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湾区背景下高速公路与城市道路衔接优化策略研究

2021-09-23谭旭平

交通科技与管理 2021年22期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区城市道路高速公路

谭旭平

摘 要:加强高速公路与城市路网高效衔接,对增强广州市的对外辐射作用、促进广州市发挥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增长极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广州为例,在分析市域路网现状、高速公路与城市道路情况的基础上,总结衔接存在的问题,提出衔接优化策略和措施,并对优化效果进行评估。

关键词:高速公路;城市道路;衔接线;粤港澳大湾区

0 引言

高速公路具有运输速度快、通行能力大等特点,主要承担城市过境交通功能,对城市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城市道路主要服务城市内部交通运输,是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动态载。衔接线是指连接高速公路与城市对外交通干道的道路,承担出入境和少量过境交通[1]。因此,对高速公路与城市道路衔接进行研究与完善,显得十分有必要。目前,国内外对高速路与城市道路衔接的研究比较少,缺少系统理论。已有研究主要集中在衔接方案和衔接优化两个方面。在衔接方案评价方面,部分研究从交通运行状况和路网布局两方面对出入口衔接路网适应性进行分析[2]。在衔接优化方面,高速公路网衔接优化主要以衔接线为研究对象,少数研究周边路网结构[3]。多数研究以衔接理论为基础进行衔接线优化,研究内容包括衔接节点优化,衔接线的衔接原则[1]、衔接布局、衔接位置优化和衔接结构等。在研究过程中,研究主要以问题为导向进行高速公路网衔接优化与分析,并取得了一定研究成果。

1 高速公路与城市道路衔接现状

1.1 广州市域路网现状

截至2019年底,广州市道路网总长度11 212公里,其中高速公路(含收费快速路)1 030公里,占总里程9.1%。目前广州高速公路形成“三环一半环、十六射、七联络”的环形放射状路网格局。

中心城区是广州城市建设的重点区域,是发挥广州国际大都市的核心功能地区。经过多年发展,中心城区骨架路网由“两环、十三射、七联络、十字”的高等级道路和“七横八纵”的主骨架干路组成。

1.2 路网衔接现状

广州市全市高速公路、快速路(收费)共29条,高接高互通立交33个,与城市道路衔接点119个。衔接道路包括省道、国道、县道、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支路、乡道。其中,高速公路与省道、国道和主干道衔接点分别为29处、12处和51处,总占比为77%。此外,高速公路与快速路、次干道、支路、县道、乡村道路的衔接点分别为6处、10处、7处、1处和2处。全市衔接点平均间距为8.25公里,4公里半径覆盖率达46%。

高速公路与城市道路的衔接点主要为收费站,包括单喇叭互通、双喇叭互通、菱形、半菱形及其他收费形式。其中,单喇叭互通居多,为35个;双喇叭互通为19个,菱形立交11个,其他为半菱形或其他形式收费站。现状路网衔接点分布如图1所示。

2 衔接存在问题分析

根据现状调研结果,广州市高速公路与城市道路衔接主要存在以下5个方面问题。

2.1 与对外高速公路的快速衔接线不足

广州市对外辐射高速公路共17条,但是中心区与对外高快速的快速衔接线仍不足主要表现在:(1)广州市由中心区向外放射的高速公路衔接线交通负荷较大根据交通流量调查结果,共18条通道路段饱和度超过0.85;(2)衔接道路未通,导致交通绕行:广佛放射线二期未建设、广珠西线缺少入城的快速通道、京珠高速东线与环城高速衔接的新化快速未贯通;(3)衔接道路不够快捷:芳村大道不够快捷、黄埔东路(科韵路至黄埔支线)未实现全线快速化。

2.2 對国际枢纽、重大产业功能区建设支撑不够

根据现状和在建高速公路网对重点产业地区服务能力,广州市路网衔接线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空港经济区缺少东向通道,广州东北部去往空港经济区必须绕行;(2)直接服务知识城的通道唯一;(3)对天河智慧城东北片区服务不足;(4)无直接联系国际航运枢纽的通道;(5)广明高速西往东交通进入广州南站不便。

2.3 高速公路建设对辅道考虑不足,缺乏平行道路与之衔接

以前高快速的建设重视与相交道路衔接,但忽视了辅道建设,因而成为城市分隔的屏障,对周边路网分隔严重,阻碍了两侧用地的交通联系,如华南快速三期等。

2.4 部分衔接点拥堵日益严重

拥堵节点主要集中北二环、东二环、广明高速及广佛边界围合而成的中心城区。主要拥堵节点包括沙贝立交、白云大道北/华南快速三期、广州大道北/华南快速三期、沙太北路/华南快速三期、机场高速/三元里大道、华南快速一期/黄埔大道、东环高速/中山大道、龙洞立交、三滘立交、环城高速/新化立交。

2.5 部分出入口间距长,对地区交通服务不足

华南快速三期/石井大道规划立交未实施,石井大道与华快交通缺少直接联系,华南快速三期对白云湖及周边地区的服务弱。大观路至开创大道相距约12公里,广深高速公路沿线没有设置出入口,出入口不足导致大观路出入口交通拥堵,另外对科学城、奥体等地区的服务不够。

3 衔接优化策略和方案

为支撑广州建设“一带一路”重要枢纽城市,促进广州发挥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增长极作用,本文针对衔接线现状问题提出解决策略和方案:

策略一:强化对外辐射能力

为加快进出城衔接线建设、升级改造,弥补进出城快速通道不足,提升中心城区对大湾区的辐射能力,新建广佛放射线二期、如意坊放射线二期、新化快速路北路及莲花大道、芳村大道快捷化改造、黄埔东路、广汕公路快速化改造,共7条道路。

策略二:支撑重点地区发展

本文主要从支撑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支撑重点产业地区建设提出衔接措施,包括加快建设机场北进场路、T2航站楼连接线工程、钟港大道,与机场二高、大广高速衔接,完善白云国际机场东向出入通道,推进大田集装箱中心、白云(棠溪)站、广州南站,建设与高速公路联系通道等措施。

策略三:强化辅道与高速公路衔接

结合现状与规划高速公路,重点开展辅道的前期研究,提前规划,加强辅道与高速公路衔接,同时增强对地区的服务。优化衔接线包括:(1)花莞高速及西延线辅道(金盆中路至城西大道);(2)增佛高速辅道(大源至广佛边界);(3)华南快速三期辅道(石沙路至106国道);(4)广清高速辅道(庆丰收费站至江高);(5)华南快速一期辅道(黄埔大道至中山大道);(6)东部高速辅道(黄阁大道至新化快速);(7)莲花大道辅道(东部干线至广澳高速)。

策略四:提升节点转换效率

针对中心区衔接点存在拥堵、交通转换不便问题,建议通过主线快速化、新增匝道、实现高接高互通等措施进行改造升级12处衔接节点,提升节点的转换效率,缓解日渐增长的需求与转换能力不足的矛盾,提升高速公路整体对城市服务水平。部分擁堵节点初步优化方案如下:(1)龙洞立交:增设收费站出口往东左转定向匝道,分离地面信号交叉口的交通量,缓解交叉口交通压力;(2)金山互通、七星岗立交:建设高接高互通立交,实现高速公路间互联互通。

策略五:加密出入口,提升对地区服务

为增强高速公路对天河智慧城、广州南站等地区服务,通过加密中心城区高速公路入出口,挖掘高速公路疏解潜力,强化高速公路对城市交通的服务。提出共增设6处衔接节点,优化方案如下:(1)华快三期与石井大道出入口:通过增设AB型立交,联系石井大道和华南快速,往北可至唐阁村,往南可达白云站,强化华南快速对白云湖地区;(2)华南快速/云溪路出入口:通过增设华南快速南往东、西,北往西,云溪路西往南、东往南和北匝道,实现华南快速直接服务天河智慧城;(3)大观路北上进东环入口:在东环高速/大观路节点新增大观路北向进入东环服务区匝道,实现大观路交通北向进入机场二高/东环高速功能,提高高速公路对天河智谷片区(原广氮-奥体)交通服务能力;(4)科丰路/广深高速出入口:利用广深高速两侧绿化带,新增一对菱形互通,在科丰路南侧下穿广深隧道敞口段两侧通过半苜蓿叶辅道实现与南北向的交通转换;(5)华南快速/新滘东路立交:新增新滘东路西往南、北,东往南、北、南往西匝道,实现华南快速对海珠生态城服务;(6)金山服务区出入口:利用金山服务区,新增广明高速上下匝道,可实现往广明高速便捷进出广州南站,提升广明高速对广州南站的服务。

4 效果评价

通过以上优化措施,达到以下效果:(1)增加市中心对外辐射的快速通道7条,强化了中心区向西、南和东的辐射能力,有效分担现有对外辐射通道的交通压力,对外通行能力提高16%,节约时间5分钟;(2)实现了高速公路出入口对国家航空枢纽、铁路枢纽和航运枢纽及重点产业地区4公里服务半径覆盖,实现了高速公路对上述地区的直接服务;(3)增加了6处衔接节点,重点研究范围出入口间距从5.1公里缩短至4.6公里,进一步强化了高速公路对中心城区的服务。

5 结论

本文在分析市域路网现状、高速公路与城市道路情况的基础上,总结衔接存在的问题,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为契机,对广州市高速公路与城市道路衔接线提出具体优化策略和措施,评价结果表明达到预期效果,提升了交通服务水平,对增强广州市的对外辐射作用、促进广州市发挥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增长极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次总结的策略也可以为其他城市或区域类似交通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吴兵.高速公路与城市道路衔接理论与方法[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3(9):57-58.

[2]刘学军,蒋明锋.高速公路出入口衔接路网适应性分析[J].公路与汽运,2018(6):23-25+31.

[3]戴鸿斌.城市快速路网与四周路网的衔接设计[J].房地产导刊,2016(23):29+32.

猜你喜欢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道路高速公路
城市道路施工期间交通安全管理分析
为什么高速公路上不用路灯照明
百度Apollo平台
“粤港澳大湾区”,即将崛起的世界级城市群
“粤港澳大湾区”,即将崛起的世界级城市群
浅谈城市道路设计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轱辘心儿,高速公路上的猫
《昆明市城市道路停车泊位管理办法》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