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档案馆增强文化功能的路径探析

2021-09-23刘云霞姚蔚迅

档案天地 2021年8期
关键词:档案馆文化

刘云霞 姚蔚迅

一、档案馆文化功能的决定因素

(一)档案馆的机构性质——文化事业机构

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中对档案馆的机构性质有明确的定位:档案馆为我国文化事业机构。文化事业机构,是指在文化领域从事研究创作、精神产品生产和文化公共服务的组织机构,具有公共性和文化性的特征。[1]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新增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表述,在第十条保留了“中央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各类档案馆,是集中管理档案的文化事业机构”的表述,強调了档案馆具有文化职能。笔者对档案方面的法律法规进行调研,选取了几部法律法规,如下表1。该表中的法律法规都对档案馆的文化事业机构进行了明确的表述。

在地方档案机构改革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修订的双重背景下,学界也对档案馆的性质进行充分讨论,一致认同档案馆的文化事业机构属性。徐拥军教授组织了综合档案馆是否为文化事业机构的专题笔谈,张卫东教授从内生环境和外生环境来阐述档案馆的文化特性和公共特性,得出综合档案馆属于文化事业机构的观点。[2]曲春梅教授把人文档案馆定位为文化事业机构是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必然选择,是国家档案事业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3]连志勇教授从历史与现实两个维度来探讨文化事业机构属性的重要性。[4]谭必勇副教授从19世纪中后期以来西方档案机构改革发展史出发,论述档案馆文化事业机构定位。[5]档案馆文化事业机构性质决定了发挥其文化功能为基本职责。

(二)档案及档案工作的文化价值

档案的文化价值可以从三个层面来表述:档案信息的文化价值、档案载体的文化价值、档案整体的文化价值,其中档案信息的文化价值为基本价值。档案具有知识贮存和传播功能,被称为“历史文明之母”“文明之母”。2012年,原中央档案馆馆长、国家档案局局长杨冬权曾提出 “档案是文化的重要母资源”。“母”在新华字典中的一条基本词义为本源,指事物据以产生的根源、本源。档案的覆盖面广,基础性强,资源丰富。档案是用以创造精神财富、传承文化的具有一定量的积累的客观存在的本源,是人类文明、文化创新和发展的重要源泉,是传承、延续、创新文化的基础性资源。

档案管理工作的文化价值。档案工作,特别是档案馆工作在人类社会文化中的作用决定了它具有很强的文化性。吴宝康先生在《档案学概论》中提到,档案馆的四大职能:积累和管理国家档案财富的职能,传播档案信息为社会服务的职能,提供原始凭证维护历史真实面貌的职能、承担宣传教育的职能。档案是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档案工作能够保存历史文化遗产。[6]从上述定义可以看出档案工作具有传播社会文化知识和信息的作用、社会文化教育的作用、发展科学文化的作用。

二、档案馆文化功能

(一)贮存及传播社会文化

档案是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有价值的、各种形式的历史记录。档案展现了社会生活的真实的历史记录,客观地记录了人类文化生活,反映了人类社会文化历史发展过程,是重要的信息源之一。“今世赖之以知古,后世赖之以知今者也”,这句话是对档案最基本功能的一个概况。档案馆不仅仅是一个历史记忆的储藏库,更是一座连接历史与现实的桥梁,是历史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和窗口。档案因其原始记录性,是信息的权威传承媒介,具有毋庸置疑的权威性。我国各级各类档案馆储存的档案记录了我国的社会文化活动,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中国历史的深厚文化底蕴,展示着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7]档案的利用过程也是档案的传播过程。档案的文化传播功能主要通过档案原件查阅、档案材料编研、网络传播等方式进行。

(二)构建文化记忆

文化记忆内容十分丰富,包括传承、学习、训练、研究、解释和实践。文化记忆概念与雅克德里达所说的“档案”概念、理查德伯恩斯坦所说的“传统”概念遥相呼应。[8]档案的真实性和丰富性决定了档案成为重要的记忆要素。档案内容能够真实地反映社会发展过程中某一个时期的真实情况,呈现出社会发展的历史原貌,档案是最为客观的文化记忆载体。近三十年来,世界各国通过挖掘文献信息资源,进行数字资源整合,保护和保存民族文化记忆。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进行的世界记忆工程、美国记忆、荷兰记忆等,国内有中国记忆、北京记忆、广州记忆等。在国内外的相关文化记忆项目建设过程中,档案馆在其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开展文化教育

历史文化教育。从档案的定义中可以看出,档案文化的主要特征是历史性。档案内容包罗万象,含有多样性的知识内容,包括政治、经济、科学、文化、军事等各个方面。档案馆内容的多样性决定了档案馆受众的多元化。可以通过各种主题的档案材料开发及利用,进行历史文化教育。例如,中小学把档案馆作为第二课堂,课堂学习的知识与档案馆提供的科学文化知识相互补充,根据档案能知晓某个历史事件的真实过程,不仅知道“是什么”,还知道“为什么”,通过历史事件的还原与再现,最大程度激发其反思“怎么做”;科研工作者从档案馆中查询科学研究相关的原始资料,辅助科学研究工作等。

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国家综合档案馆“五位一体”的功能定位之一。1997年,国家档案局提出各级档案馆要建设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要求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要发挥重要作用。2005年,国家档案局发布了《国家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工作规范》(DA/T2005-34)。2009年全国档案馆工作会议明确了“五位一体”的功能定位。[9]2019年,李明华在全国档案局长馆长会议中提到,档案文化服务机构首先应聚焦主责主业,突出5项基本功能,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就是其中一项基本功能。目前各级档案馆利用档案馆藏资源,举办展览、制作音像专题资料等方式,更直观、更丰富地去展现历史。例如,山东省档案馆的“齐鲁烽火——档案里的山东抗战”“抗日英烈追思厅”等专题。在增强中华民族荣誉感和使命感,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四)满足文化休闲需求

文化休闲是践行档案服务社会化的主要途径之一,是档案馆公共服务的重要方向。第十四届国际档案大会对档案休闲利用服务进行了集中研讨,档案文化休闲在发达国家普遍展开。档案馆能够为公众提供档案史料,公众在档案中查找各种需求信息的过程中,满足求知欲望,得到文化熏陶,开拓视野,享受追根溯源的乐趣。档案馆通过开发建设音像档案专题库,例如对录音、录像、图片等相关专题档案的整合,可以为公共提供一种文化休闲方式。档案馆积极开发文化创意产品,可以满足公众多元休闲需求。

三、档案馆增强文化功能的实现路径

(一)转变档案管理理念,从档案管理走向档案治理

档案事业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推进档案治理成为国家档案事业建设和发展的重要任务。档案治理是档案部门、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等多个主体协同合作,基于一定的行动规则,共同对档案事务进行科学、规范管理,实现档案领域善治的活动和过程。[10]档案治理是以档案部门为主导,以各方协同为基础,强调档案部门、社会组织、市场和公民的协同共治。首先档案馆要强化档案治理职能,厘清权利清单,做好核心业务,对非核心业务交由相关社会组织管理。其次,档案部门要完善档案治理相关规章制度,营造良好的档案治理生态,为各方组织参与档案治理提供政策支持,创造便利条件,唤醒或刺激社会组织及公众的参与积极性,早日形成多元主体共治局面,以便承担档案相关事务共治的任务。在协同治理的环境中,档案馆对档案文化的需求的探索触角更灵敏,开发主体的活力增强,档案馆的行政色彩才能逐漸“褪色”,文化功能得以激发。

(二)加强档案资源建设,为文化功能实现提供信息资源基础

档案资源建设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丰富及优化馆藏内容,二是档案资源的整合与开发。首先,档案馆要提高公共服务的观念,在面向不断多元化的档案利用需求过程中,要注重档案收集范围的不断更新与完善。注重传统纸质档案与数字档案的全面收集,档案馆要在整个档案工作过程中不断反思,与时俱进,收集全、管理好各类档案材料。其次,加强档案资源整合与建设,加强档案资源的编研开发,用实际行动回应日新月异的档案利用需求。在档案资源建设主体方面,由单一主体向多元主体发展,吸引跨机构、跨学科、跨专业的联动开发,加强档案资源整合力度与档案资源的编研及开发深度。提升档案资源开发产品的应用性、创意性、多样性以满足社会对档案文化的需求。

(三)加强档案利用的公众性特征,增强档案资源的开放性及易获得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档案利用方式已向多元化发展。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的利用与发展,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的建立,各地档案馆都顺应时代发展,做出了相应的创新与努力,为档案的利用提供便利方式,突破了一定的空间及时间限制。在增强档案馆文化功能方面,档案馆在利用服务时还应提高档案利用的公众性特征,满足公众档案利用需求。由于档案馆自身特点,在以往的档案利用中,为政府服务的理念导致了档案利用的公众性特征不显著。首先,要突破原有的档案服务理念,拓展服务范围,在满足政府部门需求的同时,重视社会公众的利用需求。其次,档案与图书等其他形式的文化载体相比,档案的原始记录性决定了档案是一种原始性、基础性资料。在因某个需求进行档案利用时,需要在枯燥的、浩如烟海的档案中寻找线索,阻碍了公众利用档案的积极性,这就需要加强档案的编研及开发。第三,在开发内容、数量、质量上,密切关注公众需求与反馈,使档案资源开发均衡发展,在求新的同时注重求实。真正做到应公众之所需,应公众之所求。档案利用的开放性及易获得性增强的同时,也激发了档案馆的活力,提高了档案馆的文化影响力。

(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文化功能实现提供人才保障

《2019年度全国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和档案馆基本情况摘要》中数据显示: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和综合档案馆专职人员中,从年龄结构来看,50岁及以上的有13053人,占31.5%,35-49岁的有21289人,占51.3%,34岁及以下的有7153人,占17.2%;从文化程度来看,博士研究生74人,占总人数的0.2%,硕士研究生2142人,占总人数的5.2%,研究生班研究生1069人,占总人数的2.6%,双学士254人,占总人数的0.6%,大学本科26520人,占总人数的63.9%,大专9871人,占总人数的23.8%,具有高中(含中专)及以下1565人,占总人数的3.8%;从档案从业人员的档案专业程度来看,具有博士研究生档案专业程度的13人,占总人数的0.03%,具有硕士研究生档案专业程度的427人,占总人数的1.0%,具有研究生班研究生档案专业程度的163人,占总人数的0.4%,具有大学本科档案专业程度的4709人,占总人数的11.3%,具有大专档案专业程度的1602人,占总人数的3.9%,具有中专及职业高中档案专业程度的256人,占总人数的0.6%。[11]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我国档案管理部门及档案馆的人才队伍存在不少问题,从年龄结构方面看,档案专职人员的年龄偏高,34岁及以下人员仅占17.2%,青年工作者亟待补充。从文化程度及档案专业所占比例来看,硕士及以上人数占5.4%,档案专业的硕士及以上人数仅占1.03%,档案工作者学历偏低,专业人才急缺。

针对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首先是加强档案工作人员的继续教育。我国档案馆工作人员年龄结构老龄化、业务水平参差不齐,必须注重档案工作者的继续教育,利用开展远程课程、举办专业讲座等方式,根据所在岗位,有针对性地进行专业培训,除进行档案管理等专业课程外,还要增加电子文件管理、计算机技术、信息服务等方面的课程培训。其次,在人才招聘方面,适当提高档案工作人员的准入门槛,改善人才队伍的知识结构,提高业务水平,使档案工作人员不仅能够担任档案的保管者,还能胜任档案编研、研究等工作。还要注重懂档案、会技术的综合性人才的引进与培养。第三,实行科学的考核机制。对在实现档案馆文化功能方面具有突出贡献的工作人员进行相应的奖励,在薪酬待遇、福利、科研立项等方面采取灵活的奖励机制,激发档案工作人员的工作激情,实现自身价值。

(五)改革档案管理体制,推进相关政策法规的制订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档案管理体制的建立及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1949-1959年,这一阶段党政档案工作分开管理,分别由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局、国家档案局管理。1959-1985年,建立了由中共中央领导下的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档案管理体制。1985-1993年,建立了国务院领导下的党政档案工作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体制。1993-2018年,建立了中共中央领导下的党政档案工作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档案局馆合一的管理体制。第四阶段的档案局馆合一的体制模式是典型的政事合一模式。2018年3月中共中央印发了《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国家层面仍为局馆合一的管理模式,全国各地档案馆改革形式多样化,未形成统一的模式。在改革過程中,无论是局馆分立,还是相关职能机构的整合,但总体来看,是围绕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及职能定位清晰化的方向开展。[12]

参考文献:

[1]李灵风.公民文化权利与档案馆公共文化服务[J].山西档案,2010(02):19-21.

[2]张卫东.综合档案馆具备文化事业机构特性[J].山西档案,2019(06):172-174+181.

[3]曲春梅.文化事业机构是对档案馆的合理定位[J].山西档案,2019(06):174-175+181.

[4]连志英.从历史与现实维度看档案馆文化事业机构属性的重要性[J].山西档案,2019(06):176-177+181.

[5]谭必勇.从西方档案机构改革看档案馆文化事业机构定位[J].山西档案,2019(06):177-179+181.

[6]冯惠玲,张辑哲.档案学概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10

[7]王楠. 档案馆文化功能实现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8.

[8]扬·阿斯曼,陈国战.什么是“文化记忆”?[J].国外理论动态,2016(06):18-26.

[9]谢永宪,张利,孟庆庆.国家综合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研究[J].北京档案,2014(12):25-27.

[10]金波,晏秦.从档案管理走向档案治理的实现路径[J].中国档案,2020(01):74.

[11]2019年度全国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和档案馆基本情况摘要.[EB/OL].(2020.09.04)[2021.03.25].https://www.saac.gov.cn/daj/zhdt/202009/33f1eb75c35c441984f8f8f705110666.shtml

[12]傅荣校.当前档案机构改革若干问题探讨[J].档案学通讯,2020(01):63-69.

基金项目:本文系山东省档案科技项目:大数据背景下山东民俗档案信息资源建设与利用研究(批准编号:2020-25)阶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档案馆文化
河北省档案馆馆(省方志办)藏《永壁村保甲册》鉴赏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关于智慧档案馆与数字档案馆的关系探讨
谁远谁近?
传承 民族 文化
什么是文化
when与while档案馆
北京市第三届“档案馆日”活动预告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
科隆档案馆突然坍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