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问题与发展农村经济初探
2021-09-22付晓永
付晓永
摘要:近年来我国经济水平处于稳中有进的中高速发展阶段,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尤其是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成就斐然,但关于我国的农村、农业、以及农民问题依然是我国不断探索的经济话题。我国城乡贫富差异依然非常明显,广大农村地区的平均经济水平依然低于城市地区的经济收入水平。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农村经济水平和质量的发展,解决农村经济营收问题非常重要,本文将对“三农”问题与农村经济发展方式进行初步探讨,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转型升级提供参考。
关键词:“三农”;农村经济;方法策略
引言
“三农”问题一直是中国改革和建设中的重点话题,“三农”问题严峻的地区往往因为各种自然和历史原因, 经济落后, 贫困人口多,经济改造和转型任务艰巨,国家相关部门一直在不断为解决“三农”问题而做出努力,不但制定一系列的利农、惠农政策,而且加大了对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当前 ,农业问题尤其是粮食问题正成为国民经济热点和突出问题。在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会议闭幕之际,国务院就经济工作召开的第一次会议就是全国农业和粮食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本文主要侧重于农业生产系统化程度过低、规模经济未能有效形成是问题的主要原因,而解决问题的关键就是在政府和地方企业的联合引导和大力扶持下,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快速发展,从而促进整体农业现代化、优化农村经济结构、有效增加农民可支配收入。
1 农村经济生产发展存在的问题
1.1农村土地产业化、规模化程度低
据一项相关的土地调查报告显示,大约有70%的被调查农民认为种田不赚钱,收入低,风险大,收入不稳定,且增收难。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农业农村经济市场化、开放化进程的加快,农村逐渐开始普及机械化或半机械化耕种方式,农村单个家庭的生产不再需要大量的人力作为主要劳动力、这一方面导致新生儿人口明显下降,农村老龄化现象迅速蔓延,另一方面,我国整体人口素质提升,对教育重视程度提高,对后代教育消费逐渐占家庭总支出比重大大增加,为了追求更加可观的经济收入,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外出城里打工,剩余农村分散的中老年农户比重大,且农村农业生产经营一直以来的问题越发明显的暴露出来:首先是生产规模狭小,土地难以形成规模化经营,通过土地的产出潜力有限,来自土地的收入在家庭经济中的比重越来越低,农业生产在家庭经济中的地位也越来越弱化。二是由于一家一户分散经营,难以进行农产品规模化和标准化生产,越来越难以适应大部分市场的需要,市场竞争能力不断下降。以上种种,从农村农业生产的体系上限制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使“三农”问题的存在愈发显著。
1.2农村农民生产意愿低下
城乡居民贫富差距大,长期以来,农村农户难以改变生产模式,无法有效扩大再生产进而增加收入,使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不高,也不愿意在农业上有更多的生产投入,这样就导致农村经济形成了一个恶性的经济发展的闭环,是农村经济水平式微的主要原因之一。除此之外,目前我国农村的农业生产仍然是“靠天吃饭”的生产环境,受自然灾害影响大,农村农业收入不稳定,再加之,农村生产力老龄化,农民照顾土地的能力有限,且日渐出现“力不从心”的现象,也是打消农村农民生产积极性的主要原因。一旦农民的主观能动性受限,农业生产的能力也就随之下降,导致农村经济发展受挫。
1.3农村年轻劳动力外流严重,农业技术普及难
由于从事农业生产的比较效益偏低 ,农业副业化趋势日益明显,越来越多的农民把农业作为一部分的副业来源,兼职农民工人群迅速增加,大量农村劳动力快速脱离传统农业的束缚。据一项农业农村的调查报告显示,目前全国近俩亿农民基本离开农业在城市从事其他产业,这些农民是目前中国农民中相对有文化、有技术的群体,他们游离出农业后,实际务农的人员多是老弱病残人员,导致种田水平下降,农业收入随之下降。一方面,随着人口增加、耕地缩减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满足我国农产品的需求只能依靠科技进步来提高单产、改善品质,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另一方面,兼业农户的增加 ,农业在家庭经济中的地位弱化,农民对科技的内在渴望降低,接受能力下降,农业技术推广工作难度越来越大,以至于出现要通过给农民物质奖励才能吸引农民来改善农业生产模式,学习新的农业设备和相关技术。
2 发展农村经济的有效方式
2.1发展建立农业相关的合作组织
针对上述农村土地产业化、规模化程度低的问题,首先要创建现代农业所需的基本经营
条件——产业化和组织化。从市场主体来看,农村经济改革确立了農户的市场主体地位,但绝大多数农户目前还称不上是完整的市场主体。具体可以通过土地使用权的流转集中 ,扩大农户的经营规模 ,培育家庭承包制下的农场,进而实现农业企业经营。如安徽省近年在土地流转
方面作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全省规模种植3 .3 hm 2 以上的大户已达8 000 户 ,种粮大户的产出率比一般农户高 20%以上,根据各地具体农业情况的分析,还可以通过生产、加工 、销售等方面的联合 ,扩大经营规模,实现产业化经营,这是广大农民能够普遍参与、普遍受益的一种组织形式。因为这种方式一方面坚持了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不改变农户的独立经营地位,有利于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长期稳定。
2.2由政府支持发展农村合作组织
政府的推动发展合作社的产生,这在农村经济的运作过程中可以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所以这类合作社组织一般会有官办的色彩。这种模式具有两个特点:一方面,合作社是主要由政府搭建产生的,其后期的发展和维护都会依靠政府的扶持和援助,长期以往可能会产生体制僵化等问题;另一方面,合作社要兼负政府委托的农业政策职能,将它把分散的家庭经营整合起来,按企业行为运作,机制灵活,服务直接,与农民利益连接紧密,对农村经济转型有重要意义。
3 结语
“三农”问题在我国是一个长期的历史性的问题,至今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较好地解决,希望相关农业从事人员能从本文中得到一些启发和感受,帮助我国农业经济体制有效优化升级,稳步解决“三农”问题。
参考文献:
[1]朱国兴,钱克金. 村落旅游发展与“三农”问题关系初探——以安徽省黄山市黟县为例[J]. 黄山学院学报,2005(05):45-46.
[2]王辉.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与解决三农问题的关系初探[J]. 安徽农业科学,2008(16):6978-6979+6995.
[3]崔瑞梅. 习近平关于“三农”问题重要论述的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