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涅诗歌中的死亡意象
2021-09-24小师妹
小师妹
海涅,除了广为人知的文人身份,他还是一位革命者、反宗教者和瘫痪多年的病人。这些身份使海涅一生与“死亡”命题相伴,并进一步影响了他的文学创作——海涅大约有三分之一的诗歌作品都带有浓烈的死亡色彩。因而,了解这些诗歌中的死亡意象,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走近他。
一、恋爱苦闷的吐露
爱,是海涅抒情诗中永恒的主题。有人称海涅的爱情诗中浓浓的抒情意味让德语从此有了诗意,连自称“太阳”的尼采都说:“是海涅使我懂得了抒情诗人的最高意境。”不过,由于情场上的失意,海涅诗歌中的爱大多掺杂了一丝苦涩的味道。
比如长诗《梦中幻影》中对爱情带来的甜蜜和煎熬的两面性的描写:“乐师本人现在爬出坟墓,/……同时用空洞刺耳的声音歌唱:/“唉,你们这些沉闷而阴郁的琴弦啊,/……天使称它为天国的欢乐,/魔鬼称它为地狱的苦刑,/人们异口同声叫它——爱情!”在这段诗中,“天使”“天国”象征了爱情甜蜜和欢乐的一面,“坟墓”“地狱”等死亡意象则象征着因为爱所受的煎熬和摧残。据说海涅曾如痴如狂地爱过一位有夫之妇,他内心深处那种不被理解又欲罢不能的心情,就像在地狱中经受火炼一样痛苦。这种恋爱的苦闷最终借助诗歌中死亡意象的阴郁气息发泄了出来。
值得注意的是,海涅曾写过许多抨击基督教僧侣群体的诗歌,但在具体的创作中,他仍然习惯采用带有宗教性质的词汇来表达关于死亡的隐喻意,比如“魔鬼”“地狱”“魂灵”等词。这是因为海涅在西方文化中长大,基督教的死亡观已成为他身上最深层的文化基因,即使他对教派提出反对之音,也依然无法从文化层面完全脱离宗教的影响。
二、政治理想的投射
比起成为一名伟大的詩人,海涅更希望世人铭记他的革命者的身份:“我从来不特别重视诗人的荣誉,人们称赞或责备我的诗歌,我都很少在意。但是你们应该把一柄剑放在我的棺上,因为我是人类解放战争中一个善良的战士。”海涅之所以如此看重革命者的身份,是因为他身处新、旧思想更替的动荡时代。当时的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资本主义经济已有所发展,但整个国家仍然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各邦国的统治者多昏庸无能。1840年,德意志北部的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四世上台,独揽教会和国家最高权力。他在政治上实行专制主义统治,不断压迫和奴役人民;在思想上,则通过教会麻痹人民,对他们进行精神控制。幸而在巴黎出生的海涅自童年起就受到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影响,决心为实现“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想而奋斗。也因此,面对德国黑暗的政治生态,海涅大为不满,曾写下不少诗篇尖锐地讽刺普鲁士王国。
这些诗篇里的死亡意象往往寄寓着海涅的政治理想。如在《世道》中,海涅这样写道:“如果有许多财物,/得到的便越来越多。/若只有很少的财物,/很少的财物也会被抢夺。/但如果一无所有,/啊,就让人家埋葬你——/因为只是有些财物的人,才有一个生存的权利。”海涅以穷人之死道出了世道的不公:生存本是所有人的权利,在专制统治下却成了有钱人的专利。诗歌中的死亡书写蕴含着海涅对特权阶层的愤懑之火。又如在《决死的哨兵》中,海涅写道:“一个岗哨空了!——伤口裂开——/一个人倒下了,别人跟着上来——/我的心摧毁了,武器没有摧毁,/我倒下了,并没有失败。”海涅以哨兵自喻,表达了不屈不挠、战斗到底的决心。这里的死亡意味着坚忍的意志,更意味着革命斗士生生不息的战斗精神。
三、身体的主观感受
在海涅余生长达八年的瘫痪时期,死亡意象自然而然地在他笔下频频出现。不过,此时的“死亡”不再蕴含丰富的象征意义,而仅仅来自海涅对病体的直观感受。在《即将去世的人中》一诗里,海涅感叹:“在涅卡湖畔的斯图加特活着,/连最渺小的市民也比我,/比一个即将死去的英雄,/比冥国的君王幸福得多。”诗歌流露出临死者的悲哀,以及对生的渴望和热爱。要注意的是,海涅不仅着眼于个人的生死,还将对生命的思考上升至普泛层面:“浮世的所有的乐趣,/在我的胸中已然死去,/甚至于对卑劣的仇恨,/以及对自己和别人/苦难的关怀——/也死了,唯有死神还在!”人人皆有一死,死后万事皆空,这是生命新旧交替的永恒规律。即便海涅多么不舍这人间,英雄最终还是要离我们远去。
海涅诗歌中的死亡意象勾勒出海涅的完整人生。爱、抗争、敬重生命是其诗歌的主题,亦是他的命运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