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研究
2021-09-24何紫文
何紫文
摘 要 “大单元”的教学设计需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综合课标要求与具体的文本特点,博观约取确定教学目标,通过提炼相对合适的单元主题,努力发掘单元人文主题与各种语文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从而明确思路,设置合理的学习项目。每一环节都需要精益求精,引导学生自主实践,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 语文核心素养;大单元;教学设计
一、博观约取定教学目标
确定单元的教学目标,可以从大处着眼,先分析课标要求,挖掘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的教学价值,再综合要求与要点,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
1.明确课标的要求
课标对“文学阅读与写作”的学习目标与内容有如下四点要求:
(1)精读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艺术形象,理解作品中的艺术形象,理解欣赏作品的语言表达,把握作品的内涵,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阅读写作经历,发挥想象,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力求有自己的发现。
(2)根据诗歌、散文、小说、剧本不同的艺术表现方式,从语言、构思、形象、意蕴、情感等多个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认识作品的美学价值,发现作者独特的艺术创造。
(3)结合所阅读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写作的一般规律。捕捉创作灵感,用自己喜欢的文体样式和表达方式写作,与同学交流写作体会。尝试续写或改写文学作品。
(4)养成写读书提要和笔记的习惯。根据需要,可选用杂感、随笔、评论、研究论文等方式,写出自己的阅读感受和见解,与他人分享,积累、丰富、提升文学鉴赏经验。[1]17-18
在学业质量水平4,课标对“审美鉴赏与创造”的行为表现有如下描述:
在鉴赏活动中,能结合作品的具体内容,阐释作品的情感、形象、主题和思想内涵,能对作品的表现手法作出自己的评论。能比较两个以上文学作品在主题、表现形式、作品风格上的异同,能对同一个文学作品的不同阐释提出自己的看法或质疑。喜欢尝试用不同的语言表现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尝试创作文学作品。在文学鉴赏和语言表达中,追求正确的价值观、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品位。[1]38
综合课标相关要求,可以从六个方面拆分“文学阅读与写作”的教学要点:
(1)语言风格各异,诗律特色鲜明。
(2)表达技巧多样,表现手法丰富。
(3)内涵深刻,情感真挚。
(4)辩证思考:对文本内容或形式提出质疑,多角度思考、多元解读。
(5)尝试创作,写出阅读感受和见解,与人分享,提升文学鉴赏经验。
(6) 联系生活,搭建文本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与古人进行灵魂对话。
2.析理第三单元选文在“文学阅读与写作”方面的教学价值
参照上文呈现的六个方面的教学要点,重新解讀第三单元的选文,可形成双项细目表,如表1所示。
教材选文的教学价值可以从多个角度分析、挖掘,针对“文学阅读与写作”的教学要点,表1清晰呈现了八篇诗词的共同特征和独特的教学价值。
3.基于课标和教材,确定单元教学目标
第三单元的八篇诗词对“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的各个要点都有体现,相比于其他单元,其共性教学价值在于:有助于学体味古人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多样的人生,加深对社会的思考,增强对人生的感悟,激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依据上述分析,第三单元的统整性单元教学目标可拟定为下面四条:
(1)在反复诵读和想象中感受、欣赏古代诗词独特的艺术魅力,体会古诗词的音韵美。
(2)了解古诗词的形式特征,包括对偶、平仄、押韵等语言形式,掌握古代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
(3)体会诗人对社会的思考与人生的感悟,理解文学作品丰富的内涵和语言的独特表达,提升审美能力。
(4)尝试写文学短评,学会梳理、积累个人的阅读经验,领悟创作、鉴赏的规律,提高文学审美能力。
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语文教材的各个单元,或者说语文书的各个的篇目,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指向不同学习任务群的核心知识与能力。因此,教师需要重点关注课标对各个学习任务群目标与内容、学业质量水平的描述,整体观照教材与任务群,可以先选择从教材的自然单元着手,建立教材与课标的关联,从而进行“大单元”的教学设计,通过整合焕发更大的课堂价值。[2]49-52
二、厚积薄发设学习项目
教学目标的实现,需要有不同的学习活动,基于以上的目标,教师可以确定贯通阅读与鉴赏、梳理与探究、表达与交流三类学习活动,选择以“诗词咏流传”作为单元学习的生活情境。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1.自读诗词,初步感知
(1)创设情境。本班微信公众号拟开辟“诗词咏流传”专栏,首季传诵内容为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的诗词名篇《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琵琶行并序》《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声声慢·寻寻觅觅》,每篇诗词的传诵都要有如下环节:阐明选择理由、配乐朗诵、知人论世话人生、诗词品鉴。作为诗词传诵人,请根据以上要求为每期推送的诗词设计相关文本与音频或影像内容。
(2)提供范例。教师选择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古诗作为示例,引导学生在诵读和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意境,欣赏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感受诗人的精神世界、体会诗人对社会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提高自身的思想修养和文化品味、尝试写作文学短评。
2.深入学习,设计讲稿
请学生认真阅读部编本第三单元的诗词,完成以下任务。
(1)设计朗诵脚本。
列提纲——揣摩情感基调和音韵节奏;选配乐——为诗词配上合适的乐曲;记心得——写出自己读诗时的所思所想,除一般感悟外,更期待同学们发出质疑的声音。
(2)制作古诗词意象积累卡、古诗词手法积累卡、古诗词节奏与韵律积累卡。
(3)在阅读中学习写作技巧,积累人生追求类诗词的表达。
(4)写文学短评,用简要的文字把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分析和评价写出来。
3.完善讲稿,学以致用
(1)基于“传诵讲稿”制定评价标准。组织学生交流“传诵讲稿的设计”,讨论并形成讲稿设计的评价标准,以表格形式梳理出来。
(2)布置写作任务,在“传诵讲稿”和评价标准引导下完成写作过程与修改过程。
(3)在讲稿确定的基础上,进行朗诵微视频的拍摄或音频的录制。
4.拓展延伸
请学生继续为微信公众号推荐文章,完成相关推送任务,借助朗诵脚本、知识卡片、影像资料,更深入、系统地开展人生思考类文学阅读与写作活动。
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对诗词的理解由浅入深,对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掌握由散乱到系统,对古人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多样的人生的体会逐步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更加深厚。“诗词咏流传”讲稿设计的形成、完善和转化有助于阅读和写作的贯通,“诗词咏流传”视频或音频的录制过程与成果有助于表达与交流的融合。学生设计微信公众号的过程是社会生活情境,需要用到跨媒介交流的方式,但公众号的内容设计属于学科认知情境,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用自己原有的经验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又不断补充知识和经验,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提升语文素养。
三、精益求精引学生实践
为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上述学习项目任务,教师还需要关注下面三个问题。
第一,八篇诗词体式不同、时期不同,如何引导学生看到八篇课文的联系与区别?
第二,在设计朗诵脚本,制作古诗词手法积累卡以及“传诵讲稿”的过程中,如何充分体现教师的方法指导和引领示范作用?
第三,拓展延伸环节,如何有效保证学习资源的质量?
针对上述问题,教学设计的重点是细化学习过程,推动学习内容的有机融合。
1.增加任务环节,引导比较阅读
在为微信公众号推送文章环节,可以补充问题:你觉得怎样安排八篇诗词的推送顺序更好,理由是什么?引导学生梳理八篇诗词的内在关系,帮助学生通过对比阅读辨析八篇诗词的特点。[2]49-52
从思想主题看,八篇诗词都寄寓着诗人或词人对社会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他们都有自己人生的追求,不随波逐流,始终坚持自己的初心,并作出自己独特的人生选择。曹操对“天下归心”的渴望,陶渊明“复得返自然”的淡泊,展示了两种不同的人生状态;李白驰骋想象的豪迈,杜甫登高望远的悲凉,白居易“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慨叹,表现出各自的人生境遇和情感世界;苏轼、辛弃疾词的豪放,李清照的婉约,则展示出宋词不同的审美追求。
从语言风格和表达技巧来看,曹操的《短歌行》是四言,质朴刚健,运用比兴手法,化用典故或引前人诗句表达心态;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是五言,平淡舒缓,善用白描,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一幅乡村日常生活的图景。《梦游天姥吟留别》以七言为主,不受诗律限制,笔随兴至,李白以浪漫瑰丽的想象,描绘了一个迷离惝恍的梦境。并在奇特的梦境中寄寓着深沉的慨叹。《登高》是七言律诗,每联对仗,句法谨严,杜甫为诗歌营造的沉郁悲凉的意境。《琵琶行》作为一首长篇乐府诗,其诗中音乐描写和景物描写十分精妙。《念奴娇·赤壁怀古》咏古抒怀,雄浑苍凉,境界宏阔,将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富含声韵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多用典,为词人登高凭眺、怀古伤今之作,豪迈悲壮。《声声慢·寻寻觅觅》以朴素清新的口语入词,书写词人在国破家亡遭受劫难后的忧愁苦闷,通篇写“愁”,徘徊低迷,婉轉凄楚。十四个叠字将词人的情感步步推进。
决定推送顺序的理由多种多样,学生能自成逻辑、言之成理即可。[2]49-52
2.补充拓展阅读篇目,提供高质量的学习资源
“拓展延伸”环节,推荐辛弃疾的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苏轼的《定风波》,李白的《将进酒》,李群玉的《自遣》等诗词,让学生从中选择一至二篇作为推荐篇目。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表现了作者更深沉的家国情感,有不满、悲愤、失望,也有期盼。学生能够通过对比,理解词人的不同情感。苏轼的《定风波》描写雨中行走的过程,隐含他在风雨中享受人生的态度,以“烟雨”比喻人生的风雨历程,表现出苏轼坦然面对人生的从容态度,他追求着灵魂的升华与解脱。李白的《将进酒》思想内容深沉,艺术表现成熟。诗中交织着失望与自信、悲愤与抗争的情怀,体现出诗人强烈的豪纵狂放的个性。全诗情感饱满,其喜怒哀乐奔涌迸发均如江河流泻,不可遏止,且起伏跌宕,变化剧烈。在手法上多用夸张,且常以巨额数词修饰,既表现出诗人豪迈洒脱的情怀,又使诗作本身显得笔墨酣畅,抒情有力。在结构上大开大阖,张弛有度充分体现了李白七言歌行的豪放特色。学习的时候能够与教材中出现的选篇进行比对阅读。李群玉的《自遣》中抒发了自己豁达的人生态度,既然人生过百前途还是一片茫然,不如把人生暂时寄托在梦中,把世事当做微风一样,也许一时的失利算不了什么,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以上诗词俱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对学生的思想深度以及鉴赏手法皆有启发价值。加之不同的诗人或词人的观点或相近或相反,创作各具特色,有利于学生的辩证思考与分析,提高自身的思想修养和文化品味。
3.提供学习成果范例与分析,帮助学生明确路径
(为杜甫的“登高”设计朗诵脚本)
(1)设计朗诵脚本。
列提纲——揣摩情感基调和音韵节奏(朗读技巧:重音、停连、节奏、语速等);
登 高
杜 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明确:重读:急、高、哀,清,白,回。前一句语速稍快,后一句语速稍慢。读出雄浑高远而凄凉的意境,读出诗人的孤独无依与漂泊的痛苦。)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明确:读出停顿,语速稍慢,读出苍凉雄浑的意境,读出诗人面对滚滚不尽的历史长河的沉郁与悲壮。)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明确:重读:万、悲、常、百、多、独,读出八层含义,读出诗人的愁苦与沉痛。)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明确:读出停顿,放慢语速,重读:繁、浊,读出诗人的忧愤悲愁与凄苦无奈。
选配乐——为诗词配上合适的乐曲;
明确: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二泉映月》,其他纯音乐音频。
记心得——写出自己读诗时的所思所想。
明确:前四句写景。首联诗人围绕夔州的特定环境,用“风急”二字带动全联,夔州向以猿多著称,峡口更以风大闻名。秋日天高气爽,这里却猎猎多风。诗人登上高处,峡中不断传来“高猿长啸”之声,大有“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的意味。诗人移动视线,由高处转向江水洲渚,在水清沙白的背景上,点缀着迎风飞翔、不住回旋的鸟群。颔联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在写景的同时,抒发了自己的情怀。“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让人想到生命的消逝与有限,宇宙的无穷与永恒。颈联点出“秋”,诗人的羁旅愁与孤独感,就象落叶和江水一样,推排不尽,驱赶不绝,情与景交融相洽。尾联对结,并分承五六两句。诗人备尝艰难潦倒之苦,国难家愁,使自己白发日多,再加上因病断酒,悲愁就更难排遣。
(2)制作古诗词意象积累卡、古诗词手法积累卡、古诗词节奏与韵律积累卡。
比如古诗词意象积累卡,教师可提供如下范例。
猿猴意象:
①借猿啼写别离和悲苦之情。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
②借猿猴食性写愁苦生活,抒发悲苦之情。
岁拾橡粟随狙公,天寒日暮山谷里。——杜甫
③借猿猴轻灵特性写尚武情怀。
白猿惭剑术,黄石借兵符。——李白
④借猿猴为君子所化抒发对忠义之士的赞美之情。
猿鹤幻化那忍论,我为剪纸招忠魂。——朱琦
⑤借猿猴好动特性写人心神安定、杂念全消的心境。
心猿意马就羁束,肯逐万境争驰驱。——道潜
⑥借猿猴与人相近特性写对徒有其表的人的讥讽之情。
强名太守古徐州,忘归不如楚沐猴。——苏轼
针对上面的示例,教师需要在以下三方面作出指导与解释:
第一,借助工作书或网站(如“国学大师”网、“古诗文”网),找到含有该意象的诗词,并进行分类与筛选。
第二,剖析该意象本义与其他义项之间层层引申的关系,用上图所示“提炼框架图”呈现出来。
第三,每一意象分析都应配有相应诗句。
第四,不需要一次性把所有的意象分析都罗列出来,可以在平时生活中不断添加内容。
(3)在阅读中学习写作技巧,积累人生追求类诗词的表达。
明确:此诗八句皆对,首联不仅上下两句对,而且句中自對,如上句的“天”对“风”,“高”对“急”,下句“沙”对“渚”,“白”对“清”,读起来富含节奏感。“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中 “落木”比“落叶”更显沉重,“无边”放大了落叶的阵势,“萧萧下”又加快了飘落的速度。在写景的同时,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同时,它以“落木”与“长江”比对,境界壮阔,对人们的触动不限于岁月的感伤,同时让人想到生命的消逝与有限,宇宙的无穷与永恒。
(4)写文学短评,用简要的文字把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分析和评价写出来。
明确:认真读作品,对作品的情感、形象、思想内涵、艺术特点等有自己的理解,抓住让你感触最深的地方,以此展开评论。如《登高》中杜甫的身世之悲与忧国之情。善于聚焦,从“小“处切入,如《登高》前四句如何看出作者的情感。主要运用叙议结合的方式,在适当复述、介绍或者引用作品内容的基础上,展开分析和评论。如分析《登高》中的对偶,要举出例子进行分析。
学习任务与教学目标是相互交织与影响的,各个学习项目围绕学习任务群形成合力,才能共同发挥学习任务群的综合效应,如此才能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围绕“诗词咏流传”活动,学生能够对该单元的诗词,甚至对课外的诗词有更深刻的印象,能够体味古人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多样的人生,加深对社会的思考,增强对人生的感悟,激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学生也能从中提高自己的核心素养,激发自己的学习热情。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吴欣歆,朱来青.依托教材自然单元发挥学习任务群的综合效应——以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八单元为例[J].语文建设,2019(05).
[作者通联:南京师范大学仙林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