刻。

◆三、“实践出真知”

正所谓“实践出真知”,下面我们通过对两道作文题的分析,来模拟议论文写作时的思考路径与思维传导。

题目1

不知从何时起,人们做事开始提倡“别那么累”。有人赞赏这种变化,也有人为之担忧。

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分析

我们先来看看这则材料提出的现象。材料中指出“人们做事开始提倡‘别那么累”,“那么”强调“累”的程度之重。也就是说社会上有一种风气,劝人做事不要太拼、太赶。面对这种风气,有人赞赏,有人担忧。那么,你的立场呢?你该如何表达自己的立场?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持怎样的立场都可以,但题目虚拟了一种情境,设置了两种不同的态度,这时便需要我们进入这个场域,在剖析这两种态度的基础之上将思考继续往前推进,而不是单单表达自己对这个现象本身的看法。面对这样的题目,我们先不要急于表达自己的立场,而是要思考产生这两种对立观点的原因。

有人赞赏这种变化,有可能是因为他们觉得整个社会太急躁了,每个个体在拼和赶的过程中失去了生命的意趣,所以他们希望社会提倡“别那么累”,这是基于善意的提醒,也是一种理性的警告,这样的“赞赏”我们是认同的。但是,有些人的“赞赏”可能是因为自己想苟且偷安、投机取巧,或者是担心别人“那么累”会将自己甩得太远,出于这种心理的“赞赏”我们则无法认可。

同样,为何担忧,我们也要这样分析。担忧的原因,可能是担心社会上弥散着不求进取、不愿拼搏的庸人思想,对于这种“担忧”,我们是赞同的;也有可能是因为自己性格爱争好斗,担心温和的社会风气一旦形成,自己便失去了拼斗“打杀”的土壤,对于这种“担忧”,我们并不认同。

综上,我们不能简单地赞同或反对不同的意见,而是要考虑不同立场背后的原因,通过细致入微的分析接近问题的本质,然后巧妙地表达自己的立场。

方法

我们将上述作文题的思考路径建立一个思维模型,将“针对‘别那么累持何种态度”与“持这种态度基于什么心理”作为两轴,得出下面这个坐标系的四个象限。

象限一:贊同,基于公共立场——有利于形成一种相对宽松的社会发展氛围。

象限四:赞同,基于自私心理——有利于自身所需:虽不求进取,但心安理得。

象限二:担忧,基于公共立场——担心形成庸碌的社会风气,影响社会进步。

象限三:担忧,基于自私心理——担心自己功利短视的拼斗失去了社会土壤。

赞同和反对,各有渊源。我们需要分析各自的立场后再做决断,这样便避免了对原材料的两种态度进行简单的取舍。

题目2

常听人说这样一句话:人是因为可爱才美丽,而不是因为美丽才可爱。

你同意这句话吗?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分析

“美丽”与“可爱”在广义上可能是没有关系的两个概念,在这里我们将其限定为对人的评价,那么,它们就是有着包含(交叉)关系的概念,即有人“美丽,也可爱”,有人“美丽,但不可爱”,有人“可爱,也美丽”,有人“可爱,但不美丽”。

可以看出,材料中“人是因为可爱才美丽,而不是因为美丽才可爱”不是基于理性的判断,主要是一种情感上的诉说。我们知道人并非“因为可爱才美丽”,但大家却常常这样说。“为什么人们会持这种立场”是设题的焦点所在,也是我们思考的起点。

方法

参照题目1的思考路径,我们将“赞同(反对)”与“赞同(反对)的心理原因”作为两轴,建立坐标系,然后分析四个象限的内容。

象限一:赞同,基于善意的鼓励——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醒美丽者不要自矜,鼓励没有美丽天资的人从性格上完善自己,在融洽的人际关系中证实自己的价值。

象限四:赞同,基于客观的分析——强调了人的自我塑造。“美”有很多要素,如果将“美”的定义从“视觉上的愉悦”转移到“精神上的怡然”,我们就会觉得“可爱”的确是“美丽”的要素,是让人感到身心愉悦的“美”的必要条件。这种认定更多考虑到人的主观能动性,值得提倡。

象限二:反对,基于善意的鼓励——“美丽”标签并不重要。“可爱者”不一定非要贴上“美丽”标签,守住“可爱”同样能收获人生幸福。

象限三:反对,基于客观的分析——“美丽”与“可爱”并无直接关联。诚然,“美丽者”未必可爱(如性格令人生厌),同理,有些“可爱者”再可爱,他也只是“可爱”。我们接受他、喜欢他,但他确实与“美丽”无缘。

将正确的思维路径抽象出来,有助于矫正我们的思维误区。学会建立思维模型来阐释议论文写作试题,能够帮助我们厘清头绪、校准立场。但是,写作试题的复杂性一定远远超过我们所提炼出来的模型,所以我们要尽可能多地熟悉一些类型,学会自己归纳、总结。前提是,搞清楚自己的立场,也搞清楚材料中所包含的立场,不要无目标地出击。

猜你喜欢

刘基象限手机游戏
复数知识核心考点综合演练
缔造明朝的传奇军师
常数牵手象限畅游中考
平面直角坐标系典例分析
三角函数核心考点综合演练
刘基的隐与显
刘基的识人之智与自知之明
手机游戏试了才说好
刘基至正六年干谒事迹考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