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东如意陈超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2021-09-23牛方

中国纺织 2021年12期
关键词:陈超山东纺织

牛方

“人才资源”是一切发展与竞争的“第一资源”。

进入“十四五”,中国纺织工业强国目标基本实现,产业逐步向“引领者”角色转变;在疫情变化、中美关系、双循环、高质量发展等层层叠加的压力之下,行业亟需一批具有良好素质,能够取得创新性劳动成果,对产业升级带来较大影响的“中坚力量”来支撑新一轮的进阶之路。

2021年6月,在2020中国纺织行业年度创新人物表彰活动的颁奖典礼上,山东如意集团副总裁、如意棉纺集团首席技术官陈超荣获“年度创新人物”荣誉称号,是当年度唯一一个任职于企业的“青年科技工作者”。

陈超是中国纺织工程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色织委员会委员。工作20多年来,他一直从事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研究与开发,致力于纺纱关键技术难点的攻关与突破,研究焦点主要是制约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技术瓶颈问题。他主持、参与研究了80余项新技术项目,其中7项达到国际领先水平,16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多项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一、二、三等奖,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一、二等奖等奖项。个人先后被评为全国工程科技领域突出贡献者、中国纺织技术带头人、山东省青年科技奖、山东省五四青年奖章,入选第四届“杰出工程师青年奖”。

“青年”、“纺织”、“科技进步”、“高级工程师”以及“山东如意”,这是陈超身上几个比较清晰的关键词,这些关键词叠合在一起组成了行业发展所需“人才”的基本轮廓。

但在这些关键词的背后是一段有着怎样个性经历的职业发展之路?在纺织工业依旧被视为传统产业的今天,他又是如何坚定决然地走上纺织科研之路,并认定其为自己一生耕耘的土地?在纺织科研领域工作又带给了他怎样的人生体验……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来到了山东如意,面对面采访了陈超。

一个杰出青年科技工作者的炼成

陈超是70后,生于1976年的他正值职业生涯的黄金期,对所处领域有着极强的创新活力和必须具备的基本创新能力。

对于陈超的采访是在山东如意集团新投入使用的科技艺术中心大楼里,屋内窗明几净,设计简约,办公桌整洁的程度仿佛刚刚打扫过一般,温暖的阳光透过大厦的玻璃墙投射在桌面上,看不到一丝灰尘。陈超一身干练职业的深色西装,熨烫平整。他告诉记者,其实这个办公室并不是他的主要“阵地”,一年四季几乎三分之二的时间他都在做技术、提品质、跑市场。

将近两个小时的采访,他认真地讲述着他的故事、他的成长、他的理想、他的改变。当你抛出问题时,他会略微停顿思考,然后给出自己的“其一”、“其二”和“其三”,期间你听不到口若悬河的夸夸其谈,也很难看到他任何的情绪起伏。他语速不紧不慢,节奏松弛平稳,叙述清楚准确。整个沟通的氛围带给你最大的感受就是,真诚且真实。

后来我想,也许这就是科研工作者的职业惯性:充满理性,尊重事实。

“心慌”、“心定”到“心专”:成熟科技工作者的必经之路

陈超从大学毕业开始就在山东如意工作的,一直到今天。

1999年西安工程大学(原西北纺织工程学院)毕业,陈超加入山东如意集团。“大学毕业刚参加工作的时候也没有特别强烈的从事纺织技术工作的意愿,当时就是觉得能找到一份工作,解决基本生存问题,先走一步看一步。”陈超说道,他并没有刻意美化自己与纺织的最初相遇,也并不回避初入职场新人时期的心慌不定、迷茫摇摆、逆反不服。“老实说,一开始也是有过转行的想法的,房地产、互联网在当时都很火热,但是很快当你开始进入工作状态,你的心态会有改变。”

刚到如意,陈超进入了如意毛纺技术部。纺织圈的人都知道,如意是毛纺起家,其毛纺纱线、面料代表着中国毛纺的顶尖水平。而如意毛纺技术部“高标准、严要求”的工作模式也让陈超感受到了学生时期完全没有经受过的氛围与压力。“你面对的不是考试、考级和考证,而是企业实打实的技术创新和生产应用,这个转变是巨大的。”陈超说道。

而如意毛纺部对他们的要求是怎样?陈超用了“严苛”这个词来形容。

“在如意干技术绝对不存在‘差不多就行了这种说法。”陈超回忆刚开始接触技术工作时的经历:“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做一个工艺单一直从晚上七点多做到凌晨两点,反反复复,不断被否定,不断再修改。每一次你自己已经觉得是最优的方案了,但到了领导那里还是会提出更优的思路,当时真的心态分分钟就要崩。”陈超戏谑的说道:“那过程真的是‘折磨人。”

但正是这样一次次的磨炼,在年轻的他心中建立了对科研工作基本的敬畏心。

“你必须认真对待每一个研究课题,每一项工艺设计,每一次优化提升,因为你的工作决定着后道生产过程中成本的控制,质量的保证以及最终客户的满意,容不得半点马虎。”

陈超在如意毛纺技术部一干就是十年,这一段经历也被他称为自己职业生涯最重要的一段经历。“在如意毛纺部工作,会有一种被逼着往前走的感觉,老前辈、老领导身上对技术工作严谨的态度,认真的作风,不服输、勤于钻研的精神都会让你不斷给自己施压。同时,想要缩小差距,迎头赶上的自我驱动也会正向的促进你个人工作能力的提升。”

在如意毛纺技术部的十年让陈超原本浮躁的心渐渐沉了下来,他开始思考工作的意义,科研的价值。他的心态也从一开始的“心慌”走向了“心定”。

“其实任何一项工作,当你开始慢慢专注下来,深入进去的时候你都能获得乐趣与满足,科研工作更是如此。当你发现通过你的智慧和努力使得原本不能实现的技术成功实现突破;当你开发的产品能够让客户爱不释手,能够引领行业潮流,能够被广大消费者接受;当你的工作开始给公司创造直接的效益,甚至推动了整个行业的发展,那种成就感和幸福感是难以言喻的,也会成为你继续坚持下去的动力。”

随着陈超能力的提升,渐渐适应了如意工作的节奏和标准,再加上他比较沉稳的个性、敏锐的思维、极强的洞察力,他很快成长了起来,一路从技术员、设计师、技术部长、到毛纺副总兼如意总厂的厂长。2007年他参与的“如意纺”质量攻关小组,攻克了纺纱条干、强力及毛粒的难点问题,每年给公司带来2000多万的经济效益。2008年,他负责研究的“超轻压力洗呢整理技术”项目,解决了超薄面料在传统洗呢过程中易出现磨损的质量难题,为公司高端产品质量提升作出了重要贡献,每年为公司带来300多万效益。2009年,他负责的济宁市重大专项“羊毛染色智能化加工系统研究与开发”,实现了羊毛染色技术的新跨越,每年为公司节约费用200余万元……看得见的收益与成效使得陈超更加坚定了自己工作的价值。

之后,从2014年开始到2017年,陈超被集团任命到英国泰勒(TAYLOR & LODGE)毛纺分公司任总经理,公司所在的约克郡哈德斯菲尔德地区,有着悠久的纺织历史,是欧洲工业革命的中心,在这里陈超开阔了视野,树立了全球化的发展格局观,开始从产业发展史的角度审视中国纺织工业的技术创新,思考产业未来的技术研究方向。而他自己也从一个单纯的技术工作者转换身份成为了技术管理者,对于行业有了更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自己的心态也渐渐从“心定”转向了“心专”。

“其实最根本的原因是我逐渐认识到了纺织行业自身属性对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性。这门学科虽然不似航空航天那般高高在上,也不似信息技术那般深不可测,但这门学科有自身无法替代的重要意义和同样充满未知的挑战乐趣。更重要的是,当你开始思考中国纺织如何实现超越,如何与世界顶级水准竞争的时候,作为一个科技创新工作者,你会觉得自己还有很多需要去做,且非常有价值的事,等待着你。”

始于“偶然”,终于“热爱”

陈超的纺织科研人生始于命运的偶然。

陈超并非出身纺织世家,上大学前,对于纺织专业的认知几乎是零,学生时期也谈上什么纺织情怀。“其实我是很偶然的机会进入到纺织工程专业学习的。”陈超笑着告诉记者,非常坦然。

“但我很幸运,来到了山东如意这样一个平台。”陈超说道。“集团‘德载品质、竞显卓越的企业文化,我认为是非常优秀的企业文化,对员工价值观、人生观、事业观的塑造具有很大的影响。”陈超告诉记者,山东如意非常重视人才的培养,每年都会投入巨资帮助青年大学生提升进步,全额资助他们到青岛大学、江南大学、东华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脱产学习。陈超也是其中的受益者之一。

2014年他在公司全额资助下攻读了清华大学工业设计的研究生,现在他是东华大学的一名在读博士生,师从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华大学校长俞建勇,主攻方向为先进纺织制造技术。

常言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山东如意对员工个人成长的重视使得员工实实在在的感受到来自公司、组织的关爱。在公司人才培养体系中学习深造的他们,不仅个人能力得到了提升,更对公司充满着感恩,反过来也以更加热情地工作态度,更加有效的工作方法,更加创新的工作思路回馈公司,进而促进了公司实力的壮大,提升了公司的竞争力。这样的良性循环对于双方都是受益匪浅。

陈超告诉记者,申请深造的员工,公司衡量其最重要的一项标准就是——这个年轻人是否真的热爱纺织行业。

其实这并不意外。熟悉山东如意的人都知道,这家企业是在主席邱亚夫的带领下从一家濒临破产的国营毛纺廠起死回生发展到今天,这家企业对中国纺织行业有着强烈的责任感,主席邱亚夫更是一个有着深厚纺织情怀的实业家。对纺织行业的热爱与专注已经融入了每一个山东如意人的血液里。

更重要的是,对于做科研工作来说,唯有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做技术工作其实很苦,很累,经常加班,也比较枯燥。遇到项目关键节点的时候你会一直守在生产现场,半步也不能离开的盯着结果,凌晨一点、两点、甚至通宵都是常有的事。这个时候如果你没有一份发自内心对这个行业的热爱,对科研工作的专注,对项目结果的执着,其实你是很难坚持下来的。”陈超说道。对此他深有感触。

2004年,陈超开始参与如意《高效短流程嵌入式复合纺纱技术及产业化》的课题攻关,也就是之后公司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如意纺”项目。该项目从根本上解决了环锭纺成纱必要条件的局限,使得原本受限于长度、细度等指标,无法进行纺纱的纤维也能够被纺织所用,突破了常规纺纱技术,革新了纺纱装备。“如意纺”技术是我国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技术,是中国纺织的革命性成就,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纺织行业第一个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项目,如意也因此奠定了自身在纺纱技术的全球领先地位。

回忆起当时的过程,陈超说:“刻骨铭心”。“整整七年,牺牲了无数的休息时间,项目团队在丁彩玲执行总裁的带领下经历了成千上万次的失败,为了验证一项项技术的可行性,无数次在设备旁工作到深夜,记不清次数的吃住在生产现场和实验室里。顶着星星来、踏着月亮回基本是常态……但正是这种执着的精神和超凡的努力才取得了这样伟大的研究成果。”

如意纺突破了“超高支纺纱”的技术极限,纺制出500英支棉纱(国际记录300英支)和500公支毛纺纱(国际记录240公支),织成了国际上最轻薄的高档面料。陈超告诉记者,当时公司决定做这个项目并不是为了获得这么高级别的表彰,只是为了实现公司自身科技纺织的高端化转型,解决行业一直以来的纺纱技术难题。现在回过头来看,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可遇而不可求,但是在攻关的过程中,如果没有一颗坚定的心,没有一份对行业的热爱,很可能你就在失败的路上放弃了。

从“我”到“我和团队”

秉持着这份对纺织科研事业的执着与热爱,陈超兢兢业业的在自己的岗位上不断突破。

他相继主持开发了1000多个新产品,获得中国纺织面料设计大赛金奖和银奖各1项,入围新产品中国流行面料15个,获全国唯尔佳杯6个,获全国名优精品2个"也主持的《极细高档精纺面料的开发》项目获山东优秀新产品一等奖,《极细羊毛超薄面料加工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成绩单接踵而至。

而且他的科技创新成果大部分都在实际生产中得到了转化和应用。到今天已经有60多项新技术、新产品得到产业化应用。比如,围绕生态智能化研发的清洁配套生产技术,相比传统的纺织技术,减少用工22%,生产效率提高25%,能源利用率提高18%,综合运行成本降低20%以上;再比如,他研发的新产品从原料应用到服用功能各方面集成创新,极大地挖掘了产品性能与用户体验的最佳结合,附加值可提高10%以上。

陈超在纺织科技领域的创新和实践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为行业的科技进步、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做出了较大的社会贡献。陈超越来越忙,身上的责任也越来越大。今天的他已经褪去了年轻时的青涩,也已经从如意技术团队的核心成员成长为如意棉纺技术研究院院长这样的科技创新带头人,麾下有一支平均年龄30岁,充满工作积极性和正能量的高素质技术团队,这支团队是他现在最“珍视”的东西。

从自己跟着前辈做技术,到自己带领一群人做技术,这是一场接力赛,陈超成为了这一程接棒的人。

你问他,你现阶段的梦想是什么?他未经思索直接道来:“梦想有很多啊,比如继续为纺织科技进步做出自己的更大的贡献,比如给消费者带来更多具有科技感的纺织新产品,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然后,他沉思了片刻补充了一点:“还有就是,为行业和企业培养更多的技术人才和后备力量。”

建设如意棉纺技术研究院,陈超费了很多心思。他延续了如意严格甚至苛刻的技术团队文化,从专业技术学习提升和技术文化素养教育两个方面打造团队的基本素质。在工作标准上从不放松,带领着这群年轻人立足全球新技术前沿,研究行业发展趋势,深入市场、接触客户、钻研产品;并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的深入生产一线,共同分析工艺难题、攻克技术障碍。如果有“掉队者”在工作中出现不严谨、不认真、敷衍懈怠的行为他也会立即纠正,甚至给予严厉的批评教育。当然,在工作之余,他也会转变角色,像家长一样,通过面对面或工作群的形式,与这些年轻人沟通谈心,用自己的经历和感悟,告诉他们技术研究的心得体会,教他们如何处理好工作与生活的关系,如何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和树立正确的事业观等……

说道这支年轻的队伍,陈超有些动容:“其实有时候想想,我也会反思,是不是对他们太过严苛了……”这也是陈超全程采访露出的唯一一次略微有些激动的神情。他没有继续展开这句话背后的故事和深意,我们不知道他和这支团队一路走来经历了多少难以与外人道之的故事,但我们可以肯定,他对于这只团队一定寄予了极高的期待。“我希望在如意棉纺技术研究院的每一位成员都能把技术创新当成自己的使命与责任,尽快成长为能够独当一面的高技能人才,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最后,我问他,对于这支年轻的团队,你最看重他们每一个人身上的什么品质?他顿了顿,说道:“还是对纺织行业的这份热爱吧。”

如意精品纱:永不言最,追求卓越

山东如意是毛纺起家,在行业内最富盛名的是他们的精品毛纺纱线和面料,但其实早在2007年山东如意就着手进行了棉纺织业务的布局。日前,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发布“全国棉纺织行业营业收入百强榜单”,山东如意棉纺版块业务位列第三,仅次于魏桥、天虹两家老牌棉纺龙头企业。

2020年5月,山东如意集团提出做“如意精品纱”的战略构想,而陈超因为突出的个人能力和丰富的纺纱技术创新经验,挑起了这个大梁。陈超告诉记者,李冬梅执行总裁在创新投入方面从不計较,给予了人财物力的极大支持,让他能够专心致志做项目。当然,陈超也不负期待,组织团队展开技术攻关,很快“如意精品纱”就成功投入市场,一炮打响,成为了市场炙手可热的新产品,得到众多中高端品牌商的认可。记者了解到,今天在市场上,如意精品纱就是山东如意棉纺产业的一块“金字招牌”,完全免检,而且是预付定金,延期交货。甚至有些面料客户直接将如意精品纱作为他们对品牌商宣传的卖点,如意精品纱在纺织下游市场的影响力和美誉度可见一斑。

跨越5%的“天堑”

如意精品纱究竟是一个什么概念?

众所周知,对于棉纱质量的评价,国际通用的标准是乌斯特公报。一般来说,达到乌斯特公报的25%左右,就是行业中高端的水平。陈超告诉记者,如意精品纱就是要综合水平达到乌斯特公报的5%,也就是说,高出现阶段普遍认可标准的20%。这完全是国际一流水准的纱线。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5%的数字外行人不懂,但内行人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没有深厚的内功支撑要想达到这一目标就犹如跨越“天堑”般困难。陈超告诉记者:“要实现这5%,意味着要对工厂的软硬件进行系统性的升级,对纱线生产流程进行全面性的再造。涉及百余项控制要素,比如原材物料、设备运行、环境控制、人员培训、操作管理、检测把关等等……”

如意精品纱就是要挑战当前中国纺纱技术的最高水准。“这个确实比较难,”陈超说道,“但是我们愿意去做。因为如意毛纺经过4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了行业的佼佼者,但是我们的棉纺只有十余年的历程,还没有能够实现毛纺的技术水准,集中精力提升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走出一条高端化之路,这个目标如意绝不动摇。”

陈超告诉记者,在办公室里是无法实现精品纱的,面对诸多影响因素,近一年的时间他都在宁夏如意、南疆如意的的生产线上,跟着技术质量团队一起,针对细节一个一个的研究,体验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失败了之后再论证再实验,可能还会失败,那就再总结再分析,继续找问题的根源……

面对失败是科研工作者的常态。在陈超看来,你既然选择了技术创新的岗位,你就必然需要去承受这种挫折,甚至有时候不被外界所理解。“遇到困难时你要有一颗坚定的心,你要相信,技术没有一帆风顺的,但技术也没有永远不被攻克的。”这种信念感带给了陈超极强的力量。

凭借着一遍一遍不放弃、不妥协的精神,如意精品纱线终于得到了市场的认可。而且,因为高端的定位、高端的用户,如意精品纱的毛利比常规品种高出10%,实现了科技创新创造价值。更重要的是,它以点带面,带动了如意其它系列产品的质量提升,强化了如意高端纱线的品牌形象。

技术工作永远没有终点

“纺织是我国传统的支柱产业、重要的民生产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美化人民生活的时尚产业,也是创造国际化新优势的产业,具有光辉的灿烂历史,也有首当其冲的社会担当,更有美好的未来前景。”这是陈超眼里的纺织工业。

陈超告诉记者:“如意棉纺纱线每年都会推出近600个花色的新产品,随着推广模式和服务模式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客户了解到了我们的新产品,收到了良好的反馈与评价,成为了集团业务增长的新亮点。”但是,现在以及未来,人工、原料、能源等因素都给纺织业发展带来很大不确定性,使得企业必须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不断的加大投入力度,寻找新方向、新路径。

“我也经常跟技术团队说,技术工作,永远不能满足现状,要向前看,永远有值得提升的空间,永远有值得去做的工作。”陈超说道,对于未来如意棉纺产业的发展,陈超表示:“一定是围绕着品质的稳定与提高、品种的研发与完善、品牌的建设与提升继续进行技术创新工作。尤其是在质量上继续不断完善体系与制度,抓严、抓实、抓细质量品质的各项影响因素,始终保持如意纱线品质的领先地位!”

如果说,“青年”、“纺织”、“科技进步”、“高级工程师”这些关键词构成了陈超外在的轮廓,那么他的成长故事所投射出的“热爱”、“热情”、“专注”、“执着”、“创新”等品质,以及对待产品的一颗匠心和对精益求精的追求,才是一个杰出纺织科技工作者的真正内核。

记者手记

下了高铁大约40分钟的路程就可以到达山东如意总部的科技艺术中心。这栋建筑由清华大学设计团队操刀,曲线型的玻璃墙面优雅的围合在建筑外,正红色的“如意”LOGO成为整面玻璃墙唯一醒目的焦点。大气简约的气质无不传递着这家企业极高的审美与自我要求。

由于长期以来给外界的高水准印象,使得来山东如意采访一直是一件倍感压力的事情,曾经是,当下更是。在来山东如意的前几天,关于企业“跌落神坛、负债数百亿、即将破产”的流言网络满天飞,而这已经不是如意第一次被卷入这样的舆论氛围中了。想了很久,我问陈超,面对这样的新闻你们会感到压力吗?陈超非常轻松的笑了笑,说:“压力如果顶在头上是灭顶石,踩在脚下就是垫脚石,压力有多大,我们前行的动力就有多大。”

2009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使得山东如意一鸣惊人,成为纺织行业最为出圈的企业代表。随之而来的曝光度和追捧都让山东如意背负了许多有关行业崛起的光环,同样的,在近两年对于其债务问题的关注度也较其他企业更高一些。然而,在野蛮粗暴的债务、破产等流言的裹挟之下,大家都似乎忘记,或者是回避了山东如意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背后的意义,其实在之后的十几年里,全纺织服装行业只有两个项目获得了同等级的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一个是碳纤维,一个是筒子纱染色。

在陈超的采访中,有一句话我印象深刻,他说,做技术是没有一帆风顺的,其实做企业也一样。我们必须承认,山东如意正处于低谷,但是看一个企业、或者是企业家的眼光、格局、意志力和智慧,能从其顺境看,更要从其逆境看。顺境固然能看得出企业的品质和才能,但逆境更能照见企业的极限求生的品质和能力。

逆水行舟,對人的意志和智慧的要求更高,要克服逆境的阻力,需要付出更大的气力,而且,在很多时候,往往不是能一次完成的,在这个过程中,同时考验的也是企业对所处行业的热爱与赤诚。

山东如意的人告诉我,就在我来的前一天集团党委书记、董事局主席邱亚夫带领他们学习了十九届六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邱亚夫说,总书记有句话他深受感触:“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昨天、今天、明天六个词饱含了太多故事和情感。

当下,邱亚夫正带领着山东如意在逆境跋涉,这不是他一个人的战斗,更关乎企业数千员工的命运。而我们期待如意这样有着深厚技术积累、行业积淀的企业,涅槃重生的那一天。

猜你喜欢

陈超山东纺织
山东图片库
聚焦乡村振兴的“山东作为”
逆势上扬的山东,再出发
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大事早知道
求距求值方程建模
和我一起去广西
鲜红的红旗是首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