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劳动教育类教材出版模式优化探析
——以《大学生劳动素养教育》为例
2021-09-23贾志萍胡建华
贾志萍 胡建华 刘 旺
(湖南大学出版社,湖南 长沙410082)
一、前言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劳动是一切知识的源泉,成功是辛勤劳动的报酬。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创造性劳动,方能报效国家、奉献社会。本文以《大学生劳动素养教育》为例,以高职院校学生为适用对象,探讨大学生劳动教育类教材出版的优化模式,以期为高校劳动教育类特色教材的出版内容和方向提供借鉴。
劳动是探索自然世界、社会世界并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过程,是人类利用产生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维护生存、促进发展并最终服务于他人的基本社会实践活动(如图1所示)。而劳动教育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设计、制作、服务等改造世界的活动,并在此过程中提升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教育。它是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和劳动态度、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养成劳动习惯的教育,是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主要内容之一。
图1 对劳动性质的解读
二、劳动教育的紧迫性
当前,由于轻视劳动的社会观念、追求应试的教育取向、社会分配的制度不当等原因,劳动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软化、弱化、边缘化甚至异化的现象。
但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一直是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和国家在劳动教育方面对各级各类学校的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
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提出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总要求。这一提法将劳动教育从以往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途径提升为国民教育体系中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并举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育方针性的重要意义。
2020年3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强调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形成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针对性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根据各学段的特点在大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系统加强劳动教育。
2020年7月,教育部印发了《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要求独立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针对大学生所在院校来说,职业院校不少于16学时,本科院校不少于32学时。
三、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出版大学生劳动教育类教材,还要掌握大学生劳动教育的主要内容、意义等方面的知识。
(一)大学生劳动教育的主要内容
当前实施劳动教育的重点是在系统的文化知识学习之外,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也就是说,劳动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中的知识、技能与价值观(如图2所示)。针对本文所依托的《大学生劳动素养教育》适用对象高职生来说,重点是持续开展日常生活劳动,定期开展校内外公益服务性劳动,参与真实的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
图2 劳动教育的主要内容
(二)大学生劳动教育的意义
以高职院校为例,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系统加强劳动教育,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是民族发展的需要。因为劳动创造世界,而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必须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立足国家创新驱动战略需求,针对劳动新形态改进劳动教育方式,方能培养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二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因为劳动征服一切,现代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用人单位不再唯学历论,具有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的人才更受青睐。
三是个人发展的需要,因为劳动塑造人格,人作为一种现实的自然存在物,必须通过劳动来满足自身的生存需要,劳动的目的是升华人格。新时代劳动教育具有树德价值,能够帮助学生在劳动实践中体认劳动精神、锤炼劳动品格、磨炼劳动意志,从而变得独立自主、乐观向上,将“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价值观根植于心。
四、《大学生劳动素养教育》教材特色出版模式
弄清大学生劳动教育的相关知识点后,我们来讲述《大学生劳动素养教育》的具体出版模式。
笔者所在单位和《大学生劳动素养教育》编者所在单位就教材如何出版进行了多次沟通,完成了前期市场调研、选题定位、目录框架搭建、特色专业知识点归纳、书稿编审校等细致的工作。该书依托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以该校各专业劳动教育素材为主要内容进行编写,已于2020年8月出版,走在了大学生劳动教育类教材编写出版的先列。
(一)胸有成竹,稳扎稳打——进行同类教材市场调研
在《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的指导下,学校决定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程,但相关教材如何编写、如何定位是个难题。当时市场上同类型图书并不多,编写人员及编辑团队以当当网为数据平台进行了检索,调查出的劳动教育类图书结果见表1。
表1 市场同类图书
从上表可以看出,市面上已有的大学生劳动教育类教材很少,与劳动教育相关的图书多为中小学主题类教材、教学指南、学术专著等,数量也不多,且不适合高校使用。
由此,在新时代劳动教育要求的召唤下,为构建高校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出版大学生劳动教育类教材显然是一个很好的机遇,能够充分发挥劳动独特的育人价值,且敢为人先,填补了目前高校全面、系统、科学地开展劳动教育课程并配套教材的市场空白。
(二)高下在心,量体裁衣——根据学校特色做好选题定位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是一所工艺美术类专业院校,为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A档)、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有刺绣设计与工艺、服装与服饰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5大专业群,设计师资力量雄厚,专业发展前景好。
以这样一所学校的资源来搭建劳动素养教育课程,显然是极具优势的。
区别于传统教材的劳动教育理论讲述、课后实践,编者当时拟定采用学校多专业劳动教育素材,将设计课程和劳动素质教育、劳动实践融为一体,打造适合高职院校尤其是艺术设计类高职院校的学生用书。
(三)统筹兼顾,知行合一——搭建选题目录框架
教材从劳动素养和劳动实践两方面构建内容,既注重理论弘扬,又注重身体力行,强调强化劳动意识、培养工匠精神、提高创造性劳动能力。
目录框架(如图3所示)分为三段式共七个专题:专题一提出观点,主要讲述劳动素养教育理论知识;专题二至专题五与纲要中的“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内容契合;专题七阐述创业劳动,为劳动教育拓展实践部分。其中,第二段中的“智慧劳动、创意劳动、艺术劳动”为符合新时代劳动教育要求的新提法。
图3 《大学生劳动素养教育》目录框架
(四)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容纳各专业知识点
专题二至专题七涉及工艺美术及设计类专业十几个门类,编者收集了这些门类相关的劳动教育素材,通过“生活智慧、创意空间、工匠精神、讲解说明、劳动实践、创业能力、劳动示例、项目实践、探究分享、专家在线、漫谈劳动、知识乐园、榜样激励”等丰富多样的教学环节,巧妙地将专业知识与技能融入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中,学思践悟,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例如在专题二“生活中的智慧劳动”中,编写人员集合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知识,示范了如何做防护口罩,以提高日常防护技能;在专题四“传统性的艺术劳动”中,编写人员描绘了湘绣非遗传承人刘爱云、梅山剪纸非遗传人向亮晶、自贡扎染技艺非遗传人张晓平等大师的事迹及作品,帮助学生认识工匠及工匠精神的重要意义,培养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无私奉献的精神,涉及了刺绣设计与工艺、服装与服饰设计、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等专业多个方向的知识。
(五)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做好编审校工作
教材设计了多个小模块,体量大、形式多、内容杂,且是分工整理,参与人员较多,因此,在编写之初,编辑团队就对编撰体例做出了规范,这样可以避免“一个师傅一个规矩”的问题,减少编辑工作量,提高书稿质量。
审稿时,编辑针对纲要提出的“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内容对各专题的顺序进行了梳理,舍弃了一些非劳动教育内容,以更符合逻辑。
编辑校对时,统一整理了各模块名称,减少琐碎知识点;对于纲领性文献的提法做出了规范,要求引用文字一字不差;整合了图片资源,对其出处和质量提出了高要求;修改了文字差错,润色了语言表述;一一核实了二维码链接资源,确保内容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提出了封面设计方案建议,拆解视觉元素……
(六)微言大义,深入浅出——阐述教材特色
1.思想性
教材强调劳动教育的核心是劳动思想、劳动态度和劳动方法的教育,设置了“观点交锋”“漫谈劳动”“三省吾身”等劳动思辨知识模块,以帮助学生思考劳动的价值与意义是什么,以什么态度对待劳动,用什么样的方法进行劳动。
2.知识性
教材从“劳动之思”“劳动之义”“劳动之美”“劳动之育”四个角度全面梳理了劳动教育的理论知识,讲述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劳动价值观、劳动实践观的观点,准确地把握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劳动和劳动教育的重要论述,简明扼要。
3.全面性
教材注重强化综合实施,从以下三点来展现:
(1)教材内容覆盖面广,既关注学生的衣食住行,又关注学生的职业发展;既注重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又注重解决社会热点问题。
(2)教育途径涉及面广,既充分挖掘职业院校的可利用资源,又充分整合家庭、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既注重新兴技术的支撑,又强调传统工艺的传承;既鼓励个人艰苦奋斗,又提倡团队协同创新。
(3)教材应用范围广,既具有专业性,又具有普适性;既讲述了设计专业知识,适合工艺美术类、设计类院校学生使用,又在现实生活中取材,实践案例简单易行,帮助学生学会基本劳动技能,适合在大多数高等院校推广。
4.实践性
教材推行实践引导,设计有“劳动示例”“项目实践”“探究分享”等模块,通过家居布艺、室内插花、服装配饰设计等智慧生活劳动,首饰设计、衍纸工艺、手工陶艺等艺术生产劳动,湿地生态修复、校园安全宣讲、助力精准扶贫、参与社区建设等公益社会劳动以及勤工俭学、创业劳动等活动,促进学生对劳动的理解,以培养其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5.时代性
教材充分利用了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的教育资源,实现线上线下互动,展现了时代特征。学生可通过扫二维码与不同行业专家或非遗传承人“对话”,还可直接观看各种实操视频和部分老师的线上课程。丰富的立体化学习资源,线上线下交互式的学习模式,使学生在劳动实践过程中感受劳动魅力,激发劳动兴趣。
教材还结合了很多社会热点,如新冠肺炎疫情、精准扶贫、校园安全、湿地保护、全球技能挑战赛等,使学生体会社会主义社会平等、和谐的新型劳动关系,懂得辨析复杂情景中的客观现象,学会分工合作,学会建设世界,从而树立正确的劳动态度。
五、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类教材出版模式的优化建议
以《大学生劳动素养教育》为参考对象,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类教材应脱胎于传统旧式劳动教育教材,优化出版模式,不局限于纯劳动理论思维概括,不局限于居家卫生、学校保洁等传统劳动,应紧跟国家政策要求,结合高校学科专业特色,加入融媒体手段,实现高质量的发展。
(一)紧跟国家政策要求
目前,大学劳动教育类教材编写,应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对《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等文件进行解读,掌握劳动教育体系构建的精髓,紧跟国家政策要求。在编写之前,应成立专门小组对文件进行研究,结合文件精神提出大纲,可以将劳动教育和高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结合起来。
(二)结合学校学科专业特色
《大学生劳动素养教育》遵循了教育规律,融入学科专业特色内容,坚持以人为本。教材从高职院校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求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并将其转化为劳动主题,以帮助学生激发劳动兴趣,强化实践体验,培养劳动习惯,汲取榜样力量,树立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其他高校可结合自己学校的特色学科、特色专业(如医学类、化工类、生物类、金融类、机械类等专业),发掘劳动专题,将劳动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起来,避免采用传统的劳动教育方法构建教材内容,从而实现学校资源的优质化、多元化应用。比如药剂学专业学生可给药草绿化保洁、除草施肥,在劳动实践的同时对药草的药性更加了解;化工类环境专业学生可采用专业仪器检测河流湖泊水质,结合专业知识解决水体富营养化问题,完成环保公益劳动;机械设计专业学生可将废弃的自行零件拆卸,利用结构设计等知识,DIY“变废为宝、废物利用”,重组免费共享单车、手推拉车,让劳动教育实践成果惠及他人,等。
(三)加入融媒体手段
《大学生劳动素养教育》运用了多种媒体资源,将各种实操视频、专业线上课程、相关政策解读等数字内容融进各模块,版面设计优良,内容科学实用,凸显五育并举,力求全方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进入新时代,在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信息传播主渠道的新时期,国家深入推进媒体融合发展,教育融媒体建设应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各高校应在内容、理念、平台以及运行机制等方面突破限制,融合多种资源和渠道,把劳动教育的新要求落到实处,做出符合自己学校发展的特色教材。
六、结语
总之,劳动教育作为高校通识课,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大学生劳动素养教育》的出版,走在了时代前列,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比如没有劳动数据的具体采集,无法提出劳动教育评价机制。本文旨在探索这类教材的出版途径,以期提供一点编写思路和研究方向。大学劳动教育类教材的开发和建设,应符合时代发展要求,还应符合学校教学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