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建立心理健康档案为契机探索人力资源管理新模式
2021-09-23王珊珊
王珊珊
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个体,对于参加工作的医护人员来说既要承受来自职业、社会、生活等多方面的压力,又要必须急速适应这种特殊压力源所带来的个体改变,因此容易出现心理健康等方面的问题。不良的心理状况会直接导致医疗护理质量的下降、服务水平的减低,更容易出现医疗纠纷等问题。鉴于医护人员心理卫生具有对自身及服务对象的双重影响,心理健康防护就显得特别重要。针对现状,医院人力资源部门采取有效措施,缓解医护人员的压力,为建立员工心理健康档案提供依据。
一、公立医院建立医护人员心理健康档案的必要性
(一)提高医护人员心理素质,有利于其健康发展
医疗卫生属于特殊行业,在日常工作中医护人员普遍存在心里紧张、精神压力大等心理问题。长时间在这种高压环境下工作会给人的精神状态和心理状态造成很大的副作用,对于医护人员的身心发展都是有着不良影响的。只有建立医护人员心理健康档案,通过必要的心理测试对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全面掌握,才能更有效的帮助其全面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地调整自己的行为习惯和思想意识,更好地规划自身需求,促进工作与生活健康发展。
(二)帮助医院管理者及时掌握医护人员心理状况,提高工作效率
医护人员心理健康档案中记载着个人全面的心理发展过程以及心理气质特征等信息。因为职业的特殊性,在日常工作中如果医护人员因为心理问题而出现医疗事故,直接导致人民生命安全和个人职业生涯受到很大损失,后果严重。所以一旦发现问题,医院管理者可以利用心理健康档案及时查阅相关的心理信息,以便全面的掌握个人心理健康状况,有目的的针对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方面进行有效干预和教育,及时解决心理问题,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三)为医院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资料来源,优化管理工作
在对医护人员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建立心理健康档案是首要条件。它主要是利用专业人员通过心理医学诊疗方法采集医护人员相关的心理信息,使用的人不但可以从这些档案中了解医护人员心理方面的信息,还能够从整体心理健康档案信息中总结出医护人员共同存在的心理问题,使医护人员心理健康档案能够为医院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相关的资料和信息,对优化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起到促进作用。
二、建立医护人员心理健康档案的工作原则
(一)合理性原则
档案存在的重要意义在于客观合理性。医护人员心理健康档案作为个人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全面地记载医护人员从入职培训,到分配新科室、从事新工作等各个环节接收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成长成熟的情况,要确保记载过程中真实可靠,客观公正,合理有序。
(二)保密性原则
现今社会,随着个人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保护个人隐私对当事人来说至关重要。个人心理健康档案和人事档案都包含着重要内容,未经允许不得随意查看、公开并使用。心理健康档案记录着医护人员的心理信息和心理动态,私密性强,要做到个人信息保密,保护个人隐私。
(三)专业性原则
要想建立好医护人员心理健康档案,全面了解个人心理状态,就必须要有专业的心理方面的专家、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专业的心理测量设备仪器、专业的心理调查量表以及专业规范的流程设计为前提,通过确定心理管理主体,落实心理档案管理措施,才能更有效的保证心理档案建设的专业性。
(四)多樣化原则
在当今信息化时代,建立心理健康档案、掌握医护人员的心理动态变化,就要利用一系列的信息手段获得更为广泛的心理数据。在心理健康档案管理工作中,要随时掌握医护人员的心理动态变化,善于从医护人员最关心的问题、与医护人员联系最紧密的人等方面入手,在心理健康测试阶段,心理医学科的医生要给大家强调心理健康的重要性,现身说法让医护人员从态度上重视心理测试;在心理健康档案建立阶段,针对重点关注的医护人员心理动态,通过科室主任和心理指导专家,在遵守保密原则的前提下,通过联系紧密人员的日常关心、小组谈话、心理活动沙龙等多种形式,及时掌握医护人员的心理动态,尤其是重点关注医护人员的心理变化,营造一个人文关怀的整体氛围,通过医护人员个人成长——科室支持——心理医学干预等保持信息反馈渠道的多样化,增加心理健康档案工作的实效性。
三、建立新型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建议对策
(一)加强人文关怀,正确引导医护人员注重自身健康发展
医院发展只有以人为本,才能创造更大的价值。医护人员只要拥有良好的心态,才能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中,使医患关系保持良好的氛围,这些是当代公立医院各项文化建设工作的源动力。
在日常工作人际关系中,医患矛盾是医护人员心理压力的普遍性来源,尤其是涉及长期工作在临床一线的医护人员。特别是年轻医护人员,因为刚参加工作还未适应职业特点带来的变化,由此产生的心理压力或许就导致医患矛盾的发生,造成很大的心理阴影,不利于个人成长。如何有效地化解这种负能量,平衡医护人员的心理状态,秦皇岛市第一医院从2018年开始启动的“巴林特小组”,是一种用话题讨论、情景扮演等形式让医护人员互相沟通交流,以提高沟通能力、疏解职业压力、加强自我训练、正确处理医患关系。通过这种形式的心理疏导,很多医护人员普遍反映心理压力解脱不少,自我放松很多,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积极性明显提高。
(二)建立心理健康档案,提高年轻医护人员主观幸福感
笔者认为,医院要想培养年轻医护人员,真正起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效果,首先要掌握人才的心理状况,要了解人才的所思所想,做好这些工作的前提是要建立起完善的医护人员心理健康档案,人力资源部门联合心理医学科共同完成医护人员心理健康档案的建立工作。心理健康档案的建立主要是利用现代信息化手段,通过运用心理学、管理学、统计学等相关理论和对个人的相关基本信息,包括姓名、年龄、所在科室、工作岗位、籍贯、信仰、家庭情况等等信息进行收集、归纳、整理、分类,并进一步进行有效分析。另外,心理健康档案还包括了员工至少一项的心理测评结果,从入职初期到现在每个阶段的心理测评量表,确保心理健康档案资料的完整性、全面性。建立心理健康档案不仅能帮助医院管理者掌握医护人员心理状况,也为医院的心理健康辅导工作提供资料来源,更能帮助医护人员提高心理素质,实现充分的认知自我,以提高年轻医护人员的主观幸福感。
(三)强化规范管理,发挥心理健康档案整体效应
强化档案规范管理是建立好医护人员心理健康档案的重要要求。档案的生命在于客观真实,只有客观真实才能体现档案存在的价值意义。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档案作为人事档案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全面记载职工从入职前的岗前培训到就业上岗过程中各个环节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成长成熟的情况,要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整理档案时不得弄虚作假,不能篡改编造,医护人员心理健康档案应独立成册,按时间顺序或按照项目性质分门别类,纲举目张,连同其他档案(如学籍档案、下乡档案、进修学习档案、荣誉奖惩档案等)一并归档保存。
保持全过程跟踪,充分保护隐私权,为医院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的效果评价提供考核依据。档案是过程的综合反映,具有历史感。医护人员心理健康档案也应体现这一特点,分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人员心理辅导、心理干预、心理咨询、心理救助等情况都应该记录、不能遗漏,不能断档,这样才能真实全面反映该人员的心理成长成熟变化情形,有利于总结心理变化规律,为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事实依据和材料支撑,发挥心理健康档案的整体效应。
四、结论
当前,医疗卫生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正在深入推进。抓好各项人事制度改革协同发展,创新医院管理,建立新型公立医院管理和运行机制,是确立现代医院发展模式和服务模式的迫切需要。做好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以建立医护人员心理健康档案为准入点,利用岗前培训对新入职人员进行全方位管理,加大力度重视卫生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和提高,举办各种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活动,推行持续改进PDCA的工作方法,注重心理健康培训质量管理的可行性和科学性,从而有效促进医护人员工作效率的提高。尤其是年轻医护人员处于人生和事业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内重要的生活事件和糟糕的心理健康状况对个体发展都有巨大的影响,通过建立心理健康档案,正确引导年轻医护人员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通过一系列改革措施,有效保护医护人员的身心安全,为探索新型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发挥巨大作用。
作者单位:秦皇岛市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