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院校《公路工程计量与支付》课程一体化教学改革研究
2021-09-23刘玉莲
刘玉莲
摘 要:根据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总体要求和目标,在未来的5~10年之内,我国将把职业教育摆在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加突出的位置。为我国中职院校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中职院校在此基础上要加大理实一体、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课程改革,以保证中职院校学生的专业技能满足社会企业的发展需求。本文以中职院校《公路工程计量与支付》课程一体系教学改革进行研究,阐述一体化教学改革的重要性,提出针对性改革策略,希望对提高课程质量、促进技工学校的健康持续发展有所帮助,以期使我国职业教育事业走向正确的轨道。
关键词:中职院校;课程一体化;教学改革;探索
0 前言
《公路工程计量与支付》课程,是工程管理、工程造价相关专业学生的重要课程,对学生掌握工程管理、工程造价的相关知识,提高核心能力具有重要作用。良好的工程计量能力受到各建筑方的重视,即是工程咨询公司开展业务的基础,同时也是建筑单位成本控制的前提保障。所以加大《公路工程计量与支付》课程创新发展十分必要,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工程造价计算能力,熟悉工程支付的具体事宜等。理实一体教学模式的课程体系,对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应用能力,确保学生成为一线技能人才具有重要作用。
1 课程一体化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
首先,课程一体化教学是中职院校新时期转型经济的发展需求。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正处于新时期的经济转型关键时期,一些不合理的、粗放式的产业经济结构已经不能够适应我国当前的市场需求,取而代之的是一些附加值高、资源利用率高的新型经济产业,在这种新旧交替的市场环境中,一部分原先的技术工种终将不能够适应市场需求,所以未来职业技术人才的培育,不仅需要掌握必备的专业知识,同时也要加大专业技能的培育,《公路工程计量与支付》课程一体化课程改革更能够提高学生对本专业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从长远来看,课程一体化教学,能够为企业培育更为适合的技术人员,提高学生的就业几率,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2 中职院校《公路工程计量与支付》课程一体化教学改革探索
2.1 构建工学一体化教学资源
组织相关企业和行业的技术专家,围绕如何使企业岗位要求和专业学习内容实现无缝对接进行广泛的研讨,重点对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教学实施、教学内容的整合、教学手段、教学场地以及对教师的要求等方面进行有实效和可操作性进行探讨。
2.1.1 课程定位研究
公路工程特有的计量,是依循现有的工程量,制备出精准的清单。这样的计量,是工程造价的重要成分。工程计量带有的精准性,关系着总体态势下的预算造价,因此,在公路建构中,计量带有中心的地位。通过对本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工作岗位能力成长过程分析,《公路工程计量与支付》是工程造价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
2.1.2 制定教学计划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确定本专业应掌握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确定要开设的技能训练项目和知识范围,分模块提炼教学内容,研究各项目模块所需要的时间及时间安排,制定出实用的、切实可行的专业一体化教学计划。
2.1.3 建立课程标准
《公路工程计量与支付》一体化课程标准需根据划分的项目模块教学目标、职业规范、学生学情分析进行制定,打破以知識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发展职业能力。
2.1.4 优化课程教学内容
结合施工企业计量员岗位工作任务,以实际工作项目引领,融入爱国敬业、精益求精的思政元素,构建工学结合的学习内容、评价体系,配合教学资源“业主资料+参考书+设计文件+行业规范”使用。实现教材多元化,引领指导学生利用教学资源完成指定的工作任务,使学生掌握图纸识读方法、与施工人员沟通,确定所需计量的工程,制定工作计划、查阅合同、工程量清单、技术规范的方法、工程量计量规则、变更新增项目单价的预算、计量支付报表的编制等专业知识,针对所学知识内容的不同,进行实训工作的开展,促进学生理论课程和专业实训课程的融合,进而明确自身的职业规划,扩大学生的就业选择。
2.2 构建一体化教师资源建设
加大技工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尤为重要,改变技工教师队伍传统的教学理念,加大教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体系的建设,提高教师队伍对实训的重视,加大教师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能力。教师要对市场就业状况,企业用工情况进行及时的了解,充分了解企业与所属行业的人才需求。学校应该加大老师培训力度,不断加大老师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培训,老师自身也要经常与企业高级技术人员沟通,以提高技工学校教师队伍对企业人才需求的认识与了解,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能力。
2.3 构建良好的一体化的教学环境
《公路工程计量与支付》课程实践性要求较高,而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通过校内的理实一体化实训室实现的。这就要求一体化实训室要有足够的计算机,并配备有相应的应用软件与设计文件、行业规范等,如绘图软件或造价软件、完整的设计施工图与行业规范等,以供学生学习、应用;还要有多媒体设备,以演示操作过程。除此之外,教室可配置各种实训模型,以模拟实际操作。理实一体化教室能够为教学师生边教、边学、边做、理论与实训交替进行提供保障,实现空间和时间的统一。
依托理实一体化实训室,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工地内业计算能力、施工图纸解读能力、注重学生在公路工程计量与支付文件编制方面的实训。
2.4 构建一体化教学评价体系
实施一体化课程教学,中职院校老师要始终以学生发展为核心,加大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在实施一体课程教学时,老师要针对学生的实际状况给予真实的反馈与评价,尤其是在企业实习时,老师要多给予学生关心,密切关注学生的实际状况,针对《公路工程计量与支付》的实际课程需求,为学生提供更为多的教学案例,让学生针对实际的案例进行计算,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激发和培育学生的成就感。课程结束之后,老师也加大总结重点问题,分析存在原因,引导学生,明确自身在学习过程中的优势与不足。
3 结束语
根据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具体指标指出,到2022年,职业院校教学条件基本达标,一大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型转变,建设50所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150个骨干专业(群)。建成覆盖大部分行业领域、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中国职业教育标准体系。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有较大提升,培育数以万计的产教融合型企业,打造一批优秀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推动建设300个具有辐射引领作用的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为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发展方向,职业教育作为培育应用型人才的院校,更应该加大课程创新改革,加大一体化课程建设,促进学生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掌握。本文以《公路工程计量与支付》一体化课程建设为例,首先对一体化课程的重要意义进行阐述,然后提出《公路工程计量与支付》一体化课程建设的策略意见。着力培养面公路工程综合性高技能人才,确保我国公路建设事业的发展,提高相关专业学生的就业率,促进我国职业技术教育事业的稳定、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芳,田海静.中职院校一体化项目教学模式的改革探索与研究[J].改革创新,2017(12):2-5.
[2]张爱丽,徐毅安.《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教学方法改革探讨[J].新西部,2014(33):32.
[3]林夏梦.中职学校《建筑互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福建建材,2018(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