赓续传承中国共产党奋斗精神的内在逻辑与实践要义
2021-09-23谭彩霞秦小珊
谭彩霞 秦小珊
摘要:中國共产党的百年发展史,就是一部践行初心使命的奋斗史。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源于对伟大梦想的执着追求,始于对人民主体地位的坚守践履,基于对伟大斗争的清醒认知,成于对伟大事业的苦干实干,体现了目标、动力、主题和方略的内在统一,承载着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宗旨和初心使命。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我们要永葆“为民奋斗”的初心,凝聚“爱国奋斗”的力量,锤炼“实干奋进”的品格,以不待扬鞭自奋蹄的姿态承载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担当。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奋斗精神;百年传承;新时代意蕴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发展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奋斗史。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回顾百年大党的奋斗历程,追寻“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精神脉络,探寻奋斗何以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追求的深层原因,理解和把握新时代赓续奋斗精神的本质意蕴,对新时代党员接好历史的接力棒,走稳走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具有重要意义。
一、奋斗精神是百年大党成就伟业的深厚力量
伟大实践产生伟大精神,伟大精神成就伟大事业。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无论是在中华民族历史上,还是在世界历史上,这都是一部感天动地的奋斗史诗。”[1]从历史和实践角度看,奋斗精神熔铸于百年奋斗的伟大实践,为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提供了丰厚滋养。
(一)艰苦奋斗成就“站起来”的辉煌伟业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由“跪着”的屈辱史到“站起来”的抗争史。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是一场极其艰苦的斗争,不仅要面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股势力的联合扼杀和残酷镇压,而且要考虑如何在反动势力长期占据中心城市以及农民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条件下,谋求生存和发展空间,凝聚革命力量,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的现实问题。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近代中国的国情出发,在领导革命斗争的实践中,以经济文化落后的农村根据地为依托,逐步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可以说,中国革命的艰巨任务和独特道路,为中国共产党人奋斗精神的生成提供了现实土壤。1925年10月,毛泽东通过分析研判革命形势、革命动力,第一次在《〈广东省党部代表大会会场日刊〉发刊词》中使用了“苦斗”一词。后来,他在系统总结党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用“奋斗”“艰苦奋斗”对党走过的艰难曲折的历程进行概括,并将之升华为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他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以自己艰苦奋斗的经历,以几十万英勇党员和几万英勇干部的流血牺牲,在全民族几万万人中间起了伟大的教育作用……没有中国共产党在过去十五年间的艰苦奋斗,挽救新的亡国危险是不可能的。”[2]在毛泽东看来,“艰苦奋斗”不仅是一段艰难岁月的历史承载,更是与党的革命实践紧密相联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在中国革命胜利的前夕,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人又以“决不做李自成”的历史清醒,郑重提出“两个务必”的重要思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3]1438-1439以此为精神动力,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通过艰苦卓绝的奋斗,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成功进行了“三大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完成了近代以来最广泛、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中国人民由此进入了当家作主的新时代。1949年9月21日,毛泽东在全国政协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豪迈地向世界宣告:“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以2100万仁人志士的浴血奋斗为主要形态的艰苦奋斗精神,成为实现中国人民“站起来”伟大征程中最厚重的关键词。1956年8月,邓小平在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的原稿中提出,中国共产党胜利的原因,很重要一点,“要归功于全体党员的艰苦奋斗。”毛泽东在审阅时,在这一句前意味深长地加写了“首先和最主要地”七个字,充分说明了“艰苦奋斗”在实现中国人民“站起来”伟大征程中的突出作用。在同年召开的八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更是明确提出“艰苦奋斗是我们的政治本色”[4]162的重要论断。艰苦奋斗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独特的精神标识,成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永葆先进性的根本所在。
(二)长期奋斗铺就“富起来”的厚重基石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给我们开辟了一条到达理想境界的道路”,[4]226但要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设现代化的国家,注定是一个比革命“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3]1438的伟大事业。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主动接过历史的“接力棒”,自觉践行党的初心和使命,始终牢记和坚持“两个务必”,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开启了新的伟大革命,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进程。邓小平反复提醒全党:“我们穷,底子薄,教育、科学、文化都落后,这就决定了我们还要有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5]257他强调:“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不能不提倡和实行艰苦创业。”[5]260这个过程究竟要多久?1992年春,88岁高龄的邓小平通过视察南方,在科学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和现实的基础上做出了回答:“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长期创业”成为中国共产党人奋斗精神最醒目的“标注”。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江泽民强调全党要将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今天我们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同样要靠艰苦奋斗。因为搞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科技现代化、国防现代化,仍然是一个需要付出百倍努力的艰苦创业的历史过程。”[6]党的十六大闭幕不久,胡锦涛和中央书记处成员赴西柏坡学习考察,重温“两个务必”,突出强调:“越是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要弘扬艰苦奋斗的精神。”[7]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对艰苦奋斗优良传统和作风的自觉践行,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国家综合实力大幅度提升,中国人民走上“富起来”的康庄大道。
(三)接力奋斗照亮“强起来”的逐梦征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接力奋斗的姿态锐意进取,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迎来了党和国家事业历史性变革,党和国家的面貌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是光明前景与风险挑战并存的伟大时代。进入新时代,面对“艰苦奋斗不合时宜了”等错误思想,习近平总书记给予了有力批驳:“过去我们党靠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不断成就伟业,现在我们仍然要用这样的思想来指导工作。……不论我们国家发展到什么水平,不论人民生活改善到什么地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8]他还要求全党认清艰苦奋斗精神任何时候都不会过时,号召全党要将艰苦奋斗的精神发扬光大,以“赶考”心态、奋斗姿态,奋力书写“强起来”的新答卷。可以说,结合时代特点,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精神,以永不懈怠的姿态接续奋斗,作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最鲜亮的精神标识和最宝贵的价值基因,为正在走向世界舞台中心的中华民族迈向“强起来”的新征程注入强大动力。
回望历史,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奋斗”始终是贯穿中国共产党百年风雨路的清晰主题,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注入了持久动能。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不仅是我们一路走来、发展壮大的重要保证,也是我们继往开来、再创辉煌的重要保证。”[8]
二、中国共产党人奋斗精神百年传承的内在逻辑
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在百年传承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尽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内涵和外延有所不同,但始终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9]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奋斗精神百年传承的内在逻辑,生动彰显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宗旨。
(一)源于使命型政党对伟大梦想的执着追求
梦想是奋斗的灯塔,奋斗是点亮梦想的阶梯。中华民族之所以历经磨难而屹立不倒,究其原因,就在于中华民族是勇于追梦的民族,中国人民是执着追梦的人民。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革命理想信念的理论基础,以实现共产主义和全人类的解放为最高价值目标,这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追求。“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叫共产党,就是因为从成立之日起我们党就把共产主义确立为远大理想。”[10]我们党清醒地认识到,实现共产主义本身就是一个道阻且长的历史过程,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接力奋斗。它把对共产主义理想的信仰追求根据不同发展阶段的历史任务,化为一个又一个具体的奋斗目标。从党的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纲领》鲜明地指出,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消灭资本家私有制”“直到社会的阶级区分消除为止。”[11]到毛泽东在1925年《政治周报》的发刊词中提出:“为了使中华民族得到解放,为了实现人民的统治,为了使人民得到经济的幸福。”[12]从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再到习近平总书记铿锵有力地宣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都对“中国共产党人为什么而奋斗”作出了回答。一百年来,我们党带领中国人民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改造,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从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到改革开放,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建设小康社会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都是一个阶段又一个阶段地趋向最终目标,都在为实现最高理想奠定坚实基础。无论前路怎么崎岖、任务多么艰巨、形势如何险峻,具有忠贞信仰追求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一步一个脚印,在一棒又一棒的接续奋斗中让梦想照进现实。对伟大梦想的执着追求,让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在历史长河中灼灼闪耀。
(二)始于人民型政党对人民主体地位的坚守践履
马克思主义坚信“历史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始终坚持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从毛泽东提出中国共产党人的上帝“不是别人,就是全中国的人民大众”,[13]并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确定为党的宗旨到邓小平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改革和一切事业根本标准,从江泽民提出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到胡锦涛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再到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铿锵宣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14]我们可以真切感受到“人民”在共产党人心中的分量之重。对中国共产党人来说,“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绝对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是更多体现在对人民主体地位的坚守践履上。具体来说,就是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主体作用、凝聚人民主体力量,体现到党的工作方针上,就是坚持群众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党一百年奋斗的历程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社会发生的历史性巨变充分说明,我们党始终把人民的主体地位与党的奮斗目标有机统一起来,做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半条被子”的故事最生动地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为民奋斗的初心。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党才能为人民群众所高度认同、所衷心拥护,才能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创造出“当惊世界殊”的发展成就。
(三)基于革命型政党对伟大斗争的清醒认知
要实现伟大梦想,就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可以说,伟大斗争就是实现伟大梦想的重要支撑,唯有清醒认识理想追求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方能不畏艰难、矢志奋斗。马克思主义第一次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探求人类自由而全面发展的道路,为建立一个自由而平等的理想社会指明了方向。正因为如此,资产阶级将马克思主义视为“幽灵”来围剿。然而,革命理想高于天。理想信念之火一经点燃,就永远不会熄灭。为了守护理想信念之火,马克思主义不仅同外部的、公开的敌人——资产阶级进行着不妥协的斗争,同时还与内部的敌人——蒲鲁东主义、巴枯宁主义等形形色色的机会主义进行了彻底而坚决的斗争。马克思主义本身也在斗争中实现了升华。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背景意味着其面对的挑战、肩负的任务更加艰巨,决定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团结最广大的人民群众进行长期的、艰苦卓绝的斗争。毛泽东指出:“什么叫工作,工作就是斗争。……我们是为着解决困难去工作、去斗争的。”[3]1161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正是以“工作就是斗争”的态度和勇气,带领中国人民一路攻坚克难,取得了让世界瞩目的胜利。毛泽东在党的七大上曾指出:“我们党尝尽了艰难困苦,轰轰烈烈,英勇奋斗。从古以来,中国没有一个集团,像共产党一样,不惜牺牲一切,牺牲多少人,干这样的大事。”[15]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样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改革开放后,邓小平一再强调:“社会主义社会目前和今后的阶级斗争,显然不同于过去历史上阶级社会的阶级斗争,这也是客观的事实,我们不能否认,否认了也要犯严重的错误。”[5]167-168面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形势,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我们面临的各种斗争不是短期的而是长期的,至少要伴随我们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过程”,[16]并将保持和发扬斗争精神,练就和增强斗争本领,作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必修课。这充分说明中国共产党人政治上的清醒,充分说明中国共产党是具有忧患意识,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革命型政党。正是基于对伟大斗争的清醒认知,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才有了更坚定的志气、更厚重的底气、更铿锵的勇气、更昂扬的锐气。
(四)成于实践型政党对伟大事业的苦干实干
马克思主义不是书斋里的学问,其所确立的共产主义理想也不是虚幻的“乌托邦”,而是置于现实基础之上的科学信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远大理想,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离开现实工作而空谈远大理想,也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17]可见,再远大的梦想、再宏伟的蓝图,如果不能在现存的经济关系中找到切实可行的途径与具体实践的支撑也将沦为空想。在坚定追梦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将之落脚到“坚持共产主义最高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相统一”这一伟大实践中,为伟大梦想找到现实的支撑点。早在1940年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毛泽东就明确提出:“我们要建立一个新中国”。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不是响亮的口号,而是扎实推进的伟大事业。实践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保持生命力和先进性的根本途径。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就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展开的伟大实践。1954年9月,在毛泽东发出的“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的号召指引下,憋着一股劲的中国共产党人积极投身于新中国建设的洪流,下决心、拼命干,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社会变革。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成就和挫折,使中国共产党人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建设伟大事业的长期性和艰巨性。邓小平从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出发,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为党肩负的伟大历史使命提出来,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作为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想加以明确,并切合实际地提出三步走的战略部署,使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焕发出新的生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以敢闯敢干的精神,历经千辛万苦、克服千难万险找到的追梦之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继续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基础上,明确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分“两步走”的战略安排,对现阶段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出全面部署,对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两个阶段”战略安排,清晰的奋斗路线图,恰如一面旗帜,让中国共产党的不懈奋斗真正“有所指望”“知所趋赴”。“幸福是奋斗出来的”“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咬定目标大胆试、勇敢闯、使劲干,使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的生机活力,也让奋斗精神在实践沃土的滋养下更加根深叶茂。
三、新时代赓续传承奋斗精神的实践要义
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中熔铸而成的奋斗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最厚重的底色,为强党兴国提供了丰厚滋养。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中国共产党人要赓续传承好奋斗精神的血脉,以奋斗的姿态书写无愧于时代的新答卷。
(一)永葆“为民奋斗”的初心
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体。人民群众的信任与支持,是我们党从弱小走向强大的坚实根基,也是我们党走向新的胜利的最大底气。一百年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在攻坚克难中创造“当惊世界殊”的发展成就,关键就在于解决好了“为什么人”“靠什么人”的根本问题。毛泽东指出:“共产党就是要奋斗,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要半心半意或者三分之二的心三分之二的意为人民服务。”[4]285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继承和发展了这一基本思想,明确提出“党与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始终保持血肉联系,是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10]反复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从毛泽东到习近平,永葆人民情怀,“一心为民”的奋斗初心始终如一。“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是响亮的口号,必须要靠实实在在的奋斗。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在治国理政的伟大实践中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相当于全球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二、美国的七分之一。[18]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实现共同富裕仍然任重道远。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我们要把奋斗为民的价值关怀落脚到實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做到“哪里危险多、哪里困难大、哪里有群众需要,哪里就有共产党员的身影、哪里就有共产党人的奋斗。”[19]砥砺“一心为民”的奋斗初心,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二)凝聚“爱国奋斗”的力量
上下同欲者胜,风雨同舟者兴。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只要我们党永远同人民站在一起,大家撸起袖子加油干,我们就一定能够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20]上下同欲、风雨同舟的关键就在于如何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核心,饱含着同根同心的民族情怀。中华儿女的爱国从来同奋斗紧密相连,一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就是一部中华儿女的爱国奋斗史。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我们要将爱国奋斗作为中华儿女团结奋斗的精神纽带,凝聚起同心奋斗的强大合力。一要把握好爱国与奋斗的关系。爱国是民族的文化血脉,奋斗是时代的前进引擎。新时代弘扬爱国奋斗精神,既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又要激活个人的内生动力,“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要把爱国之情、强国之志融入到团结奋斗的自觉行动中,真正做到因爱国而奋斗,在奋斗中更爱国。二要把握好国家前途与个人发展的关系。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表征着中华民族整体利益追求与中华儿女个体利益追求的内在统一。习近平总书记多次点明新时代与个人奋斗的关系,如:“新时代是在奋斗中成就伟业、造就人才的时代”“成就是全国各族人民撸起袖子干出来的,是新时代奋斗者挥洒汗水拼出来的”,等等。这些重要论述是对广大人民群众参与民族复兴大业的最有力动员,为我们准确把握国家整体利益和个人理想追求的双重向度,自觉把个人发展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自觉把实现自身价值融入国家建设的大潮提供了科学指引。三要把握好新时代爱国奋斗的核心意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出发,高瞻远瞩地提出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爱国奋斗注入了新时代基因。我们要充分认识和把握新时代爱国奋斗这一鲜明主题,把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有机统一起来,筑牢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最大限度地凝聚14亿中国人民和衷共济的磅礴伟力,形成竞相奋斗、团结奋斗的生动局面。
(三)锤炼“实干奋进”的品格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伟大梦想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21]敢于担当、实干奋进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鲜明品格,也是党带领人民创造中国奇迹的关键所在。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面对前进道路上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更要锤炼“实干奋进”品格,勤恳耕耘、踏实奋斗、坚毅前行。一要坚定“永久奋斗”的信念。“奋斗是长期的,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伟大事业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几十代人持续奋斗。”[20]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一项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的历史任务,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问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这就要求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永久奋斗的定力把宏伟蓝图一步一步变为美好现实。“今天,我们的生活条件好了,但奋斗精神一点都不能少,中国青年永久奋斗的好传统一点都不能丢。”[22]二要永葆“艰苦奋斗”的本色,坚守“自力更生”的原则。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既是我们立党立国的基石,也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的基石。当前我国正面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叠加冲击,风险挑战之大,前所未有。我们要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发扬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精神,以不怕苦、能吃苦的牛劲牛力,攻坚克难、埋头苦干。这是我们从斗争实践中得到的最深刻的领悟,也是我们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的厚实底气。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中国社会发展,中华民族振兴,中国人民幸福,必须依靠自己的英勇奋斗来实现,没有人会恩赐给我们一个光明的中国。”[22]三要增强“敢于并善于斗争”的本领。前进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往往荆棘丛生、充满坎坷。我们要始终保持共产党人敢于斗争的风骨,增强斗争意识,坚定斗争信心,提高斗争艺术,磨练斗争意志,以“敢于斗争且善于斗争”的过硬本领从容应对前进道路上的风险挑战。
从1921到2021,中国共产党已走过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站在这一重要的时间坐标上审视来路,一切伟大成就都是接续奋斗的结果。展望未来,一切伟大事业都需要在接续奋斗中推进。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要教育引导全党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始终保持革命者的大无畏奋斗精神,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14]今日之中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发展蓝图已经徐徐展开,“征途漫漫,惟有奋斗”。只要我们赓续传承好奋斗精神,就一定能承载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担当。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J].求是,2019(8):1.
[2]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84-185.
[3]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5]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6]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1129.
[7]胡锦涛.坚持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努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J].求是,2003(1):1.
[8]习近平.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 守护好祖国北疆这道亮丽风景线[N].人民日报,2019-03-06(01).
[9]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10-28(01).
[10]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J].党的文献,2016(4):1.
[11]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册)[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3.
[12]毛泽东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1.
[13]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102.
[14]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 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N].人民日报,2021-02-21(01).
[15]魏地春,王均伟.铸造历史--中国共产党历次全国代表大会纪實[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7:148.
[16]习近平.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 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而顽强奋斗[N].人民日报,2019-09-04(01).
[17]习近平.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几个问题[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9(5):1.
[18]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684.
[19]习近平在芦山地震灾区考察[N].人民日报,2013-05-24(01).
[20]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二〇一七年新年贺词[N].人民日报,2017-01-01(01).
[21]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12-19(02).
[22]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9-05-01(02).
责任编辑:谭桔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