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冬奥场馆赛后利用及公共体育服务内容研究

2021-09-24王小凡李思佳

关键词:赛区冬奥场馆

邰 峰, 郑 超, 梁 鑫, 王小凡, 李思佳

(1.辽宁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9; 2.大连理工大学 城市学院,辽宁 大连 116600)

大型体育场馆的建设不仅仅服务于赛事的举办,其赛后也将作为公共基础设施服务当地居民,对当地体育事业发展起到极大的助力作用.回顾历届冬奥场馆的赛后情况,因利用不合理而导致荒废、拆除和改建的案例不在少数.如何保证赛后场馆的合理利用,已经成为冬奥场馆赛前设计以及规划中的一项重要问题.本文旨在调查北京冬奥会场馆的建设与规划现状,总结并借鉴往届冬奥场馆赛后利用时出现的问题与经验,探讨北京冬奥场馆赛后利用与公共体育服务建设.

1 北京冬奥会场馆的建设与规划

1.1 北京冬奥场馆的基本建设情况

2022年北京冬奥会设有3个赛区,共建25个比赛场馆,其中,竞赛场馆12个,非竞赛场馆13个[1].与2008年北京奥运会场馆建设不同的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部分场馆是在原有场馆基础上进行改建,其目的是减少场馆建设的资金投入与资源浪费.

1.1.1 北京赛区

北京是全国政治、文化、经济中心,现有常住人口约2 154.2万人.北京赛区共有12个场馆,其中,竞赛场馆5个,非竞赛场馆7个(包括1个临时场馆).5个竞赛场馆中,国家速滑馆为新建场馆,主要承办女子冰球项目.首都体育馆、五棵松体育馆、鸟巢以及水立方是在原有场馆基础上进行改建,分别承办短道速滑、花样滑冰、冰球等项目.非竞赛场馆中则有3个场馆作为训练场馆供冬奥会使用(表1).

表1 北京赛区场馆基础设施建设与改造情况一览表

1.1.2 张家口(崇礼)赛区

张家口赛区位于张家口市崇礼区,地处河北省西北部,属内蒙古与华北平原过渡性地带.南临张家口市中心城区,常住人口约有12.6万人[2].为承办好北京冬奥会,张家口(崇礼)赛区总共建有8个场馆:竞赛场馆5个、非竞赛场馆3个[3].在竞赛场馆中,北欧中心跳台滑雪场、北欧中心越野滑雪场和冬季两项中心为新建场馆,主要承办跳台滑雪、北欧两项、越野滑雪等项目.云顶滑雪公园A和云顶滑雪公园B是在原基础上进行了功能与场馆改造,承办项目主要为自由式滑雪和单板滑雪,可容纳7 500人.此外,还有50个小项比赛和6个分项在张家口赛区举办(表2).

表2 张家口赛区基础设施建设与改造情况一览表

1.1.3 延庆赛区

延庆赛区位于北京市的西北部,距市区大约74 km,常住人口约32.7万人(2016年)[4].延庆赛区新建2个竞赛场馆,3个非竞赛场馆中延庆奥运村为新建场地,其余2个场地为临时场地.在竞赛场馆中,国家高山滑雪中心主要承办高山滑雪,可容纳8 500人,国家雪车雪橇中心主要承办雪橇和雪车,可容纳10 000人.其余还有20小项比赛任务将在延庆赛区举行(表3).

表3 延庆赛区场基础设施建设与改造情况一览表

1.2 北京冬奥会场馆赛后利用的规划

冬奥场馆的赛后利用是指通过冬奥场馆的赛前规划、建设,以及赛后利用与发展,挖掘其自身功能、作用与价值,最终产生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因此,北京冬奥会后应加快场馆多元化建设,丰富和转变场馆职能,不断拓展场馆的使用功能与服务范畴,以此促进冬奥场馆赛后的可持续利用.

(1)北京赛区的场馆大多为原有场馆改建而来.在5个竞赛场馆中,国家速滑馆是新建场馆,占地1.2万 m2的冰面可以同时满足滑冰、冰壶和冰球等项目的开展.在建设前期便对可利用空间进行合理划分,冰面可以分为5种方法使用,并且各区域拥有独立的空调控制系统,在赛后可以很好地分区利用[5].并将赛后可能利用率较低的设施建设成临时性设施,赛后即拆除.因此,在赛后利用的规划中,国家速滑馆不仅可以承接国内外大型体育赛事,还可以为全民健身活动提供基础设施.而对原有场地改建而来的其他竞赛场馆,赛后将继续承接体育竞赛和作为国家队训练场所,同时也具有大众休闲和全民健身功能.例如:首都滑冰场、首都短道速滑馆、首都体育馆在赛后与北京奥运村形成集竞赛、培训和娱乐为一体的体育运动园区[6].北京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冬奥会滑雪大跳台也将改建成主题公园,同时作为旅游景区对外开放.

(2)张家口赛区场馆在赛后主要利用方向为积极发展旅游产业和大众休闲体育场所.北欧中心跳台滑雪场将被改建成集休闲体育、旅游、餐饮等服务为一体的综合场地,提升区域体育旅游产业规模与服务质量;北欧中心越野滑雪场赛后将打造成户外冰雪娱乐中心和山地体育休闲公园;冬季两项中心计划赛后拆除部分利用率较低设施,冬季可为冰雪教学培训、冰雪运动技能学习与体验提供优质场所,夏季则会开展如定向越野、野营等户外运动[7].

(3)延庆赛区场馆多为新建,赛后将被改造成集竞赛、训练、旅游和健身为一体的体育休闲公园,并且实现四季运营.冬季开展大众冰雪运动和冰雪旅游,夏季则开展户外运动.延庆奥运村赛后将被改建成带有温泉的度假酒店,联合体育休闲公园,整个赛区将成为竞赛和旅游为一体的综合胜地[8].

2 往届大型冰雪体育场馆案例分析及问题总结

2.1 案例分析

2.1.1 温哥华冬奥场馆

温哥华冬奥场馆赛后建立了专门的奥运遗产管理组织体系,通过多方位协作的方式,对场馆赛后利用及运营进行统筹规划与管理.该管理组织体系由各级政府、各个场馆运营机构、专门的遗产管理机构、温哥华奥组委以及其他奥运遗产组织组成,这种方式使得温哥华冬奥会遗产工作渗透到冬奥会的各个层面,促使了场馆的充分利用.温哥华冬奥场馆赛后利用与公共体育服务内容以竞技体育赛事与全民健身服务功能为主,主要是承接大型体育赛事与服务大众体育.其中,承办速度滑冰项目的里士满奥林匹克椭圆速滑馆,在建设之初,考虑到赛后利用问题,该场馆的建设选址被定在居民较多、群众密集的里士满地区.在赛后进行合理改造,将其转化为社区体育活动中心,吸引了大批居民以及游客到访及消费,为场馆赛后的运营提供条件,成为温哥华冬奥会赛后唯一盈利场馆.温哥华这种专门建立多方位协作管理机构以及前瞻性规划的方式值得效仿.

2.1.2 盐湖城冬奥场馆

盐湖城冬奥场馆无论在管理机构还是赛后利用及公共体育服务内容方面,都体现了多元化的特点.管理模式主要为政企联合,这种模式既能降低单纯依靠政府管理的风险,同时还可以保障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供给能力的提升.盐湖城冬奥场馆赛后经营结构比较完整,除承接大型体育赛事外,还积极发展当地大众冰雪运动.如犹他奥林匹克椭圆速滑馆与当地学校合作,开展青少年冰上运动培训,不仅丰富了学生的体育课堂,也为当地冰雪运动的普及与发展提供助力.此外,盐湖城冬奥场馆打造了集旅游、休闲、餐饮为一体的服务产业链,多方位进行场馆的利用与运营,最大化地实现经济收益.如斯诺本森滑雪场四季运营,提供休闲度假、餐饮住宿、游戏娱乐等配套服务,日常也可承接婚礼婚庆、团队拓展等活动.但由于盐湖城地处美国西部,冬奥会整个场馆设置也体现了盐湖城的高原地形特点,周边常住人口较少,消费能力偏低成为该场馆赛后发展中主要制约因素之一.因此,从盐湖城冬奥场馆发展中可看出场馆选址的重要性,同时,多元化管理与经营的方式能够为2022年北京冬奥场馆的赛后利用提供一定的借鉴.

2.1.3 法国冬奥场馆

法国冬奥场馆赛后利用及公共体育服务开展的主要特点是以政府为主导,为公民提供公共体育服务,促进当地大众冰雪运动和竞技冰雪运动的发展.也举办大型体育赛事和文艺演出活动,其目的是借助赛事和大型活动吸引大众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此外,政府为促使大众参与冰雪运动、参加体育锻炼,众多场馆搭建综合性公共体育服务平台,采取各种制度和方法,以低价或无偿的方式为当地群众提供相关服务.如蒂纳滑雪场明确规定16岁以下的当地居民可以免费进行滑雪培训.但这类场馆在赛后利用中,经济收益较小,无法平衡投入成本.且因场馆的后期维护费用过高,使得政府的负担逐年加重.例如:梅杰夫体育中心,赛后虽开发游泳、攀岩、滑冰等多元化经营项目,但每年政府仍需投入900万欧元的维护费用,亏损金额高达300万欧元.尽管以政府为主导的冬奥场馆赛后经济收益较少,但其社会效益却是其他类型场馆无法比拟的.

2.1.4 平昌冬奥会

平昌冬奥会的场馆选址与北京冬奥场馆相似,同样分布在3个地区,以平昌奥林匹克体育场为中心,雪上项目的场馆分布在平昌与旌善地区,冰上项目的场馆建在江陵地区.三地之间的场馆虽并非比邻,但行程较短,归属同一区域内.在赛后利用方面,雪上场馆以大众体育休闲功能为主,将韩国当地特色与冰雪文化结合开展四季运营的体育旅游项目,同时,开发体育旅游附加产品.此外,还不时举办节事、庆典等活动带动相应的体育消费.冰上场馆用于国家队训练场地外,还被改造成公共体育服务平台,作为开展地方大众体育的活动场所供群众进行体育健身.同时,采取“教育+体验”模式,联合地方学校,加大当地冰雪运动的普及和人才培养.虽平昌冬奥会在赛后采取多元化的利用模式,但到访人数远远不如预期数量,经济收益难以平衡场馆的后期维护与运营费用,不仅成为当地政府的巨大负担,更是导致2020年U20世界男子冰球世青赛江陵冰球中心场地内出现了冰块突然开裂的现象.此外,由于三地场馆距离较近,部分场馆功能相近、同化和单一,出现资源闲置和浪费的现象,特别是花费1 160亿韩元建设的奥林匹克体育场(开幕式主会场)在举办后随即拆除.因此,要以平昌冬奥会场馆赛后利用问题为戒,每所场馆要开发自身的运营特色,并根据不同消费者制定具有针对性的体育服务产品,从而吸引访客并产生重复性消费,避免场馆闲置、荒废与拆除.

2.1.5 第24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以下简称大冬会)冰上场馆

哈尔滨是我国雪上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曾承办第24届大冬会.哈尔滨冰上项目场馆大部分建设在高校内,赛后由政府与各高校联合管理.由于赛前规划功能单一,其赛后利用及服务内容主要是学生项目技能学习与教育培训.这种利用方式公益性较强,社会价值与效益较大,对我国冰雪人才储备与大众体育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高校内的管理方式与运营模式相对滞后,赛后运营收入并不能与建设成本与维护费用平衡.尤其是哈尔滨大冬会场馆日常支出基本上都是靠政府维持,无形中为政府增添了一定的经济压力.在哈尔滨大冬会新建的冰上场馆中,处于高校内的哈尔滨理工大学体育馆和哈尔滨体育学院滑冰馆由于公共体育服务功能不丰富、赛后利用内容单一,再加上面对公众开放时间较短,经济收益较低,导致场馆入不敷出,现阶段基本都进行了闭馆处理.

2.1.6 第6届长春亚冬会冰上场馆

长春市亚冬会场馆赛后主要靠省市级政府进行管理,资金投入也依靠政府,因此资金来源较为稳定.在本届亚冬会场馆建设中,政府共投入200余亿元.由于场馆赛前规划功能单一,赛后利用不得当,经济回报较低,且后期场馆管理与经营的负担较重.在长春亚冬会6个比赛场馆中,仅有长春五环体育馆和莲花山滑雪场配有专业的管理人才[9],其他4所冰上场馆由于未配有专业的管理队伍,出现了经营不善和闲置现象,其中,长春富奥冰球馆更是全年闲置.而其他3所冰上场馆的利用内容主要是为运动队提供训练场地,仅有吉林省滑冰馆对外开放.因此,长春亚冬会冰上场馆整体开放程度较小,公共体育服务质量较低.由此可以看出,长春亚冬会冰上场馆无论是经济效益还是社会效益,都没有得到有效回报.

2.2 问题总结

2.2.1 赛前投入成本与赛后回报差值过大

经过对往届冬奥场馆与国内大型冰雪体育场馆案例分析后发现,大多数冬奥举办国家与城市投入的实际成本远超预算的情况已然常态化.根据相关文献资料与数据统计,许多冬奥会主办城市赛后场馆资源浪费现象较为严重,多数主办城市的实际花费资金要远远高出预估资金.例如:2002年美国盐湖城冬奥会,前期成本预估约13亿美元,后期统计实际花费达19亿美元[10].其中,在场馆建设上花费了2.4亿美元.但赛后场馆利用率较低,导致投入成本与回报差值较大.此外,由于冰雪项目的特殊性,与夏季场馆相比,冬奥场馆的赛后场地维护与运营成本更高,更易受季节影响.

2.2.2 维护费用较高

场馆后期维护费用过高是国际冰雪体育场馆建设中面临的共性问题.例如:长春市亚冬会的建设中政府共投入200余亿元,赛后由于过低的经济回报率以及过高的维护费用,多数冰上场馆出现了闲置状况.再如:2013年对北京奥运会主要场馆的赛后利用调研报告中显示,场馆的资产负债率均超过76%,特别是鸟巢、水立方和五棵松体育馆的资产负债率均已经超过国际标准的60%.可见,大型体育综合类场馆在赛后需要承担高昂的运营成本与支出负担.可以看出,较高的场馆维护费用与税收负担是场馆赛后利用中需重点考量的问题之一.

2.2.3 运营模式与经营效率不佳

在赛事举办期间, 可带动体育产业与旅游业的发展,拓宽就业渠道,促进整体消费水平的提高.但是,由于大型体育场馆赛后的运营难度较大,同时,由于赛前的规划不足、管理人才匮乏、运营模式与经营效率不佳以及奥运效应的逐渐减弱等问题,导致大多数场馆长期处于亏损状态,场馆公共体育服务供给能力不断下降,阻碍了场馆赛后的可持续利用.

2.2.4 选址偏僻,周围常住人口较少

由于体育场馆占地面积较大,所以体育场馆建设时,大多会在人口稀少的城市及周边区域选址.而这些区域,常住人口较少、交通不发达、基础设施配备不齐全等因素,直接影响了该区域大众体育需求的满足和消费动力提升,导致赛后大部分场馆的使用率不高,效率下滑,进而导致被闲置.例如:索契冬奥场馆在赛后被多家媒体称为“鬼城”“510亿的贫民窟”等.其原因在于索契冬奥会场馆建设时,选址距离市中心距离较远,并且附近没有其他的旅游景点,无法吸引游客光顾.

2.2.5 过度聚集,功能单一重复

从往届冬奥会场馆赛后利用来看,各场馆的功能重复性较高,必定会导致某些场馆始终处于闲置状态,甚至部分场馆在赛后即进行改建或拆除.例如:韩国平昌冬奥会将场馆建设分为平昌山脉场馆群和江陵海岸场馆群,场馆之间距离较近,归属同一区域.由于部分场馆功能单一重复,致使赛后出现资源闲置和浪费.特别是花费1 160亿韩元建设的奥林匹克体育场(开幕式主会场)在举办后随即拆除.可见,避免功能单一重复场馆的过度聚集是场馆建设时应避免的主要问题之一.

3 北京冬奥场馆赛后利用与公共体育服务建设的路径研究

3.1 优化资源配置,降低场馆建设成本

相关研究表明,奥运场馆主要以政府引导、市场调节进行优化资源配置,其中,市场调节应占主要部分[11].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使得社会企业找到新的投资与盈利方向,间接性地扩大了政府与社会资本在冬奥会场馆建设与举办的合作空间.有关数据表明,2022年北京冬奥会场馆的建设预算中,社会资本将占比65%.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资本规模与营收大幅度增加,成为我国最为重要的投资主体之一.因此,与社会资本合作进行冬奥会场馆的建设,将降低政府投入成本,提高场馆的社会资本盈余利用效率,赛后也将迎合地方发展,优化场馆的资源配置.因此,北京冬奥场馆在优化资源配置时,还应严格遵守现有场馆改建的标准,尽可能降低建设成本,充分把握新建场馆的数量,在赛前做好临时场馆的建设与拆除准备.目前,我国在场馆规划时,吸取了往届奥运赛事的成功经验,沿用鸟巢、水立方等8个北京奥运遗留场馆,在原基础上进行优化与创新,使其满足北京冬奥会的需要,实现场馆的可持续利用.

3.2 建立冬奥场馆赛后利用与公共体育服务联盟

建立冬奥场馆赛后利用与公共体育服务联盟,有利于进行联盟合作供给.所谓联盟供给,是指在政府与市场两者之间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同规划场馆的赛后利用与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12].联盟供给可以细化为横向联盟和纵向联盟.横向联盟目的是优化管理,形成专业“一体化”;纵向联盟的目的是各社会资源相互整合,建立优势.大型体育场馆的联盟供给是国外发达国家的一种常见模式.其特点是:①划分区域体育场馆服务功能,互补短缺,降低场馆之间的无序竞争力;②有助于推动大型体育赛事、教育培训、文化交流和政治安全等方面协同发展;③有利于扩大冬奥场馆产业规模,获得多渠道的融资模式.从某种意义上看,打造场馆联盟可以实现信息咨询的互通和资源的有效利用,从而保持场馆的持续发展.北京冬奥场馆大多是在现有场馆基础上进行改造,在改造后各场馆的服务功能与属性将不断拓展,成为“资产专用性程度”场馆.因此,政府需从消费者与市场需求出发,制定相关市场激励政策,降低市场风险.同时,政府与市场中多部门机构合作,并且及时监督,建立一种制度化、规范化以及持续化的战略式联盟关系,这将有利于2022年北京冬奥会场馆赛后可持续利用及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构建.可以有效促进京津冀区域公共服务体系协同发展,满足人们对体育休闲服务与健康水平提升的需求.

3.3 采用融资运营模式,提高赛后经营效率

北京冬奥场馆建设规划应注重考虑其赛后的可持续利用、经营管理与公共体育服务等风险问题防范.大型体育场馆作为特殊建筑群,其利用价值主要是服务全民健身运动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并为周边地区居民提供体育健身、休闲娱乐、教育培训、安全庇护等场所.因此,需要采用有效的运营模式和科学化的管理手段.第一,可以引入PPP融资模式.我国早在2008年奥运会赛后就引入了PPP融资模式,如国家体育场项目选择合伙经营模式,将公共体育服务设施采用新融资运作模式引进社会资本共同经营.融资新模式的建立解决了资金供应问题,节省了政府经费,降低了经营管理风险,同时保障公共服务体系供给能力的提升.第二,可以打造多元化融合模式.打破以往奥运场馆赛后单纯依靠政府投资的固有模式,打造多元化、多形式、多类型的融合发展机制,为场馆赛后利用提供动力.第三,引进专业化团队.直接或间接引进专门型人才可以直接、快速、有效地提升场馆经营效率与管理质量.以场馆为物质基础,弘扬与传承奥运文化、体育文化等无形遗产,利用冬奥会与场馆的文化价值增加场馆的经济与社会价值.并且通过场馆建设提升相邻城市之间的融合、共建、协同、互通发展,科学合理地使用资源,从而降低冬奥场馆赛后使用率低与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等问题.

3.4 搭建一体化服务平台,提升体育消费动力

往届冬奥会场馆赛后因消费群体不明确、市场管理不平衡、运营模式不成熟等因素,导致场馆难以产生相应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收益.为此,我国提出“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百万青少年上冰雪”等目标,明确冬奥场馆赛后应以社会效益为首要条件进行合理利用.提升场馆的社会效益,合理安排场馆开放时间,从引导大众参与休闲体育以及体育锻炼入手,拉动体育消费动力提升,促进大众冰雪运动和相关体育产业的发展.对此,我国应借鉴其他国家成功经验,国家速滑馆在赛后可以划分不同利用区域,一部分场地继续保留其体育竞赛功能,一部分场地赛后改造建立“体育场馆网”或冰上运动乐园,为服务大众体育活动提供平台,促进全民健身计划的开展.同时,围绕体育场馆构建相关配套设施,形成具有餐饮、购物、住宿、旅游、健身、休闲和娱乐等功能汇聚于一体的公共体育服务建筑群,保证大众体育休闲与娱乐功能的服务质量.提升当地居民生活质量,带动区域经济的整体发展.此外,利用场馆与学校之间的联合,开设中小学冰雪体育课堂,一方面加大我国冰雪运动的普及,一方面加强我国冰雪人才的培养.同时,联合高校培养场馆管理或冰雪运动指导人才,为场馆培养专业人才队伍,进而打造具有经济收益与社会效益为一体的冰雪多功能带.

3.5 丰富服务内容,促进多元化功能场馆建设

场馆赛后可持续利用的内容有:北京赛区如鸟巢、冰立方、国家速滑馆等场馆日常承办大型体育赛事与文艺演出,也可作为城市观景进行盈利,同时打造“双奥”旅游景点.延庆赛区和张家口赛区均为雪上场馆,赛后主要利用方向为大众体育休闲与全民健身功能.延庆赛区赛后主要开发冰雪或体育旅游度假村,在保障场馆物质资源丰富的同时,周边酒店、餐饮及交通等配套设施需要做到齐全,并且价格合理.景区内不仅要开设常规性旅游项目,还要开发体验式服务项目,为游客留下美好回忆与体验.同时,可以定时举办大众冰雪赛事或节事,扩展场馆赛后文化交流与活动组织功能.并加大宣传力度,在赛事与节事中创造具有区域特色与针对性的体育旅游产品,吸引游客重复性消费.张家口雪上场馆赛后联合太子城遗址作为体育冰雪小镇进行利用,需开发适合各年龄段人群从事的冬、夏体育活动项目.冬季以雪上项目为主,夏季则开展户外越野、山地旅行或攀岩等项目.此外,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经验,可将体育与慈善相关事业相结合,通过体育比赛、文艺演出进行捐款等活动,吸引更多群众参与体育运动,从而促进场馆赛后的可持续发展,丰富公共体育服务内容.

猜你喜欢

赛区冬奥场馆
2022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浙江赛区预赛
高质高效完成冬奥会延庆赛区工程建设保障任务
会前视察 支招亚运场馆利用
精心保护赛区植物
创新标准打造绿色雪上运动场馆
冬奥进行时
我们的冬奥
喜迎冬奥
冬奥之约,场馆先行
悦住冬奥村,保障展新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