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居家学习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

2021-09-23朱凯王晓琦

教育教学论坛 2021年35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大学生

朱凯 王晓琦

[摘 要] 了解大学生居家线上学习的心理健康状况,为高校辅导员做好心理健康工作提供指导意见。采用线上问卷调查,分两次选取共622名居家线上学习大学生,于2020年3月中旬、5月中旬,采用SAS、SDS进行评估。3月中旬学生的总体分及焦虑性相比5月中旬在P<0.05水平上呈现显著性差异;女生比男生更焦虑,总体分在P<0.01水平上呈现显著性差异,焦虑性、抑郁性分别在P<0.05水平上呈现显著性差异。刚开始居家线上学习大学生比学习一段时间后更焦虑、女性焦虑程度高于男性,建议从网络心理育人、人文关心关怀等方面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提供帮助。

[关键词] 居家线上学习;大学生;心理健康

一、引言

2020年,疫情迅速扩散,全国敲响防疫警钟,面对未知、波及面广的突发性疫情使得线上教学成为师生教学的主要阵地[1]。与此同时,线上学习设备、渠道的不通畅,长期宅家学习的苦闷,与父母较多时间相处产生的矛盾,加之各种负面新闻的影响,使得大学生居家学习期间心理健康被广泛关注[2]。为落实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辅导家长、学生做好心理健康防护,构建良好的心理防线,本研究对上海市四所高校不同年级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合疫情不同发生阶段,1月29日至3月18日为爆发期,3月18日至5月1日为衰退期(3月18日武汉新增确诊病例与新增疑似病例为0),通过不同阶段来了解大学生群体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后续高校辅导员工作提供一定理论依据,增强大学生心理“免疫力”做出努力。

二、研究对象及方法

本研究选取上海市(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上海健康医学院、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共四所高校学生711人参与问卷调查,有效问卷622份,3月份收集问卷365份,有效率88.76%;5月份收集问卷346份,有效率86.13%。

研究采用目前广泛被运用由Zung于1971年编制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标准:SAS总分为各条目之和,各条目依次计1、2、3、4分,其中第5、9、13、17、19条目为反向计分;SDS总分为各条目之和,依次计1、2、3、4分,其中2、5、6、11、12、14、16、17、18、20为反向计分。研究过程:分别对3月、5月居家學习大学生采取电子问卷形式进行测量。

三、研究结果

(一)疫情不同阶段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采用SPSS19.0对数据进行录入和描述性及方差分析,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表2表明,3月中旬学生的总体分及焦虑性相比5月中旬在P<0.05水平上呈现显著性差异,t(总分)=3.276、t(焦虑性)=2.377、P<0.05。

表3表明,3月中旬不同性别的学生焦虑、抑郁程度有显著性差异,女生比男生更焦虑,总体分在P<0.01水平上呈现显著性差异,焦虑性、抑郁性分别在P<0.05水平上呈现显著性差异,t(总分)=0.710、t(焦虑性)=0.551、t(抑郁性)=0.537。

(二)人口学资料对心理健康状况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采用SPSS19.0对数据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统计结果如表4所示。

表4表明,通过多重线型回归模型拟合模型,结果显示3月中旬性别、家庭居住是否在湖北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预测作用明显。

以上研究结果显示,在大学生居家线上学习期间,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由于政策的不确定性,大学生居家线上学习要具备高度的适应能力。3月份焦虑程度显著高于5月份;女生比男生更易于焦虑,父母的职业类型、年级对大学生抑郁、焦虑程度不受影响。

四、辅导员工作启示

(一)居家学习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原因分析

第一,缺乏正常的面对面社交,倾诉需求得不到很好的满足。人与人的交流是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倾听与诉说来实现相互间心灵的沟通,灵魂的碰撞,同时亦是生存和发展必不可缺的条件,是肯定自我、总结自我、完善自我的需要。大学生的社交圈更是形形色色、人来人往,观摩为人处世的技巧,探讨待人接物的方式是大学生在与人社交时的收获。在居家学习期间,大学生正常的社交活动受到了阻碍,制约了社交圈的发展,同时也剥夺了外出聚会、欣赏大自然美景、享受美食的机会[3]。一旦正常的社交活动得不到满足,同龄人之间面对面的活动、沟通、娱乐受到制约,负面情绪难以发泄,使得内心不满情绪萌芽、暴躁易怒情绪将逐渐暴露。随着隔离时间的增长,使得网络社交、游戏、视频带来的快感消磨殆尽,久而久之,心理的扭曲、压抑等给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危害。

第二,自我要求低下,状态松懈。大学生居家隔离期间,线上教学作为特殊时期推行“停课不停学”政策的有力手段,不仅仅是教育者对被教育者的一种特殊陪伴,也是广大师生不得不面对的“新课题”。线上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既是网络和科技的新突破,也是素质教育的新契机,同时对任课教师、大学生也是很大的挑战。一般传统教学场所是学校,现将教学主要阵地搬移至网络,因此对大学生自我学习能力要求更高,当线上教学有条不紊地进行时,有人自我约束,按部就班地学习[4]。同时,舒适的生活环境易使自我放松,部分学生缺乏未来发展目标,没有明确规划,自觉前途一片迷茫,学习生活缺乏动力,整天无所事事,懒惰情绪滋生及产生堕落心理、拖延行为,慢慢荒废学业、放弃自我,易导致各种焦虑情绪的产生,而长期的线上教学效果不如课堂教学,使得多数学生放任自流、自暴自弃。

第三,学习自律性低,在线游戏、短视频、刷剧消磨了大量时间。在大学生的个人学习和生活中,没有自律和自我约束精神,终将迷失方向。近年来,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游戏、在线交友和短视频虽然极大地丰富了大学生的业余生活,但网络对心理发生及发展的负面影响已日益凸显,大学生沉迷于亦真亦幻的数字化在线空间,难以有效进行现实空间与虚拟空间的角色转换,易导致心理失衡,降低对周围现实环境的感受力和参与意识,从而间接影响健康人格的重塑。类似于“大学生沉迷网络游戏,最终酿成大错”“大学生网游过度”的新闻事件也层出不穷。究其原因,无一不是因为自我控制力差,难以抵制诱惑造成的。

第四,缺乏家庭矛盾处理能力。中国式的家庭及教育一直以成绩、考研、公务员、找好工作为追寻目标,往往忽视了最核心、最根本的沟通,父母和孩子缺少了沟通的桥梁,亲子矛盾加剧、生活中因琐碎的事情怨天尤人,从而导致无休止的争论。尤其是孩子居家学习期间与父母朝夕相处时间被延长,缺乏良好的家庭关系处理能力,导致矛盾日益显现,最终相看两生厌。

第五,对学校制度的不理解。疫情发生后,各高校在第一时间内做好学生信息统计工作,精准摸排学生数据,动态掌握学生疫情防控信息,绝大多数学生积极配合、如实填报。但也有个别学生对每日一报比较排斥,过度敏感和焦虑,不愿配合填写、不主动汇报,甚至隐瞒行程,指责抱怨学校及教师,负面情绪日益加剧。

(二)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第一,对学生多鼓励支持。辅导员是学生很重要的精神伙伴,在特殊时期辅导员除了督促学生填写每日一报按时学习之外,还应对学生进行人文关怀,积极主动地了解学生居家学习状态、线上学习效果以及学生家庭生活状况,带给学生心理安慰。家校合作,共同教育,不仅对家长和教师全面了解学生有着举足轻重的推动作用,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学生成长为新时代德才兼备的人才。

第二,借助于网络新型技术,积极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传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师资不足、課程开设少、场地、设备不足等因素的限制,教学活动也较为单一、枯燥,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不理想。而互联网打破了传统教育教学的限制,提高了心理健康知识的传播效率,学生随时随地都可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学习及问题咨询,覆盖面得到显著扩展。同时通过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学生在获取心理健康教育产品上、心理问题咨询上的速度也得到了显著提升,提高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综合水平,全面发挥了其服务作用。“互联网+”形势下,辅导员可通过互联网平台为学生提供倾诉场所,学生不需要填写真实信息,只需将自己的症状及想法传输到平台上即可,辅导员或其他学生则会根据倾诉内容,给予相应的建议,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从而缓解学生的压力,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即便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亦可及时向心理中心求助。

第三,加强与学生间的交流。可通过微信群、钉钉群、心理健康论坛等网络平台打造心理健康服务队,开展线上心理活动,如心理励志美文分享、新闻话题大讨论、心理电影鉴赏等,以此来促进校内外的联结,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培养学生对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健全学生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从而为学生日后学习和就业提供保障。

第四,构建班级危机干预网络体系。将班级心理危机干预进行网格化管理,类似计算机树状编程系统,将大群体细分为若干小群体,每个小群体进行责任制连接,最终汇聚到班级心理委员。各网格成员之间确保每天有时间、次数的网络碰撞,可以通过任何形式,聊天交友、游戏交友均可,辅导员确保每位学生是可被发现的,对若干小“负责人”进行危机干预培训,传授网络识别心理危机信号,防患于未然。

参考文献

[1]饶思锐.疫情期间心理疏导莫疏忽[N].重庆日报,2020-03-07.

[2]代勇真,方鸿志.中国人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关系的元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20,28(4):490-494.

[3]黄明芳.高校网络心理育人体系的生态建构[J].教育评论,2019(11):94-99.

[4]罗爽妍.线上学习期间高校辅导员如何做好学生健康心灵的呵护者[J].国际公关,2020(7):188-189.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大学生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跌宕起伏的心理健康之路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