焉耆县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概算及经济评价分析
2021-09-23尹舒倩
尹舒倩
(水利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1)
0 引言
小型农田水利是发展集约化、现代化农业的重要途径,适用于一些面积不大的地块。但这类工程覆盖面广、投资额大,且需要当地民众的大力支持,因此在实施这些项目前,必须对工程的经济性进行详细分析,这是项目实施的最基本前提,若经济性较差,会使项目存在一定的投资风险,影响最终的落地实施。
1 工程概况
焉耆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心位置,在乌鲁木齐市南418 km处,是连接新疆南北的重要中转站。该地区从2010年起,立足于本地农业基本情况,积极利用相关扶持政策,以农田水利工程为建设突破口,打造一批技术先进、单产高、自动化水平高的农田工程示范区。项目实施于2018年,建设内容具体见表1所示,重点分析新增的2 000.00 hm2节水灌溉面积,其中查汗采开乡片区666.67 hm2,北大渠乡1 080.00 hm2,永宁镇253.33 hm2。项目区选择产量大、经济附加值高的工业番茄与辣椒作为种植对象,采用节水效果很好的膜下滴灌,可进一步缓解当地用水矛盾。工程等别为Ⅳ等小(1)型,设计灌溉保证率90%,水利用率可达75%。
表1 焉耆县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量表
2 工程概算及资金筹措分析
2.1 工程概算分析
2.1.1 基础单价2.1.1.1 人工工资
依据《新疆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概(估)预算编制规定》计算,各级工人的工资计算标准见表2所示(项目区按照三类生活补贴执行)。
表2 各级工人工资标准表
2.1.1.2 材料预算价格
工程所用到的主要材料,其预算价格按照2018年第三季度价格标准;次要材料预算价格按照2013年第三季度价格标准。材料预算价格S的计算公式见(1)所示。
S=(A+B+C)×(1+D×3.00%)
(1)
式(1)中:A—材料原价;B—材料运杂费;C—材料装卸费;D—采购保管费。
2.1.1.3 施工用风、电、水预算价格
①施工用电:电网供电80%,自发供电20%,计算施工用电单价为1.11元/w·h。②施工用水:采用离心泵抽水,计算施工用水单价为1.20元/m3。③施工用风:采用6 m3/min空气压缩机,计算施工用风单价为0.41元/m3。
2.1.2 工程单价取费标准的确定
①建筑工程单价。各项费率根据《新疆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概(估)预算编制规定》第六章“费用标准”计算。②设备安装工程单价。设备采购费用按照2013年第三季度的生产商咨询价确定,运杂费按照设备采购价的5%确定。机电设备安装费按设备费的10%计算,管件和附属设备安装费按管材的6%计算。③金属结构设备安装工程单价。金属结构设备采购费用按照2018年第三季度生产商咨询价确定,金属结构设备安装费用按照其采购费的15%确定,运杂费按照设备采购费的5%确定。
2.1.3 其他相关费用计算
①项目的临时工程费按照《新疆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概(估)预算编制规定》,费率取值为2%。②独立费用为正式施工做准备,但又不适合直接纳入工程费用中,项目独立费用主要组成及费用明细见表3所示。③投资概算阶段基本预备费按3%计算,价差预备费不计入。工程概算详见表3所示。
表3 工程概算表
2.2 资金筹措分析
焉耆县本次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工程投资总额估计为3 014.52万元,费用组成如下:①中央财政补贴1 500万元,占总投资的49.80%;②自治区配套补助800万元,占总投资的26.50%;③县级配套补助100万元,占总投资的3.30%;④农民自筹614.52万元,占总投资的20.40%。整个项目建设周期设计为4个月。
3 工程预期效益和国民经济评价
3.1 预期效益分析
3.1.1 增产效益
通过该工程实施,项目区农业生产状况得到极大改善,有效增加农民经济收入,同时农业灌溉用水得到极大保证,因此最直接的经济效益来自农作物产量增加,具体计算数据见表4所示。
表4 项目农作物增产及灌溉效益详细列表
3.1.2 节水效益
由于采用了先进的灌溉形式,灌溉水量大大减少,预计每年节约水量可达152.82万m3,而目前焉耆县的农业灌溉用水单价为5.60×10-2元/m3,因此该工程实施后其节水效益可达8.56万元。
3.1.3 省工效益
该农田水利工程正式投入使用后,大大减少了人工支出,灌溉工作从原来的全年2.50个人工日直接降为现在的1.20个人工日,按照75元/人工日计算,可节省约292.50万元的人工支出,而且劳动强度大大减小,大大解放了农村女劳动力。
3.1.4 省肥效益
先进的滴灌相对于传统喷灌和漫灌,可有效避免肥料的不均匀性和损失现象,对水土保持、肥力保持意义重大,使得很多大坡度地块也能有较好产量。通过现场试验对比:在传统灌溉条件下,项目区每公顷田地若要维持当下的产量标准,至少需要化肥850 kg,这些肥料很大一部分会被水流冲至低洼处,无法有效影响地势较高作物,使得利用率仅有35%左右;在膜下滴灌技术下,通过将肥料融入灌溉水中,随着滴灌水直接释放于每一株农作物,几乎可以100%覆盖所有地块,并可根据不同作物在不同生态环节对养分的不同需要而灵活调控,从而提高肥效利用率,每公顷化肥投入仅为420 kg,仅仅是传统灌溉用量的49.40%,项目区每年共计可节省肥料支出115.00万元。
3.2 国民经济评价
3.2.1 经济内部收益率(EIRR)
通过该指标可直接判别出一个项目工程的效率和创造效益的能力,也是经济评价中最基础的一个参数。该指标越大越好,其计算公式见(2)。
(2)
式(2)中:CIt—第t年的现金流入额;COt—第t年的现金流出额;n—项目寿命年限。
3.2.2 经济净现值(ENPV)
通过该指标可以判别出该项目能否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这也是投资者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当该值为0时,说明该项目仅仅能保持收益和支出达到平衡状态,无法取得经济效益;当该值>0,说明该项目有一定的赚取收益能力;若该值<0,则表明该项目的收益小于投资成本,单从这方面考虑的话是不值得实施的。其计算公式见(3)。
(3)
式(3)中:CO—项目初始投资额。
经计算,EIRR≈10.27%,ENPV≈2 235.90万元,经济效益费用比为1.82,从这三个参数来看,该项目的投资是很值得的,因为其具有很好的经济收益能力,而且在经济上也没有风险。
4 结语
建设高标准农田工程是中国第一产业升级的重要手段,涉及众多地区和人口,社会影响极大,尤其是在中国西北部等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积极打造粮食基地不仅有助于提高当地居民收入水平,对于中国粮食安全也具有战略意义。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农田水利工程实施,可以极大地解放劳动力和减小劳动强度,这对于当前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严重缺乏问题是个很好的解决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