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中国铁路建设:天堑变通途

2021-09-23秦沣张孝良

党员生活·中 2021年9期
关键词:枕木筑路成渝

秦沣 张孝良

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在毛主席看来,经济、国防、交通是三位一体的,有了发达的交通体系,全国经济就能活,同时,经济发展又能通过发达的交通体系巩固国防。

但当时中国的铁路,通车里程还不到印度的一半,全国有30%的县连公路是什么样子都没见过,毛主席就曾说过:“有些铁路、航运、公路还有大量的独轮车路,还有只能用脚走、甚至用脚也不好走的路并存。”

经济要恢复发展,没有铁路是万万不能的。东部发达地区的工厂需要中西部地区的原材料,没有铁路,生产效率就上不去。铁路建设事关国家发展的全局!在毛主席的动员下,铁路建设者们夜以继日地工作,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含1949年之后的三年恢复时期),新中国的铁路建设成就斐然,共修建了6100多公里的新铁路。

自古,中国便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旧中国的铁路主要集中在东北和中东部,西部几乎没有铁路。西南土地上的人们,千百年来一直梦想能打通天堑,畅游神州。

1950年6月,在中央人民政府和全国各地的支持下,穿越巴蜀的成渝铁路开工,为修建新中国第一条铁路拉开了序幕。

成渝铁路是新中国成立后自力更生修筑的第一条铁路,面临的困难很多,可广大筑路工人在党的领导下,以无比高昂的政治热情和干劲,在“人民自己的铁路自己修”的口号下,日日夜夜忘我劳动。川东、川南、川西、川北4个军区相继组成4个总队,2万名解放军指战员投入到成渝铁路建设工地,在缺乏机械设备的困难条件下,他们凭着艰苦奋斗的精神,打着燈笼火把,推着斗车出渣,创造了52天完成4个月任务的奇迹。

为加快工程进度,1950年11月,10万民工被动员加入到筑路队伍中,他们纷纷编竹筐、制扁担,架起火炉打铁锹……铁路修到哪里,哪里的群众就成立护路队,日夜看守,严防匪特破坏。

铺路需要100多万根枕木,四川人民就热情高涨地掀起了献枕木的运动,一些青年献出做新床的木料,一些老人献出了做寿棺的方材,有的人还献出了珍藏多年的樟木、楠木,各地群众还积极采伐送往工地,共献出枕木129万根。

与此同时,筑路军民还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性,在施工中积极创造了一些新技术,解决了修路中的不少难题。如路基分层填土打夯、长涵洞分节建造、厂制钢筋混凝土、枕木预先钻眼等先进方法,不仅缩短了工期,而且提高了工程质量。

当年筑路参与者方树云回忆起那段往事时,激动地说:“每天早上天刚发白,我们就起床了。晚上大家都自觉留下来加班。没有鞋子,就打光脚;没有工具,就手工凿石头开隧道。50多公斤的担子挑起来就跑,好像有使不完的力气。”19岁就参加成渝铁路建设的张隆恩也记忆犹新:“那时候我们每天补贴2公斤米,没有工钱,但大家都热情高涨。铺铁轨需要枕木,沿途的农民就砍了自家的树送来。”

1952年6月13日,全长505公里的成渝铁路终于全线贯通,比预期提前3个月。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条由自己设计、自己建造、材料零部件全部为国产的成渝铁路胜利通车!

505公里的成渝铁路,横贯四川中心地带,是西南地区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大动脉,其建成深刻改变了四川乃至西南地区的交通格局。此后,我国以沟通西南、西北为重点,修建了大量铁路干线、支线和枢纽,也从此拉开了新中国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序幕。

猜你喜欢

枕木筑路成渝
轨道上的“双城”之路
成渝中线高铁开工 建成后50分钟通达
2020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大事记
夜霜泡着枕木
成渝共振,高质建设双城经济圈
赞云南大山筑路人斯那定珠
澳大利亚:用烟头筑路
火车道上为什么铺碎石
近代上海公共租界筑路中的利益协调
察尔汗盐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