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模式探究
2021-09-22李田田
李田田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其在教育教学中运用得也愈加频繁。本文针对信息化环境下各级各类学校教育采取的各种教学模式进行探究和分析,讨论当前教育教学如何运用各类教学模式并进行创新,从而克服传统教学中存在的弊端,分析了信息技术环境下当前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问题的解决建议。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创新;信息技术环境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已成为一个常态,学校也逐渐具备了教学模式创新和改革的条件。在网络和信息技术环境以及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有针对性的运用不同的教学模式以及如何对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合理的创新,从而克服传统教学中存在的各方面的弊端以及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更加高效,就显得尤为重要[1]。
利用信息技术提供的多种新型、方便的学习环境,能够进一步优化教育模式,提高学习效率。在进行教学的同时,间接的知识能够更加地直接化,教师和学生也能更加体验到教学方式方法的丰富性、多样性以及趣味性等,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一、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创新的现状分析
1.1 以多媒体教学为例
在信息化教学手段中,采用最广泛的必然是多媒体教学。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小学,几乎都配备了媒体教学设备。凭借着多媒体设备的多种优势,如:表现方式多样化、感受强烈、生动形象等,教师便能够利用这些设备进行课件展示、視频播放等多种操作。再者,无论是否是信息技术老师、教师是否年长,都可以进行操作,简单易学,能够快速上手。同时,恰当使用多媒体辅助设备能够让学生从小培养自身的信息思维,随着信息化教学手段的不断改进,学生也能切身体会到社会科技的发展,增强社会责任感。
1.2 以在线教学为例
在线学习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在线直播课程,一种是在线录播课程。直播课程主要是教师和学生同时在线,通过某一直播平台进行课程的讲解,例如:由于2020年新冠疫情的爆发,政府提出了“停课不停学”的制度,因此全国教育领域的教学几乎都是采用网络在线的方式进行,各学校班级也都纷纷采用了不同的平台进行授课,各学校班级都采用不同在线录播课程指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视频的录制并发布到相关的平台,学生通过网络以及相关平台进行教学视频的观看。
1.3 以微课为例
微课是指对少部分的知识点进行讲解的录制视频,其具备视频时间短、教学内容少、主题突出、成果简化等多种特点。随着教学方式的不断改革和创新,微课的形式也出现了不同的分类,如:讲授类、启发类、演示类、实验类、合作学习类等[2]。笔者在与教师进行访谈交流的过程中分析出,微课通常是穿插在其他课堂教学方式之中的,被用作课堂教学内容的丰富和补充,通过呈现微课,在教师对某一知识点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更加清楚地理解所学内容,并能够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1.4 以翻转课堂为例
翻转课堂意味着重新调整课堂和课下的时间分配,学习的决策权由教师转向学生。老师在课前录制一小段视频,详细阐述了教学的核心内容。学生们在课前了解学习内容,接着通过教师提前录制的教学视频进行学习。在教学的过程中,与传统课堂截然不同的是,教师不再讲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而是非常重视对学生的引导和交流,让学生自主探究,并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从而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学生可以利用互联网课后讨论或与老师交流。
二、当前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信息化的教学模式创新已经有了一定的成效,各教育单位也在积极采用创新型的模式进行教学探究,但从客观上看,其还存在着许多未能解决的问题。
2.1 教学硬件、软件环境建设参差不齐
目前,我国经济、科技发展水平存在的区域差异,导致各地信息教学水平有高有低,特别是硬件环境建设水平参差不齐,而教学模式的创新水平与数字硬件环境的建设是密切相关的[3]。
2.2 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实际应用缺乏有效的匹配
目前大多数学校引进的各类信息化教学资源,如各种信息化平台,教学软件、教学系统等,大多来源于企业,而所开发的资源大多是依据企业开发人员程序设计的思想而创建的,因此不一定充分了解一线教师的需求,从而达不到资源与使用者——教师的默契配合,两者之间会有多的不协调。
2.3 教师对于信息化课堂教学模式的掌控能力有待提高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不足,意味着教师不仅要完成传统的教学任务,还要利用其他时间去学习并适应新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新的教学设备等,大大增加了教师的工作强度。虽然利用新型教学模式有利于课堂趣味性、生动性的提高以及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的强化,但制作微课、结合电子书包的使用进行授课、进行在线授课等不仅会占用一线教师们大量的课余时间,也会耗费他们许多精力[4]。
三、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中现存问题的解决对策
针对当前所分析的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创新和改革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解决对策。
3.1 加强信息化、数字化教学环境的建设
以软硬件资源为重心的信息化教学环境建设的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必然会影响和限制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创新和改革的实施和推进。对于科技水平发展相对较弱的地区,政府应在教学环境的建设上提供一定的资金和技术保障,从当地学校的实际需要出发,加强信息化硬件的保障,同步建设软件资源环境[5]。对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政府以及相关硬软件资源开发企业应该实时对一线教师和学生使用教学硬件和软件的反馈进行统计分析,并对资源进行不断地优化,对现有的信息化教学模式进行不断地调整、创新和改革,不断对其进行完善。
3.2 建设者和使用者应进行交流和沟通
教学工具和设备等建设的目的是改革和创新教学模式,从而让教师教学的过程变得更加生动有趣、简捷高效。因此,资源开发者在进行设计开发的过程中,应汲取一线教师以及学生的建议和看法。由此,教师在信息化创新型教学模式的环境中,对一些技术、工具和设备等的使用得心应手,进而使教学质量得到有效的提高,最終形成资源建设和使用的有效匹配。这样一来,教师对于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创新和改革的认知程度也会加深,会更加愿意用信息化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工具进行授课。
3.3 提高信息化教学能力素养
培养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要从人力、物力、财力等多方面给予大范围、高力度的扶持,不仅要提供内容系统、结构完善的信息技能培训,还要增加教师教学理论、方式和手段、教学工具和设备等的强化训练。同时,教师应利用空余时间学习和深入理解目前信息化教学方式和手段等的相关信息,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化素养,以更好地进行信息化课堂的教学。
3.4 差异性教学
根据学生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其具有顺序性、差异性、阶段性等,而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各自的特点进行“因材施教”[6]。比如:在小学阶段,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播放较多的音视频文件,以此来使抽象知识具体化,让正处在认知水平尚未成熟的小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知识;在中学阶段,因为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已经趋近于成熟,因此教师可以采用微课等,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的学习,将知识的重难点用过播放微课视频的方式进行理解和强化。
3.5 从实践中汲取经验
教师可以在比赛中把自己的教学模式展现给大众,既能够暴露自己的缺点然后进行改进,己信息化教学的一些可取之处供其他老师借鉴[7]。而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信息化环境不断的影响下,也会逐渐提高参与信息化教学改革的意识和积极性。
四、 结论
在针对本研究内容进行探索的过程中,也发现了许多信息技术环境下现有的一些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存在的问题,无论是教育研究者还是一线的教师,都应该正确认识当前信息化教学模式在实际课堂教学时所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措施。同时,信息化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和推广并不是全盘否定传统的教学模式,而是要在原有的教学模式上去粗取精,并将创新型教学模式与实际的课堂教学相融合,根据不同科目的课堂需求运用“定制式”的教学模式,在进行实际授课过程中,学会运用信息化、数字化技术以及丰富的数字教学资源来不断丰富和完善教学模式,在教育的道路上不断突破。
参考文献:
[1]才如曼.探讨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科技风,2020(04):77.
[2]季朝晖.浅析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9(12):191.
[3]阚国圆.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的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18):56-57.
[4]王占钦.初中信息技术网络课程资源建设策略研究[J].信息系统工程,2018(11):171.
[5]李正为.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课堂互动式教学模式研究[J].成才之路,2018(30):80.
[6]邢馨月,李宏健.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43):29.
[7]李智.基于信息技术发展的高中“翻转课堂”教学[D].华中师范大学,2015.