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平原出发
2021-09-24文|李安
文|李 安
尉天骄 金科 任启亮 著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2020年4月定价:48.00元
尉天骄、金科、任启亮散文合集《故园与远方——78 级同窗散文三人行》(安徽文艺出版社)去年甫一亮相,出版家唐元明先生即在微信朋友圈评价说:“尉天骄笔力纵横,金科浅吟低唱,任启亮质朴天然。”我认为这个评价至为精准。这三位作者我都熟悉,尤其是任启亮先生,八年前阅读他的第一部散文集《一路风景》(安徽人民出版社,2013 年),我就有写评论文章的冲动,但一旦打算提笔,就又因某种犹豫而放弃。直到今年,任启亮的又一本散文集《特殊的旅行》(中国言实出版社)问世,我终于有一种不写不行的冲动和压迫感了。这种压迫感不是来自任启亮本人才华与地位的压制,而是源于散文中扑面而来的文化人格和精神境界上的感染。
打开任启亮的散文世界,扑面而来的是一幅幅如短歌行板般的平原景观,一篇篇清新隽永而又色彩斑斓的散文不经意间组成了一幅广袤、厚实、坦荡的平原长卷。在《故乡的田野》一文里,作者开篇直抒胸臆:“如果说什么样的景色最让我魂牵梦绕,那就是故乡的田野。”我们不难发现,作者笔下黄淮平原上的故乡风物很多与“吃”有关,这是饥馑时代的记忆和任启亮那一代人的集体无意识。在作者不露声色的讲述里,是挥之不去的故园情思和乡愁情结,这里面不乏对特殊年代的苦涩和反思。在任启亮眼里,故乡不是如艾青笔下的大堰河保姆,而是他的高天后土,是他出走半生的行吟对象。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删稿》中谈到:“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任启亮的散文,可以算得上“一切景语皆情语”,他的散文世界呈现出鲜明的平原特色乡愁美学。任启亮是含蓄的,但有时又是毫不保留的,这一点在他怀故、忆旧、记人的叙事性散文中比较明显,不事铅华的笔调下,我们能够捕捉到任启亮自然流淌的悲悯意识和感恩心态。如果说平原的底蕴赋予了任启亮散文平实真诚的底色,那么平民出身则赋予了任启亮散文宽厚仁义的种子。
散文何为?何谓散文?在新媒体内容风行、碎片化阅读渐成主流的当下,传统意义上的散文创作和阅读面临诸多课题。任启亮其实是不太在意或者不怎么思考这些问题的。他只是单纯地热爱写作,享受文学。著名作家刘庆邦在为任启亮散文集《一路风景》作序时如是说:“启亮很清楚,他写作的过程,就是不断寻找自我的过程,同时也是不断反思甚至是反省的过程。通过反思、反省,使自己得到修行,不断完善自我,以使人性更善良、心灵更高贵、道德更高尚、情怀更慈悲。”我对刘庆邦老师八年前的这段文字深以为然。这篇文章今天来看对于散文的创作和阅读依然具有很好的指导价值。一方面,作为老友,刘庆邦与启亮大师兄知之深言之切;另一方面,我所了解的任启亮确然是将文学作为修齐治平的一个方法完善自我的。
作为长期从事华文教育、华人文化传播与交流、国家侨务工作的一名政府官员,任启亮也以自己熟悉的领域为素材创作了为数不少的散文。中国散文学会名誉会长、著名散文家王宗仁先生在评论《从新德里到老德里》一文时说:“任启亮在揭新德里的‘伤疤’时,仿佛用笔尖在挖坑,把真实的自己埋进去,长出来的是一片光亮。它也是散文写作中的光亮,这种光亮可以掀起读者心中的涟漪。这种光亮与作家内心有关,与精神有关,给读者留下了清晰而难以磨灭的印记。”诚哉斯言!
如果非要找到一句话或者说一个词汇来概括任启亮的散文特色,我只能用一个词语:文如其人。从故乡淮北平原出发,走过山川,越过河流,攀过高峰,在故园与远方之间,任启亮用他忠实的情感与文字,一次又一次记录他经历过的特殊的旅行,一次又一次向世人描摹他看到过的一路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