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余锂镭:“红色”土壤涵养的“红色”医者

2021-09-23赵雯

党员生活 2021年9期
关键词:心内科红色新冠

赵雯

锂:是一种治疗精神疾病的良药。

镭:是居里夫人发现的治疗肿瘤的新元素。

余锂镭,从出生开始,就怀着父母“愿为良医”的殷切希望。

2003年,“非典”肆掠,正在大学就读的余锂镭,看到一位位前辈身着防护服毅然奔赴一线,深受震撼:“当时,那身防护服就像宇航服一样神圣,他们胸前的党徽更是熠熠生辉。”

这一刻,余锂镭慎重地写下了入党申请书。

从此,白衣执甲,红徽所向,一往无前!

2011年,他博士毕业后,来到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工作。这所“英雄辈出”的医院,在党和国家、人民群众需要的关键时刻,全体医务工作者都能毫不犹豫、挺身而出。不管是去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还是近期支援核酸采样检测工作,人民医院都在用实际行动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不畏艰险、奋勇向前,不辞辛劳、连续作战,团结合作、众志成城,尊重科学、敢于胜利”的伟大精神。

在这片“红色”土壤中,余锂镭不断吸取“红色”养分,逐渐地成为一名“红色”医者。

红色血管与红军长征路

创立于1923年的人民医院,是我国最早由中共党员创建的公立医院,有着鲜明的红色基因,历经近百年,始终将医院命运与国家、民族、人民的命运紧紧相连。

如今,人民医院东院心内科是全省闻名的“红色学科”:每年救治病人超过20000余人,各类心脏介入手术近13000台次,学科活跃度位居全球医院第4。

余锂镭的导师、心内科主任江洪教授是国内顶级心内科专家,人称“南江北马”。“江教授是一位老党员,依然每天坚持在一线,挑战难度最高的手术。他是我们身边的楷模,努力的方向。”余锂镭说。

在临床教室,悬挂着一幅巨大的红军长征路线图。“红军长征路线图,与人体心脏右冠状动脉血管走向,惊人的吻合。”江洪教授用这幅路线图时刻激励着大家。

余锂镭说,东院心内科介绍党员医生的开头,都是用红字闪亮地标出“中国共产党党员”。一枚小小的党徽,在白大褂上散发出耀眼光芒,能拉近医患间的距离。

医院党委“坚持把党的领导融入医院治理的各个环节,把党的组织嵌入医院的管理架构”,在全国医院中首创实施“把支部建在亚科上、把总支建在三级学科上、在二级学科和原有总支基础上成立分党委”的党建战略,建立起“院党委—分党委—党总支—党支部”医院四级党组织架构,做到党组织在医院各级各层、各科室、各部门全覆盖。

党建引领下,一代代“人民人”不断汲取红色基因的原初养分,一批批“红色学科”的职责和使命、“红色医者”的温度与担当在为民服务中倾情彰显。

“疫”线上“徒手”起搏

时光倒回2020年1月25日——

疫情突袭,这场抗疫战斗中,重症患者病区无疑是“炮火”最猛烈的战场,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成为武汉市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救治的三大定点医院之一。

在党旗的引领下,在“红色医院”和“红色学科”的带领下,余锂镭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第一时间组建了突击队。

“党員和入党积极分子,和我一起进红区!”一声令下,余锂镭带领心血管内科的19名党员和71名医护人员投身到最危险的战场。他们先后转战6个病区,通过实行危重患者“一人一策”党员负责制、隔离病房“党员查房制”,联合多学科力量,救治了160余名新冠肺炎患者(其中重症80余人),实现了患者“零病亡”、医务人员“零感染”的目标。

“疫”线上,惊心动魄的场景不断发生——

2月15日,在武汉市第九医院住院的59岁新冠肺炎患者李大伯突然发生休克,意识模糊。危急时刻,这支年轻的心内科团队前往驰援。

直接在ICU床边,用手机照明,他们徒手为患者安装临时起搏器,争分夺秒挽救生命。

一番惊心动魄、细致耐心地操作后,临时起搏器终于安装成功,李大伯的心脏也基本恢复正常跳动。

“条件所限,这一次‘徒手起搏,风险挑战极大。这得益于江洪教授的悉心指导和团队平时心脏介入诊疗经验的积累。”

如今再回想那些在隔离病房的日子,有惊心动魄地抢救生命;有连续二三十个小时不睡觉,累了靠着墙或直接躺在地上休息;有每天汗湿了的衣服;有脸颊、脖颈上被口罩和护目镜勒出的水泡和溃疡,这些他们都觉得只是家常便饭……

这支能打硬仗的突击队,自愿坚守人民医院东院12楼,连续奋战90多天不下火线,他们还婉拒前来支援的国家队换防。

余锂镭说:“12楼的党员医护,只是千千万万个将红色基因融入血脉的‘人民人的缩影;‘12楼现象也只是医院里每一个个体和集体,与孕育他们的红色土壤产生的必然化学反应。”

面对疫情大考,人民医院2000余名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赓续红色基因,践行初心使命,带领全院7000余名员工负责10条战线的抗疫工作,共治愈新冠肺炎患者5510人,为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胜利做出了历史性贡献;充分发挥医院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武昌方舱医院成立临时党委,“党建引领、医患联管”模式实现“病人零病亡、零回头,医护零感染”的伟大实践,成为全国样板;此次武汉局部疫情,医院迅速成立新冠病毒核酸采样队临时党支部,带领60余名医护赶赴江夏封控区,冒雨4小时快速高质量完成1.5万人次的核酸采样任务,同样感动无数国人。

2020年5月14日,余锂镭收到所有医护人员平安无事的报告后,一向从容淡定的他十分激动:“那时,我才真的觉得,这一仗我们打下来了,我没有辜负组织对我的信任,我对得起我的战友们!”

救人的战场不止医院

人民医院医护人员时刻秉承“一切为了人民健康”的宗旨,始终传承医者仁心、见义勇为的担当和奉献精神。高空、高铁、地铁、公交、路边等地方都可以见到医院救护人员救人的身影。

救人的战场,从来都不只是医院。

2017年3月,余锂镭赴美国参加学术交流。返程时,在洛杉矶飞往北京的国际航班机舱内,他就曾上演过万米高空救人的惊险一幕。

“请问飞机上有医生吗?”

当时飞机飞行约9小时后,广播里传来了空乘人员急切的中英文求助声。一名50岁左右的美籍华人乘客杨女士突然出现不适,胸闷难受,喘不过气。

他没有任何犹豫,挺身而出。

“飞机上的设备十分有限,发现患者呼吸急促,精神状况很差,但神智清楚。询问得知,患者之前在美国体检时就得知自己心脏血管有问题。飞机起飞一段时间后身体就越来越不舒服,出现明显憋闷、呼吸急促甚至濒死感。”

他凭借积累的临床经验对杨女士进行了及时救治,一边不停地安慰,让杨女士吸氧、平复情绪,一边在急救箱里找到相关药物让她舌下含服。约10分钟后,杨女士的症状得到了缓解。

随后,他每隔10分钟就询问评估杨女士的病情。在严密监测下,杨女士的症状明显好转,顺利抵达北京。

分开之际,余锂镭对杨女士真诚地说:“如今国内的医疗水平越来越高,在国内看病会更方便。”

让中国患者用上“中国造”

科技兴则国兴,科技强则国强。

自担任研究生导师以来,余锂镭就一直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他常常强调:“我们所培养的不仅仅是医学生,而是创新型的医学科学家!”

在他看来,创新意识已经成为他的思维习惯,他似乎时时刻刻都在思考“我们要如何从临床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创新诊疗策略。”他在进行临床教学时最常问的问题也是“对这样的病例,有没有更好的治疗方案?”

通过创新,他和团队一起发明了“无创光遗传学防治心源性猝死”的新技术。“心源性猝死一直是很多心脏病患者的‘噩梦,而交感神经则是引发猝死的关键。”

2015年,余锂镭在一次和从事神经研究的专家交流过程中,听到对方提到一种用于精准调控神经核团活性的光敏蛋白。他敏锐地察觉到,这或许是一个突破点。

在江洪教授的指导下,他立刻展开研究,用光敏蛋白给交感神经戴上“紧箍咒”:平时生活毫无影响,但在患者激动的时候,能达到防治恶性心律失常和猝死的目的。这一研究发表后,入选《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17国际心律失常领域十大研究进展。

余锂镭所在的研究团队的座右铭就是“奋斗”二字:“这个‘斗,一横、一竖分别意味着交叉创新的广度和深度,两点代表研究要转化成新的药物或新的医疗器械为人民服务。我们赶上了这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学校和医院积极鼓励支持年轻人创新。我们青年医生将在好政策、好氛围的鼓舞下,努力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创新之路。”

余锂镭自豪地说:“目前,东院心内科使用的血管支架中,99%为中国制造。我们将科研与临床相结合,‘智造最适合中国人血管的心脏支架,不仅大幅降低了病患的医疗费用,更节约了宝贵的国家医保资金。如今,患者更加信任‘国产,这就是‘民族自信。”

“育人”与“救人”的意义

从医近20年,他说:“有过感动,也有过泪,困难的时候总有很多身影闪现在我脑中,他们有的是我的恩師,有的是我的同事,为我提供了力量,无私地给予指导和帮助……我庆幸在人民医院这个英雄楷模辈出的集体。”

而恩师无论是在工作还是人生方面的谆谆教诲,更让他深深觉得:“把学生培养好,和救人同样意义重大。”

“凭一己之力能救治的人是有限的,但立德树人,可以将‘红色医院‘红色学科的精神代代传承。”言出必行,余锂镭始终牢记红色初心与使命,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爱国情怀,弘扬爱国奋斗精神。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作为教师党员代表,他在2020年全国高校党组织的首场战“疫”示范微党课活动中,为全国大学生上了一堂生动的党课。

作为课程教师,余锂镭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和创新,他所在的教学团队《临床病理、病理生理和治疗学》获批2021年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

医院教学分党委书记杨劲介绍:“余锂镭不仅坚守在医院管理、临床岗位上,还担任学生班级导师、研究生导师。虽然事务繁多,却始终安排得井井有条,对待病人无微不至,对待教学言传身教,对待科研严谨求实。”

近年来,在红色基因和伟大抗疫精神的感召下,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最年轻的是一位1998年出生的护士。他笑着说:“看着‘90后‘00后在红色阵地上‘一夜长大,我觉得中国医学的未来充满希望!”

猜你喜欢

心内科红色新冠
风险管理在心内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红色是什么
新冠疫苗怎么打?
您想知道的新冠疫苗那些事
对心内科新护士应用人性化带教模式的教学效果观察
宁愿死于新冠,也要自由?
珍爱生命,远离“新冠”
红色在哪里?
追忆红色浪漫
心内科老年患者治疗期间心源性猝死的临床病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