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古代绘画品评语汇在当代的使用

2021-09-22庄会秀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27期
关键词:六法谢赫

庄会秀

摘要:《古画品录》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绘画品评著作,其中提出的“六法”对中国古代绘画影响深远。在经历了近代的“中国画改良”之后,伴随着百花齐风的当代画坛,“六法”除了原文的概念,又被赋予了一些西方美术术语的概念,“气韵生动”有些时候也用于形容一种艺术境界。而《古画品录》中的其他品评语汇则一直担当着史料的价值。不论是“六法”还是其他品评用语,以谢赫《古画品录》为代表的中国古代绘画品评语汇在当代依然具有使用价值。

关键词:谢赫;《古画品录》;六法;品评语汇

南朝谢赫所作《古画品录》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绘画品评典籍文献,提出了绘画的品评标准“六法”,并据其将三国至南齐的27位画家分为六品,指出了每位画家的特点和优劣,产生了较大的影響。《古画品录》对后世的张彦远《历代名画记》等绘画理论著作都有一定的影响,所提出的“六法”也对中国古代绘画影响很大。谢赫对每位画家的品评用语读起来都朗朗上口,道出了每位画家绘画的优点和缺点,富有文采的同时又用词平实,用惯白话文的今人读起来丝毫不觉得生涩,对当代美术批评语汇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本文旨在探讨《古画品录》中的品评语汇在当代美术批评中的使用。

一、“六法”及其在当代美术批评中的使用

1.“六法”

“六法”是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所提出的品评绘画的六条标准,后来的绘画理论家在引用“六法”时,出现了四处与原文不同的用法,分别是“气韻生动”和“气运生动”,“应物象形”和“应物写形”,“随类赋彩”和“随类敷彩”,“传移模写”和“传模移写”。对于前三处,古人经常有同音字或同义字代用的现象,加上现今简化字的使用,今人著述中基本一致选用“气韵生动”“应物象形”和“随类赋彩”,比较统一。而最后一个,是两个字颠倒了位置,《王氏画苑》《津逮袐书》《美术丛刊》《丛书集成初编》《四库全书》等版本的《古画品录》,皆为“传移模写”,而《历代名画记》和《芥子园画传》中使用的则是“传模移写”,《古画品录》《历代名画记》和《芥子园画传》都是公认比较重要的古代画论典籍,所以今人的论述中也多有混用现象,甚至不同版本的《中国美术史》课本也不统一,而恰好这两种说法意思都差不多,出现了长期并用的现象,所以“六法”是指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采、经营位置、传移模写(或传模移写)。

自谢赫提出“六法”后,后世的很多绘画理论家都接受了这一标准并对“六法”做了阐释。20世纪初,“气韵生动”开始被翻译成外文,成为世界了解中国传统美术的核心语汇之一,因为翻译的需要,近代学者对“六法”的阐释又有了新一轮的探讨。[1]同时近代的西风东渐也使“六法”在绘画界的地位受到了挑战,“六法”不再是被西画改良之后的中国画的品评标准。1932年前后,徐悲鸿在谢赫“六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新七法”[2],也是西方绘画技法在近代对中国美术界影响的集中体现。于是以“气韵生动”为代表的“六法”成为中国古典美学的象征。

2.“六法”在当代美术批评中的使用

当代画坛的艺术风格更加多样,有中国古典风格、西方古典风格、中西合璧的风格,有现代主义艺术,有后现代主义艺术。“六法”在当代美术批评中的使用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状态,除了被追求中国古典绘画风格的画家重新视为标准,同时也有了更加广泛的使用,具体分析,可以分为三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即上述中国古典风格绘画的评价标准,在经历了20世纪的美术变革之后,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中华民族自信心的增强,中国传统绘画风格重新被重视,作为中国传统绘画品评标准的“六法”也自然重新成为这一风格作品的品评标准。第二种情况是,“六法”在阐释的过程中逐渐被增加了西方绘画的一些概念,比如“经营位置”,逐渐被很多人释义为构图,中国传统绘画自然是没有“构图”这一语汇的,但是在经历了近代西画改良中国画的过程后,“构图”成为大家最为熟悉的一个绘画专业术语,当越来越多的人用构图去阐释“经营位置”的时候,“经营位置”在当代便成为具有构图涵义的一个语汇。同样,“传移模写”在有些时候会被认为是临摹。第三种情况是,“六法”不再是标准,但“气韵生动”依然是艺术的一种境界,常常被作为一个画展或者一篇评论的主标题,代表着高程度的赞扬或者对这一境界的追求。

二、《古画品录》中的其它品评语汇及其在当代美术批评中的使用

1.《古画品录》中的其它品评语汇

《古画品录》除了提出“六法”,还对27位画家的绘画做了品评,对这27位画家的品评语汇可以说非常精妙,体现了汉语的博大精深。这些品评语汇很多是四字一断,读起来朗朗上口,如评价陆探微的“穷理尽性”“事绝言象”,评价张墨和荀勗的“极妙参神”,评价毛惠远的“力遒韵雅”等。谢赫在对其中多位画家的品评中还体现出对新意的赞赏,如评价顾骏之“赋彩制形,皆创新意”,评价袁蒨“但志守师法,更无新意”。

因为《古画品录》使用夹叙夹议的写作方法,除了品评,他对这27位画家的记录也成为后世画史引用的资料,如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就将谢赫对每一位画家的评价做了引用。

2.《古画品录》中的其他品评语汇在当代美术批评中的使用

《古画品录》中对27位画家的品评用语虽然读起来也朗朗上口,用于评价某些绘画作品也有可能会恰如其分,但是这些语汇却很少在当代美术批评中使用。具体分析,有三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这些语汇是谢赫对具体画家的品评,很多谢赫能够见到的绘画,后世的绘画理论家已经无法再见到,谢赫对这些画家的品评往往被做为史料引用,这些语汇也就不再广泛用于评价后世的画家。第二个原因是谢赫对其中一些画家的品评未得到后世绘画理论家的认同,如唐代李嗣真对谢赫《古画品录》的多处都持不同观点,如“黜卫进曹”,认为曹不兴“以一蝇辄擅重价,列于上品,恐为未当”,[3]谢赫在《古画品录》中将顾恺之列为第三品第二人,后来有多人表示不认同,以南陈姚最和唐代李嗣真、张怀瓘为代表,虽然陈传席先生认为张彦远对顾恺之的评价也不高[4],但是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也将顾恺之列为“上品上”。第三个原因是当代画史改用白话文,为了行文和阅读的流畅,这些语汇大都被白话文改写,不常使用。

这三个原因造成了谢赫《古画品录》中对具体画家的品评语汇未能像“六法”一样流传,但作为史料一直被关注。

三、谢赫《古画品录》中的品评语汇在当代的价值

1.对新时代中国艺术审美的影响

中国古代书画品评语汇与中国书画艺术的发展同生共长,体现着中国独特的艺术观与审美观。近代以来,随着汉语由文言文向白话文的转变以及“西学东渐”等社会背景,导致西方艺术批评理论与语汇的强势输入,中国传统绘画品评语汇的使用和研究总体呈现逐渐式微的趋勢。在当下的书画批评鉴赏文章中,西式批评语汇大行其道,而反映中国传统艺术审美的批评语汇则大量减少。在我们逐渐意识到传统文化对中华文脉传承的重要性的今天,重新学习、整理并恰到好处地使用中国传统书画品评语汇是重新审视传统艺术审美的途径之一,谢赫的《古画品录》作为现存最早的一部中国绘画品评著作,又无数次被后世的绘画理论家引用,其品评语汇更是重中之重。

另一方面,当代有些画家在重新审视中国传统绘画的同时,为中国传统绘画所征服,开始走向模仿传统绘画的道路,在我们认识到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性的今天,如何在传承文脉的同时实现创新,创造出反映当代中华民族追求伟大复兴时代的艺术作品,谢赫在《古画品录》中对“新意”的多次提及也会让我们认识到,创新也是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要求。

2.对当代美术批评的启发

《古画品录》中的很多语汇体现了谢赫的美术批评态度,对当代美术批评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就上述李嗣真对“黜卫进曹”的看法,谢赫评价曹不兴的原文是“不兴之迹,迨莫复传,唯袐阁之内,一龙而已。观其风骨,名岂虚成?”[5]我们由此可知,谢赫是因为见到了曹不兴仅存的一件绘画作品,将其列于陆探微之下,卫协之上,这种仅袐阁之内收藏一幅绘画也要眼见为实的品评态度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尤其是在图像再现手段多样化的今天,原作和照片等再现的图像之间差距很大,美术批评和研究应尽量建立在原作的基础上,如果实在见不到原作,也要明确说明是建立在哪种基础上所作出的批评文字或研究结论更为妥当。关于顾恺之的问题,谢赫的原文是“格体精微,笔无妄下;但迹不迨意,声过其实。”[6]可见在谢赫的时代顾恺之已负盛名,所以才有“声过其实”之说,短短的17个字,谢赫很清楚地表明了自己的观点,且说明了理由。顾恺之作为一位富有声誉的画家,事实证明后来的论者也多怀疑谢赫对顾恺之的评价,但谢赫敢于做这样的评价,不人云亦云,建立自己的品评标准,是值得当代美术批评学习的。同时我们也会发现,谢赫对顾恺之的评价并没有影响顾恺之在艺术史上的地位,甚至还引发了多人为其辩护,使顾恺之的名声更盛,这一点对当代美术批评如何对待不同的声音有很大启发。

另外,在对27位画家的品评之前,谢赫就有“故此所述,不广其源,但传出自神仙,莫之闻见也。”[7]这几句话也体现出了谢赫谨慎的态度。

四、小结

综上所述,谢赫《古画品录》作为现存最早的一部绘画品评著作,文中的很多品评语汇对当代美术批评都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其中的“六法”在当代美术批评中使用较多,而且已经衍生出了很多不同于原文的概念,而文中其他的品评语汇基本被作为史料使用。在重新审视中国传统文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今天,以谢赫《古画品录》为代表的中国古代绘画品评语汇在当代依然具有重要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参见张艺静《“气韵生动”概念的西译与现代阐释》,《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9年2期,第85-90页.

[2]参见王定一《徐悲鸿“新七法”理论研究》,中国戏曲学院2015届硕士学位论文,第6页.

[3]俞剑华编著《中国古代画论类编》,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年版,第395页.

[4]参见陈传席《六朝画论研究》,中国青年出版社2015年版,第6页.

[5]俞剑华编著《中国古代画论类编》,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年版,第357页.

[6]俞剑华编著《中国古代画论类编》,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年版,第360页.

[7]俞剑华编著《中国古代画论类编》,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年版,第355页.

本文为2018年度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计划项目“中国书画品评语汇研究”(项目编号:18JK0589)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六法谢赫
谢赫《古画品录》中的气韵生动探析
浅析刘道醇之“六要论”
探析谢赫“六法论”与佛造像间的审美关系
西汉秘密花园
高中语文教学导入“六法”
从谢赫“六法”看中国画创作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