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威尼斯在狂欢

2021-09-24文/罗

艺术启蒙 2021年9期

文/罗 米

去过威尼斯嘉年华的人,一定会被它的绚烂、华美、热情与奔放所打动。相传在十二世纪时,威尼斯打了一场漂亮的胜仗。为了分享胜利的喜悦,嘉年华应运而生。到了十五世纪,这项活动已然成为威尼斯乃至整个欧洲最隆重、最盛大的社交活动。十八世纪时,它的“热度”达到了峰值,据说连欧洲国家的国王都会戴上面具偷偷躲在人群中参与狂欢。

嘉年华的“土特产”

戴上面具,人人都能享受自由与平等,人们可以纵情歌舞,尽情宣泄情感。威尼斯人还喜欢在面具上大做文章,让它的造型越来越炫目、神秘,以此吸引陌生人的注意。由此,面具才逐渐变成了威尼斯的“特产”。

有一款造型夸张、怪诞的“鸟嘴面具”与众不同,与热闹喧哗的氛围格格不入。这款面具和配套的黑色长衫出现在十四世纪,也就是欧洲黑死病肆虐的时期。为了避免感染,医生披上浸过蜡的黑色长衫,戴上黑色帽子和可以过滤空气的鸟嘴面具。现在,许多面具商店的门口还摆着这种奇特的“套装”,提醒着人们不要忘记那段历史。一场大瘟疫导致欧洲人口锐减,但它却催生出了伟大的文艺复兴运动。在文艺复兴时期,威尼斯艺术再一次展现出其明艳动人的一面。

任性的威尼斯画派

十五世纪中期,威尼斯画家乔凡尼·贝利尼开创了一种崭新的画风:画面温暖明媚,充满世俗的欢乐,与佛罗伦萨、罗马庄重肃穆的画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画风在民间大受欢迎,让威尼斯画派拥有了良好的“群众基础”。比如,他在《诸神之宴》中完全不顾及诸神的面子,大胆地画了他们东倒西歪的醉态,没有了架子的诸神不再严肃,使得画面气氛轻松活泼。

威尼斯画派的作品的另一个特点是,用色更大胆、纯粹,尤其是大面积铺开的蓝色令人印象深刻。这种蓝色颜料出自阿富汗所产的青金石,由于产地遥远、数量稀少,其价格堪比黄金。当时,许多来自异国的稀罕物件都会经过威尼斯再传向欧洲的其他城市,画家们自然就“近水楼台先得月”了。贝利尼还给威尼斯总督列奥纳多·洛雷丹画过一幅看起来类似“证件照”的肖像。画家在背景中大面积使用了蓝色,奢侈至极!

除了炫耀昂贵的蓝色颜料,让贝利尼倍感骄傲的还有他教出的两个极其优秀的学生——乔尔乔内和提香。正是这两位学生的成就,才让威尼斯画派的风格得以定型,并闻名于世。

乔尔乔内是个天才画家,他大大提升了画面的精确性、丰富性和诗意性。《暴风雨》是乔尔乔内的代表作之一。在这幅画中,风景占据了主要位置,画中也没有故事情节,只有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现今这种画法似乎并不出奇,但要知道,在风景画的概念还没有诞生的年代,这无疑是大胆的“发明”。

提香的影响力比乔尔乔内更大。十六世纪中期,若论绘画的色彩之绚丽、造型之优雅、动感之鲜明,无人可与提香匹敌,他也因此被誉为“群星中的太阳”。

提香一生极少离开威尼斯,所以现在行走在威尼斯的博物馆或者教堂,常常可以邂逅他的作品。弗拉里教堂里的那幅《圣母升天》是他在家乡威尼斯创作的第一幅大型作品,画高近七米,从下方的圣徒到最上方的上帝,所有人物的神情、姿势及细节都无可挑剔。整个画面充满动感和层次感,尤其是圣母和上帝身后那一团暖黄色的光,仿佛让人沐浴到了太阳的光辉。

◎[意]乔凡尼·贝利尼《列奥纳多·洛雷丹总督像》,现藏于英国国家美术馆

◎[意]提香《巴库斯和阿里阿德涅》,现藏于英国国家美术馆

描绘场面热闹的神话故事是提香的拿手好戏,《巴库斯和阿里阿德涅》堪称典范。画面上,酒神巴库斯正带着一众神怪野兽出游。当看到神情忧伤的克里特公主阿里阿德涅时,他怦然心动,立即坠入爱河。他难以抑制内心的激动,于是从车上一跃而起,把自己头上戴的花冠抛向天空,花冠从此变成了北冕星座——注意看,画面左上角闪闪发光的一圈星星便是。酒神的随从也为他们载歌载舞,连拉车的花豹的眼神都温柔如水。画面上那一片清爽明净的蓝色苍穹,也正是青金石营造出的迷人效果。

提香的晚辈委罗内塞和丁托列托延续着威尼斯画派的辉煌成就,直到十六世纪末。这两位威尼斯画家的年龄相仿,作品风格也比较相似,所以总是被牢牢地“捆绑”在一起。在教堂、总督府等众多建筑物中,只要我们看到委罗内塞的作品,不远处就能找到竞争对手丁托列托的妙笔。

◎ 委罗内塞《利未家的宴会》,右下角有一位正在看画的观众,大家正好可以感受画作的大小

这两位画家都特别擅长表现“大场面”。委罗内塞的《迦拿的婚礼》是现在卢浮宫里尺寸最大的一幅画,他留在威尼斯的《利未家的宴会》的宽度将近十三米;而丁托列托为威尼斯总督府所绘的《天堂》,居然有二十二米宽,尺寸更加惊人。

画中风景成真了

◎ 威尼斯总督府的大厅,天顶上有许多委罗内塞和丁托列托的作品,总督宝座后面的墙上正是丁托列托的巨幅画作《天堂》

十八世纪时,威尼斯诞生了一位风景画家卡纳莱托,他一生都在孜孜不倦地描绘着家乡的风光,把运河、广场、教堂、桥梁巨细无遗地留存在他的画里。所以,当人们来到威尼斯时,会情不自禁地想把画中之景与眼前之景做个比较,想看看两百多年的时光为威尼斯留下了什么,又带走了什么。

里亚托桥是威尼斯运河上最华丽、最有人气的一座桥。早在几百年前,它便是威尼斯的商贸中心。莎士比亚著名的戏剧《威尼斯商人》便是以它为重要的故事背景写成的。

卡纳莱托画过许多幅里亚托桥的风景,仔细比对你会发现画中的桥和周边建筑的样貌变化无多,甚至连屋顶的装饰都保存完好。看来连时间老人都对威尼斯格外温柔,没有留下太多“涂抹”的痕迹。

圣马可广场是威尼斯的心脏,被誉为“欧洲最美的客厅”,自然也是画家描绘的重点。你注意到了吗?画作和现实最大的不同,是那个高耸的钟楼由白色变成了红色。

◎ 画里画外的风景何其相似

人们印象中的威尼斯是一个只有欢乐没有悲伤的地方,但是他们忽略了一处忧伤的角落——“叹息桥”。

桥的一端是辉煌富丽的总督府,另一端则是阴暗逼仄的监狱,不过十几步路的距离,却让人仿佛从天堂掉进了地狱。桥的内部被石墙分割成两条通道,一条是卫士走的,另一条临窗的是犯人走的。经过花窗时,犯人将与亲友诀别,发出人生无常的长叹。

◎ 叹息桥

这是位于岬角的安康圣母教堂,你知道我是在哪个角度拍的照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