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所谓魏晋风度,就是“装”得恰到好处

2021-09-24宇文所

大学·课外阅读 2021年6期
关键词:脱俗老庄名士

宇文所

说起“魏晋风度”,我们首先想到的,大概是魏晋名士们率性而为、任诞放达的惊世骇俗之举。譬如,刘伶嗜酒如命,在屋里“脱衣裸形”,视儒家礼法如无物;阮籍服丧饮酒,穷途而哭,弃纲常教化于不顾……究其原因,是动乱的政局让人的身心漂泊无所依放,黑暗的社会让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无處寄托。于是,名士们崇尚老庄、酗酒佯狂,借放浪形骸之举,宣泄内心的无奈与悲凉。

但是,如果认为魏晋风度就是“放荡不羁”,未免有些片面了。事实上,魏晋风度至少应包括两方面:一是外在容貌举止、风姿谈吐的优雅,二是内在精神气质、个性人格的高远。二者是有机统一的。

就名士的外在而言,应该俊逸潇洒、挺拔脱俗。堪称“魏晋名士教科书”的《世说新语》里,就常用“松柏”“美玉”“日月”“云龙”等美好的意象形容名士的风度。比如,“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是“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的美男子,时人或评价他“萧萧肃肃,爽朗清举”,或称誉他“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或赞叹他“岩岩若孤松之独立”,连喝醉酒时的踉跄失态,都是“傀俄若玉山之将崩”。“书圣”王羲之,则享有“飘如游云,矫若惊龙”的美誉。至于不修边幅、形象欠佳的,则总会被时人“鄙视”——写出《三都赋》等不朽之作的左思因为相貌“绝丑”,又效仿潘安出游,结果受到“群妪齐共乱唾之”的待遇,只能“委顿而返”。

就名士的内在而言,首先应该宠辱不惊、临危不惧,气量要宽大。如在淝水之战中,东晋兵微势弱,前秦兵强马壮,而东晋先锋却以少胜多、反败为胜。捷报传至大军,主帅谢安面不改色,十分从容镇定。再如,嵇康蒙冤临刑前,仍然神色自若,索琴弹奏《广陵散》。这种气度,与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胸怀,正有异曲同工之处。

在宠辱不惊之外,还要清雅脱俗、不为物累。魏晋名士们最关心的,不是世俗的功名利禄,而是内心的自在快意。魏晋风度,追求“不滞于物”,即不因外在之物影响内心感情。张季鹰想念家乡的鲈鱼和菰菜,发出“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的感慨,毅然辞官回乡。王子猷“雪夜访戴”,一时兴起,便冒雪乘舟,看望友人戴安道,结果一夜行舟后兴味变淡,便也不计较劳顿之苦,飘然而去。王子猷“乘兴而来,兴尽而返,何必见戴”的话语,正是魏晋风度自由洒脱、不滞于物的生动注解。

魏晋名士们崇尚老庄之学,推扬清谈、玄理,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完全鄙弃儒家的礼法教化。相反,儒家“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的义利观,“入则孝,出则悌”的道德观,等等,依然是名士们尊崇的原则。儒家思想与老庄、佛学一起,构成了魏晋风度的思想底色。

我们常说魏晋风度“越名教而任自然”(超越儒家伦理纲常的束缚,追求自然本性),在动乱的时代,魏晋名士确实有反常叛逆、怪诞出格的一面,但这种愤世嫉俗所指向的,除了有对现实的不满,更代表着“人”的自觉和解放,代表着魏晋人士开始思考生命的意义、重视生命的价值,展现出人格上的独立和对世俗的超越。

猜你喜欢

脱俗老庄名士
于右任:一个做官的“名士”
区广安
萌发
论魏晋名士百态相
瓜农老庄
瓜农老庄
李邕题三字半匾
百合花语
俗人与脱俗的人
迷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